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马云微信贷款的叫什么

本文目录

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就要狙击支付宝 微信版“花呗”要来?

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就要“狙击”支付宝!影响10亿人,微信版“花呗”要来?

来源:中国基金报

9月10日教师节,马云刚刚真是宣布“退休”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没过几天,腾讯就忽然出手,要“狙击”支付宝的花呗产品。

出手的正是腾讯的明星团队微信支付,在2014年的春节,曾经用微信红包偷袭了马云的支付宝,事后马云这样评论称“确实厉害,此次春节‘珍珠港偷袭’确实计划和执行得完美。”

这一次,腾讯能否再创奇迹?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花呗、白条面临劲敌

据新流财经报道,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产品名称)。

将来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或许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账期内延长时间付款或者将账单进行分期付款。

据悉,“分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线,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处在与部分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洽谈合作的阶段。未来“分付”或像“微粒贷”一样,通过开放白名单形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助贷、联合贷的模式来运营。

这个问题之前也有坊间说法,微信说是会推出类似于花呗、京东白条这样信用支付产品,但是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似乎腾讯只是有这个打算。

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微信支付曾经低调推出微信支付分,它是微信支付对标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分”的产品。

据其官方介绍,微信支付分主要由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守约历史三个维度构成。如果确定拥有内测资格,则可以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分及分数构成。同时,在微信钱包的支付中也会出现微信支付分的入口。

例如,在一款名为租借共享充电宝的“小电”小程序中,微信支付分达到550分以上便可以免押金使用,而如果没有达到相应分数,仍需要缴纳押金。

微信为什么要推出“分付”?

在花呗为蚂蚁金服赚了不少钱之后,大家似乎看到了消费金融领域的有利可图。只是这一领域的门槛还算比较高,不是巨头可能还玩不起来。而且,不是每个巨头都有勇气去跟阿里硬碰硬。

蚂蚁花呗是阿里在2015年4月份正式上线的支付产品,而京东白条更早,2014年2月份就已经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同时这也是是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像花呗、白条本身的性质与信用卡很相似,都是一种贷款之后的产品,它需要一个很大的平台来支出。

对于阿里来说,体系之中有淘宝与天猫这两大电商品牌的支持,京东白条有京东商城做支柱。相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社交产品,并没有一个电商在前提支持。

微信支付,只是为了响应庞大的微信用户人群而产生的,这并不是主要的产业链,所以对于花呗、白条,腾讯并不需要有绝对的理由推出,这也是为什么腾讯迟迟没有推出信用支付的功能。

从腾讯自身角度来看,也是需要推出一款产品来刺激腾讯金融业务增长。

如今微信已经拥有超10亿的庞大用户规模,且拥有十分高频的交易次数,而分付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同时能进一步增加商家的销售量,又能刺激新用户的增加。

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腾讯在财报中开始单独披露“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数据,至此,其商业支付、金融服务相关的数据才在公众视野中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8月14日,腾讯控股发布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从营收数据来看,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已经成为腾讯的第二大业务。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主要集中在腾讯FiT平台,从官网资料来看,主要有理财、支付、证券和创新金融四大板块。

而目前看,却是缺少了消费金融这一环。再来看看支付宝的花呗一年挣多少钱,数据显示,现在蚂蚁花呗拥有3亿用户,2017年营收65.96亿元,净利润34亿元。

腾讯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二季度收入228.88亿元,同比增长37%,环比增5%,是四个主营业务板块里同比增速较快的,对营收的贡献排第二位,占比26%。截至第二季度,理财通总客户资产达人民币8000亿元。

对于金融科技的未来,腾讯高管称:“短期的趋势是让用户把更多的钱留在生态中,短期来看是影响我们的收入,用户的提款是变少了,我们的盈利率当然受到影响。在长期来看,我们是以增值服务来变现。在目前的环境中,金融科技产品线有很大潜力,风险控制也比较合适,在接下来的几年有更好的发展。”

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占有绝大多数的份额,在信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京东金融走在了前列,是因为支付宝和京东有支付场景,推出的时间早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近几年,微信支付一直在开疆扩土,建立广大的支付生态,包括微信支付在线下已经扩展了许多线下商户。

微信金融科技在腾讯里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变现方面跟支付宝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微信支付的商业地位提升,加上微信支付的支付场景已经成熟,所以,分付的出现也是顺应天时地利,相信一经推出,会瓜分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也许中国信用支付的长期格局会被彻底改写。

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有多挣钱?

