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马上消费金融怎么贷款

本文目录

马上消费金融:消费贷款,从哪借、怎么借最合适?

如果急需一笔钱款装修或购置大件商品,又难以向朋友启齿,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筹集资金?

较为常用的个人消费贷款途径有三个:

●银行:开展此业务银行不多,业务内容各有千秋

●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有20家左右

●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与利息要多加比较

到底哪一种最合算呢?针对个人消费贷款,想省钱还得货比三家。

目前银行基本上承包了所有的个人购房贷款,但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消费贷款比如装修、留学、旅游等,银行往往需要消费者办理抵押、担保等相关手续,贷款的高门槛高、长周期,将大部分消费者挡在了门外。

今天,我们主要就消费金融公司与信用卡做个详细比较。

申请比较◆

消费金融:弥补空白,主要面向不容易取得信用卡贷款、或其他传统银行贷款服务的人群,因此面临的放贷风险也相对较高,贷款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随着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扩展,大部分日常消费领域都被覆盖,包括3C产品、家电、购买大件耐用品、教育、旅游等,消费者申请信用卡的必要性也在不断降低。

信用卡:面向有良好还款能力者,消费领域没有具体要求。

审核时长比较◆

消费金融: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消费者带着资料跑来跑去,也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或相应的担保,信用记录良好即可发放贷款,通常在1小时内就能完成。一些拥有大数据风控优势的领先的科技金融公司(比如马上消费金融)甚至能做到几分钟、十秒钟内放款。

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普卡的申请人需具有稳定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年薪不得低于2万元。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工作证明、财力证明,且必须线下当面办理。所携带材料越齐全,办成功率越高。一般整套流程至少需要一周,(2天审核,5天制卡发送)有时也会长达一个月。

费率比较◆

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公司规定贷款利息从发放贷款开始计算,按借款人的风险定价,但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除了利率,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都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或手续费。

信用卡:信用卡在规定最长56天的还款期内是不需要支付贷款利息的,但是大部分信用卡无论是否激活,都会收取一定年费。用信用卡提现也是会收取一定手续费的。

逾期比较◆

本质上,信用卡与消费贷款的逾期没有差异,都属于违约行为。

逾期还款会产生违约金,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不同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贷款在逾期违约金的收取标准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如果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不仅需要偿还拖欠的款项,还需按合同约定向贷款人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按照每笔贷款的逾期天数分别计算,逾期天数是指该笔贷款最早一期未全额支付的期款已逾期的天数。

强调一点:目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都已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如果有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很大。

如何选择消费金融服务商

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及银行的产品不尽相同,消费者可以将各家的贷款产品从额度、利率、审批时长、逾期违约金、还款方式、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挑选适合自己的公司及产品。

这样的消费金融服务商才靠谱

消费金融服务商是否按照监管要求,向消费者提供透明的、便捷的、高效率的信贷服务。衡量标准包括:是否有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是否纳入央行征信体系、是否具备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是否有正规的官方网站、客户呼叫中心、短信提醒业务等。

探索高转化秘诀,互联网消费金融APP贷前授信环节拆解(二):马上金融

编辑导语:贷前授信环节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中十分重要,肩负着客户转化的重担。本文作者对“马上金融”产品进行拆解,分析产品的每一个设计细节,最终形成方法论,分别从数据表现、业务场景、产品流程进行拆解,感兴趣的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贷前授信环节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庞大的系统中,承载着客户转化的重担,从用户注册登录到完成身份认证,整个产品流程都在影响业务的实际转化。

我们打算对市面上主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APP逐一拆解,分析每一个细节,最终形成方法论,今天拆解的产品是“马上金融”。

一、第一部分:数据表现马上消费金融是由银保监会批准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目前已建立起包括马上金融、安逸花、小马花花在内的三大APP平台,功能涵盖线上借款、线上商城和会员权益。其中马上金融APP近一个月在苹果APP的日均下载量约为3979。

安卓渠道总体日均下载量为26660,其中VIVO应用市场下载量最高。

马上消费金融背靠重庆百货、中关村科金和物美控股,零售系、金融系和科技系三类股东共同为公司提供场景、风控和技术方面综合支持,形成“消费-分期付-还款”业务场景闭环。

二、第二部分:业务场景马上金融的业务场景包括电商业务和信贷业务两大类。其中:

1.电商业务+消费分期用户在APP中购买商品,选择消费分期贷款服务,最终分期还款的过程。除了在APP中植入商城页面外,马上金融还会通过与其他平台的消费场景商务结合,将APP二维码置入商户,配合相关营销与宣传,根据客户消费行为进行获客和转化。

2.信贷业务用户在APP中提交个人信息,马上金融对该用户授信一定的贷款额度,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提现并还款的过程。

马上金融的信贷场景主要获客渠道为公众号、H5页面以及APP自身,并与多家银行以及20多个线上消费场景合作为自身导流。

不论是电商分期还是信贷业务,对用户进行授信都是最关键且流失最为严重的环节,马上金融是如何处理的呢?

