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怎么贷款20万利息低

本文目录

到银行贷款20万元,一年利息居然只要这些!有什么条件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银行贷款很麻烦,利率很高,贷款也一定需要抵押物,需要资产才可以。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在大部分银行都推出了信用贷款,大部分人都可以申请,甚至申请的额度也比较低,如果你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之类的员工,那么更是银行的优质用户,利率相比其他个人来申请,将会更低。

当然,今年的大环境形势不好,国家对于企业和个人的扶持会更加多,许多人申请银行的贷款会更加容易。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在银行贷款20万,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呢?每一万的利率是多少呢?今天就带大家来探讨一下这方面。

除了本金之外,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率,而利率又取决于三个方面:贷款发放行、贷款对象以及担保方式。三个因素综合决定了你利率的高低。

贷款发放行现行贷款基准利率一年以内为4.35%,一年至五年为4.75%,五年以上为4.90%。贷款20万一年利息多少?如果是按照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来计算,则贷款20万一年利息为8700元。目前来说央行虽然对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规定,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会上下浮动,这就是各个商业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不同的商业银行,那么根据自身银行的情况,也会在基准利率上下进行一定的浮动。

目前,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不同的规模的银行,揽储的成本不一,因此放贷的利率不一样。从统计来看,中小银行的成本较高,所以贷款利率也比较高,不过此类银行,对于客户的准入要求,相比其他银行也会低一些,所以若是你的信用不是很好,其他银行都通不过,可又急用钱,那么一些中小银行,虽然利率相对而言高一些,但也有可能符合他们的门槛。

担保方式目前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主要分为四种:质押(比如存单质押或者动产质押)、抵押(如车、房)、保证(企业担保及个人担保)、信用(无任何担保措施),总体来说,担保的方式越强,措施越有力,那么对于银行来说,你的可信任度也就越高,银行放款给你的资金,也就会越多,让你享受到的利率,可能也就会越低。

贷款对象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分为个人及企业,贷款的对象的资质也是决定利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简单来说,你是公务员和你是普通私企的员工,你是大企业和你是小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存在的资质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能够享受的贷款利率也是不同的,资质越好的用户,能够享受的贷款利率,肯定越低。

总结对于缺乏资金的用户来说,若是信用不错的情况下,银行能够办理下相关贷款,那么贷款利率一般不会超过12%,相比于网贷和民间借贷,这可以说是最低成本的获得资金的方式了,所以若是你需要资金,建议一定要找一个靠谱的中介,先先尝试走银行渠道,不要轻易去涉及网贷,说真的,一入网贷深似海啊。

降利率去限制,让个人住房贷款回归市场,能与银行讨价还价了?

文明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9月2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新政规定,对于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可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9月30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为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政策“急刹车”后又开始“大输血”的节奏了,但这次从ICU直接到KTV难了。

曾经有段时候房地产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但最近这个话题大家已经不讨论了,就说明大家已经在接受现实。如果按照百度上34的定义,即房地产34造成房地产供需失衡,调控政策用34的方法进行限制或直接进行行政干预楼市,导致房地产大幅度回调,房地产上下游产业也跟着遭殃。

叠加疫情的房地产应该是“脸贴地”的方式完成了硬着陆,因为扩散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上下游,而是整个社会层面,房地产崩盘顺带连消费都干没了,国庆期间走了好几个周边的商场,人气都很清淡,有不少比例的店铺都关门歇业了。社会面很多需求变成了暂停,高价消费品变成了毫无意义,中等消费品变成了取舍的舍,低价消费品变成了量小还从优。以前有多瞧不起拼多多的,现在就有多喜欢,这也造就了拼多多在2022年互联网平台中唯一的36%增长奇迹。可是这种喜欢换来的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无趣的“拼多多人生”。