花呗可以理解为一款“类虚拟信用卡产品”,在功能设计上“对标”的是银行信用卡。

信用支付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同时能增加商家的销售量。

花呗的收入结构也和银行信用卡类似。比如花呗的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

1、利息:包括延期还款服务费、账单分期服务费、交易分期服务费,都可以算是利息收入;

2、交易手续费:即对商户收取的每笔交易手续费;

3、惩罚性收入:即逾期费用。而银行信用卡收入来源也主要是三处:息费收入(含分期或逾期)、刷卡回佣(也即交易手续费)、年费收入。信用卡的交易额规模,体现着持卡用户的消费刷卡量(规模)和活跃度(频次),与之挂钩的刷卡回佣,长期以来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近年来,信用卡的账单分期收入占比正快速提升,今年初,银联统计,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提升高达36.7%,为信用卡业务第一大收入来源。

花呗最新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花呗的经营主体蚂蚁小微小贷公司总资产为217.36亿元,表内贷款余额为112.8亿元、同比2017年末减少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85%。2018年全年,花呗的营业收入23.09亿元、净利润3.67亿元,相比上年大幅缩减。2017年,花呗净利润高达34亿元,营收能力远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去年下半年开始,支付宝推出一系列整合营销中,大力推广花呗分期、拓展花呗线下支付场景,除了天猫、淘宝、饿了么等线上消费,还积极拓展家居、家电、家具、教育、生活服务等消费场景鼓励用户线下使用花呗。支付宝数天前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90后”用花呗购买教育类产品和服务的金额上涨了87%;同时使用花呗和余额宝的群体中,“90后”占6成,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占6成、多于一二线城市。

京东白条方面,公开信息显示,京东金融集团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目前有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保险、证券、金融科技等十一大业务板块。

京东金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三大业务网板块——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支付业务。

其中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的起家业务,也是一直以来都保持盈利的一个业务板块。官方数据显示,供应链金融早在2015年便已实现盈利,京东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京东体系外客户营收2017年增长超过300%。

此外,消费金融是京东金融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更是京东金融的明星产品,凭借京东商城这一天然的巨大流量入口,自上线以来亦获得迅速发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白条营收账款余额344.49亿元。

白条“掌舵人”许凌曾观察使用过京东服务的用户消费前后5个月的表现,用户在使用白条后和使用前对比,月均消费订单比例提升了52%,月均消费金额增长97%。

从公开数据来看,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这两部分贷款业务构成了京东金融总收入的66%,可以说是京东金融的支柱性收入。

微信支付的珍珠港偷袭

早在2014年,微信支付就曾经成功偷袭过支付宝。

在移动支付市场,过去是支付宝一家独大。2015年,移动支付超过互联网支付。这一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在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市场的份额为74.92%,腾讯旗下财付通仅为11.43%。

但是现在却是双寡头局面。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18Q4,支付宝以53.78%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据移动支付头名,腾讯金融则为38.87%。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65%,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这一切都归功于2014年春节腾讯推出的微信红包。2014年初,脱胎于财付通的微信红包横空出世,一战成名。

当年春节,据统计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八,有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很多人为了抢红包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场突如其来的抢红包风潮,让微信支付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大量用户,对支付宝形成了强势冲击。

对于那次微信红包的偷袭,马云1月29日在其个人“来往”账户上称,“几乎一夜之间,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体验和产品是如何如何地好。尽情地激发着各种未来的畅想以及阿里如何地担心睡不着觉。”马云还表示:“确实厉害!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幸好春节很快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j..)

