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借款app良心排名19岁

本文目录

消费贷款类APP竞争激励,其中分期乐、360借条“名列前茅”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APP成为金融机构线上获客、线上展业最直接的窗口。

现在实体行业遭到限制、市场经济发展受阻,互联网金融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金融机构服务从一对一变成多对一,即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以线上为核心,构建手机银行等新一代线上金融服务入口,持续推进移动金融客户端APP、应用程序接口(API)等数字渠道迭代升级。

现消费金融规模升级,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信贷产品,APP的使用数据以及用户体量,体现出机构在战略布局、技术运用、数字运营、产品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综合实力。APP内部应用板块以及涵盖范围的建设完善,是吸引新用户、拓宽产品流量、提高用户活跃度从而提升业务完成度的重要因素。

前几年,现金贷被限定年化红线干趴下了,让互联网企业有机会来吃现金贷留下的饼。但是近些年,由于贷款行业乱象频发,各种医美贷、教育贷、学生贷违法案例层出不穷,遭到相关部门强力监管打击,使得线下贷款场景快速收缩,也迫使互联网企业加速转变线上信贷渠道。

当前各互联网企业争先推出的APP信贷产品,主要用于两个场景。

一个是直接用于日常吃饭、购物支付等消费分期;一个是用于信用借贷。

2021年末,消费信贷类A月活用户规模约9056.96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仅增加约2万人,与2020年末基本持平。

消费信贷榜单类APP用户活跃度TOP10

(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数据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从上述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类APP的活跃度行业有所分化,有的稳步直上,有的高开低走。

金融科技公司旗下,最早的应是分期乐,2013年就面向年轻人推出的消费分期产品,为用户提供个人消费信贷及场景分期服务。累积了大量用户,即使在同类金融APP活跃用户规模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分期乐依然可以保持千万的用户活跃度,360借条也是如此。

这两者属于头部APP,有一共同点,即用户量大,放款数量多,从数据反馈上得出借贷利率都高达36%,用户投诉量也大,在两大负面信息都有强大数据呈现时,依然能保持如此领先的活跃用户数,其APP内容生态占了主要原因。

消费金融旗下,发展最好的应是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安逸花,一方面通过“安逸生活”打通外卖、打车、电影、酒店、加油、视频会员等消费场景扩充消费生态。另一方面通过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手机客户端广告投放、金融产品合作引流,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大大提升了月活跃用户规模,目前已经超过600万。

大规模活跃用户的背后,借款投诉、利率高也是一直伴随、困扰消费信贷的问题,为改善、解决这一弊端,信贷机构如招联金融便通过话题k、图文、公安部门反诈中心合作推出反诈直播等提醒消费者提高防骗意识,拍拍贷也开设理性消费小课与信用战略,进一步倡导合理借贷、理性消费。

提高用户信任感,使用欲之后,自然就是提高使用率、复用率。

这方面各APP使用手段相差不大,都是通过会员充值机制,获得免息、利息折扣、优先放款、提升额度、奖金、免费充话费、信用卡免手续费等福利,还打通了外卖、打车、电影、酒店、加油、视频会员、美食优惠券、实物兑换等消费优惠。

现在各类APP所属基本都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有着庞大的用户体量,依托于原公司的用户量和资源,不断拓宽消费渠道、完善线上线下生活场景,既为线上APP导流,也为线下业务降本。

尽管消费信贷APP多,但是客群大多都是那一批,几乎重复的。不管你最初是从哪个APP加入借贷大军的,只要有一个平台借钱给你了,其他平台也不会“拒绝”你,这些APP的最终目的都是拓流、获客、展业、拢钱,不会管钱是哪来的,谁的钱,只要是钱都可以收,所以一个APP的内容生态是业务的关键,做的越好,客群量才可能越高,互联网业务本质上就是争流量。

那些有可能让你万劫不复的小额贷款app,还是远离吧。尽快卸载

正在看此文章的你有负债吗?

如果有,还完本月账单,这个月的工资还有剩余吗?或者说不用信贷资金你的钱够花吗?

