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贷大军、“714高炮”:一次撸几百个超利贷,下款50万买车买房
现金贷开始地下化之后,形成了超利贷市场,业内将其称为“714高炮”。它提供的,是借款周期为7天到14天,年利率超过1000%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超利贷产品已逼近上万个,很多平台都极小,放款量可能只有几百万。
在超利贷市场之下,崛起了一个庞大的“撸贷大军”。
他们专门针对“714高炮”下手,买一张电话卡,养卡半年后,一次性下载几百个超利贷APP,开始操作。
“一次性撸了50万,然后买了房,买了车。”被撸贷圈封为传奇的苏影称。
当然,他们也从来没准备还钱。款下来之后,电话卡会被直接剪烂,人直接“蒸发”。
他们喊着口号,在网上集结成群:“我们不是老赖,只是高利贷的终结者。”
撸贷大军甚至与平台风控勾结,与中介联手。一出“黑吃黑”的大戏,正在轰轰烈烈上演……
01养卡攻略
在QQ上,各大“反催收群”“强制上岸群”“口子群”,都开始演变成撸贷大军的大本营。
他们不再讨论如何上岸、如何对付催收,而是在讨论怎么撸下“714高炮”。
每撸下一家,他们就在群里分享战绩和心得。他们将撸贷称为“发工资”。他们也把APP的分组,标注为“工资”。
一个撸贷者,把网贷APP组的名字,标注为“工资”
在撸贷圈,苏影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曾一口气撸下了几百个平台,入账近50万。“我用这钱买房买车,在我们当地已算小富豪了。”他说。
苏影原本是一名催收员,干了4年左右,“赚的钱刚刚够填个温饱”。
和撸口子的老哥们接触久了,他发现,撸贷才是“轻松发财的捷径”。
因为懂催收,懂一些风控策略,苏影制定了一个为期7个月的“作战方案”。
去年4月,他将所有的电话号码注销,新买了一张实名电话卡,并换了一部新手机,然后开始“养号”。
他在做催收的时候,存了很多借款用户的通讯录,接下来,他就往自己新的手机中,导入了几百个比较优质的电话号码。
“然后我给一些送外卖、快递的人打电话,电话都是真实的,就这样伪造了一些通话记录。”苏影称。
他明白,光是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一些鲜活的号码“养号”。
于是,他在网上集结了一个“养号群”,召集了一群和他一样养号准备撸贷的人,大家没事就相互打电话,增加更多的真实通话记录。
7个月之后,苏影开始了他的撸贷大作战。
他早就调研过市场,每天都在更新好下款的“口子”。
他一口气下载了几百个超利贷APP,然后在两天之内全部完成申请。
“必须在两天之内完成,因为数据很快就会被打通,越往后,越不能下款。”苏影通宵不睡,忙着填写资料,申请贷款。
“最终战果是近50万。”他经常在群里晒自己的下款截图,从此在撸贷圈被“封为神明”。
撸贷者经常在群里分享战果
当然,苏影从来没有准备还这些钱。
贷款到位之后,他直接把电话卡剪掉,再不使用,然后人间蒸发。
因为通讯录都是伪造的,他的朋友和家人们并没有受到催收的骚扰。他身份证上的地址已遭拆迁,“就是一块工地了”。
但还是有一些厉害的催收,找到了他原来的工作单位和以前的租房地址。“但没用,我早就和原来的人断了联系。”他说。
尽管他用撸贷的钱买了房和车,但这也意味着,他将和原来的生活完全告别。
截至目前,苏影都没有办新的电话卡,“一办新的卡,催收就能找到我,我干过这行,知道实名电话卡找人很容易”。
此后,他也不可能再从任何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一旦逾期,就进入黑名单了。我的策略,就是要就不干,要干就一黑到底。”苏影称。
此后,他的养号攻略在圈内广泛流传。
已经有不少撸贷者称,自己用苏影的方法,从少则几十个平台、多则上百个平台撸到了钱。
在网络上,至少有几十万的撸贷大军集结。
2017年年底,现金贷监管之后,用户出现了分层。
一部分用户强制上岸,还清债务重新做人;一部分用户大规模逾期,直接变成黑户,用业内的话说,就是“彻底死掉”。
而还有一波用户,被新崛起的超利贷捞走。
其中的一部分,就沦为职业的撸贷大军。
他们久经沙场,被行业周期多次洗礼之后,深谙现金贷的套路和催收方式。
