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还银行贷款提前还款

本文目录

还贷款有哪些方式?想提前还款要注意什么

办理贷款买房的手续的时候其实也是有很多技巧需要购房者去学习的,如果购房者没有提前了解这些技巧的话,在办理贷款手续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默认选择的,这样就不能办理到最划算的贷款手续了,大家都知道贷款买房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却不知道还款方式也是可以选择的,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还贷款有哪些方式呢?想提前还款要注意什么呢?

还贷款有哪些方式?

1、等额本息还款

等额本息这种还款方式通常都是银行的默认还款方式,如果购房者办理贷款手续的时候不了解还款方式的话,大多数都是选择的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等额本息是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虽然刚开始还款时每月还款额可能会低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额度,但是最终所还利息会高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2、等额本金还款

等额本金还款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购房者,因为选择这种还款方式的话,借款人起初还款压力较大,但是随时间的推移每月还款数也越来越少。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是在还款期内把贷款数总额等分,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本金和剩余贷款在该月所产生的利息,也就相当于每个月还给银行的本金是一样的,还的本金永远不变,变的是利息。

3、自由还款

除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之外,其实还存在很多购房者都不知道的自由还款这种方式。借款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依据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和期限,做出一个最低的还款金额,所谓的只有还款,指的就是购房者每个月的还款金额可多可少,但是要注意不能少于这一底线。

想要提前还款要注意什么?

1、了解提前还款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无偿接受提前还款的,不同的贷款银行对于提前还款的规定也是不同的。购房者在签订借款合同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合同中关于提前还款的规定,要看清所签订的贷款合同中有关提前还贷的条例,特别要注意提前还贷是否须交一定比例的违约金。

2、提前准备资料

购房者在确定了自己符合银行的提前还款条件之后,就可以提前将提前还款需要的资料准备好,避免办理提前还款手续的时候手忙脚乱的。通常办理提前还款手续需要的资料有身份证、贷款合同合同、收押房产证文件、代扣还款委托书等。

3、别忘了办理抵押注销手续

提前还款可不只是将银行的借款还完了就可以了的,要知道我们的房产证是抵押在银行的,所以购房者还需要办理注销抵押的手续。如果购房者忘记了去产权部门办理抵押注销,这样贷款虽然还清了,但房屋仍在产权部门备案,会为日后的房屋交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就是关于还房贷有哪些方式以及想要提前还款要注意哪些问题的介绍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贷款买房都是无奈之举,因为购买房子需要的钱是在太多,就算是贷款买房的首付款也是购房者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提前还款确实可以节省利息,不过小编所讲的注意事项可别忘记了。

贷款买房可以提前还款吗?银行不仅不欢迎还会“惩罚”?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交通银行有关提前还贷款的公告。在现在这个“提前消费”的时代,“贷款”带给我们很多便捷的地方,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像以前自己的收入买不起比自己收入水平高的东西,就没办法拥有,但是现在就可以贷款去买,随后再分期还款就好了,这让我们想到了以前割肾买苹果的好汉,如果那时候有贷款这项业务,也不至于闹到卖肾的地步。尤其是现在对大家来说的结婚刚需,房和车,房价这么贵,很难全款购买,能一次性拿出一二百万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贷款买房,首付几十万就能拎包入住,“贷款”这么便利的背后,也有我们所要承担的代价,那就是“利息”,银行可不会白白借给你钱让你提前消费,而是会收取一定的利息,平摊在借款的几个月或者十几年中,慢慢还清就是了。

有一些不正规的网络贷款利息比民间的高利贷还高,专门欺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前几年还经常有大学生因为还不起贷款利息而自杀的新闻,在国家的大力整治与广泛宣传下,贷款也日益合规,有的人即使手中有钱也专门贷款买房来投资,房价的升值可比利息高多了,自己的钱放在手中还能做其它生意来赚钱,怎么算都是一笔不赔本的买卖,但是近两年这套办法就有点行不通了,第一是因为国家对房价的上涨大力管控,很难再出现因为买对了一套房子而一夜暴富的事情了,再一个就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房地产行业更是低迷,有很多人钱放在手中的收益远没有银行利息来的多,所以就不想再做房奴给银行打工了,想要提前将房贷还清。

但是交通银行最近新出台了一项政策,让大家都非常不满,那就是《关于个人按揭类贷款、个人线上贷款抵押贷(消费)提前还款补偿金收费调整的公告》,该公告主要就是说如果想提前还清这类贷款,要给银行缴纳1%的补偿金,假如要提前还100万,就要白白缴给银行1万块钱的补偿金,这公平吗?当然是不公平了!很多网友都提出了异议,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提不提前还款是大家的自由,凭什么提前还款就要补偿银行呢。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贷款人提前还款是损害了银行的利益,因为收到的利息就没那么多了,但是收取补偿金也严重侵害的贷款人的利益,后面交通银行相关人员也出来解释,这则公告并不是强制大家缴纳补偿金,很多客户都可以申请减免,在别的银行中也是如此,其实在大家的贷款合同中都会有这么一条,提前缴清银行会收取补偿金,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很少去收这个钱,既然只是一条空架子,为什么还有存在的必要么?银行每年收益那么多,贷款人想提前还款这点小羊毛就别再薅了吧?