三、第三部分:产品流程1.注册流程首次打开APP,进入注册流程之前,照例弹出隐私政策页面。为了提高通过率,视觉上强化了同意按钮,采用图文的方式说明“仅使用浏览功能”会申请网络和存储权限,但在勾选隐私政策处做了弱化处理,降低用户的心里戒备。对于点击“暂不使用”的用户,还会弹窗进行二次挽留。

同意隐私政策之后,会默认以游客身份进入产品首页,并没有急于让用户马上注册。当然,首页最醒目的位置,采用业内常用的“最高申请额度”加上“最低年化利率”展示,刺激用户进入下一步流程。

福利板块中,除了常规的免息券之外,额外展示了“会员”字眼,从而强化用户对于“会员”的消费心理,承接后续流程。

注册登录环节除了常规的短信验证码之外,还接入了支付宝与微信的登录方式,降低用户登录难度。

2.人脸识别用户登录完成后会自动跳转到授信流程中,第一个环节是人脸识别,用于检测当前用户是否为活体,以及留存实拍图片用于后续比对。

人脸识别一直都是通过率较低的环节,马上金融选择将流程前置,紧跟登录动作之后,有些“趁热打铁”的意味在里面:刚刚完成登录的用户对体验产品的兴趣是比较大的,这时把一些主要的卡点流程前置,可以适当提高用户的通过率,这也是为什么在完成登录之后会让用户自动跳转到授信页面的原因。

人脸识别完成后穿插了一个加入会员的页面,与首页中的会员字眼相对应。

逸骊会员是马上金融业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用户加入会员可获取优先审批放款、提额、延期还款、利息折扣权限,并打通了腾讯视频等第三方平台联合发放权益。会员的收费方式是按月付费,也是一个稳定的营收来源。

3.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流程中,采用OCR的方式提取证件二要素,为了提高用户的可信度,不允许通过相册上传的方式,只允许拿出证件实时拍照OCR提取信息,结合之前人脸流程采集的照片,进行三要素核验。为了简化用户操作流程,OCR仅完成人像面的信息提取就可以继续下一步。

相当于把核验+留存影印件两步做了拆分,在前置环节中尽可能小的干扰用户继续流程。

由于监管要求,开展金融业务必须留存用户的正反面影印件,仅提取人像面是不足以开展业务的,也就是说,在用户正式动账前,依然要把国徽面补齐,只不过是把这一步藏在了后面。

对比360借条的身份认证环节,采用NFC方式,同样只需对身份证进行一次操作,但却能完成身份核验+影印件两步,马上金融在这个流程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具体可参考我上一篇文章。

在OCR识别过程中,用手指轻轻遮挡,会出现文字识别错乱的情况(比如把地址识别成姓名)从而无法继续下一步流程。

20秒以内没有感应到身份证或者受到光线、角度影响没有成功,就会退回到上级界面,用户可选在再次识别或者手动录入。无论失败多少次,始终会存在OCR识别的入口。可见该环节的转化率,会非常受OCR技术本身的优劣程度影响。

识别完成后,进行二要素核验时,系统会做一个基于身份证规则的基本校验,比如所填身份证号码不符合规则,会提示“输入正确的身份证号”,身份证日期年龄小于18岁,会提示“年龄暂不符合要求,无法继续申请”。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减少核验次数节省成本,值得所有具备二要素实名场景的产品效仿。

完成核验后,接下来就是信息补全、征信授权等常规流程,不在此过多赘述。

马上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属于第一梯队,其产品流程确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但也有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趋严,断直连等政策相继落地,消费金融牌照本身的稀缺性,也将给马上金融带来一定优势。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拆解的产品是“分期乐”,敬请期待。

本文由@子午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h,基于CC0协议。

马上消费金融开启IPO:拨备计提压力不小,巨头相继入场

继去年7月捷信集团宣布赴港IPO,但仅4个月后自行撤销之后,近日,“中国版捷信”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金融”)正式开启了IPO进程,有望成为中国A股消费金融第一股。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重庆银保监局已于近日批复了马上消费金融首次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申请,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同一时间获批的,还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总经理郭剑霓的任职资格,郭剑霓此前曾任捷信中国创始人之一兼CFO,有10余年消费金融领域管理经验。