他们开始依附在行业之上,借着吮吸行业的暴利而活。
苏影发现,自己的群里,大多数是男性,年龄在23-50岁之间。
他们很多都不想工作,没有正经职业,很多人都会网赌。
他们痛骂“催收狗”,恶怼超利贷,并认为不还钱是天经地义。他们甚至还占据了道德高地:“我们不是老赖,我们只是⾼利贷的终结者。”
02中介集结
崛起的撸贷大军背后,还有一波推波助澜者。
一大群中介也杀入超利贷行业,在中间疯狂吸食利润。
在内蒙古的偏远地区,林飞龙安营扎寨,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撸贷中介。
他发现,和竞争大、监管严的沿海地区相比,这里堪称一片未开垦的沃土——当地非常闭塞,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现金贷是什么。
最早,他的客户都是当地中介推荐,如果一天下款1万,客户拿5000,剩下的5000,由林飞龙和另一个中介对半分。
很快,当地人就发现,撸超利贷,是一条致富捷径。
如果只撸7天还款的超利贷,在6天之内,就可以下款6万。而当地人均月收入只有3000-4000元,这笔钱,比他们一年的收入还多。
客户开始主动给林飞龙介绍亲朋好友,他的中介生意越做越大。
2018年年底,林飞龙帮一个征信不佳的客户,从P2P、借条和超利贷平台,撸出了40多万。
也是在这一年,15天里,他为一个客户撸到了60多万,从中收取了10万。
“这个客户用撸到的钱买了一套房,现在准备结婚了。”林飞龙说。
中介的收入不低。“最高的时候,月收入50多万,即便最近行业很不好,也能有大概10万。”林飞龙透露。
在中介圈,25%的提成算是良心价。
还有一些中介,直接提成70%到80%,可能用户到手100元,就要还1000元。
对于那些提成超高的中介来说,他们的月入金额会翻数倍。
中介比单个的撸贷者,经验更为丰富。
他们在行业长期摸爬滚打,信息迭代速度极快。
大中介章海,就是擅长撸借条的高手。
借条都有一套自己简单粗暴的风控措施。比如,部分借条平台的审核员,会要求客户提供此前的还款记录。
他曾帮客户在“有脉金控”旗下借条平台“有凭证”上打假借条,制造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
章海伪造的借条记录
林飞龙则擅长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他会把客户的复贷记录养一段时间,让其显得完美无缺,再选择四五家借条平台,同时进件。
“如果接到平台审核电话,我就说等一下,现在不方便,与此同时,迅速操作。这样一来,风控很难发现。”
他还凭借自己在多年前销售信用卡时建立的人脉,“买通了一些现金贷平台的风控主管”。
“每下一笔款,我就给他10%的提成。多的话,一年之内,他们就可以赚几百万。”林飞龙说。
除此之外,业内还开始出现专门的培训班,培训职业撸贷者。
“在⼭西,有⼀帮⼈专⻔收集容易下款的⾼炮平台,然后对外输出线下培训和后期线上的⼝子更新。”章海说,想去培训的撸手,需要缴纳3万元学费。
他还表示,合肥也有这样的培训班,学费是2万元。
一本财经记者也加入了一个这样的培训群,导师会每天更新各种口子,并传授撸贷技巧。其中,也包括如何养卡。
培训班每天更新的撸贷文件
“一个月的培训费,我都可以收几十万。”培训班的负责人何晨称。
这些中介群和培训群,让撸贷群体能互通有无,迅速集结。
“现在的超利贷平台,旗下有很多⻢甲公司,我们都摸清楚、打好标签了,⽐如‘好运系’‘莫愁花系’‘⼤圣系’。一旦有一家平台下款成功,群⾥⽴马有通知,这家超利贷旗下的所有⻢甲平台,我们都会去撸。”林飞龙说。
地下超利贷的系统商有很多家,但每家系统商的风控规则都大致相同。
中介和培训班也会将超利贷平台分门派。
“最近战神系比较好下款,我已经撸了23家。”中介谢昕余称,系统商动向都会被监控,他们也会反复试探,摸透对方的风控策略。
中介和培训班,成为这个行业中最暴利的一环。
他们是撸贷大军的指挥官,将整个行业集结成网,并能呼风唤雨,指挥着一波大军去狂撸一个平台。
这是因为,很多贷超都是按照用户注册来结算。只要撸贷者来申请,就算不下款,他们也可以问超利贷平台要钱。
有些客户资质太差,无法下款,章海就将这些坏客户的资料集中到一起,与贷超合作,一天申请100个口子。