倒立者支付宝

虎嗅注:

当曾经最离经叛道的颠覆者,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巨头,并即将迎接资本市场的丰收时,那原本热衷于挑战行业常识的创业初衷是否依然?

一位17年前就曾经与马云探讨过“倒立理论”,见识了支付宝在痛骂与焦灼中成长历程的前财经记者,在这个巨头即将上市的前夜,写下了这些帮助外界鉴别其来路,也希翼支付宝自体勿忘初心的文字。

那的确是中国互联网无法遗忘的精彩年轮,作为一段浩瀚磅礴断代史的精彩脚注,也应当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亦是虎嗅推荐之由。

1

今天,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就要正式进入上市倒计时,投资者可以开始打新申购了。作为全球最大的IPO,这可能不仅是支付宝的高光时刻,也算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高光时刻了,毕竟,这样的时刻以前大多发生在美国纽约。

谈到支付宝,让我想起了17年前,和马云讨论过的一个词,“倒立”。

那一年,淘宝刚刚成立,当时我还是一名财经记者,那会儿采访马云不难,当时的马云,给人的印象是风风火火,特立独行,爱说大话,这样的采访对象,没有记者不喜欢,因为他敢说,敢怼,说出来的话,直接能当标题用,还不用担心没争议没讨论。

有一次,马云和我说,最近他很喜欢倒立,“当你倒立起来,血液涌进大脑,看世界的角度和平时完全不一样,想问题,也就能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

(阿里创业早年,马云与员工在一起练习倒立)

初听,觉得有些神神叨叨。

三年后,淘宝崛起,干翻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电商巨头B,自己的市场份额从0上升到72%,对手则由90%下降到不足20%,成为互联网商战史上的一段传奇。

因缘际会,我当时应吴晓波老师之邀,要通过一本书,回溯这场经典商战,取书名的时候,我想到了马云说的“倒立”:

B采取收费模式?淘宝推出免费模式;

B认为买卖双方无交流更高效?淘宝推出旺旺;

B让买家先付款?淘宝推出支付宝担保交易,买家不确认收货,支付宝就不把钱给卖家。

所有环节,反其道而行之,你支持的我统统反对,你反对的我统统支持。

这时,我开始理解马云为何钟情倒立,理解“换一个视角看世界,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的事儿”,于一家企业的意义。

2

把话题回到支付宝身上。

如今的马云基本已经不介入支付宝日常的经营管理,不过在2009、10年的时候,支付宝的战略方向,许多还是马云在把关。有两个当时的视频,如今流传颇广。

一个视频是2009年的,刚刚成立的阿里金融来和马云汇报发展规划。现任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是这支二三十人小团队的,胡晓明每次回忆这场会议时都说,“这是我在阿里这么多年来,被批评得最惨的一次”。

(2009年阿里金融战略会)

胡晓明为什么被说,大概就在于当时的他,“没倒立”。

汇报一开始,胡晓明说,说团队梦想是要拿诺贝尔奖,原因是,当时尤努斯因创办格莱珉银行,解决贫困人口的贷款难题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阿里金融也希望改变中国小微企业借钱无门的困境。

但很快,马云看到具体方案后,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诺贝尔奖?你要是放几百万的贷款,还谈什么诺贝尔,如果能解决一二十万,三五万的贷款难题,诺贝尔还有那么点可能,因为那才是无解的难题。”

当时刚担任阿里云总裁的王坚接着说,“对,这就像直升机,国内有个误解,以为直升机是飞机的一种,其实不是,直升机和飞机技术原理完全不同,只是看上去都能飞而已。我们得做直升机,不比谁飞得高,而是比谁飞得低,专业名词叫树稍高飞行。”

直升机和飞机是个妙喻,在今年的外滩大会上,王坚和胡晓明还回忆起这段往昔,还觉得,如何理解金融科技和金融的区别,大体便是如此。

这次会议上的激辩,让胡晓明获益匪浅,阿里金融发展的早期,几乎每一条举措都带着强烈的“倒立”印记。

贷款一定要抵押么?不,无抵押。

贷款一定要见面么?不,走线上。

贷款一定要固定期限么?不,随借随还。

贷款一定就只能做大额?不,1块钱也行。

在当时看来再正常不过的几条“金融常识”,都被反了过来。

(第一笔线上贷款时的内部邮件,这笔贷款金额仅为1元钱)

