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防控风险

本文目录

找中介办贷款,消费者须“四看”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指出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这些诱人条件背后其实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陷阱。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不久前,成都市民钟女士因装修需用钱,找到了附近一家商务服务公司。公司工作人员自称是银行直贷中心,并非中介机构,也不会收取服务费,只收8‰的风险金。钟女士很快便在其指导下办理了20万元贷款。

放款后,公司以银行查装修流水为由,让钟女士将6万元转到一家装修公司“走账”。钟女士按要求进行了转账,可当她想要回“走账”钱款时,对方却坚称是“服务费”,不予退还。

为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融资需求,近年来,银行推出了种类繁多的贷款产品。由于各种产品适用客户资质、审批效率、利率、周期、还款方式不尽相同,客户在申贷过程中,有的无法做出最优选择,有的因为对贷款流程不了解而通不过审核。这种情况下,提供咨询代办服务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然而,有些中介机构却假冒银行名义,对消费者设下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陷阱。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及业内人士介绍了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惯用的手段,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这些骗局中有一类与钟女士的遭遇类似,中介机构诱骗消费者办理贷款后,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

还有一些非法中介以专业自居,代客操作,使用客户手机下载银行移动客户端,帮助客户录入信息、核验身份、确认贷款信息等。待业务办理后,中介人员将所涉及贷款银行的移动客户端、短信息全部删除,导致客户对贷款相关信息一无所知。

如何辨别贷款中介机构是否正规?业内人士提醒,最好做到“四看”。

看“门户”——业内人士表示,贷款中介有固定办公场所,消费者前往公司后,可注意查询工商登记等信息,了解公司基本情况。消费者应避免仅凭互联网联系中介机构,正规机构也不会只公布自己的微信、QQ等线上联系方式。

看资质——要注意了解放款机构资质。正规贷款中介合作机构往往是正规银行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具有放款资质的金融机构。如果中介机构一味向客户推荐情况不明的网贷,消费者应注意防范。

看收费——正规中介在为客户办理贷款业务时,会先和客户签订贷款居间服务费合同。当客户贷款业务办理下来后,再收取贷款服务费。如果在贷款前就以“保证金”“解冻费”为由,要求借款人提前转账,消费者就应当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看合同——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详细了解中介服务合同内容,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宣传。消费者还要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充分理解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民快评|信贷乱象之下,风险不得不防

网络图

最近,不少朋友都反复接到贷款中介的电话,贷款名目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说可以贷到“空间贷”。

什么是“空间贷”?据说在南方某城市,现在房抵经营贷一般可贷出的成数是房屋的银行评估价七成左右,不参考官方二手房价,不赎回在房产“一押”的情况下,可申请空间贷三成,被称作“空间贷”。在中介的电话推介中,房屋抵押贷、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资金过桥、用经营贷替换房贷等,名目繁多让公众“耳不暇接”。如此种种,中介是正常操作,还是与银行“合谋”违规操作?

适度负债正常,企图钻政策空子不当举债,不可控的风险就会变大。就“空间贷”,有记者咨询银行,银行称“二押”基本很难完成。贷款中介当然不会“出卖”合作银行,多称“空间贷”是独家产品,但又称会和银行签合同。问题是,如果房价稍有向下波动,中介公司的风险将相当高,试问这种风险不转嫁到贷款人身上,贷款公司难道自己吞?

当然,信贷中介在推销时,都是将贷款品种说得“花好稻好”,仿佛中介个个是神算,算着算着你的利息就省下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事实上,想节省利息的普通购房人将贷款转来转去的,倒不可能带来很大的风险。怕就怕有投资考虑,经不起中介的巧言推销而过度负债——如果投资失利,则可能房财两空。过度负债的风险,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得起,贷期可能面对诸多变数。比如,有人通过中介,贷了“中长期经营贷”,但这款产品事实上只是额度授信,经营贷续贷一般每3至5年向银行递交一次申请材料,如果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收支规律不匹配,经不起审查,后续就可能不续贷。

一定要警惕过度负债的风险。也许有人说,如果能够办妥“空间贷”,全部把房子的价值套出来,还怕什么房价下跌?问题是,如果你有多套房,一套房不够低债,中介公司会否不肯承担风险,“变脸”要求你卖掉另一套?如果你只有一套房,那房子被折价拍卖后,失信的你又住到哪里?借贷一事,本身就有成本,其实质在于坚守契约。如果没有负责任的借贷意识,因过度负债毁掉一家人的生活,也就在一“念”之间。

‍赵红玲/文

如何避免贷款电销带来的风险和骚扰?

随着今年口罩对每个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用自己手机号注册过企业的老板肯定每天都会接到贷款中介的贷款广告推销电话,在这些电话中99%都存在虚假宣传和过渡宣传的情况。我结合身边人最近上当受骗的三个经历给大家讲讲各种套路,大家引以为戒,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亲戚A接到来点显示1010****的电话,自称平安**的人,只是帮着测一下额度,用不用无所谓。在按电话指引完成全部操作后,收到信息提醒,已放款20万元。因为亲戚本身之前做过该机构的业务,所以收到短信后,方才发现根本不是测额度,而是实际已放款。打客服电话,表示提前还款要收3个点的违约金,后通过投诉银保监,以牺牲两天利息的代价,才把事情解决掉。

总结:凡是电话销售告诉你就是测一下额度的,一定不要相信。首先,如果试了,至少您的征信多了一条机构的征信查询记录(查询次数的增加和机构查询,对您今后贷款融资都有不利的影响);其次,如果最后放款了,您要提前还款,大部分机构产品都有1-3%的高额违约金。接到此类电话,要求去线下门店操作,不要按电话指导操作。毕竟眼见都不一定为实,何况是一个陌生电话。

案例二:朋友B接到电话,对方自称*城银行的人,*企贷产品,年化3多一点,无手续费,朋友问我,这家银行有熟人吗?这事靠谱吗?我第一反应,中农工建四大行的经营贷产品,才3点多利率,这四大行都是有政策扶持的,而且他们的资金成本很低,连股份制银行基本都是4左右,这家*城银行的资金成本不可能按3点多往外放贷,这里面后面肯定一堆套路。再找代理他家产品的朋友一问,实际成本在年化12-24%。

总结:凡是电话销售告诉你低息,无手续费,一律是套路,原因如下:1、凡是符合银行低息产品的客户,基本资质都比较好,银行现在业绩压力这么大,客户对公账户的开户行早营销过了,被银行客户经理漏掉的优质客户几乎不存在;2、不要手续费,电销人员和公司都是活雷锋吗?买的没有卖的精,羊毛出在羊身上。别贪小便宜上大当。

案例三:我朋友C,两口子公务员,接到做生意亲戚电话,因资金周转,某电销告诉亲戚,贷十多万,需要我朋友C做紧急联系人,两口子去签个字就行,朋友C问我能不能帮亲戚这个忙。我说绝对不可以,这就是典型的AB贷,因为亲戚的征信肯定不符合贷款要求,让我朋友C去做借款人,电销谎称只是联系人,真到他们公司肯定一通操作猛如虎,但凡不谨慎的人,也许你手机上操作几下,视频认证过了,他就成了实际借款人,到时亲戚还不上款,所有的债务都是我朋友的。

总结:所谓的联系人,根本不需要去签字,凡是需要签字的基本都是担保人和借款人,到时真打官司,对方证据完整,基本上当事人都会败诉的。

这两年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大家捂紧自己的口袋,各种推销电话尽量就不要接听了。大家想听老胡讲什么,留言,我会把我懂得分享给大家,避免大家少吃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