只要申请,不用下款,一个用户也有8到10元的返佣。
这样一来,这批坏客户,每月也能为他带来近3万元收入。
客户的残值,被这个行业压榨殆尽。
对于超利贷平台来说,一旦自己的平台链接,被中介丢到撸贷大军的群里,噩梦就开始了。
一位超利贷老板称,他曾被几千个撸贷大军轮番申请,“结果一个都没还款,一天损失了70万”。
“我们可以轻松撸垮一家平台。”何晨称,他的徒子徒孙越来越多,他们会迅速成长为一个派系。
03催收对抗
撸到钱,并不表示这场战斗就已结束,在后端,还要对抗催收。
林飞龙、章海这样的职业中介,已开发出各种神器来反击。
神器中的一种,是防爆软件。
林飞龙手里的这款防爆软件,是一个现金贷系统商的程序员私下开发的。为了买到它,林⻜龙花了2000元。
此后,只要在这个软件中输入客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借款平台的名字,平台的催收座机电话和短信就会被拦截,“呼死你”也会失效。
中介用防爆软件拦截了一个平台的催收电话
撸贷者们绝对不会温和地对待催收,他们甚至会反向轰炸催收的电话。
在很多反催收的群里,只要提供被骚扰的截图,一些老哥会免费帮网友轰炸催收。
“老哥就要相互帮助。”提供服务的网友称。
老哥们买了月卡,免费提供反催收服务
针对不同的“套路贷”,撸贷大军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神操作中的一种,针对的是苹果ID贷。
发放苹果ID贷的平台,会这样做风控:用户一逾期,就将他们的苹果手机锁定。因为刷机成本高,用户只好还款。
但这一招轻易就被破解了。
撸手们去咸鱼上买二⼿苹果手机,在收到手机后的一天之内申请ID贷。平台一放款,他们就退货。甚至有人去租苹果手机来操作。
而最高级的战争,并不是在技术层面打,而是在心理层面打。
一位超利贷从业者称,自己采取的催收方式,不是谩骂,而是关怀——每天嘘寒问暖,问客户找到工作没有、状态如何,以情动人。到最后,客户往往会乖乖还钱。
“有客户欠了50个平台,只还了3个,其中就有我们。”这位超利贷从业者表示,他们的逾期率很低,只有6%-10%。
但此举也已被老哥们识破。
在许多撸口子的QQ群里,流传着一份“催收常用五大技能”,里面还附着作者的生动点评。
他认为,在应对了平台爆通讯录、群发短信、威胁发律师函和法院传票、威胁上门这四招后,老哥已经练到了金刚不坏之身,“唯一的弱点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了”。
他把催收的第五大技能,归纳为“打感情牌”。
“催收会慢慢地跟你诉苦,加你微信,然后每天问候问候你,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女催收来联系你了,告诉你她在公司承受了多大的压力,然后再跟你说说,能不能还本金,怎么滴怎么滴。”
他表示,自己就是这样栽的,现在后悔不已。
“自古老哥难过美人关,我希望老哥们引以为戒。一切的一切都是套路。”他写道。
撸贷大军站到道德制高点,认为“不还钱天经地义”,并认为这不上征信,毫无后果。
但实际上,他们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逾期之后,基本所有的现金贷平台,都不会再借钱给你。”苏影知道,现金贷和超利贷的大多数数据和黑名单,都是打通的。
而现在部分现金贷和超利贷,对这个群体有了新手段:集体起诉逾期者,或者进行网络仲裁。这导致大量的逾期欠款者成为“老赖”。
对于老赖,我国相应的惩罚就是“限高令”。
坐不了飞机、高铁,甚至住不了三星以上的酒店。
撸了这一把,输了一辈子。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封面拍摄者/TR来源/Uh/来源/一本财经
撸贷大军崛起:一次撸几百个超利贷,下款50万买车买房
文零和本妹罗素
现金贷开始地下化之后,形成了超利贷市场,业内将其称为“714高炮”。它提供的,是借款周期为7天到14天,年利率超过1000%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超利贷产品已逼近上万个,很多平台都极小,放款量可能只有几百万。
在超利贷市场之下,崛起了一个庞大的“撸贷大军”。
