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阿里贷款逾期

本文目录

财报观察:如何看待阿里的长期挑战与机遇?

11月17日晚,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财报。

美股开市后,资本市场应声而动,阿里巴巴美股一度大涨近10%。从10月24日的低位再到如今节节攀高的股价表现来看,很显然,阿里巴巴新一轮行情已经开启。

倘若再从整个市场大环境来看,近期的港股、A股、美股中概股均走出了强势的反弹行情,其中互联网科技板块更是掀起集体拉涨潮。

港股市场上,腾讯、京东的月度涨幅达40%,快手月度涨幅达65%,哔哩哔哩月度涨幅更是达80%。不难看到,市场信心正迎来重建。

一份不错的财报叠加市场大规模反弹行情的演绎,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阿里后续的投资机会?

01

基本面向好,业绩稳健彰显经营韧性

回过头来看这几年互联网新经济企业的竞争态势,到最后终究还是回归到产品与服务本身。

财报数据显示,2023财年第二季度(自然年2022年三季度)业绩,阿里巴巴实现季度收入2071.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9%至361.64亿元人民币。

面对疫情阴霾仍旧笼罩,国内消费市场仍然遭遇压力等重重挑战等背景下,阿里仍然取得了稳健的业绩表现,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倘若分业务部门来看,其各大业务板块也均展现出其较强的经营韧性。

根据财报,阿里的业务可以大致分为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业务、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等几大类。

其中,中国商业分部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天猫国际及阿里健康等中国零售商业业务,以及包括1688在内的批发业务。

国际商业分部涵盖国际零售商业和国际批发商业,其中,国际零售商业业务主要包括Lz、速卖通、T和Dz。

此外,本地生活服务分部包括到家(饿了么)及到目的地(高德、飞猪)业务。云业务分部由阿里云和钉钉组成。数字媒体及娱乐,主要则是优酷和阿里影业。

从阿里各业务板块的表现中其实可以找到两个关键点,其一,商业生态粘性的加固及成长潜能的释放,其二,各业务间协同效应与乘数效应的加速释放。

前者来看,阿里打造了完备的覆盖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在长期的耕耘中其收获了规模庞大的且富有粘性的高质量客群,随着商业生态的不断繁荣,客群的消费潜能也在持续释放当中,并不断为其生态激发更大的商业价值。

以其财报公布的消费者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消费者数维持在约1.24亿,并有98%的留存率。

这是阿里的电商业务竞争力的一个缩影——牢固的消费者心智,高质量的消费群体。在消费随着宏观环境开始呈现出结构性变化的当下,纵观整个电商市场玩家,这一优势对阿里电商的长期意义,未来会更显著。

再从后者来看,各业务联动不断释放乘数效应,助力消费者业务生态的持续进化与跃迁。

正如财报中所能看到的,例如菜鸟与天猫、淘特与淘宝、饿了么(到家)与高德(到目的地)等业务,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优化消费者的体验。

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降本增效成为行业的一致选择。本季度,阿里巴巴的整体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取得初步成果。在保持业务进展的同时,淘特、淘菜菜、饿了么、高德、Lz、优酷等业务亏损规模得到显著收敛。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1.12亿元人民币,相较上年同期增长31%。自由现金流为357.09亿元人民币,相较上年同期增加61%。

02

观察阿里长期潜力的两大锚点

虽说阿里业绩依旧保持稳健,但是,在流量红利式微,电商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看待阿里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笔者认为淘系电商的消费者心智与客群粘性,是其坚实的护城河所在。

尽管近年来亦不乏新的竞争者,不断有新业态、新模式出现,但商业的本质仍然还是在于商业效率。这背后是一整套产业kwhw的积累。

正如昨天在分析师电话会上,张勇表示,对商家来说,直播是一种经营方式,而不是全部,阿里作为一个综合性电商平台,更关注的是如何把握新技术、消费体验和商家持续经营之间的平衡。这意味着阿里系电商给出的是一套解决方案,对商家来说,通过淘宝直播吸引客流、在平台店铺沉淀用户资产,还有全链路的售前、售中、物流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运营。

其次,菜鸟和云计算业务不断释放成长性,这也意味着公司后续还将有更强的业绩潜力。

不妨重点关注阿里云和菜鸟两大锚点:

这些优势业务板块将是助推阿里打开新增长极,实现更加多元化业务结构的关键所在。

从菜鸟方面来看,其业务发展迅速。财报显示,本季度,在抵消分部交易的影响前,菜鸟的收入同比增长26%至182.82亿元人民币。

这之中有73%来自外部客户,展现了更加多元健康的收入结构。此外本季度菜鸟驿站的站点数同比增长超20%,已经超过17万个。从2021年年底服务模式升级以来,菜鸟的消费者体验持续提升,物流服务收入也随之增加。

再看云计算板块,财报显示,外部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达58%,经调整EBITA为4.34亿元,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阿里云的收入结构也更加多元健康,来自金融、电信、公共服务行业增长强劲,带动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增幅达28%。

这两大业务板块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也表现颇为强劲。

仅在过去一年,阿里云就新增了7座海外数据中心。截至目前,其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着85个可用区,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菜鸟在海外市场不断加大力度建设物流枢纽节点,截至2022年10月,菜鸟海外分拣中心总数已经增至12个,持续提升其全球物流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不难看到,这些潜力业务板块展现了极强的发展势头,考虑到其不断夯实底层技术实力,阿里正持续深挖竞争壁垒,打造坚实的基础设施价值,未来还将在商业模型的持续进化和重塑中,不断创造出确定性的成长机会。

03

能力建设+价值创造,阿里的长期价值如何看待?