信心和希望这种东西一旦没了,很难一年两年缓的过来,而对于有些人,甚至永远缓不过来。

房贷利率组成

自2019年10月8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正式“换锚”起,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即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PR,住房贷款利率通常参照五年期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这意味着,房贷利率会受到5年期LPR水平、加点下限以及银行加点三个方面因素影响。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5月份发布的通知,当前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即加点下限为-20),结合9月五年期LPR利率4.3%,可得出在29日新政之前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最低为4.1%。此次新政后,将允许部分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符合条件的城市首套房实际利率将跌破4.1%。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房价指数的70个大中城市中,至少有23个城市符合此次新政要求:其中包含武汉、大连、石家庄等8个二线城市,以及温州、大理、秦皇岛等15个二线城市。

理论上,房贷利率下调会促进购房消费需求,且与之前仅作用于当期利率水平的LPR调整不同,加点水平的调整将作用于整个贷款期。无论后续LPR水平如何变动,LPR-80的住房贷款利率将一直比LPR+20的利率水平低1%。以100万30年等额本息贷款为例,利率下调1%将节省约20万元的利息支出。

但是,加点水平的调整不仅取决于加点下限,更取决于各银行的加点水平。就银行而言,下调规模庞大的住房贷款利率加点水平,不仅会影响自身利润,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对于新增贷款,利率的下调将直接减少其利息收入;对于存量贷款,当利率下调节省的利息支出足以覆盖客户转换成本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存量贷款大量结清,转换为低利率贷款的现象,进一步降低银行利润。另外,由于住房贷款往往是10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在LPR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加点水平的下调将使银行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可以预见,银行对于加点水平的调整将十分谨慎,尺度并不会太大。再加上对城市和时间上的限制,预计此次新政对促使国内房产市场回暖的作用较为有限,更类似政策试点或信号。

这不禁令人想起之前人口政策及其调整对国内人口带来的影响,由于过于强大的政策惯性,今年将很有可能到达人口负增长的拐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仅比上年末净增48万人,而2020年和2019年人口的净增量分别为204万和467万,人口衰减大幅超出政策制定者的预期,使得人口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国内房产市场也正面临着历史拐点。笔者建议放开新政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全面放开住房贷款利率,去除限购限制,将市场的交还给市场。

人口下行、住宅供给过剩

我国购房需求人口将处于持续下行区间,住宅供给过剩危机逐渐显现。根据链家旗下贝壳研究院今年发布的《2021年新居住消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平均购房年龄为33岁,即2022年的购房群体主要为1989年出生的人口,共计2396万人。笔者将这2396万人定义为2022年的“强购房需求群体”。如下图所示,强购房群体数量自2020年达到峰值2508万人后将连续下降至2025年的2113万人,降幅15.7%,住宅需求端承压。

历史上针对上述现象,我国曾采用过四万亿财政投放、大拆大建以及棚户区改造等措施来增加住宅需求。但时至今日,无论是中央地方财政还是房地产开发商,都已无力再负担此类计划。巴克莱银行数据显示,我国今年财政刺激规模已超过2020年,今年前9个月,政府广泛财政赤字已扩大至6万亿人民币,比2020年同期的4万亿高出40%,财政赤字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正持续膨胀。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市场的持续低迷,资金迟迟无法回笼,上半年甚至因烂尾楼引发了“断供潮”,更不可能再拿地拆迁。

住宅供给方面同样不容乐观。住宅供给主要来源于开发商新建住宅和被继承住宅。由于人口死亡造成的被继承住宅也会增加住宅市场供给,因此并不是所有强购房需求群体都会购买新建住宅。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最近5年我国新建住宅面积达34.48亿平方米,按41.76平的人均居住面积计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可满足8256万人的居住需求,而5年内新增的对新建住宅需求群体人口数仅为6584万(强购房群体减去死亡人口,见下表),由此可推测最近5年造成的空置住房率可能达到了20%。

表格.近5年国内住宅供需情况统计

有观点认为国内41.76平的人均居住面积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可消化部分过剩供给。但笔者对此并不认同。虽然我国是全世界唯一采用公摊面积的国家,使得实际居住面积低于产证面积,但即使按15%的公摊面积计算,我国人均居住面积仍然高达35.5平,已高于同处东南亚的发达国家韩国和日本(分别为33平和35.2平)。况且41.76平这一数据涵盖城乡,其中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我国每一个三口之家都拥有109.56平米的住宅。结合当前实际,也可一窥当前国内住宅供给和空置的真实情况。

