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问题分析

本文目录

在农村贷款的种种问题和猫腻。借钱是徒弟,还钱才是师傅

邻居想去某银行贷款。这是大银行哦。利息相对于农村信用社是低很多。但是这是表面的利息,实际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

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息是八厘9,加上保险。差不多要9点多了。如果是用普惠卡的话,要一分一左右。所以邻居想把30万的贷款置换成这家大银行的。

咨询了一下这家大银行的信贷员。利息是3厘1。很低啦。不要担保人。银行找的是一家担保公司当贷款人担保。然后10万块贷款一年给1000块。行长说银行也要1000块。30万贷款的话一次性三年扣掉。一年6000,三年18,000。30万里面减掉18,000。然后实际到账是28万2千。其实这样算起来的话也要六厘利息了。不知道这样的操作违不违规,但是很多人有去办理。毕竟不要担保人这一块吸引了很多人。这年头担保人太难找了。但是三年以后还这30万,也很难啊。因为他不一定有贷款给你。而信用社只要你立即交得起利息,不会有逾期,30万是一定会贷款给你的。所以这一点还是让很多人担心。毕竟啊。世事难预呀,到时候30万不续贷的话,那就真的完蛋了。除非你这三年能慢慢挣到钱还的话,那是最好的。

借钱容易还钱难啊。钱花掉都不知道。到时候要填回这窟窿,头都大。所以还是少借为好吧。友友们你家乡有如此操作的银行吗?这算不算违规呢?

连续12个月少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低迷,该放开住房限贷限购吗?

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1月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统计数据。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11月金融数据有所改善,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环比多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但住户贷款增长仍然较为缓慢。下一步,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应针对居民消费不振这一重点,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节市场流动性,使得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这也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M1增速环比有所放缓,反映出受疫情等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仍然受到一定抑制。

从总量看,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环比多增1.08万亿元,同比少增6109亿元;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环比多增5948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总体而言,1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均呈现环比多增、同比少增现象。这表明,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实施,市场信心和预期有所恢复,但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有效融资需求仍显不足。

从结构看,企业贷款增长较好,住户贷款增长缓慢。1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837亿元,同比增加3158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新增7367亿元,同比多增4320亿元。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已是连续4个月同比多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保交楼”专项借款等落地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等支持,持续推动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未来的信心逐步恢复,预期相对积极。下一步,应关注相关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和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住户贷款表现仍然相对疲弱。11月住户贷款增加2627亿元,同比减少47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同比少增992亿;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同比少增3718亿,连续12个月同比少增。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少增,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就业、收入不够稳定,日常消费需求下降。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度少增,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需求不高。这也与当前商品房销售大幅下滑的情况一致。

随着科学精准防疫“二十条”“新十条”实施,市场信心和预期得到较大提振,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降低。但未来一段时间,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总体而言,应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将稳增长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必要的时候坚决出手,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如落实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等新市民群体的精准滴灌。“有力”,应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应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又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

与10月相似,11月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是拖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下一步,应继续加大对居民大宗消费特别是汽车消费的支持。我国居民的大宗消费,早期是电视空调冰箱等大件电器,目前已经切换到汽车等。因此,建议进一步引导金融加大对汽车消费特别是二手车消费的支持和服务,如支持消费金融公司等开展二手车贷款服务。应加快实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金融十六条”,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支持,更有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十六条”主要从供给侧角度,加大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金融支持。但如果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不振,房地产市场就难以真正恢复。因此,更重要的是要从需求侧发力,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

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目前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应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限购政策,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如适当放开一二线城市限购政策,允许结清贷款的居民购买第三套住房,三四线城市应全面取消限贷、限购政策。

9-10月湾区银行机构最大罚单指向贷款业务,牵出5责任人

新一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规观察如期而至。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的梳理分析,从整体数据看,今年9-10月粤港澳大湾区的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共收到28张罚单,环比上一期(7-8月)的70张大幅减少了一半以上。