外界尤其是海外投资者担心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监管的影响。如今,一系列政策面利好的不断释放,包括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肯定和长期发展的支持,行业发展前景也更明朗。

从本质而言,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对阿里巴巴来说,能力建设+价值创造,正是其持续进化的主线。

一方面,阿里巴巴关注于投资“服务客户核心价值”的能力建设,而不仅仅是短期内业务或用户规模的增长,为高质量增长打基础。

从物流、供应链到本地化生态、会员体系建设,不断为用户带去更好的体验、助力商家的可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也更深刻理解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关系,逐渐锚定“好公司”的衡量尺度。

这一点亦体现在阿里发布的ESG报告里,仅就环境保护层面来看,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巴巴购买了超过8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较2021年全年增加150%。在截至2022年3月底止的12个月,阿里云使用的能源中有21.6%为清洁能源。通过更多使用清洁能源,阿里巴巴在2022财年减少了约62吨碳排放。

在亏损收敛的同时,阿里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投入,并取得阶段成绩。

2022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自研CPU倚天710已经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并以云的形式服务阿里巴巴和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算力性价比提升超30%,单位算力功耗降低60%,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实现算力攻坚重大突破。

无论是公允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阿里都处于价值跃迁的趋势中。

04

结语

从财报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份财报已经获得认可。在增长逻辑和业绩兑现下,公司的价值重估机会能否再度开启?

正如中信证券分析指出,2022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迭加2023财年基本面修复的预期,阿里巴巴估值压制正逐渐得到缓解,对其在中国数智化进程中的持续领先保持乐观。

在财报公布同时,阿里亦宣布,已获董事会授权将现有的股份回购计划另外增加150亿美元,并将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3月底前。

继续扩大回购,进一步表明了管理层的态度与信心,在业绩持续稳健、核心竞争力提升等多重利好加持下,阿里后续的表现或值得继续期待。

全球热议:阿里数字资产转赠功能将延期上线,原定1

(资料图片)

10月14日,阿里资产发布公告,数字资产频道将上线无偿转增功能,原定上线时间为10月18日,但因相关原因,转赠产品功能延期上线,具体时间以最新公告为准。

公告表示,转赠功能上线前,系统会上线“历史藏品导入”功能,可同步以前版链元内的数字作品。阿里资产声明,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有偿转赠,私下交易、约定等行为,往往存在极大欺诈和资产损失风险,请广大用户谨慎辨别。

除此之外,公告中并未表明用户转赠藏品前需持有的时间。作为参考,蚂蚁集团旗下数字藏品平台鲸探的转赠期限为180天。

在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方面,阿里资产目前支持知信链、版链元等联盟链。除此以外,今年7月淘宝与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数中链”,也成为阿里拍卖主要区块链技术提供方之一。

今年3月,阿里资产曾现NFT拍品,产品由区块链协议“Cfx”提供铸造支持,用户可在“艺术坊”查看自己拍下的数字藏品。3月25日,阿里拍卖在社交平台表示“数字收藏不可涉公链,不可C2C交易。”后4月10日,阿里资产终止与Cfx树图链合作,阿里拍卖将全部采用新版链进行数字藏品确权。蓝鲸财经联系到树图链的工作人员,其表示确已暂停合作,系因阿里方不愿与公链合作。

阿里衰败,自盒马始?

作者:嘉林

“阿里巴巴”的光环似乎在盒马鲜生这儿失效了。

不久之前,位于成都南三环天府长城小区附近的盒马鲜生挂出闭店消息,宣布于3月1日闭店。十多天之后,南京新街口东方福来德店和集庆门店也传出闭店消息。与此同时,盒马鲜生在青岛、上海、广州的门店也宣布关闭。

盒马鲜生对此回应称,关店是因为经营策略调整。

大规模的闭店潮似乎在昭示着盒马转变的决心,前路如何暂无法断言,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盒马鲜生,这一路走得的确艰难。

01

狂奔的网红“多面体”

生鲜赛道如果要论资排辈,那盒马鲜生毫无疑问属于“元老”级别。

关于盒马鲜生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盒马鲜生的创始人侯毅离开京东的那一年。

侯毅在京东期间担任过高管,也曾担任O2O事业部的总经理,据称离开京东是因为他设想中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模式始终没有施展空间,于是愤然出走。