减少政策套利行为

全面放开首套房贷利率浮动下限可减少政策套利行为。当前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市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让政府对房市资金的监管成为了一笔“糊涂账”,更占用了中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额度,让真正需要贷款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而套利的根源在于当前经营贷利率远低于房贷利率。以上海为例,现阶段首套房贷利率为五年期LPR+35,即4.65%,但平均经营贷利率仅为3.5%左右,套利空间高达115,这使得许多购房者在贷款中介的帮助下,选择用期限长或可无还本续贷的经营贷代替住房贷款,获取利差,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当住房贷款利率因下限放开接近经营贷利率,套利空间被压缩,购房者便会因套利成本和后续经营贷收紧的政策风险而放弃套利行为,而套利行为的自然消亡显然比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或者依靠银行的自觉性更为有效。

炒房背景不再成立

在配套监管措施完善的前提下,房贷利率的放开难以再引发炒房行为。这里所指的“监管措施”,是指有利于将炒房客与刚需购房群体区分开来,限制炒房行为,提高炒房成本的措施。例如,国家税务总局今年的1号文件要求“2022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实现不动产登记涉税业务的全流程信息实时共享”。其中“全流程信息”包括房产权利人信息、房产信息以及完税信息。

届时对炒房客和住房刚需群体的区分将更为精准,对异地多套购房行为的监管将具备一定的数据支持。再如上海房管局针对炒房客通过住房赠与变相持有多套住宅、套取首套购房资格的现象,于2021年7月23日推出补丁政策: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自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有效遏制了炒房趋势。这类政策的落地将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针对性支持住房刚需群体提供可能性。

另外,炒房行为存在的基础,在于其回报高于资金成本和其它投资产品,而炒房回报完全依赖于房价的上涨。如上文所述,当前国内住宅市场已供大于求,且人口的自然增长很可能将在今年中止。在此背景下,房价攀升将难以持续,炒房将成为“击鼓传花”的游戏,投机者面临的投资风险将急剧上升。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炒房行为应该得到理性对待。首先,炒房虽然在过去十几年中导致了国内房价的过快上涨,但同时各级政府因卖地得到的财政收入,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以及产业升级提供了的资金支持,支撑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其次,当前我国除了资本市场外,只有房地产市场能够容纳近十年超发的货币资金,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矛盾和问题迟迟得不到实质性解决(上证指数仍旧处于15年前的水平),为了防止过多资金流入民生领域,通过推动房价上涨让资金沉淀在房地产市场便成为了权宜之计;最后,炒房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投资行为,其好与坏、鼓励或否定会因历史阶段或立场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以法律作为唯一的准绳。将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交还给市场,则是把“政府权力关进笼子里”的重要一步。如果利率的放开仍无法提振房市,维持其支持土地财政转型期资金需求和资金沉淀池的功能,那么高端住宅限购的放开也许应该提上日程了。(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消费贷降“门槛”

“您好,我们现在有款消费贷产品,月息不到4厘,甚至更低(不到3厘),您近期有资金需要吗?”近期,多位消费者反映接到推销电话,目前消费贷产品的年化利率最低已降至4%以下。如通过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助贷机构办理,利率甚至更低。

消费贷利率下调

华丽(化名)在两天内接到数十个推销信贷的电话,其产品分别来自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不同银行。

“有一家机构声称,我是建设银行的优质客户,现在有一款贷款产品利率降至4%以下,可我根本连建设银行的卡都没有,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获得的信息。”面对助贷机构的电话轰炸,华丽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银行现在业务已经如此稀缺了?”

