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银行 医生贷款

本文目录

假期不停!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进展神速,行业龙头正迎千亿级市场机遇

中新经纬10月9日电“十一”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工作马不停蹄。

今年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其中,明确提到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

近日国家卫健委也发布通知,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政策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采购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贷款主体可自主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8日,全国已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上报了近800亿元的贷款需求,其中,湖北、山东超过150亿元,广东、安徽为100亿元左右,江苏、四川超过80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期间,包括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多地各类型医院已陆续签订了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部分医院单家贷款额度就超过1亿元。简单计算可以发现,全国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正在释放。

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时期

10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疗科研重点设备购置接受银行放款2610万元;

10月4日,山东济南某三甲医院就采购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等接受银行放款4700万元;

10月5日,湖北武汉某三甲医院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1.5亿元;

10月6日,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因购置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获银行放款1.05亿元…….

上述事项还仅是“十一”假期期间全国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工作中的“九牛一毛”。仅以北京地区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放款数据来看,截至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已与十余所在京重点高校、医院签订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金额124亿元,已进入贷款审批程序或已签订贷款意向协议的金额就接近170亿元。

除贷款金额巨大外,此次贴息贷款覆盖范围也相对较广。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来看,贷款主体包括了各地三甲医院、专业院校附属医院、区县一级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各类三甲医院贷款需求主要集中在更新改造项目上,采购需求则集中在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和手术麻醉设备等相对尖端领域。基层医疗机构贷款则以采购设备为主。

此前开源证券研报中曾指出,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和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国家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

前期,多地卫健委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对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民营医院开展摸底调研,从而了解购置医疗设备的需求,汇总填报需求情况表。

对此,开源证券就分析认为,此次国家及各地财政再次给予了医疗新基建充分的资金支持,体现了政府对医疗资源更新升级的重视,满足了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购置医疗设备的需求,补足了医疗体系持续发展的动力。“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

“目前各省市积极响应政策,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仅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就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由此可推,全国数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即将释放,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持续扩张的高景气时期。”开源证券指出。

行业龙头再迎发展良机

“近年,因疫情所致医疗机构门诊量下降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和购置需求受资金问题压制,此次财政贴息贷款有望阶段性释放医疗机构采购需求,推动今年四季度医疗设备采购高峰期。”针对此次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工作,方正证券更在研报中作出了预测,并认为,此举将有效解决医疗机构和地方财政设备购置资金紧张,释放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需求,利好医疗设备类资产。

不难发现,“千亿级”的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也将催动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以国产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为例,其主营产品就与此次三甲医院期望采购的“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手术麻醉设备”高度重合。迈瑞医疗的核心业务横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能够充分满足新建医院“一站式”解决方案和各级医院医疗设备更新升级的临床需求,更是医疗新基建的中坚力量。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迈瑞医疗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并连续数年入选行业权威媒体评选的全球医疗器械百强,在行业内树立了牢固的影响力。数据显示,迈瑞医疗2021年营收达到253亿元,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32位。

在此之前,迈瑞医疗已经从医疗新基建中获益匪浅——根据2022年中期报告,迈瑞医疗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业务、医学影像三大领域的业绩增长均获益于医疗新基建工程推进。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公司也明确表示,2022-2024年将是大量新医院竣工的密集期,一直到2025年,医疗基建的数量才会回落。因此,2024年之前,医疗新基建仍然会给迈瑞带来不俗的增量。

如前所述,此次财政贴息贷款政策需要在今年年底完成。作为在品牌、产品、性能及服务等各方面都可与国际巨头一战,且已占据市场主流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厂商,毫无疑问将在其中拿到相当不俗的份额。

基层诊疗能力提升驶入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方正证券看来,此次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也着重突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配置,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有望得以提升,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健康中国目标的落地。

此前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中,就要求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促进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县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县域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危机重症患者抢救,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设备更新购置对县医院、县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和后备定点医院、国家应急队伍、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有购置建议清单。贴息贷款设备更新和采购有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方正证券表示。

在这一领域,迈瑞医疗也已先行一步。

目前,依托三大主营业务,迈瑞医疗已形成了由“瑞智联”“瑞影云++”“迈瑞智检”实验室IT解决方案构成的“三瑞”生态。从过往公开的案例来看,大型医疗机构专家可以依托“三瑞”生态,查看基层医生通过云端超声实时上传的图像或其它诊疗数据,并予以远程指导,将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型医院的诊疗设备进行联网,提升全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提升水平,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迈瑞医疗也曾在定期报告中表示,随着医疗投入和资源的不断下沉,未来县级及以下的医院和医疗机构也将逐步成为加大建设的重点方向,国内医疗新基建的持续时间和实施范围都将进一步扩大。