而阿里在这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作为侯毅的老乡,时任阿里巴巴CEO的张勇,与侯毅在半年时间内保持着每两周见一次面的频率,交流新零售的架构设计,最终达成了共识,坚信未来生鲜行业一定会出现大型的独角兽企业。

而这个独角兽企业,就是盒马鲜生。

2016年1月15日,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广场店正式开门营业,盒马也同步上线。自此之后,盒马鲜生开始在这条侯毅亲自挑选的赛道上舍命狂奔。

开店当年,盒马就开出了六家店。2017-2019年间,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18家、88家和85家。四年之内扩张至197家门店,盒马鲜生跑得很卖力。

根据盒马披露的公开数据,2019年盒马经营一年半以上的成熟门店单店日销额超80万元,折合每平米坪效超5万元,对比传统超市每平米1万左右的坪效,盒马这个成绩确实很优异。

但现实却不及预期。

盒马鲜生既不是超市,也不是便利店,业态本就特殊,店内装修和顶部自动传输设备更是赋予了它时尚和科技感,在交易方式方面,“只接受盒马”;在产品方面,盒马的水缸内装的是鲜活的波士顿龙虾和帝王蟹等高端食材……这一切让盒马从诞生伊始就自带“网红属性”。

这种属性在给盒马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将它限制在了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之中。一旦切入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或者在一线城市选址不佳,盒马鲜生便生意惨淡。

所以,高速扩张并没有带来盈利能力和GMV的高速增长。据媒体报道,2019年年终绩效考核,盒马只拿了3.25分,比不及格的3分只高出了一点点,在集团的所有业务中几近垫底。

在年底的阿里巴巴组织部大会上,因为盒马的业务没有达到阿里的预期,侯毅当着集团500多人的核心团队,领到了象征业务最烂的烂草莓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盒马开始了新的尝试。

盒马邻里、盒马X会员、盒马Mii店、盒马小站、盒马里、盒马菜市、ik39、盒马F2、盒马集市、盒马邻里等新业态,几乎覆盖了全部零售商业。然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试水,除了赚足眼球,并没有给盒马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例如号称缩小版盒马鲜生的盒马ii店,在推出之初走快速复制模式主打下沉市场,但过于繁多的k和较高的定价,让ii点的客流与成本无法成正比,盈利更是天方夜谭。

定位摸不清,业态难复制,反复试错,盒马家族仍找不到持续发展的亮点,此种境况之下,闭店便成了必然。

02

生鲜大洗牌,盒马辉煌不再

传统门店关闭的同时,盒马的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奥莱却在加速落地。

去年10月,首家盒马鲜生奥莱在上海开业,如今用四个多月的时间进驻四座城市,盒马全新的商业版图正在徐徐展开。

但盒马头顶早已不是六年前的那片天。

下沉市场零售新业态并举,尽管依然有人愿意为盒马的“网红”标签买单,但在大规模竞争对手的入侵之下,“网红”效应开始逐渐失效。

阿里研究院曾明确定义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无时无刻始终为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内容”。

回归到盒马,那些曾经被看作创新的闪光点,并没有为其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反倒成为了行业的共通点。

在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消费者除了盒马,还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2020年初疫情肆虐,全民居家抗疫,生活诉求被急剧压缩,被动培养出了线上下单线下定点取货的消费习惯,意外催生了卖菜市场。

美团、拼多多、滴滴、京东、快手,从电商到网约车再到本地生活,不管老本行是什么,手里但凡有点儿流量的互联网公司,都直接或间接地加码社区团购,布局全国超2000个县市。

同样提供“30分钟到家”服务的叮咚买菜,目前已上线37座城市,自营前置仓站点1400个。相较于盒马,这些玩家显然能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广。

同行的虎视眈眈,让盒马的路走得更加艰难。

03

争议不断,盒马难逃舆论战

业务难以突破发展之外,盒马的“观众缘”也在逐渐消散。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文批评盒马存在的问题:“生鲜生鲜,贵在‘鲜’字。如果老拿不新鲜的货品糊弄消费者,牟取眼前利益,迟早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砸了牌子,丢了市场。”

黑猫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盒马鲜生有效投诉量2727单,回复率为0%。有消费者反馈,在半个月之内就在盒马两次购买到变质腐臭的猪肉。榴莲造假、椰浆过期、帝王蟹有活虫……盒马因为各种质量问题频上热搜。

这无疑在消耗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

另一方面,盒马员工因工资单被同事看到,竟被盒马鲜生以泄漏机密为由定为“一级违规”开除引发热议。

盒马相关人员表示,该员工在职期间违反公司规定被处罚,且已承认相关事实并签字确认,愿意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从法律层面来看,如果公司有明确规定,且按程序公示,盒马此举是合法的。但消费者显然难以从这一层面共情盒马,不近人情的处理方式,更是削弱了盒马在消费者心中的好感。

回看盒马走过的六年,业务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消费市场又逐渐丧失了“初代网红”的好人气,即便诞生于阿里巴巴,盒马如今也难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