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贸易融资贷款

本文目录

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业再为贸易融资贷款展期90天

中新网7月19日电据香港特区政府公报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19日联同“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宣布,再次延长“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计划下贸易融资贷款还款期90天。

金管局指出,今年以来,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环球通胀进一步升温,主要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并上调利率,加重企业财政负担。考虑到香港经济经历第五波疫情打击后刚刚开始回稳,进出口贸易前景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协调机制决定再次延长计划下贸易融资贷款还款期90天至今年10月底,与整体计划同步到期。金管局与协调机制届时将全面审视计划的后续安排。

金管局表示,参与计划下贸易融资贷款展期的企业客户,在今年8月至10月底期间到期的贷款可再获延长还款期90天。合资格企业客户在2022年5月至2022年7月底新取用的贸易融资贷款同样可以获延长90天。如果属自偿性贷款,银行可要求客户当收到相关款项后偿还贷款。如果同一笔贸易交易的贷款自原贷款日起连续展期270天或以上,银行可以采取弹性安排,在符合审慎风险管理原则下,按客户的情况,就该笔贷款考虑以其他更合适安排协助客户渡过难关。

对于一些还款能力已经有所恢复,并希望有较为明确还款安排的客户,协调机制鼓励它们按金管局于2022年2月23日发出的指引,自愿选择开始部分本金还款。就贸易融资贷款而言,银行可以按实际情况与客户协商,容许客户在两年内分期偿还相关贷款。

中银协报告建议:构建“保理+贷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11月23日,从中国银行业协会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十年发布保理产业发展报告。

根据《报告》,2021年,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后,全球经济从短暂的衰退周期逐步走向复苏,全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产出和投资大体上已经修复至疫情前水平。与此同时,全球保理行业实现快速恢复增长。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2022年6月发布的《FCI年度综述(2022)》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保理业务量据估算约合3.09万亿欧元,同比上升13.5%。从单一国家来看,2021年中国的业务量为5626亿欧元,连续第五年领跑全球。

2021年,我国银行业保理业务量继2020年强势反弹后,实现持续增长。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保理专业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保理业务量为3.5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97%。其中国际保理业务量为481.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52%;国内保理业务量为3.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44%。国内保理业务仍然是我国保理市场的主力增长点,在保理业务中占比达91.29%;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商业保理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商业保理业务量约2.02万亿元,同比增速约34.7%。

近年来,我国国际双保理业务量和开展业务的银行数量双双呈下降趋势,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较高峰时期大幅减少,进口双保理业务仍严重落后于美、欧等传统金融发达国家地区的保理商。

《报告》指出,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出口保理等国际保理业务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其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境外经济主体因本国经济形势不佳,可能存在买方客户的付款风险;二是大宗商品及汇率波动,可能存在商品价格与汇率风险;三是受国际制裁影响,部分对外贸易因履约风险而导致保理纠纷。

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与疫情发展态势密切相关,《报告》认为,国内保理业务的潜在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基于地方预算支出的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生产和支付进度迟滞等问题,基于此类交易项下而形成的保理业务,存在应收账款账期延长的潜在风险;二是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疫情因素,国民经济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速放缓,规模型企业产能的缩减将直接影响中小型供应商订单量与支付账期,形成因商业纠纷、应收账款账期延期,产生保理融资的还款信用风险;三是部分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或过于依赖资金周转的行业存在潜在风险。

《报告》结合以上风险点提出以下风控要点:一是以行业专业化与场景化的保理服务提升风险识别水平;二是以全链条的服务方案加强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三是通过全国服务一家的服务模式,打破开展保理业务的整条供应链客户群的开户区域限制,实现全国性的协同风险防控;四是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推进实现保理各项业务流程和流程中信息的数字化、可信化、可视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从而打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控制难题,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报告》在发展建议部分提出两个观点:一是重新认识保理与贸易融资:流贷改造。包括保理业务在内的贸易融资是按照企业内部的具体交易结构来设计产品,依托实际交易债项,根据交易结算的各个时间节点进行融资安排和风险防控设计,从而解决贷款用途与期限难以管控的问题,这是银行用贸易融资来改造和替代流动资金贷款的根本出发点。此外,保理等贸易融资产品还具有一项明显优势,即一旦由一家银行为企业项下的一笔交易提供了贸易融资,原则上其他银行通过相关的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就能够获悉债项融资信息,进而避免对同一交易进行重复融资。

二是跳出保理看保理:打通保理与其他供应链和贷款产品。保理业务从商业银行监管角度来看,在广义上属于商业银行“企业经营性贷款”的一种,而企业经营性贷款最大特点在于用途监管,正是基于监管对融资用途的关注,通过构建“保理+贷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的“全链条”金融服务需求,既能便利企业的融资申请,也能解决重复融资和资金用途监管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得了客户的欢迎,将是未来交易银行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

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单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落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1日消息(记者符彩云通讯员蒲维好)近日,“NG7612”“NG7613”“NG7706”“NG7710”“NG7807”等植物新品种权作为质押物,白纸黑字写进新锐恒丰(海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锐恒丰”)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中国银行海南分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里,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单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落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种业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资强度高,企业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但无形资产往往缺少融资担保的手段和渠道。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主动当起“红娘”,向中国银行海南分行推送知识产权领域表现突出的“白名单”企业,双方经过线上线下多次讨论,共同研究制定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产品落地计划。

新锐恒丰(海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开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供图

据新锐恒丰负责人车小平介绍,“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少数,据我们了解,这应该是全国首单‘玉米自交系’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作为一家专注于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开发的新型科技公司,新锐恒丰面向全国种业领域单位及研发机构提供优良种质,2019年入驻崖州湾科技城,是首批在园区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种企,短短三年时间,玉米自交系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数量近100件。

早前,中国银行海南分行推出“惠如愿·种业贷”业务,为种企提供抵押融资服务。“我行在省内率先摸索走出种企无资产抵押、仅以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新道路,有了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的‘白名单’和相关主管部门的专业审核,让我们对此次合作充满信心。”中国银行海南分行普惠部负责人李唐瑜说。

该笔业务从银行接到新锐恒丰申请贷款材料后,仅一周完成贷款审批。后续环节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作业方式完成。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积极主动沟通农业主管部门,实现质押备案材料齐全完备,一次性通过农业农村部备案审查,高效完成首单专利权质押合作。

“由于商业化杂交种品种权可以直接预测到商业化推广面积及营收收入,质押成功率更高,贷款金额更多。此次我们成功抵押还未商业化的种质资源品种权,能够激励中小创新主体利用好研发成果资本化、更好地专注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规范利用意识。”车小平说。

下一步,崖州湾科技城将持续探索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输血”。加快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提升园区育种创新能力,以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