这次倒立对国内数字金融的发展,影响深远。因为金融的二八原则也第一次被反了过来,从服务20%的头部人群,变成服务80%的长尾人群。

中国的小买卖人,自古借钱必须走关系、卖人情、托熟人,民间借贷市场混乱,不见于阳光,直到数字金融出现后,他们开始拥有一个体面的融资渠道。

3

另一则同样传播很广的视频,是2010年,支付宝年会,马云冲着台下的上千名支付宝员工发了通火。

他说2009年的支付宝让他很失望。尽管团队很努力,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马云说,那根本不是他想看到的,也不是客户要的。

(2010年支付宝年会)

马云的批评并非凭空。在那场年会前,一个叫阿莲的用户,把支付宝结结实实怼了一通,在双11,为了买本儿童相册,她付钱时,又是U盾,又是电子口令卡,要走完7个步骤,结果走完了,钱还没付出去。阿莲郁闷得不行,打电话给客服,骂道,“我但凡有别的选择,绝对不会选择用支付宝”。

在马云看来,那一年的支付宝畏手畏脚,“我们自己把自己很多路给封起来,这个不能干,这个不能干,这要犯错误,这个体验你说好得起来吗?”

马云的话说得很重,几乎是强行把支付宝头朝上脚朝下地给拎了起来。

那次之后,支付宝自上而下地有一些变化,颇有点解放思想的感觉,随后一年,支付宝干掉了U盾,发明了快捷支付,支付宝成功率从60%升到95%,那位叫阿莲的用户,或许不会想到,支付宝有一间会议室,便取名叫“听阿莲的”,以用来提醒自己当年的迷失。

干掉U盾也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一步,很难想象,如果手机支付需要插拔U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再往后,支付宝相继发明反向扫码技术、双离线支付技术,中国的移动支付开始走上快车道,成为一项中国特色,以及移动电商、O2O、游戏等各类互联网模式的基础设施,使其得以完成商业闭环。

4

“倒立”难么,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尝试过“倒立”的人都知道,比技巧、力量更难的,其实是怎么鼓起勇气,克服心理难关。

创业时期,为了“倒立”得彻底,时任参谋长的曾鸣就提议,阿里金融不准做100万以上的贷款,一笔都不准,原因是他担心大家走着走着,就会走回容易走的行业老路,迷失初心。

类似的事情在淘宝时代也如出一辙,在创立淘宝网时,马云给孙彤宇唯一提的硬杠杠,就是3年之内不准盈利。

(阿里园区的一面倒立墙,倒立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在《倒立者赢》那本书中,马云曾经在给书作序时,这样总结阿里的模式: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正确的做法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

当然,这话知易行难。

2016年,支付宝和微信的战争陷入焦灼,支付宝发明技术,微信却后发制人,这让团队焦虑与困惑,创新有无价值?

于是,支付宝也尝试去“抄”微信,做社交,但悲催的是,微信「抄」自己的支付抄得风生水起,但支付宝抄微信的社交,却一地鸡毛,用户完全不买账。

很久没出现在支付宝的马云,有一天突然去了支付宝,把支付宝的中高层(P9及以上的)召集起来开会。那场会上,马云毫不避讳支付宝与微信的竞争,对这场巅峰对决,他的定义是:“输了肯定是行业老二,赢了也未必是江湖第一”。

商业输赢,原非目标。2017年开始,支付宝官方宣布放弃社交,回归支付和生活服务,重新回到了与自己较劲,逼自己创新的路上,并且逐渐从后来的五福、蚂蚁森林、相互宝、收钱码、花呗等产品上找回了自己区别于腾讯的发展道路。