最近两年因为疫情,很多城市封城不能从事生产,导致了一大批的外出务工人员停业在家.没了经济来源.但是房贷车贷还是要还的,饭也是要吃的,生病还是要去医院的,所以现在信贷火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百分之七十的人都通过信贷有借款,其中有百分之五十不能当月还清,甚至还有接近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多次逾期,

因为本人亲身经历所以,今天来唠唠信贷产品的超级大坑,

所有的信贷产品你借第一笔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免息期。只要你在最后还款日之前,还清了所贷款项是没有利息的。可是很多人第二个月的工资不够还完这笔贷款,不能一次还完怎么办?岂不是要逾期,在这里千万别抱侥幸心理。我很肯定的告诉你,绝对上征信,征信出现不良信息,对你以后的买房买车贷款是会有很大的问题的,甚至影响出行和子女的前途问题。不够还贷款怎么办呢?别急,咱可以分期慢慢还啊。注意这可不是信贷公司的人性化,而是让你一步步走进深坑的套路。简单来说,选择分期就是掉进深坑的第一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宝都有在用吧,买东西付款的时候,首先出来的不是余额,也不是你绑定的银行卡,而是他旗下的某呗,某呗付款的占了所有消费付款占比的78%。不多还好,一次就还完了。可是一旦多了,压力就来了。他有个看似很人性化的功能-分期还款。千万别觉得分期利率好像不高,分三期的手续费是2.5%。根据收益率计算,月利率仅有1.32%,可是换算到年化率就能达到15.86%。

为什么这么高?

这就涉及到信用卡和很多信贷都在用的计息方式。如果你贷款1万元,分十二期每月都固定还款本金加利息。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加,欠的钱越来越少,按理来说利息也应该越来越少。可是银行和信贷的计算逻辑可不是这样的,就算你还到第十期,本金只欠八百多了,可是利息的计算还是按照1万来计算的。你哪怕提前两月还款后,两月的利息也都算计在里面了。这也是很多信贷产品鼓励大家不断分析的根本原因。

选择分期还款之后,看似压力没有了,每月工资也能还上了。有余款了,可是你并没有完全不消费啊。现在网购的所有基本都支持分期付款,很多时候不知不觉的就使用了。这些明面上只需要付费一点点金额就能提前享受的产品。每个月只需要还一点点就可以,工资也还能还上,慢慢也就习惯了这种提前消费的方式,月月积累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最后你会发现每月工资还完这些分期还款所剩无几,然后就各种贷款来补前面的坑,循环贷就出现了。不断还不断贷款,贷款利息也就越来越高。

有人说,既然分期利息这么高,逾期会上征信,那我不用信贷产品总可以吧。当然可以。但是我觉得信贷产品不是罪魁祸首,我们的消费习惯才是。你不消费,总有人会提醒你消费。什么情人节618。双十一,双十二。一些毫无意义,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日子被资本家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各种剁手买买买,结合一些方便的付款方式和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额分期,导致很多人被诱导。用未来的金钱为他们今天无休止的消费欲望提前买单,消费欲望被无限放大,陷入网贷危机也就见怪不怪了。

最后个人觉得:让大部分年轻人陷入网贷危机的也不全怪这些信贷产品。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控制我们心里无止境的消费欲望。资本需要扩张,大众不可避免的会接触那些资本驱动的信息传播。

所以,根除网贷危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控制我们的欲望,理性消费,在消费之前考虑清楚这些东西是不是必需品。如果只是精神上的安慰,在没有闲钱的时候。就是没必要的消费,

消费的逻辑应该是先提高收入,再适当的提高消费,而不是先提高消费了。在绞尽脑汁的去提高收入,这样很被动。

社会的灯红酒绿越来越精彩,希望大家不要被外物迷惑,保持理智,不要被欲望冲昏头脑,不要在欲望中迷失自己。

付费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客厅灯光昏暗,智能手机的荧光照在李健民脸上。屏幕里,一名面容姣好的中年女性与他言笑晏晏。

深夜看到这幕,刘军知道,老丈人又在和交友APP上认识的对象视频了。白天,老人要接送两个外孙女上学,包揽一家五口的三餐,现在正是他的私人时间。

“咱能加个微信吗?这样聊太费钱了。”反转来得很突然。眼前的“岁月静好”突变惊雷:和什么样的“对象”视频要花钱?

“只有引导视频才能快速升温,视频价格很高。不能给对方任何联系方式。你要和他谈对象吗?”另一边,一群自称推广员的人招募、“培训”聊天员,设法在奔爱、聊呀、心田等多款交友APP上“搞钱”。推广员发送的招聘海报宣称,聊聊天便可轻松日赚数百元。

近年来,各类交友APP不断涌现,它们号称同城交友、真人相亲,依靠短视频等高流量平台推送广告引流、付费聊天的模式喂养出一批企图借此“割韭菜”的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认为,中老年人对互联网信息真伪辨别能力整体较弱,更容易成为背后灰产的受害者。

贷款交友

在交友平台,66岁的李健民似乎格外抢手。有人说他性格好,还有人说就喜欢他这样年纪大的。但老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甜言蜜语早被暗中标好了价格。