分机构类型看,银行业相关有21张,约占罚单总数的75%。其中,国有大行的罚单有7张,约占三分之一。保险业相关的有7张,约占罚单总量的25%。

【整体情况】

【违规处罚情况】

本报告期内,28张罚单全部罚款超过1300万元,环比上一期(约4300万)减少了约3000万元。其中,银行系超过1000万元,保险系超过300万元。

在大湾区范围,报告期内银行系最大一张罚单指向了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工商银行广州华南支行。9月2日,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监管部门对该行广州分行和广州华南支行分别罚款120万元、50万元,合并共计170万元,五位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

保险最大罚单指向了总部在深圳的太平财险。9月30日,按照中国银保监的通报,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行为,包括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费率、车险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已发生费用未及时入账核算等,对太平财险合并罚款150万元。两位责任人被警告和罚款。

分析

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问题较多

28张罚单之中,传递了什么样的监管风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在银行板块,贷款业务违规、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等问题频发。与此同时,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的行为也有所抬头。在保险板块,多家保险机构均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费率”受到处罚。除了太平财险,富德财产保险也因为“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连吃三张罚单,被深圳银保监局罚款50万元,1名责任人被罚款10万元、1位副总经理被撤职。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大湾区近期金融业罚单数量、被罚总金额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保险违规行为得到改善。值得留意的是,本报告期内,百万级的大额罚单仅3张。

作为参照,放眼全国范围,按照业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9-10月份,银保监会、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3家监管机构共计披露了大约270张针对银行的罚单,整体累计罚没金额过亿,其中仅10月份的罚没金额便超过5000万元。

特别聚焦

“靠金融吃金融”为何屡禁不止

“我可以说明的是,田惠宇案件是他个人的事件,与招商银行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要把田惠宇个人违法违纪与招商银行区分开来。”10月31日,在招商银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如是表态,让外界对其业绩表现吃下“定心丸”。

就在10月8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纪委在通报中特别提到,田惠宇长期以“市场化”运作为幌子,以“投资”“理财”为名,“以钱生钱”,大搞权力与资本勾连,靠金融吃金融,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滥权敛财、贪婪无度;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无独有偶,11月2日,中纪委官网发布消息,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学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通报指出,张学庆毫无廉洁底线,靠金融吃金融,借用信贷客户资金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通过向信贷客户放贷获取大额收益,使用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以权谋私,大肆敛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贷款审批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在上述中纪委的通报中,措辞颇为严厉,并且都提到了“靠金融吃金融”。早在今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集中公布了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反馈情况,25家金融单位的“问题清单”出炉。中纪委在官网表示,本次巡视发现的主要共性问题包括6大方面。其中,“靠金融吃金融”的问题被点出。反馈指出,有的单位“靠金融吃金融”,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比较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反映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享乐之风仍然突出。反馈还强调,巡视如果发现问题不解决,反而会产生“稻草人效应”、“破窗效应”,引发问题泛滥。

类似情况也在保险反腐中出现。2022年9月1日,据中纪委网站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通报表示,王滨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毫无敬畏,擅权妄为,甘于被“围猎”甚至主动寻租,将公权力当作攫取巨额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融资、项目合作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反腐也有涟漪效应。据了解,受原董事长被查影响,中国人寿集团高管多次调整,年内罚单不断,并且上半年保费净利等增长承压。

对于“靠金融吃金融”屡禁不止的现象,有分析人士提醒,在金融腐败行为中,资本凭借权力加持,大肆扩张、增殖,甚至有组织、有预谋地搞不正当竞争、平台垄断,危害面极大,破坏性极强。

千万罚单的背后,打破刚兑的理财业务为何频违规

“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银行理财迈向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业务合规愈发严苛的同时,也成为违规“高发地”。

10月28日,银保监会在一天连开四张罚单,3家银行以及一家理财子公司均因理财业务违法违规被罚,分别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农银理财,共计被罚1040万元。

