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002594比亚迪

本文目录

触及333.33元!比亚迪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破9100亿

当地时间10月25日,因国际租车企业赫兹向特斯拉下了42亿美元大单(购入10万辆特斯拉汽车),特斯拉大涨12.66%,股价站上1000美元上方,总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刷新历史,同时带动美股其他新能源车概念股大涨。

10月26日,A股的汽车龙头比亚迪(002594.SZ)不负众望,亦大幅高开,股价触及333.33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0.52%,市值超9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热

比亚迪的股价涨势,和新能源车销售的火热息息相关。

乘联会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在9月销量突破7万辆至7.04万辆,成为9月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同比增长269.8%1-9月累计销量为33.43万辆,同比增长213.2%。

比亚迪销量增长的背后是DM系列车型的火爆。据数据显示,9月比亚迪旗下DM车型的销量为33716辆,同比增长427.6%,其中秦PLUSDM-i的销量从今年3月份上市至今,月销量由3月的3600辆逐步增加至9月的15164辆,8月,秦PLUSDM-i车型更是以11518辆的销量,拿下国内插混销量冠军。

安信证券表示,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加速扩张,公司单车利润有望持续向上(结构优化、单车折旧摊销减少),因此,公司2021-2022年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华创证券认为,在消费者购买力、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及政策环境没有明显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依然维持高位,这是供给端扩容和需求端关注升温共同形成的趋势,不会被短期的生产节奏变化破坏。随着市占率及盈利的持续提升,公司未来有望将销量领先的优势转化为后续数据储备及利用、电动技术迭代及盈利模式开发的成长基石,拥有超越赛道增长的潜力。

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

除了新能源市场的火热,比亚迪半导体的IPO上市进程也在加速。

10月25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同意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同意豁免公司向公司股东提供保证配额。

比亚迪表示,此次分拆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半导体多渠道融资能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把握市场发展机遇,为成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打下坚实基础。

据比亚迪官方披露,比亚迪半导体于2018年推出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规级MCU芯片。作为车企比亚迪旗下企业,比亚迪半导体的车规级MCU已批量装载在比亚迪全系列车型上,已累计装车超700万颗。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半导体的功率半导体产品除供应比亚迪集团外,已进入小康汽车、宇通汽车、福田汽车、北京时代、英威腾、蓝海华腾、汇川技术等厂商的供应体系。除了功率半导体之外,公司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在公司的总营收中也超过了20%的比重,分别实现了3.23亿元和3.2亿元。

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完成了内部重组、股权激励、引入战略投资者及股份改制等相关工作,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持续完善,产业资源及储备项目不断丰富,具备了独立运营的良好基础。

机构十分看好比亚迪半导体的发展,并预测其分拆上市后估值可达300亿元。在供需失衡和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预期未来的业绩将高速增长。

提价20%?市场传闻比亚迪电池将涨价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6日,业内传出一份比亚迪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

“由于市场变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2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联络函指出。

该公司计划,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的Wh单价基础上,统一上涨不低于20%,2021年11月1日起,所有新订单将统一签署新的合同,并执行新价格,所有未执行完成的旧合同订单将关闭取消。

联络函落款为,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上市公司比亚迪全资子公司。

截至发稿,比亚迪对上述市场传闻表示,“不予置评”。

今年以来,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且严重缺货,大部分材料厂家要求现金提货仍无法保证供应。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10月25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碳酸锂涨1000元/吨,电解液涨1000元-2000元/吨,六氟磷酸锂涨5000元/吨。

在原材料涨价,制造成本抬升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据比亚迪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2%,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增300亿元。不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4亿元,同比下降近3成;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2.76%,同比下降6.84个百分点。

比亚迪解释称,报告期内,因产品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时,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涨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比亚迪并非个例。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国轩高科上半年动力锂电池毛利率为19.27%,同比下降6.09个百分点;孚能科技在半年报中没有披露具体的毛利率水平,但表示期内行业内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所降低。

虽然目前比亚迪对涨价传闻不予置评,但至少说明,目前赛道盈利弹性较强的动力电池在上游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下,价格出现了新一轮松动。