“视频5元1分钟,语音3元1分钟,文字消息0.2元每条。”李健民回忆,自己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交友广告,稀里糊涂下载了软件。注册后,不断有人主动打招呼,言辞暧昧,他回复了几条,页面就显示需要购买虚拟币。

从回复海量的打招呼消息,到成为亲密好友后日常语音、视频,李健民与“对象”们的关系在虚拟币的消耗中一点点升温。与此同时,充值由19元开始,单笔量并不大,但短短数月已累积近2万元。

亲密止步于现实世界。几万元花出去了,李健民从没成功“奔现”过,连拿到平台以外的联系方式都很难。有一次,“对象”称,每收到300元礼物就报3位手机号码,剩最后几位时,又变成一个一个报。李健民觉得不对劲,中途放弃了。

他算了算,加一个微信大概要花六七百元。通常加上没几天,对方就一改在平台上的热情,嫌他这不好那不好,然后失联。几次三番,李健民怀疑过,但依旧心存侥幸,期待下一个会是真心和他相处的人。

“一上来就叫老公、亲爱的,但就是死活不加微信,这正常吗?”女婿刘军觉得这是骗局,又不知道如何劝说老人,更怕他为此去借高利贷。

王华的父亲王强就走上了这条路。他记得,父亲也是通过短视频平台下载的交友软件,名字大概是“附近”“密聊”之类,都是付费聊天。

交友APP上的“对象”催促借款、视频。受访者供图

聊天记录中,与王强往来最密的用户总是问他什么时候发工资,催他视频。后来,王强表示实在没钱充值了,对方便让他想办法去借。于是,2021年12月,搭进去3万多元工资后,王强又借下了一万多元的网贷,至今还在分期还款。

聊天赚钱

列表里,那些资料上写着四五十岁、头像美颜明显的账号总是发来“想你了”“能不能看看你”,却几乎没有人主动向李健民发起视频。

李健民说,2021年初以来,他先后下载过六七款交友软件,目前用的是一款名为“觅缘”的APP,注册一个多月以来,充值了近千元。

在觅缘,记者未经实名及真人认证,注册了一个61岁的男性账号。登录后,该账号随即收到大量打招呼消息,内容暧昧。

女性账号的画风则有所不同。记者注册登录后,页面弹出的“每日任务”显示,女用户可通过视频、收取礼物、邀请男性用户首充等方式获得相应积分。

在后台,用户可设置“别人发信息、语音、视频呼叫你所需花费的金币数”,文字信息2金币/条,语音30金币/分钟,视频50金币/分钟。

平台客服称,男女用户均可自主设置,收益情况可查看积分明细。记者将状态设置为收费,收到一条文字消息获得了200积分。根据平台规则,不考虑优惠活动,1元可充值10金币,19元起充;2万积分可兑换7元。每周积分达到一定等级,还可获得额外奖励。依此计算,付费方发一条文字消息约需0.2元,而收费方约可获得0.07元。

针对声称获取联系方式或见面需要达到亲密等级、赠送大量礼物,由此骗取钱财等行为,《平台声明》称,未设置任何消费条件限制发送平台以外的联系方式,用户发现违规行为可向客服举报。

记者实测发现,不少交友软件采用类似的聊天奖励机制。一软件开发商对这类系统成品的报价是39800元,“交友的基本都是这样玩,付费视频、礼物收益。”

培训上岗

付费交友的玩法喂养出一个名为“聊天员”的群体。

在百度“聊天员吧”,记者随机联系到数名招募聊天员的用户,他们称自己为推广员。他们发来的招聘海报对聊天员的描述则是“年满18周岁,会聊天即可,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做聊天,轻松日赚100-300(元)”。

推广员发送的招募海报。微信截图

“注意,一定别设置免费的。”新手聊天员交流群里,推广员提醒要将聊天设置为收费。

通过推广员发送的邀请码,记者下载并注册了奔爱、聊呀、心田3款交友软件。各平台的具体规则有所差异,但赚钱逻辑大体相似:靠和用户文字聊天、语音、视频、收取礼物等方式获得收益。

“平台很多,总有一个适合你。厉害的聊天员每天收入三四万元,不厉害的百八十元。”有推广员不定期在朋友圈晒“业绩”,他宣称,有新手第一天就收入近千元。

一名自称从业一年多的推广员提醒记者,聊天不能涉黄、诈骗。但他发来的“资料”里却写着“轻微低俗、弱色情、擦边偶尔可行”。不仅如此,这些“资料”还囊括了打如何招呼、回复,引导视频,要礼物,应付对方要微信,甚至分手善后等全步骤话术技巧。

聊天员“培训资料”。文档截图

例如,视频的时候穿着尽量清凉;要不时让男方觉得你有要见他的意思,如对他说“我去找你玩”;聊天的时候要演戏,用洋葱和眼药水逼自己哭......