5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商业上说,未必行不通,但总要有人做“前人”。

在尝试小微企业贷款的初期,阿里金融的不良率曾一度高企至10%;在决定支付被盗全赔的时候,当时还没盈利的支付宝一个礼拜就赔出了1000多万,赔到手抖;如果没有倒逼出技术,让损失降下来,如果二维码支付技术像声波支付一样夭折,那么先驱和先烈之间,也不过是一线之隔。

倒立者未必成功。不得不说,支付宝是幸运的,市场还是给予了这位创新者创新的回报。

(阿里早年办公楼,创始团队经常一起练习倒立)

支付宝的发展之路,和淘宝不尽相同,但骨子里的发展理念相似度很高。支付宝出生时,眼前并没有一个像B这样的巨头,但是,支付宝同样有要挑战的巨头,这个巨头,叫金融常识。

请注意,我说的不是银行。因为事实上,今天的银行也在采用这些当时看来,反金融常识的做法。什么是常识,很多时候,就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所有人都觉得正常、合理的东西。

许多成功的企业,尤其是创造了新市场,影响了社会发展的企业,都是极具倒立精神的企业,具备逆向思维,愿意做当下没人敢做、没人愿意做、不看好的事情。

在乔布斯之前,没人觉得手机键盘不对,应该用触摸屏;在马斯克之前,谁又会真心觉得,电动车可以替代汽油车呢?马云对倒立的喜爱,也正是在于他觉得,这个运动,能完美地把这种企业家精神具像化。

6

很多年来,我印象最深的一句马云的话:“公司不要越做越大,我希望我的公司能越做越小。”

我不解地追问,公司怎么越做越小?

马云回答说,梦想越大,公司就越小。

我当时哑然失笑,心想,这真是马氏风格的诡辩术……

如今想,支付宝所有的明星产品,的确皆在于“小”,社会变迁从来没有一蹴而就,多始于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11月5号,蚂蚁集团的敲钟仪式,不知道会是怎样?如果是我来设计,就让蚂蚁集团的历代高管,邵晓峰、彭蕾、胡晓明、井贤栋一起上台玩倒立。(玩笑话)

不过,我确实希冀,这家一路倒立的企业,在发展到今天的体量之后,未来依然能保持“倒立精神”。这并不容易。支付宝已然获得巨大成功,当自己的成功之举已经成为行业规范,要继续倒立的支付宝,是需要倒过来看自己,挑战自己,这可能比倒过来看世界还要困难。

但愿,它能继续,身如芥子,心怀须弥。

特别策划

移动支付战事:微信"分付"上线,又一个马爸爸叫你还钱

想了解有趣有料的数码资讯,手机深度评测,数码选购要点,最新薅羊毛秘诀,动动手指,点击关注我们。避坑的事交给我们来做吧~

长假结束后,最早叫醒我的是:

是6点30的工作日闹钟?是老板在钉钉群的「本周工作计划已阅」?还是即将被死亡3号线挤出hi的恐惧?

然而真相只有一个:花呗账单。它早已取代中国移动的欠费提醒,成为风里雨里最关心我的「那个人」。

现在有人也想每个月塞钱给你,准时收利息。它就是——微信版「花呗」。

「微信」花呗,真名叫微信“分付”。

据企鹅内部俏咪咪地透露,“分付”将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在部分银行、持牌消费公司洽谈合作。

听起来好像离问另一位马爸爸借钱还比较遥远?

实际上在国庆期间,“分付”就先接入了打车平台,微信用户只要拥有550分以上的「微信信用分」,即可在多个打车小程序享受先乘后付。

“分付“对标”花呗“,”微信信用分“对标”芝麻信用分“,没毛病!

这样说来,“分付”将成为继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之后,第三家由国内互联网大厂推出的信用分期支付产品。

以后咱又多了一位马爸爸,催你还钱了!

移动支付兴起以来,我们花钱更方便,因为过于方便,花的钱也更多了。

你算算从有了支付宝、花呗,你有多久没用过现金了?

关于支付的战事,十年硝烟不断。

我们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从100现金分着花,迈向分期付款负债累累的“深渊”?