其中,兴业银行被罚450万元,金额最高。按照银保监会的罚单,兴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五方面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未按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同业理财产品未持续压降、单独使用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理财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原则要求。与此同时,农行与其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也同时被罚,分别罚款150万元和240万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这四家机构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和相关审慎经营规则,罚款均超百万。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于理财违规重拳出击的一个重要背景,正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据记者观察,资管新规对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提出净值化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等要求。由于资管新规不再保证收益,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可能存在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面临着本金亏损的风险。一些消费者轻信高额理财收益回报承诺、听信所谓著名专家推荐、通过非正规渠道投资、抱有无风险侥幸心理,或者落入某些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可能涉嫌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造成自身资金巨大损失。

与上述多张百万级大罚相呼应的是,多地监管也频频发布了对于“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消费提示。

陕西银保监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理性分析并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警惕“安全”“保证”“承诺”“保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各类不当表述,避免偏听偏信。河北银保监局也提示消费者谨慎投资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当心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上海银保监局则提醒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务必做到“三个切忌”:风险评估切忌“图形式、走过场”;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切忌“走马观花”;购买理财产品切忌“盲目跟风”。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对于理财业务合规问题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个人经营贷等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究竟谁在“裸泳”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再次受到重罚,国有大行也未能幸免。11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一天内连续公布了8张重磅罚单,指向了四家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4家分别被罚500万元、460万元、260万元、150万元,总计达到1370万元。其中,总部在大湾区的招商银行因个人经营贷款挪用至房地产市场、个人经营贷款“三查”不到位、总行对分支机构管控不力承担管理责任等行为被罚460万元。

实际上,个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问题,正是大湾区本轮处罚的焦点之一。9月29日,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刚刚因为“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财务顾问费质价不符”等问题,被深圳银保监罚款120万元。同一天,广东南粤银行深圳分行因个人消费信用贷款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等违规行为被款40万元。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被罚款90万元。

一般来说,个人经营贷款“三查”即贷前、贷时、贷后三查。业内指出,按照流程,银行机构需要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是否符合贷款条件、贷款资料审核、贷款发放后执行情况、借款人经营情况等进行综合全面调查。互为佐证的是,《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7.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换而言之,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明显高于个人住房贷款增速。

而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监管部门对于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一向态度坚决。

“贷款一定要按照申请贷款时的用途真实使用资金,不能挪用。”今年4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申请的贷款,包括经营和按揭贷款都必须要真实遵循申请时的资金用途。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时的标的上,对于违规把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偿付能力数据不实?读懂保险机构的“体检报告”

保险作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需要定时的“体检报告”,而偿付能力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健康参数”。

为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提高保险业偿付能力数据质量,日前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向业内下发《关于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的通报》。按照通报,这5家保险公司分别诚泰财险、国华人寿、中华联合财险、珠江人寿、弘康人寿,涉及的数据问题主要为2016年到2017年间发生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据悉,5家险企皆涉及一个共性问题——少计提最低资本,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虚高。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作为大湾区保险机构,珠江人寿存在“投资性不动产物权”项下列报的6个不动产项目的最低资本计算错误等多项问题。据其官网显示,珠江人寿总部位于广州,注册资本金67亿元,是目前唯一的一家总部设在广州的综合性寿险公司。

对此,监管部门指出,上述公司的违规行为导致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不利于风险防控。各保险机构应引以为戒,确保偿付能力数据真实准确,持续提升偿付能力工作质效。

“偿付能力事关险企履行义务的能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密切相关,险企必须确保数据真实,并进行持续有效提升。”有业内人士如是提醒。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一直行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日前媒体的统计报告,截至11月初,已有超过80家财险公司披露了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保持在较好水平,77家公司偿付能力达标,8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为:富德产险、阳光信保、珠峰保险、前海财险、华安保险、都邦保险、渤海财险以及安心保险,其中部分机构的总部位于大湾区。

如何界定偿付能力达标度?据悉,按照银保监会2021年修订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达标的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三项监管要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上述分析指出,从部分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原因来看,主要是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包括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等。

采写:南都记者卢亮

制图:何欣

出品:南方都市报大湾区金融合规观察课题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