而凭借着“三瑞”生态,迈瑞医疗也得以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设备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为医疗新基建下的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即利用互联互通,提升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赋能基层诊疗,助力国家医共体/医联体建设。(中新经纬APP)

每家医院 2000 万!国家贴息贷款发放:有人花 2 亿买,有人不敢负债

9月8日,国常会决定,对医院等九大领域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本次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申请贴息截至今年12月31日。[1]

图源:参考资料[1]

根据央行,所有行业的设备更新贷款总额度超2000亿元,利率不高于3.2%。结合财政贴息推算,医院需要自负的贷款利息最高仅为0.7%。[2]

贴息信号释出后,各地医院纷纷上报设备采购需求,贴息贷款亦快速落地发放。据开源证券统计,截止9月30日,仅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上报约180亿元设备采购需求。[3]

如此火爆的贴息贷款,对医院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医院贷款超2亿,放款时间短至3天

自付不高于0.7%的贴息贷款,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政策利好。

据开源证券,卫健委在国常会决定后发布相关通知。其中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3]

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由医院与制定银行自行协商。具体来说,贷款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查、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东部某县医院院长陈爽(化名)聊道,「听到消息后,几天之内就上报了贴息贷款的需求。主要是大型CT、造影设备、胃肠镜、康复设备等。目前核磁需要排三到五天,CT虽然当天能做完,也会排班到晚上,医生忙不过来。如果没有这次贴息采购,医院也有更新设备的打算,未来2~3年会逐步消化。」

对县级医院来说,科研转化的设备发挥用处有限,陈爽最大的考虑还是能否投入临床使用和偿还风险。「目前康复对基层医院扶持大,收支风险小。根据去年康复中心的情况,确实也有这个需求。」

东部某三甲医院院长白柏(化名)将政策视作及时雨。她管理的医院目前正处于扩建,设备类投入需求比较紧急。「贴息贷款主要用于原有设备更新,主导因素是新楼搬迁。」

对院方来说,要不要考虑采购和是否决定贷款是两件事。贷款利好政策更多鼓励本有采购需求的医院参与。

报以热情的不仅是院方。北部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刘芳(化名)表示,政策出台后当地银行主动联系,希望开展贴息贷款。据开源证券统计,贴息贷款快速落地发放,截止10月11日,各省市已落地贴息金额约191.55亿元。[3]

在实际落地发放情况中,多家医院贴息贷款呈千万量级,甚至达到亿级额度。据南阳发改委,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授信2.25亿,并于10月5日收到更新改造贴息贷款495万,从收到国家反馈通过到放贷全程仅用三天时间。[4]

图源:参考资料[4]

贷款放款快是落地的又一特征。按照过往流程,贷款应该先挂网两周,报参数一周,招标后挂网一个月,前后至少需要两个月。

医务财务管理专家陆安(化名)谈到,从财务角度看,医院积极响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资金成本压力小,第二是简化手续流程。「对医院来说,国家贴息付款压力不大;对银行来说,由政府背书风险更小。从审核来看,内部统一审批速度更快。」

被设备左右的经营难题

此次低息贴息贷款,同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的步调一致。「千县工程」方案提出,2025年全国至少要有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设备更新与升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源:参考资料[5]

对医院自身生存发展来说,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影响着长年的资金流转规划。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2019年中国政府办医院总负债约15.75千亿元,资产负债率约达45.95%。[6]

图源:参考资料[6]

广州艾力彼的医疗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94.1%的医院出现了现金流的同比下降,近一半的医院现金流支撑不足两个月。结论显示,医院受困的重要原因是资金周转与业务开展[8]。

医院的现金流使用可以分为采购、人员支出、运营成本、债务方面。部分医院因回款慢导致信用下降,或是工资、绩效发放延迟的情况亦见诸报道。如2018年郑州某三甲医院拖欠供应商半年以上药品、器材、设备款等超过1.25亿元。2021年7月,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因欠多家供应商款项而难以运营,已经关闭达一年多时间。[7,8]

针对贷款和回款问题,国家相继要求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购置大型医用设备、限定付款期限,对医院的举债建设、资金链提出严格要求。[9,10]在现金流下降的情况,购置单价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的医疗设备成为难题。

图源:参考资料[9]

图源:参考资料[10]

医疗设备的影响体现在「病人留不留得下来」。诊疗上缺乏足够差异化,不少医院通过器械形成优势。以肠镜为例,早期纤维结肠镜由于硬度大,给病人造成痛苦;电子肠胃镜镜身柔软,舒适度相对更高。

在《电子肠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应用》中提到,「电子肠镜特别是在回肠末端的检查容易操作,患者舒适度增加,从而使患者进行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以及随访的依从性较好。」[11]

「县医院不缺病人,需要考虑的是病人去哪里就诊。」陈爽提到,如何购置设备缩小与其他医院的差距,并通过宣传等方式让患者知道,也是医院运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谋求病源和考核指标的压力下,一些设备与技术中的「显学」成为部分医院追捧对象。如ECMO被当成简单的技术进行推广。东部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医生魏燃(化名)感慨道:「自己的医院有ECMO好几年,也没怎么见宣传。这些年身边的医院突然多了病例报道。考虑到有治疗需要的患者不多,看到这些报道要么是觉得适应症选择不对,要么是过度宣传,很不是滋味。」

旧账未清新账来,医院该怎么还钱?