国泰君安电新团队表示,龙头电池企业或将通过直接涨价或者建立终端售价与主要材料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来传导成本压力,如果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有所上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后续有望陆续修复。

结语——

比亚迪身处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业绩、股价均大幅攀升,自2019年末以来,两年内公司股价涨幅超过600%,成为市场焦点。同时,公司的半导体业务也如火如荼。

不过由于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毛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10月29日,公司将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具体运营情况如何,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作者:飞鱼

本文源自财华网

比亚迪(002594.SZ):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 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万辆、劲升333%

格隆汇4月5日丨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22年3月产销快报,本月产量合计106,658辆,同比增长173.43%,销量合计104,878辆,同比增长156.9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6,658辆,同比增长396.27%,销量104,878辆,同比增长333.06%。

1-3月,累计产量292,165辆,同比增长170.06%,累计销量291,378辆,同比增长179.78%;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87,530辆,同比增长416.96%,累计销量286,329辆,同比增长422.97%。

公司2022年3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5.353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14.738GWh。

公司始终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用科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明天。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在汽车版块,公司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同时,公司将继续进行燃油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为现有燃油汽车客户持续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售后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应,确保无忧畅行。

本文源自格隆汇

平安证券:“海豹”创比亚迪(002594.SZ)多个第一 CTB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智通财经APP获悉,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比亚迪(002594.SZ)停产纯燃油,在电车赛道率先实现弯道超车,在自研自制电动核心技术的加持下,整车品牌不断实现向上突破,公司的整车品牌向上之路对我国自主品牌具有重大启示意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由政策驱动为主转向市场驱动为主,新能源车消费结构从“哑铃形”走向“纺锤形”,随着中高端新车型、新品牌的陆续推出,自主品牌有望实现品牌向上突破,从而实现量、价、盈利能力的提升。该行看好混动车型矩阵丰富且智能化产品落地速度较快的车企,强烈推荐长城汽车(02333)、推荐吉利汽车(00175)、理想汽车-W(02015)电池材料方面,关注比亚迪供应链相关标的,关注中科电气(300035.SZ)、翔丰华(300890.SZ)。

事件:2022年5月20日,比亚迪发布海洋系列第二款车型——海豹,共推出四个版本,综合补贴后售价21.28-28.98万元。

海豹发布,创比亚迪多个第一。

比亚迪发布海洋系列第二款车型海豹,定位中型纯电轿跑,是3.0平台首款B级车,单电机版首次采用后驱配置,四驱版首次采用前异步+后永磁的电机配置,并首次搭载CTB电池技术、智能扭矩控制技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底盘悬架。海豹拥有高效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高压快充系统,与汉相比,海豹价格带更低,运动风格和操控性能更加突出,客户群体将更加年轻化与竞品车型相比,海豹的突出优势在于风阻和电耗,得益于3.0+CTB带来的“低趴”外形,风阻低至0.219,四驱版百公里电耗低至12.7kWh,皆领先于竞争对手同时售价也更低,性价比突出。

CTB带来集成度提升,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比亚迪CTB方案直接用电池上盖板替代车身下地板,节省了一层地板厚度,优点主要有:1)安全性能提升:CTB电池包的结构强度能够通过50吨重卡碾压测试,车身扭转刚度提升一倍2)操控体验提升:主要来自于扭转刚度的增强,在高速过弯时,车身形变更小,从而增强整车底盘操控性。3)驾乘体验提升:采用CTB技术的车身结构能有效降低整车重心和惯量,同时实现50:50黄金轴荷比,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CTB技术使得在同样的车高下垂向乘坐空间增加10,进一步释放了驾驶舱的空间能够有效抑制车身振动,提升车辆NVH水平。多家电池厂和主机厂推出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有望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与对手的方案相比,比亚迪CTB兼具集成度与维修便利性。

风险提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短缺影响公司业绩表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推出的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智能汽车监管政策趋紧,自动驾驶系统用户激活率可能不及预期。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