他们专门针对“714高炮”下手,买一张电话卡,养卡半年后,一次性下载几百个超利贷APP,开始操作。
“一次性撸了50万,然后买了房,买了车。”被撸贷圈封为传奇的苏影称。
当然,他们也从来没准备还钱。款下来之后,电话卡会被直接剪烂,人直接“蒸发”。
他们喊着口号,在网上集结成群:“我们不是老赖,只是高利贷的终结者。”
撸贷大军甚至与平台风控勾结,与中介联手。一出“黑吃黑”的大戏,正在轰轰烈烈上演……
01养卡攻略
在QQ上,各大“反催收群”“强制上岸群”“口子群”,都开始演变成撸贷大军的大本营。
他们不再讨论如何上岸、如何对付催收,而是在讨论怎么撸下“714高炮”。
每撸下一家,他们就在群里分享战绩和心得。他们将撸贷称为“发工资”。他们也把APP的分组,标注为“工资”。
一个撸贷者,把网贷APP组的名字,标注为“工资”
在撸贷圈,苏影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曾一口气撸下了几百个平台,入账近50万。“我用这钱买房买车,在我们当地已算小富豪了。”他说。
苏影原本是一名催收员,干了4年左右,“赚的钱刚刚够填个温饱”。
和撸口子的老哥们接触久了,他发现,撸贷才是“轻松发财的捷径”。
因为懂催收,懂一些风控策略,苏影制定了一个为期7个月的“作战方案”。
去年4月,他将所有的电话号码注销,新买了一张实名电话卡,并换了一部新手机,然后开始“养号”。
他在做催收的时候,存了很多借款用户的通讯录,接下来,他就往自己新的手机中,导入了几百个比较优质的电话号码。
“然后我给一些送外卖、快递的人打电话,电话都是真实的,就这样伪造了一些通话记录。”苏影称。
他明白,光是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一些鲜活的号码“养号”。
于是,他在网上集结了一个“养号群”,召集了一群和他一样养号准备撸贷的人,大家没事就相互打电话,增加更多的真实通话记录。
7个月之后,苏影开始了他的撸贷大作战。
他早就调研过市场,每天都在更新好下款的“口子”。
他一口气下载了几百个超利贷APP,然后在两天之内全部完成申请。
“必须在两天之内完成,因为数据很快就会被打通,越往后,越不能下款。”苏影通宵不睡,忙着填写资料,申请贷款。
“最终战果是近50万。”他经常在群里晒自己的下款截图,从此在撸贷圈被“封为神明”。
撸贷者经常在群里分享战果
当然,苏影从来没有准备还这些钱。
贷款到位之后,他直接把电话卡剪掉,再不使用,然后人间蒸发。
因为通讯录都是伪造的,他的朋友和家人们并没有受到催收的骚扰。他身份证上的地址已遭拆迁,“就是一块工地了”。
但还是有一些厉害的催收,找到了他原来的工作单位和以前的租房地址。“但没用,我早就和原来的人断了联系。”他说。
尽管他用撸贷的钱买了房和车,但这也意味着,他将和原来的生活完全告别。
截至目前,苏影都没有办新的电话卡,“一办新的卡,催收就能找到我,我干过这行,知道实名电话卡找人很容易”。
此后,他也不可能再从任何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一旦逾期,就进入黑名单了。我的策略,就是要就不干,要干就一黑到底。”苏影称。
此后,他的养号攻略在圈内广泛流传。
已经有不少撸贷者称,自己用苏影的方法,从少则几十个平台、多则上百个平台撸到了钱。
在网络上,至少有几十万的撸贷大军集结。
2017年年底,现金贷监管之后,用户出现了分层。
一部分用户强制上岸,还清债务重新做人;一部分用户大规模逾期,直接变成黑户,用业内的话说,就是“彻底死掉”。
而还有一波用户,被新崛起的超利贷捞走。
其中的一部分,就沦为职业的撸贷大军。
他们久经沙场,被行业周期多次洗礼之后,深谙现金贷的套路和催收方式。
他们开始依附在行业之上,借着吮吸行业的暴利而活。
苏影发现,自己的群里,大多数是男性,年龄在23-50岁之间。
他们很多都不想工作,没有正经职业,很多人都会网赌。
他们痛骂“催收狗”,恶怼超利贷,并认为不还钱是天经地义。他们甚至还占据了道德高地:“我们不是老赖,只是高利贷的终结者。”
02中介集结
崛起的撸贷大军背后,还有一波推波助澜者。
一大群中介也杀入超利贷行业,在中间疯狂吸食利润。
在内蒙古的偏远地区,林飞龙安营扎寨,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撸贷中介。