自2015年以来,消费金融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迅速上升,不过,近3年来,行业发展明显放缓,增速持续下降,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例,其2019年净利润增速已降低至个位区间;而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和互联网巨头对消费金融牌照的兴趣日渐浓厚,相继入场。

行业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

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压力

马上消费金融于2015年6月1日在重庆市注册成立,赵国庆为创始人、董事长。其股东包括:重庆百货持股31.060%,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9.506%,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7.264%,重庆银行持股15.53%,成都市趣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股4.99%,阳光财险持股0.9%,浙江中国小商品城持股0.75%。其中,重庆百货的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国资委。

马上消费金融的初始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2016年~2018年,每年增资一次,目前注册资本40亿元,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持续消耗着资本金,根据重庆银保监局的批复,此次,马上消费金融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成立的第3年,其贷款业务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当年贷款发放额为692.76亿元,同比2016年的99.06亿元增长近6倍,贷款余额达315.64亿元。

不过,在这一年,P2P、现金贷等民间金融经历了一波严厉的监管整治,行业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同期也波及到了消费金融公司,比如,捷信消费金融期内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马上消费金融当年末关注类、不良类贷款也出现急剧上升。

根据新世纪评级报告,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1.44亿元,增长至45.5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从上一年的0.96亿元,增长至10.03亿元,当年,不良贷款率达到3.18%,比上一年增加了1.82个百分点,逾期率更是达到了12.5%。

自2017年开始,马上消费金融的拨备池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大幅增长,以覆盖未来风险;二是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坏账核销大幅增加。

与银行不良资产表现不同的是,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比如,马上消费金融的平均贷款期限为7~8个月,这导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暴露要比银行来得更加快速。

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不良资产核销达15.98亿元,新增计提31.47亿元;2018年末,马上消费金融贷款发放额为850.26亿元,贷款和垫款余额为389.53亿元,两者增速均放缓至20%左右,但大幅的计提与核销仍在持续,当年新增计提近58亿元,坏账核销54.73亿元。

从2019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马上消费金融计提与核销仍在高位。2017年~2018年,其拨备覆盖率维持在170%以上。新世纪评级报告认为,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逾期贷款规模逐渐增长,因此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逐年增长,未来公司仍面临拨备计提压力。

核销、计提之下,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16年~2018年末,不良率分别为1.36%、3.18%、3.45%,而同期,捷信集团在中国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3%、7.2%、9.7%,不良贷款覆盖率分别为136.0%、124.5%、125.9%。

不过,大幅计提也影响了净利润的表现。2018年,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76.5%,拨备前净利润同比增长72.71%,但净利润同比增长38.58%。2019年,其营业收入为89.99亿元,同比仅增长9.22%,净利润为8.53亿元,同比仅增长6.49%。

从负债结构来看,马上消费金融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吸收存款、拆入资金和长期借款组成,其中短期借款占比较高,维持在80%以上。

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吸收股东存款、同业拆借、同业借款、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IPO之后,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显然是消费金融公司梦寐以求的事。

巨头入场,格局谋变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消费金融公司27家,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属于行业第一梯队,总资产在500亿元以上。

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三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在300亿元左右,位列行业第二梯队。

不过,这种格局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近年来,大型资本入股和新设消费金融公司的积极性显著增加。今年,小米新设的小米消费金融、中国平安设立的平安消费金融、光大银行设立的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已经相继开业。

另外,建设银行也在计划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尤其是,蚂蚁集团拟在重庆市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据兴业研究报告,蚂蚁金服消费金融类资产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约为当前消费金融全行业规模的4倍。

尽管消费金融市场潜力依旧巨大,但随着巨头的渐次进入,目前的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市场份额的压力。

自2015年以来,消费金融在中国的渗透率迅速上升,不过,近3年来,行业发展明显放缓,增速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截至2019年末,广义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经营贷)为1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2%,较2018年24.12%的同比增速下降超过8个百分点。

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类似,消费金融的本质也是获得息差,只不过,相对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更加“高举高打”,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消费金融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利率基本处于银行和小贷公司之间。

8月,最高法最新修订的民间借贷新规,对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按照4倍LPR进行定价,4倍以上认定为高利贷行为,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85%的4倍为例,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以前的24%大幅降低。

而事实上,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利率都超过了这一上限,这也为未来行业发展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