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网贷App调查:号称“低息贷款”仿冒金融平台
新华社济南7月6日电题:虚假网贷A调查:号称“低息贷款”仿冒金融平台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阳、吴剑锋
近日,山东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来电,询问他是否需要低息贷款。正为资金短缺发愁的李先生,按照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网贷A。一番操作后,对方以验资、认证为由4次骗取李先生共计10余万元。
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近期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虚假网贷A仿冒银行、金融平台,诈骗分子多方引流、大量分发。
暗访:留下手机号当天接到多个网贷诈骗电话
“我们已经为你准备了40万贷款的额度,请注意查收”“无抵押,低利率,快放款”……瞄准一些人“用钱心切”的心理,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大量发布“黑户可贷”“无审核”等广告信息,吸引用户上钩。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名为“黑户贷”的网站。该网站声称,“1分钟提交、3分钟到账。不用房车作抵押贷款、从25岁到50岁都适用。无视黑白,百分百放款”。在网站引导下,记者留下电话号码,随即该网站弹出一款贷款A,无需经应用商店即可点击链接下载。
记者又随机登录了十几个类似网站,也接到了境外电话,要求下载指定贷款A。
“这些号码均是诈骗电话,切记不要下载软件,不要相信任何先支付后打款的承诺。”在记者暗访涉诈网贷A的过程中,民警通过电话多次发出预警,提醒记者存在被骗风险。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以来,60%以上的诈骗都是通过虚假手机A实施。其中,虚假网络贷款A诈骗是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李小波介绍,虚假网贷诈骗中,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在被害人下载安装网贷A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被害人,以收取手续费、缴纳年息、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
“李鬼”式A迭代更新,多种渠道引流推广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诈骗犯罪分子升级变换作案手法,网贷诈骗A打擦边球、迭代更新,欺骗性更强。
——假借知名企业名头行骗。
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平安银行曾发布声明,不法分子利用仿冒A、网站进行贷款诈骗。
家住福建福州的林先生就曾在自称“宜人财富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开发的宜人财富A上被骗4000元解冻金。当他向“宜人财富”投诉,该公司回应称,其官方工作人员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林先生遭遇了假冒网贷A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涉诈金融类A改头换面频繁。同一团伙往往通过更换涉诈A名称、域名等方式快速更新换代,有的可能仅存活几天就关闭,过段时间换个名字卷土重来。
——通过网站封装躲避审核。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受害者根据“指引”下载的涉诈金融类A都是由黑灰产技术人员按照诈骗分子要求封装的。所谓封装,是将网址、应用名、LOGO、启动图打包形成一个A应用包,使网站以A形式呈现。
业内人士介绍,涉诈贷款网站经过封装,摇身一变成为涉诈贷款A,成本极低,令人防不胜防。此前,一款名为“众安”的虚假贷款类诈骗A,就是由一个租用境外服务器的虚假贷款网站封装而来。
中国信通院安全研究所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副主任常雯说,通过A封装分发平台,开发者只需简单点击操作,即可实现A自动生成与快速分发。涉诈A不上架手机系统内的应用商城,由诈骗者向被害人发送安装包或者链接进行下载,躲避应用风险审核及开发者信息登记制度。
——多方引流大量分发。
虚假网贷A的引流方式,既有搭建虚假贷款网站等待被害人上钩,也有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既有面对不特定群体进行广撒网的,也有通过黑灰产业链条非法购买需贷款人员信息精准诈骗的。
山东警方介绍,诈骗分子还通过冒充快递员推广、在“宝妈群”发兼职广告、贴吧发广告等方式引流,渠道更多、频率更高、活跃度更强。
管住涉诈A制作、传播等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山东、江西、河南、广东等多地警方加强对虚假网贷A类诈骗的治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山东警方破获网贷诈骗类案件同比上升约101%。山东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虚假贷款诈骗等涉A较多的诈骗类型,开展‘扫楼’‘断卡’等专项行动,打掉了一批在境内从事涉诈A开发、引流推广等为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撑的窝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针对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加强通信、金融、互联网三方的综合治理仍是关键,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打击虚假网贷A制作,要重点关注参与其中的小微技术公司和个人。“这些小微制作公司,通常都是搭建A的小作坊,认为自己只是在做技术模块,有打擦边球思想。”
对于虚假网贷A推广引流环节,业内建议加强对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搜索平台、大型社交软件公司的监管要求,切实加强对广告客户、流量购买者的金融资质审核,杜绝传播虚假信息。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诈骗分子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应引起足够关注。广大群众需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下载A;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切勿进行转账操作。A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供下载A的安全性审核,防止虚假A浑水摸鱼,坑害广大网民。