“尽量不要和同城的聊,认出你了咋弄?”这名推广员还建议,可以先注册一个男性账号,看看其他女生是怎么回复的。

公会运作

“某平台已于3月29日凌晨投放信息流,目前男用户增长已达10倍(后续优化后还会加量)。”3月29日中午,微信群发来通知,很快有人提出要加入。群里的推广员解释,信息流是投放在短视频等平台的推广流量,也就是广告。

这些通知是同入一个公会才能共享的“福利”。据推广员介绍,公会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公司,多层代理,上级享受下级的业绩提成。他们晒出的业绩截图显示,最大的团队有8000多人。

推广员晒“业绩”。微信截图

在推广员引导下,记者注册了一个名为“新环球国际”的公会。“新环球国际”规定,女性既可以当聊天员,也能做推广,男性只能负责推广。上级想要招募推广员,只需在代理中心选择“我要推广”生成一张带有专属二维码的海报,让其扫码注册即可。

对于应聘聊天员的女用户,上级还要引导她们通过后台生成的二维码和邀请码,下载相应交友软件,奔爱、聊呀均在其中。聊天员注册认证后,上级将交友软件上的ID和手机号发给客服,客服回复已绑定,代表入职成功。

推广员的总业绩对应不同等级,等级提升,提成比例随之提高。在“新环球国际”,具体级别划分和提成比例如何,各交友平台之间有所差异。“新环球国际”客服称,推广员最高可拿32%团队业绩佣金。

多名推广员叮嘱,系统批量推送的男用户打招呼消息一定要回复。

“这可以说是公会的福利,不回复以后就不会给你推了。咱公会跟官方签约,只要冲咱公会注册的,平台就给特殊照顾,点位高、流量好。”一名自称隶属“新环球国际”的推广员在指导记者招募聊天员时如此宣传,他还说“新环球国际”和“环球国际”是一家。

心田、聊呀、奔爱均设有相关防诈骗提示。4月11日,记者分别询问3个平台客服,是否支持公会入驻。

“超级推广员团队的妹子才会有资源,自己玩的普通妹子是没有任何资源的。”心田客服回复,平台有合作的公会但仅开通定向邀请,申请团队入驻需添加微信,备注“超级推广员”。记者添加相应微信后,对方表示“超级推广员”本人可享受团队45%的收益,下级代理收益分配平台不干涉,团队用户享有系统分发推送男用户打招呼等资源。

奔爱客服称不与公会合作,随后有自称是奔爱商务咨询的人员拨打记者在该平台绑定的电话,表示奔爱没有公会,但有“超级推荐人”,并询问了记者团队规模、每周流水等信息。“环球国际总的模式是走量,不太在乎质量。”对方评价。

聊呀客服表示,不和公会合作、不招募聊天员,但想推荐获取一定流量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有专人联系。截至4月15日,记者未收到进一步回复。

中老年入圈

“空虚老人对这些一点防御力都没有。”王华说,父亲平时在外面跑货运,一两周才回一趟家。年近六十,智能手机是他主要的消遣工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10.32亿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26.8%。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认为,互联网容易滋生谣言、虚假广告等不良信息并加速传播,而中老年人整体辨别互联网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这使得他们更易成为受害者。

2020年底,宁波鄞州法院审结一起网络诈骗案。涉案公司通过社交APP筛选,专门以50岁左右的中老年单身男性为目标,安排业务员将自己包装成中年丧偶女性,再以自己的“女儿”做直播要完成考核任务为由,诱导这些男性去直播间充值打赏,有的业务员甚至一人分饰母女两角。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分析,公会招募女聊天员,用套路吸引用户充值,并对收益进行分成的,该行为已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诈骗公私财物,金额超过3000元的,应以诈骗罪追究公会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女聊天员则构成诈骗罪共犯。

“聊天员虚构事实,例如谎称刷多少礼物就见面,让对方信以为真付了钱,在公安机关立案抓人前,没有退回去的,就可能被定为诈骗。”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如僧表示,“若交友平台在此过程中主动参与或者知情,则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一方面平台应加强实名制审核,设置醒目的风险提示;另一方面政府、社区、家人多方应一起帮助中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提高防止上当受骗的意识。”靳永爱认为。

李健民说,最近认识了一位投缘的女士,在平台上有克制地付费视频,两人约定,等疫情过去之后见面。

(文中李健民、刘军、王华、王强为化名)

人民网记者黄钰原题:《人民直击:处对象吗?交友APP“收割”中老年人》

来源:人民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