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农业贷款的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随着国家对农业领域的重视,相关优贷政策不断出台,农业贷款服务在市面上也越来越完善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农业贷款的事,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以便日后反复观看。
这些关于农业贷款的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1、申请人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且申请借款时年龄和借款期限之和不超过65年(含65);
2、申请人在农村区域有固定住所,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持有有效身份证件;
3、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农业贷款可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流动性资金需求,还可以用于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和支付土地流转费用。但是贷款不可用于其他途径,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5、农业贷款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以达到1000万元,根据客户经营类型和资金用途的不同,贷款期限最长可以达到5年;
6、可采用抵(质)押担保、经济实体保证担保或自然人保证担保;
7、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按时向农村信用社报送有关材料;
8、信用良好,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和意愿,无不良贷款及欠息;
9、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其净资产的70%;
10、满足贷款银行的其他贷款条件。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大家有相关方面的疑问或是需求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金融街论坛」中国农业银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刘玉龙、马悦然)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付万军23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论坛上致辞时表示,作为一家以面向“三农”为基本定位的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业务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为目标,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行力量。全行“三农”领域贷款余额从2012年末的2万亿元,跃升至今年10月末的7.2万亿元。
据付万军介绍,在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农业银行的主要举措包括五方面。一是突出重点特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截至10月末,农业银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
二是加快探索创新,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截至10月末,县域绿色贷款余额超1万亿元,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
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运用现代科技服务乡村。截至10月末,农户专属线上融资产品“惠农贷”余额达7500亿元、惠及440万农户;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覆盖1300个县、14万个行政村;县域手机银行注册客户达2亿户。
四是保持政策连续,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10月末,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达1.7万亿元,在160个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富民贷”余额近60亿元。
五是深化银政协同,助推乡村文化和组织振兴。农业银行与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合作,推动美丽休闲乡村提质升级,助力传统农耕和乡土文化传承发展。与各地政府部门携手,深入实施“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程等。
就金融如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付万军提出了四点倡议:坚持把服务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付万军表示,关山初度路犹长。农业银行将与广大金融同业一道,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出更多更好金融贡献。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农行之韧
“韧”!
在2022年8月29日晚举行的农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谷澍用这个字来形容农行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经营走向。
在谷澍看来,韧性就是当面对冲击和挑战时,抗压的能力和强度。2022年上半年,在预期转弱、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的三重压力下,农行克服了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交出了一份充满“韧性”的业绩答卷。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3,872亿元,增速5.9%。拨备前利润2,618亿元,增速4.86%。净利润1,290亿元,增速4.98%。总资产突破32万亿元。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0.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11.94%。成功发行500亿元永续债和600亿元二级资本债,资本充足率达17.09%。
作为四大行中首家公布财报的银行,农行用自己的业绩,既给市场上唱空中国银行业的人一记闷棍,也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
“农行经营的韧性,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韧性”,谷澍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而农行横跨城乡的机构和客户布局,又筑就了一道更深的护城河。
利润之源2022年上半年,农行聚焦新发展格局,新增贷款主要投向重大项目、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上半年投放重大项目贷款4042亿元,同比多投671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1万亿元,增速24.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速34.1%,在同业处在领先位置。绿色信贷余额2.37万亿元,增速2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万亿元,新增3753亿元,增速28.4%,增量增速同业领先。
信贷投放是商业银行形成生息资产的核心,将信贷资源投入到有效的实体经济项目中去,既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来源,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最新金融数据显示,7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比市场预估少了约4000亿元,市场对有效信贷需求减少的担忧加剧。
此间农行却取得了逆势增长。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谷澍透露,农行已经审批但尚未发放的对公信贷储备规模依然呈现同比多增趋势。据他判断,农行的这种趋势同比增加大概率会在下半年持续。
信心从何而来?谷澍表示,一是农行对公信贷项目储备充足,二是中国经济依然长期看好。
充足的信贷项目储备与农行在县域的机构和客户布局密不可分。中报显示,农行县域信贷的占比是全行信贷的37.5%。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在一些重点领域,农行县域信贷的增量占到整个增量的一半左右。普惠贷款新增方面,县域普惠贷款占到全部县域投放贷款的50%,基建贷款县域占50%,绿色信贷县域占到47%,制造业县域贷款占到43%,个人贷款县域占到62%。
宏观大环境上,谷澍认为,7月份数据的下滑主要受房地产预期转弱的影响,只是一个短期波动,从中长期看,属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的一个正常波动,并不代表长期趋势。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稳大盘一揽子措施逐步见效,有效投资会稳步扩大,消费也会逐步的稳下来。
在未来的信贷投放上,农行将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三农县域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和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以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信贷需求五个方面。
让利之心在判断银行的经营业绩时,一看资产规模,二看净息差,资产规模主要来源于有效信贷投放;净息差则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趋势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宏观上,随着LPR利率逐步下调,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等因素,银行业净息差进入了下行通道。
受上述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农行净息差是2.02%,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BP,但需要注意的是,净息差的下降,也与农行主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密不可分。
相比经济利益的短期账,农行看的是长远账。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实体艰困之际,农行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和让利的力度。
2022年上半年,农行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大于LPR下降幅度。1-6月份,各项贷款收益率达到4.23%,其中公司类贷款收息率下降了8个BP。
减费让利形成了以量补价的效果。2022年上半年,虽然贷款利率降幅大于LPR降幅,但是农行日均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了10.8%,通过降价,农行成功激发出更多有效信贷需求,既服务了实体经济,也推进自身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
减费让利也体现在对企业的纾困解难上,上半年疫情出现后,农行第一时间出台市场主体纾困系列政策,给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相关行业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投资563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2年4月13日,国常会提出有序引导国有大行降低拨备覆盖率。2022年6月末,农行的拨备覆盖率是304.9%,比一季度末下降了2.6个百分点。谷澍表示,农行一直坚持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前期积累了比较多的拨备余额。在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时候,在稳经济、稳增长最吃劲的时候,农行有序的、逆周期释放了前期的拨备,增强了信贷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价值之基最近,银行股在市场上表现一直低迷,国有大行的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中国的银行要受宏观审慎和逆周期的管理,缺乏自身经营的独立性,没有办法进行市场化估值。
谷澍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任何国家的银行都是和宏观经济状况高度绑定的。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本身就有缓释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如果银行在经济下行时简单的收缩贷款,宏观经济最后没搞好,银行自身这种微观审慎也一定存在问题。所以,把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统一,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的共识。
误解让市场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集体定价偏差。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忽视了农行不同于其他银行的特殊价值。
谷澍表示,由于农行具有横跨城乡的客户基础和战略布局,因此在商业银行之中,农行是一家更有韧性、更能抵御挑战和不确定性冲击的银行。
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县市卷)》,我国县域经济GDP从2011年的20.18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9.12万亿元,同时,县域GDP占全国GDP比重大致维持不变,占到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四成左右,所以县域经济早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这两年农行一直提两个定位,一是要做“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二是要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如今,三农县域,已经和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一道,成为农业银行实施战略的三个抓手。从这个角度看,能够服务城乡两个市场的银行,一定是更具有长期竞争力,也更具有韧性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