他发现,和竞争大、监管严的沿海地区相比,这里堪称一片未开垦的沃土——当地非常闭塞,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现金贷是什么。
最早,他的客户都是当地中介推荐,如果一天下款1万,客户拿5000,剩下的5000,由林飞龙和另一个中介对半分。
很快,当地人就发现,撸超利贷,是一条致富捷径。
如果只撸7天还款的超利贷,在6天之内,就可以下款6万。而当地人均月收入只有3000-4000元,这笔钱,比他们一年的收入还多。
客户开始主动给林飞龙介绍亲朋好友,他的中介生意越做越大。
2018年年底,林飞龙帮一个征信不佳的客户,从P2P、借条和超利贷平台,撸出了40多万。
也是在这一年,15天里,他为一个客户撸到了60多万,从中收取了10万。
“这个客户用撸到的钱买了一套房,现在准备结婚了。”林飞龙说。
中介的收入不低。“最高的时候,月收入50多万,即便最近行业很不好,也能有大概10万。”林飞龙透露。
在中介圈,25%的提成算是良心价。
还有一些中介,直接提成70%到80%,可能用户到手100元,就要还1000元。
对于那些提成超高的中介来说,他们的月入金额会翻数倍。
中介比单个的撸贷者,经验更为丰富。
他们在行业长期摸爬滚打,信息迭代速度极快。
大中介章海,就是擅长撸借条的高手。
借条都有一套自己简单粗暴的风控措施。比如,部分借条平台的审核员,会要求客户提供此前的还款记录。
他曾帮客户在“有脉金控”旗下借条平台“有凭证”上打假借条,制造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
章海伪造的借条记录
林飞龙则擅长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他会把客户的复贷记录养一段时间,让其显得完美无缺,再选择四五家借条平台,同时进件。
“如果接到平台审核电话,我就说等一下,现在不方便,与此同时,迅速操作。这样一来,风控很难发现。”
他还凭借自己在多年前销售信用卡时建立的人脉,“买通了一些现金贷平台的风控主管”。
“每下一笔款,我就给他10%的提成。多的话,一年之内,他们就可以赚几百万。”林飞龙说。
除此之外,业内还开始出现专门的培训班,培训职业撸贷者。
章海说,想去培训的撸手,需要缴纳3万元学费。
他还表示,合肥也有这样的培训班,学费是2万元。
一本财经记者也加入了一个这样的培训群,导师会每天更新各种口子,并传授撸贷技巧。其中,也包括如何养卡。
培训班每天更新的撸贷文件
“一个月的培训费,我都可以收几十万。”培训班的负责人何晨称。
这些中介群和培训群,让撸贷群体能互通有无,迅速集结。
地下超利贷的系统商有很多家,但每家系统商的风控规则都大致相同。
中介和培训班也会将超利贷平台分门派。
“最近战神系比较好下款,我已经撸了23家。”中介谢昕余称,系统商动向都会被监控,他们也会反复试探,摸透对方的风控策略。
中介和培训班,成为这个行业中最暴利的一环。
他们是撸贷大军的指挥官,将整个行业集结成网,并能呼风唤雨,指挥着一波大军去狂撸一个平台。
这是因为,很多贷超都是按照用户注册来结算。只要撸贷者来申请,就算不下款,他们也可以问超利贷平台要钱。
有些客户资质太差,无法下款,章海就将这些坏客户的资料集中到一起,与贷超合作,一天申请100个口子。
只要申请,不用下款,一个用户也有8到10元的返佣。
这样一来,这批坏客户,每月也能为他带来近3万元收入。
客户的残值,被这个行业压榨殆尽。
对于超利贷平台来说,一旦自己的平台链接,被中介丢到撸贷大军的群里,噩梦就开始了。
一位超利贷老板称,他曾被几千个撸贷大军轮番申请,“结果一个都没还款,一天损失了70万”。
“我们可以轻松撸垮一家平台。”何晨称,他的徒子徒孙越来越多,他们会迅速成长为一个派系。
03催收对抗
撸到钱,并不表示这场战斗就已结束,在后端,还要对抗催收。
林飞龙、章海这样的职业中介,已开发出各种神器来反击。
神器中的一种,是防爆软件。
林飞龙手里的这款防爆软件,是一个现金贷系统商的程序员私下开发的。为了买到它,林?龙花了2000元。
此后,只要在这个软件中输入客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借款平台的名字,平台的催收座机电话和短信就会被拦截,“呼死你”也会失效。