专家说:有钱不要存银行,更不要提前偿还银行贷款。是真的吗?

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疑惑:有钱要不要存银行?理财要不要购买银行理财?有钱要不要提前偿还银行的贷款?特别是最近提前偿还贷款舆论甚嚣尘上,到底应该不应该提前还贷更是让人纠结。

最近有专家说:有钱千万不要存银行,更不要提前偿还银行的贷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专家说,有钱不要存银行,更不要提前还贷款。原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机构都这样说

有钱不存银行,曾经是很多社会理财机构的一贯说法。更流行的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典型的理财机构在带节奏。

而不要提前还贷款的依据和节奏是什么呢?当然是让你投资。不仅专家这么说,银行也这么说,甚至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也这么说。

他们的理念依据是:房价以后要涨,好房子、学区房一定会涨;因为全世界的通货都在膨胀,你手里的钱就会越来越不值钱,提前还款就会得不偿失。

那么,手里的钱要做什么呢?

银行建议你购买理财和贵金属,毕竟理财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金银投资可以保值增值,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吗。

证券机构建议你去投资股票和基金,拾贝投资创始人、投委会主席胡建平曾经提出,未来几十年参与股市投资将成为大众实现财富增值的主要方式;投资购买基金则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只有将资金交给专业投资经理才能跑赢大盘,获得更大的收益。最近,经济学家马曼然就提出质疑:很多普通人宁愿吃1%的利息把钱存在银行,为什么不愿意获得5%的利息而进行投资。他认为这个存钱而不投资的行为是很短见的。

保险机构则建议你将资金投资保险产品,毕竟保险产品是集保障与增值为一体,不仅提供了各种保障,还能获得持续的收益。

是不是很美好?好像未来那些闪闪发光的金币扑面而来,你发财了。然而,你会真的这样做吗?你一旦这样选择了会什么结果呢?理财亏损了、股票套牢了、基金亏损了、但房贷车贷依旧在,怎么办?

专家告诉你:资产重组和置换,卖掉闲置房又有资金从头再来。

其次,有钱要不要存银行?看看数据说话

有钱要不要存银行?这本来不应该是选择题。但却因为各种专家和机构的带节奏而成了一道选择题。

如果我们真的无法决策和选择,那我们先看看数据。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居民存款大幅度上涨,根据央行的存款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就增加10.33万亿元,到2022年6月末我国住户储蓄存款规模已经达到了112.8万亿元。

113.79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2021年我国GDP是114万亿,2021年国民总收入是113万亿,也就是说,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相当于2021年的GDP和国民总收入。

从增量上看,我国2022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0.33万亿,2018年上半年增加了4.26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增加的了6.82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增加了8.33万亿元,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也仅仅增加7.45万亿元。

可见,有钱存银行仍然是目前现阶段老百姓的主要理财方式和资金存储方式,这一点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也不需要进行任何选择。你需要选择的是存款的品种、期限和存款银行机构以及存款的利率。

其三,有钱要不要提前还贷款?看看你的投资理性再决策

要不要提前偿还银行的贷款?这个问题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道理论题,而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理性题。即你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能力?你对你的投资能力有多大的理性判断。

如果你的投资收益大于银行贷款的利率,那么毫无疑问不需要提前偿还贷款,但如果你的投资能力不足够覆盖银行贷款的利率水平,那么肯定需要提前偿还贷款。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那为什么目前仍然在大量地讨论要不要提前偿还贷款呢?

一是银行不同意,因为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了,你提前偿还银行再贷款收益就下降了。

二是机构跑偏了,你提前偿还贷款了手里就没有投资的钱了,他的投资品谁去购买呢?

三是对自己的投资能力盲目自信。很多人对自己的投资能力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投资收益肯定比银行贷款利率高,但银行贷款利率是硬性的,你的投资收益是有风险的。以有风险的投资收益对抗硬性的偿还贷款利率,你自然会知道应该怎么做。

有钱要不要存银行?有钱要不要提前偿还银行的贷款?有钱要不要投资?这不是经济命题和选择题,而是一道理性投资决策题。你想好了吗?你会怎么选择?(麒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