实际上,从央行发布的上半年信贷投向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39万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6468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13万亿元;经营贷款增加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644亿元。可以看到,两类贷款比起同期皆有下降,上半年贷款市场低迷。

不过,5月至6月信贷投放总体企稳回升,居民贷款数据也明显回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在资产端竞争较为激烈,适度下调消费贷利率有助于刺激信贷需求、扩大信贷投放,这也是金融机构对信贷供需格局变化作出的正常调整。

从国有行的角度来看,工商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利率最低可至3.75%,已接近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65%)。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暑期优惠活动,线上申请的“中银E贷”最高可贷20万元,额度有效期1年,贷款期限1-12个月,年化贷款利率3.9%起。“还有一款随心智贷,最长额度有效期可以申请3年,利率最低可至3.75%。”中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邮储银行“邮享贷”全程线上审批,可申请额度不超过2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85%,单笔贷款期限不超过60个月。

而如果从助贷机构的渠道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产品的话,可能还有更多优惠。记者以用户身份了解到,“如果您满足条件的话,我们有一款月息2.6%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平常是没有这样的活动的。如果您条件略有不满足的话,还可以申请另一款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相关助贷人士介绍。

“现在的贷款要求比疫情前放松了很多。”据某助贷机构经理透露,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监管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加上为了完成各项任务指标,银行和助贷机构都非常积极。“有时候月初的条件审核卡得很死,到了月末银行还有指标没放出去,要求就会放松。我们一般建议用户月末再来办理,而且会集中几十个客户一起办理,这样有时还能帮客户争取到免息一个月的优惠”。

但实际上银行对申请最低贷款利率的客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以工行为例,想要申请最低利率,要求在当地有一年的社保和个税缴纳记录、半年内的工资流水、工作单位需为世界500强或从事公务员等职业。

新增信贷支柱

“目前有不少银行发力消费贷业务,主要是目前国内需求逐步回暖,小额消费贷需求有望逐步回暖;部分银行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同时,小额消费信用贷业务对于风控能力较强的银行来说,实际收益并不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银行消费贷可用于装修、大额消费、置办物件等领域,与扩大消费的导向不谋而合,银行在此时降息也是紧随下半年消费市场回暖的趋势,顺应扩大消费贷业务利润增长点。

“同时,国内实体经济处于恢复期,银行通过发力消费贷稳定新增信贷业务;另外,为稳定经济大盘,国内先后推出财政、货币增量政策,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消费贷利率中枢下移,对消费者吸引力有所提升。”周茂华表示。

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可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截至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26家银行完成半年报披露,占比61.9%。从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来看,消费信贷成为不少银行新增信贷的支柱,也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比如,杭州银行围绕财富业务,巩固消费信贷,布局大零售金融。2022年上半年,杭州银行个人贷款比重达到36.68%。“下半年提前布局消费市场,积极拓展消费场景明确的零售信贷业务,奠定明年业务发展基础。”杭州银行行长、财务负责人宋建斌表示。

宁波银行压降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贷款结构显著优化。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宁波银行零售贷款业务中,个人消费贷的占比达23.61%,而个人房贷占比仅为4.55%。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普遍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各银行通过优化信贷结构稳住了新增贷款,在消费金融中深耕细分领域,绿色信贷、新市民金融服务、汽车消费贷成为亮点。

上海银行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投放金额5.03亿元,同比增长197.63%;2022年6月末,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0.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13%,带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502.06亿元。

该行在半年报中指出,持续深耕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导向,积极布局绿色信贷领域,加大与新能源造车龙头企业合作,重点定位有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以及融资租赁公司、头部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加速线上化、无纸化等低碳作业模式创新。

展望下半年,周茂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下半年随着国内消费稳步恢复,消费贷利率中枢已明显下移,在银行和助贷机构推动下,预计消费贷需求将明显增长。”

比如,在8月份拿到苏宁消费金融的股权交易许可后,南京银行的消费金融将被打造成大零售战略2.0当中的业务发展重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南京银行表示,下半年将加大对便捷化、个性化、场景化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优化“你好贷”业务流程,统一线上“你好贷”和线下“信易贷”模型策略,提升客户用款以及提额体验。

“一般来说,银行发力个人消费贷业务,具有资金成本、品牌等方面优势,但市场竞争激烈。对银行来说,要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消费场景创新,并不断提升信用风控能力等。”周茂华表示。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