中介用防爆软件拦截了一个平台的催收电话
撸贷者们绝对不会温和地对待催收,他们甚至会反向轰炸催收的电话。
在很多反催收的群里,只要提供被骚扰的截图,一些老哥会免费帮网友轰炸催收。
“老哥就要相互帮助。”提供服务的网友称。
老哥们买了月卡,免费提供反催收服务
针对不同的“套路贷”,撸贷大军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神操作中的一种,针对的是苹果ID贷。
发放苹果ID贷的平台,会这样做风控:用户一逾期,就将他们的苹果手机锁定。因为刷机成本高,用户只好还款。
但这一招轻易就被破解了。
撸手们去咸鱼上买二手苹果手机,在收到手机后的一天之内申请ID贷。平台一放款,他们就退货。甚至有人去租苹果手机来操作。
而最高级的战争,并不是在技术层面打,而是在心理层面打。
一位超利贷从业者称,自己采取的催收方式,不是谩骂,而是关怀——每天嘘寒问暖,问客户找到工作没有、状态如何,以情动人。到最后,客户往往会乖乖还钱。
“有客户欠了50个平台,只还了3个,其中就有我们。”这位超利贷从业者表示,他们的逾期率很低,只有6%-10%。
但此举也已被老哥们识破。
在许多撸口子的QQ群里,流传着一份“催收常用五大技能”,里面还附着作者的生动点评。
他认为,在应对了平台爆通讯录、群发短信、威胁发律师函和法院传票、威胁上门这四招后,老哥已经练到了金刚不坏之身,“唯一的弱点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了”。
他把催收的第五大技能,归纳为“打感情牌”。
“催收会慢慢地跟你诉苦,加你微信,然后每天问候问候你,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女催收来联系你了,告诉你她在公司承受了多大的压力,然后再跟你说说,能不能还本金,怎么滴怎么滴。”
他表示,自己就是这样栽的,现在后悔不已。
“自古老哥难过美人关,我希望老哥们引以为戒。一切的一切都是套路。”他写道。
撸贷大军站到道德制高点,认为“不还钱天经地义”,并认为这不上征信,毫无后果。
但实际上,他们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逾期之后,基本所有的现金贷平台,都不会再借钱给你。”苏影知道,现金贷和超利贷的大多数数据和黑名单,都是打通的。
而现在部分现金贷和超利贷,对这个群体有了新手段:集体起诉逾期者,或者进行网络仲裁。这导致大量的逾期欠款者成为“老赖”。
对于老赖,我国相应的惩罚就是“限高令”。
坐不了飞机、高铁,甚至住不了三星以上的酒店。
撸了这一把,输了一辈子。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封面拍摄者/TR来源/Uh
THE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现金贷数据江湖:1.5元买到一条借款人信息
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下载安装分期乐APP,该APP弹出提示请求对手机定位。
涉及借钱用、速贷之家、新浪轻松借等数十家平台,分析称现金贷条款遗留争议
伴随着趣店的上市,主打“小额”、“短期”、“凭信用借钱”的网络现金贷款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社会焦点,高盈利的表象下,资本纷纷介入抢食,公众则对其发出有关“高利贷”的质疑。
有关现金贷监管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继11月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声,宣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之后,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三日内两部门发声指向金融风险。
现金贷为何会引发诸多争议?高利率之下,借款人又会在现金贷平台面临哪些“陷阱”?从业者的生态究竟如何?