背后的巨头们操控着我们的钱包,技术和机构的不断博弈。

各玩家带着已下注的支付方式(技术)入场出局称霸,故事的主角总是在变换之中。

从银行试图用NFC联合电信运营商抢得第一只螃蟹,到支付宝凭借二维码称霸国内,再到大数据支撑的信用支付........

你瞅瞅,我们总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NFC:银联与电信运营商占得先机

年轻人出行,钱包永远是空的。

毕竟一个手机就可以当公交卡、银行卡、门禁卡刷刷刷,最近星爸爸还推出一款可以帮助支付的钢笔。

只要笔尖轻触星巴克的刷款机,就可以实现付款。真是个高贵而不做作的交易手法,适合我等当代恶臭年轻人!

不过NFC功能更多是作为旗舰手机的标配出现,比如小米和华为手机都基本支持。前两天,雷军还声明小米9上就支持更强大的NFC技术,“刷手机就可以开汽车门”。

虽然用手机或者钢笔代替证件、银行卡早就屡见不鲜了,放在十年前,NFC还是新鲜玩意。

NFC全称NFiCii,即近距离无限通讯技术。2003年,飞利浦和索尼准备合作研发NFC,可以实现短距离,高频非接触式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不是和蓝牙一样吗?有什么稀奇的呢?

他们发现与蓝牙相比,NFC不仅更安全而且建立连接只需要0.1秒不到,还有卡模拟功能,可以让手机同时成为公交卡,门禁卡甚至银行卡。

不过,好技术也需要推广和市场考验。你可能想不到,比各大手机厂商有远见的居然是中国银联和移动这种传统派玩家!

2005年,中国银联专门设立了一个项目组,跟踪、研究NFC的发展,观望了一年左右,终于在06年,银联推出一项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动支付方案。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移动也跃跃欲试,但移动和银联迟迟未能达成合作共识,主要是二者就NFC技术标准争执不下,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参与各方大举投入的信心。

直到2012年6月,中国移动才向银联低头,放弃自主开发的2.4GHz标准。但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由于受理环境不完善,更换卡片成本高昂等原因,磨光了银行的积极性。

内部不合也就算了,民心也不往这来。

很多商家当时都不买NFC的账,NFC主要用于单向识别,需要有终端机器来验证用户的银行卡,很多小商贩根本没有使用NFC刷卡机的条件。

某老爷子的话还是准啊:领先一步叫先驱,领先一百步就是先烈。

而对于用户来说,方便是第一道门槛,于是新的玩家带着武器和筹码,开启了新的战争。——

二维码后来居上,支付宝/微信占领市场

2011年的10月,多家媒体发布消息指出,支付宝正着手准备推出一种针对手机扫拍二维码的支付方案,并称之为是国内首个针对二维码应用的支付方案。

支付宝比中国银联聪明在哪?它够大方啊,二维码挂牌和摆牌都直接送给商家,网上定制也OK,十块钱四个牌,做成迪士尼乐园款都没问题,嘿嘿。

得到了商家的青睐,扫码支付开始将触角伸到打车、航旅、游戏、团购、B2C等多个行业,发展势头如此迅猛,银行开始酸了。

2014年3月14日,一份由央行下发文件质疑二维码的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不明确,要求要全面评估线下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后来支付宝改进扫码方式,从原来的客户扫描商户的二维码,变为由客户生成二维码,再由商家手持POS终端扫描读取,化被动为主动。

同年7月,支付宝低调重启二维码支付,监管呈默许态度。8月,微信支付也推出“面对面收钱”的功能,重启二维码支付。解开了束缚,两家支付巨头的“圈地”大战随即打响了。

2014年春节,脱胎于财付通的微信红包横空出世,一战成名,马云称赞“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

这也是阿里在支付领域的地位第一次遭受威胁。同年“双12”,阿里打出反击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二维码支付线下推广,人们对一种陌生的支付方式所展现出巨大的热情。

如今,2018Q4,支付宝以53.78%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据移动支付头名,腾讯金融则为38.87%。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65%,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移动支付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或许可以在年轻人身上找到答案。

花呗/京东白条入局,信用支付之争新局面

现在的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手里没钱可咋整?花呗帮你提前消费不用愁!