来源:新华网
借贷app暗藏高息陷阱,监管当积极出手
作者:冷勇
日前,河南郑州的钱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自己在360借条借款,没有享受到最低日息,提前还款时还要偿还全息。
据悉,按双方约定:贷款金额9万元,期限为24个月,贷款利率为7.4%/年,还款方式为每月等额(4434元)。其中,每月息费684元,24个月全息为16416元。在已经还款12个月后她想提前还款。然而系统显示即使她提前12个月还款,仍需支付后面12个月的利息一共8892元。这样算下来,钱女士的贷款实际利率已经高达18.24%。
眼下,各种借贷的广告充斥于网络,这些广告大多号称“利息低、额度大、到账快”,各种暗示和诱惑让人心动。而且这些借贷注册门槛很低,只要输入手机号、身份证号就行。但消费者只要借了款,就会发现自己掉入了陷阱,所谓低利息暗藏各种附加条件,实际支付的利息其实很高,提前还款还要付全息等等。所以,360借条给消费者挖坑,绝非偶然。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另有约定外,应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因此,360借条“提前还款收取全部利息”的约定虽不违法,但不向借款人充分提示及说明这一条款,就属于霸王条款,借款人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借款合同的内容。而依照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将民间借贷利率受保护的上限,锚定为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按照现在的LPR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应该为15%左右。从理论上来说,按照这一标准,互联网小贷公司借贷行为中利息超过15%的部分不受保护。
但消费者遇到这类麻烦,要想维权并不容易。因为在现行法规中没有对提前还贷的具体规定,所以,消费者维权时,往往底气不足,如果走诉讼渠道,不仅流程较长,还要付出不菲的时间和和经济成本。所以,大多数消费者遇到类似陷阱,往往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就像新闻中的钱女士,最终还是选择继续贷款。
借贷“好借”却“难还”,由此带来高昂的利率成本,理当引起重视。在这样的数字游戏中,消费者显然算不过商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默许这类商业骗局继续横行。如律师所言,“提前还款付全息”虽不违法,但务必要充分告知消费者。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明确借贷方的“完全告知义务”,让消费者在遇到陷阱后,可以有规可依,更理直气壮地维权。
此前,校园贷、裸贷等违法违规现象在严厉打击下有所好转,现在,面对这类虚假宣传、诱导类的广告,以及狮子大开口的高额利率,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出手,当好消费者的强有力后盾。对于那些利用借贷,变相经营高利贷,毫无底线坑害消费者的企业,理当严厉处罚;对于屡查屡犯,追逐暴利的企业,理当果断吊销其金融执照。
而作为消费者自身更要理性借贷,不可被眼花缭乱的广告语所蒙蔽,而是要注意风险防范,尤其要在了解附加条款的基础上再做决定。消费者必须要知道一个常识,天上不会掉馅饼,金融行业从来没有“轻松借钱”一说,以低息为噱头背后,实际上往往埋着高息的“深坑”。总之一句话,借贷有风险,花钱需谨慎。(冷勇)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当心!一大批“李鬼”APP在想方设法骗你的钱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已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
当心!一大批“李鬼”APP在想方设法骗你的钱
《工人日报》(2022年07月04日04版)
本报讯(记者杨召奎)以高额度、低利息、不查征信、到账快等夸张内容吸引眼球,用以筛选有借款意愿的诈骗目标,然后再以需要缴纳会员费、验资费、解冻费、保证金等多种名目实施诈骗……《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APP。这些“李鬼”APP的与正规APP的非常相似甚至一模一样,因此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但这些APP的运营者,却在想方设法骗消费者的钱。
记者分析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7月1日公布的典型案例发现,有的“李鬼”APP在消费者申请借钱之前就要求支付一些费用,在提现环节又要求支付验资费。例如,今年6月,山东消费者秦某在“马上金融”仿冒APP申请贷款10万元,平台要求先交1万元金融贷款保险,否则不能提现。秦某按要求交钱后依然无法提现,平台要求再交5万元验资费,并承诺会将保险费和验资费一并返还,秦某充钱后共计被骗6万元。
有的“李鬼”APP以手续费打折的名义诱导消费者升级VIP进行诈骗。例如,今年3月,河南消费者钱某在“长城资产”仿冒APP上进行期货投资。该平台客服以免费提供增值服务为由添加其微信,并告知钱某缴纳2.5万元即可成为“VIP用户”,可享受手续费打折并优先获取相关市场信息。钱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进行了转账,最后被平台客服拉黑。
类似的“李鬼”APP还有很多。记者7月1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PP51.4万个。其中,已发现的假冒京东金融的APP共5677个,假冒马上金融的APP865个,假冒360借条的APP681个。
对此,360数科反诈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正规金融机构和借款平台借款之前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的。正规平台客服也不会通过国际电话、支付宝、个人微信联系用户,如果遇到客服发来身份证、工牌、公司营业执照、前台视频等“自证官方”的图片视频,务必保持警惕。同时,下载APP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应用市场下载,不要扫描所谓“客服”等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下载APP。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诈骗分子利用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应引起足够关注。APP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供下载APP的安全性审核,防止虚假APP浑水摸鱼,坑害广大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