从今天起,新京报经济新闻推出《透视现金贷》栏目,从条款、漏洞、借贷风险等多方面全面剖析现金贷,力争还原真实的现金贷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灰色地带。
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这是三日内,第二家发声严管金融风险的部门。
随着10月18日趣店正式上市,有关现金贷游离于监管之外,如何监管的话题已经被热议了近二十天。同时,现金贷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暴利的驱使下,资本巨头纷纷入局,令现金贷平台的混战进入“肉搏”。在这场战斗中,用户无疑是平台争夺的重点。
在新京报记者的调查中,各大网贷平台的贷款数据以每条0.1元至1.5元不等的价格直接出售给需要购买数据的人们。此外,一些专门交易数据的网上平台也开始出现。
争议出现在现金贷APP的“获取通讯录权限”,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认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露乃至信息倒卖留下了口子。
【交易】
用户数据0.1元至1.5元/条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与中介、平台与平台之间倒卖已不是秘密。标价则根据数据的“新旧”程度而定,价格在0.1元至1.5元/条不等。
11月6日,新京报记者加入了一个以买卖数据为主要业务的QQ群,群里经常可以看到“求购意向高贷款数据”,或“寻贷款数据,有的来聊”的消息。记者随机联系到其中一位求购贷款数据的人士,其表示“曾经以一毛钱一条的价格买到了自称是‘数据库’中的信息,但这些数据很烂。”而当记者询问其购买数据的目的时,该人士表示是为了“进行推广”。
“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与中介、甚至其他现金贷平台之间倒卖已经不是秘密了。”曾从事过网贷公司信贷员职位的张博(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快速开展业务,信贷员会找中介购买曾经在其他网贷平台借过款的客户名单,再联系这些客户。而对于一些已经在自家平台注册了,却没能成功放款的客户,现金贷平台也可以选择将其转手卖给其他平台。”
张博告诉记者,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数据的价值也不同,并没有一个通用的价格,通常是双方议价。“对于时间比较久的借款用户价格就便宜,一毛一条的价格都算贵。而对于一些没有欠账和不良记录,借款时间还比较近的用户,他们很大概率没有被其他家贷款平台骚扰过,属于‘一手’用户数据,推广起来更容易,价格也可以卖得更高。目前现金贷平台为获得一名新用户所付出的引流成本可能高达数十元。”
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以购买网贷数据为名联系了一名贷款中介,其表示,可以以1.5元一条的价格向记者提供来自各大网贷平台当天的贷款数据,数据内容包括借款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借款金额等。
随后,新京报记者经过议价,以1元一条的价格向该人士购买了100条数据,这些数据涉及借钱用、速贷之家、新浪轻松借等几十家平台,并附有借款人在该平台上借款的手机号码以及姓名;该中介提供的另一条数据中甚至还标注有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如“创业贷款”、“学业贷款”等。
但他拒绝透露这些数据的来源,只强调“各大现金贷平台的数据都有”。在张博看来,这些拥有“内部一手资料”的贷款中介有可能来自现金贷平台或现金贷平台合作方。
除了中介个人倒卖之外,新京报记者也发现了专门交易数据的网上平台。
11月7日,一名资深数据贩子深红(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建议你从电脑网页走,到大数据平台去找,会有人给你搞到。”
在深红的指导下,新京报记者找到了某家“大数据交易平台”。深红称,这个平台主要是担保交易,所以可以杜绝骗子的出现,而且客户比较高端。具体操作方式就是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发布交易信息,此后会有“供应商”接单,这样就可以寻求到想要的数据了。
11月7日上午,新京报记者登录了该平台,在该平台的“最新需求”一栏中,记者发现一条信息显示,有发布者希望购买借款额度在500元至5000元的客户和借款被拒的客户数据,并给出了5000至1万元的价格。
11月6日,新京报记者从数据中介手中购买了100条用户数据,用户涉及借钱用、速贷之家等多个平台。软件截图
【催收】
催收方“挂钩”借款人通讯录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借款人打开一个网贷APP时,其个人信息和通讯录中的亲友信息就已成为“透明”状态,这使得不少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接到“催收电话”的骚扰。
在接连收到多家平台的催收信息后,刘先生有些无奈,都是同一个借款人,但自己与其并不相熟。
来自用钱宝的一则逾期信息显示,贷款人周倩(化名)借款1400元,已经逾期25天,并提示刘先生转告周倩,在下午一点必须处理欠款。
“只是大学社团的学妹,算得上认识,但并不算熟。”刘先生表示,除了用钱宝,发过催款信息的平台还有飞鼠贷、借钱宝、拍拍贷等平台。
“在我告诉他们,我本人也联系不上此人,而且不熟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没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过后换了催收人员,又会重新打。”在微博上点名用钱宝之后,刘先生说,用钱宝巧合停止了骚扰,但其他的平台还是继续骚扰,“迫于无奈只能换手机号码”。
刘先生表示,也理解对自己造成骚扰的各个平台,主要责任还是在借款人身上,“但骚扰的频率实在太高,早上七八点都有人打来。”