贴息贷款的热潮中,亦有一种声音选择不参与。

东部沿海某县级医院院长沈清(化名)明确表示不会申报,「负债率已经很高,不希望增加医院的运营风险。」沈清解释道,早年在旧址搬迁时资金压力大,这些年经营情况一般。

贷款金额在现金流中属于负债,此次贴息贷款显然会增加医院的负债比。一般而言,50~70%的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即便负债率只是增长几个百分点,也会直接反映在诸如国考等评价指标中。今年2月,卫健委将「无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非流动负债的公立医院占比」纳入评价指标。[12]

图源:参考资料[12]

「本次贴息贷款的时限仅有两年,但设备的营收需要有5~10年的整体规划。两年后利息将按照3.2%利率偿还,也要考虑到本金压力,需要评估医院自身需求。」东部某三甲医院院长王军(化名)担心长期的还款压力。

根据规定,申请贴息截至今年12月31日,并在该期限内支付一定额度的款项以完成采购签订。采购中的款项置于银行,不直接填补到医院的现金流。医院如果有贷款需求直接向银行提出申请,再由银行划款给供应商。

「如果没有做好长期规划,短时间拿出这部分款项也是挑战。」陈爽担心道。

陈爽在提交前进行了详细的成本分析。以一台CT为例,单台CT单天能够增加30~40个病人需求,除去折旧、人员、运营费用,回本年限在4~5年左右。新进设备在临床同科室绩效挂钩,成本分摊亦是内控管理的一部分。只要在临床利用率充分的情况下,他觉得足够支撑。

财务流程中,医院在申报前需要在院内进行一轮评估,以明确还贷的可行性。陆安补充道:「即便如此,院内评估仍然存在评估不够充分的可能,也难以预测未来患者量减少等情况。」

目前,多地公立医院检查单价释放下降信号。长沙市医保局出台《关于调整长沙市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下调大型设备检查类、检验类等服务价格。[13]长沙一类医院核磁共振平扫等大型设备检查类项目价格综合下调14.80%;伽马刀治疗等大型设备治疗类项目价格综合下调16.93%。[14]

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陈爽还有其他的想法:「现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压力更大。尤其对县级医院来讲,电子病历算得上『刚性需求』。除此之外,人力、资金、医疗设备都是医院发展的瓶颈,几个环节密切相关,都需要考虑到。」

策划:A|监制:z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内乡农商银行:优化信贷产品 为乡村医生注入金融力量

河南经济报记者刘凤梅通讯员靳国强

为打通乡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内乡农商银行在深入推进整村授信过程中,创新推出“村医贷”,村医们通过农商银行提供的授信有效解决融资难题,获得的信贷资金用于购买卫生室日常医用物资等生产经营及个人消费,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要。

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医生承担着守护村民健康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广大基层群众卫生健康的“护网人”。为有效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内乡农商银行精准对接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在入户调研基础上,通过政银联动,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阳光操作”的管理方式,研发出“村医贷”专项贷款品种,乡村医生可向内乡县卫健委申请对其行医资格、医疗许可证进行核实认定,内乡农商银行根据查询夫妻双方征信报告,对其资格进行初步确认以“党建+金融”模式为依托,在各乡镇设定一名党员联络员,与村两委干部结合,对初审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入户核实,签字确认按照服务区域居民人数核定基准,在信贷管理系统批量建户、评级、授信,录入“金燕贷”系统审查审批,客户凭借信用评级,无需提供抵押物、无需寻找担保人,最高可申请办理30万元的信用贷款。借款人通过手机银行“金燕贷”点击支取即可到账,在授信额度期限内循环使用,根据实际资金需求随借随还,不支用则不计息,不仅手续简单还可节约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内乡农商银行建立信用等级动态调整制度,对授信客户进行定期回访,组织客户经理到县卫健委核实人员、医疗卫生许可证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变化动态,调整信用等级,最大程度降低信贷风险。截至目前,已为35位乡村医生授信546万元,为乡村医护人员送去切实的金融服务保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