2015年4月蚂蚁花呗正式上线,上线仅半个月,就有150万的商户开通花呗,很多商户在宝贝描述中加入“支持花呗”的字样,商户接入蚂蚁花呗分期之后,成交转化提升了40%。

但其实京东起得更早,京东白条2014年2月就推出了,比蚂蚁花呗早了整整一年。

信用支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征信技术,如何通过分析大量动态的消费数据和交易数据,知道消费者的偏好和赚钱能力是一个技术难题。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用技术判断你是一个可以在规定期内还清欠款,值得信赖的用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京东白条还去美国搬了救兵,他们找到了金融科技公司,希望能借助机器学习算法的大数据分析实现金融风控。

但是只有消费数据还不够,缺少借贷还款强相关的金融数据,白条运转起来之后许凌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诸如还款记录这样的金融数据。”

如果说京东缺数据还可以接受,但是早早建立起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帝国的阿里,也同样面临着数据匮乏的窘境,阿里手里的握住的我们剁手的数据,只占考核信用的30%。

其他的60%,蚂蚁金服智能从和商家搞好关系、和公共部门搞完关系、鼓励用户多多上传个人资料来获取了。

但是做什么事都要有个通行证,不然别人怀疑你图谋不轨,拿着我的数据出去卖呢?!所以需要相关金融牌照。

目前京东只有基金这一张金融牌照,而蚂蚁金服就不一样了,他现在持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四张金融牌照。看起来1v4赢在了数量,但其实大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因为这种按照电商、交易和社交数据为基础,即便依照再牛逼的算法得出的信用评分,也只能算是辅助征信,你见过哪家银行敢用芝麻信用分为考察标准给你放贷?

关于征信是有银行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的,你在花呗上的借的每一笔钱都会被记成小额贷款的,一定要按时还,不然就会影响之后的银行贷款。

腾讯v阿里:争夺年轻人的第一笔信用贷

微信入局信用支付市场的决心,早可看端倪论。

不打无准备之仗,腾讯早前推出的微信支付分,以及向银行等机构输出科技能力的腾讯金融云等已为信用评定和数据分析打好基础。

但此次的微信“分付”真的可以成功破局吗?

新起之秀力量不容忽视,美团上线了类似花呗的产品“买单”;百度家族的百信银行也开始试水虚拟信用卡,上线了“伴”。

但要真正论实力而言,微信的信用支付产品才会是蚂蚁花呗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二者分别依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入口。

截至去年11月份,支付宝每个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5亿,而微信支付在2018年末绑定银行卡的用户数量已突破8亿。而这超过8亿的潜在用户,就是微信“分付”的王牌。

从腾讯自身角度来看,似乎也急需这款信用支付产品刺激其金融科技业务增长。

去年下半年开始,腾讯独立出“金融科技”业务,成为与增值业务、网络广告业务并列的三大主业之一。腾讯的“金融科技”已经建立起理财、支付、证券、创新金融四大主线:

包括理财通、腾讯微黄金;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腾讯微证券、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腾讯信用卡还款、一生保等业务。

从出生到死亡,马爸爸早就替你想好了哇。

不过,独独是在信用支付的业务上,少了一环。

虽然腾讯投资的微众银行有现金贷王牌产品“微粒贷”,自身理财通也已推出小额信贷产品“周转”,但与花呗的使用度相比还是略显单薄。

即使微信支付的日均总交易量超过10亿次,连接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但微信支付笔均额度相较于支付宝更小,若用户将账单进行分期,盈利也是一大挑战。

站在微信产品经理角度,多了一款助贷产品,将接入更多的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对其融合能力的一种考验。

大象转身,并不容易。

谁也不知道,年轻人们,愿意每个月10号再多收一条来自企鹅马爸爸的催款信息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