“说是别人填了我做紧急联系人,隔三差五打电话给我,很烦。”在收到魔法现金的催债电话后,林华(化名)无法抑制内心的反感:“别人借钱填我号码都不通知我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投诉中,“莫名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收信息”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位小贷公司业务人员介绍,用户一旦逾期,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打电话、发短信是基础的催收手段。
“当你打开一个网贷APP,你的信息甚至你通讯录中亲友的信息就已经变成透明的了。这一切都是从用户下载APP时点击同意授权开始的。”一名现金贷平台信贷员说。
除了用户自发设置紧急联系人,一些现金贷平台安装成功后,也会主动获取机主通讯录、短信、定位等信息。
10月26日,新京报记者下载中原消费金融APP后,APP中弹出提示,请求开启“获取设备信息”、“获取设备储存”、“获取定位信息”等权限。用钱宝APP会请求读取手机短信,魔法现金、分期乐则尝试获取用户的手机定位。部分APP在新京报记者选择不授权之后即终止了APP的安装和使用。
一位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表示,在收集了通讯录信息之后,平台往往不会去主动核实联系人与借款者的真实关系。
“很多时候,联系人是没有核实的,为了前期不让客户反感,也是为了保护客户信息,算是一种信任,后期我们则会认定这个人是和借款人有关系的。”一位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坦言。
至于接到催收信息后的联系人,向平台澄清与借款人没关联的做法,在平台眼中获得认可的程度并不高,“这种说法都信的话,那就算是亲生的兄弟姐妹、父母,也会说不认识了。”前述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人员称。
他认为,杜绝这种催收现象的方法,要么通过贷前电话联系核实,要么在贷前通过其他途径约束贷后履行合约。
【条款】
现金贷条款遗留争议
争议隐藏在现金贷的服务协议条款中。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认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露乃至信息倒卖留下了口子。
按照常理,客户的信息资料不能提供给外界。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认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露留下了口子。
如爱又米《现金分期服务合同》第2.4条规定,借款人同意在第三方平台借款过程中,委托并不可撤销地授权爱又米及/或第三方平台,可以在第三方平台公开借款必须的个人信息,授权爱又米及/或第三方平台,在第三方机构查询保存和使用借款者的个人征信信息。
但对于这个“第三方平台”到底是什么,爱又米在条款中没有明确表述。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咨询爱又米客服,得到的答复是第三方平台主要为“与平台合作的催收部门”。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认为,第三方通道有很多,但对于用户授权来说,应该明确指明是哪些第三方渠道,以及具体获取哪些信息,如何使用,而不应该是一个泛泛的授权说明。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则认为,如果合同中笼统表述“信息可以提供给第三方或合作方、关联方”也是不合规的。必须明示这个“第三方”到底是什么机构?第三方拿到相关个人信息有什么用途?同样,也必须有如第三方拿到信息会有何风险的明示。
目前,只有少数平台对第三方拿到信息的风险作出了说明,如支付宝在隐私权政策中指出,“会与第三方签订保密协议,一经发现其违反协议约定将会采取有效措施乃至终止合作。”
《合同法》第四十条则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如果用户不知道第三方或合作方是谁,APP将任何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或合作方的表述都是无效。”方超强表示,“如果这样的表述有效,那就变成了只要APP方面认为是合作方,就可以给任何人用,我认为这严重侵害了用户的权利,不符合《合同法》规定。”
在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看来,这一做法涉嫌违背了“相关性最小化原则”和“明示原则”。
李爱君称,在《网络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原则中都有关于“相关性最小化原则”:即借款人下载APP只是为了借款,平台需要对所有收集的数据、信息与借款有何相关性进行说明,并不是平台可以最大化、无限制地收集借款人个人信息。
不过,在业界眼中,这种方式属于“相对合法渠道”。
11月6日,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表示,能够主动以合同文本的方式出现,属于相对合法渠道。“他们拿你的通讯录或通话记录的目的是两个,一是用来做评估,二是用来做催收。特别无担保、无抵押的现金贷是根据通讯录和通话记录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但是现在大多数现金贷公司对通讯录的后一个目的被放在重点。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现金贷公司的逻辑是,借款人你就是拿自己的隐私来换我的额度。”
■延伸
数据“清洗”后售价可达百元
现金贷获取的信息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个人信息数据倒卖已成为高度分工并且颇具技术含量的产业,甚至还包括人工智能手段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据买卖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现金贷领域只是个人信息数据倒卖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倒卖已成为一个高度分工、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里面的链条已经非常丰富和完善。
11月6日,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表示,现金贷领域获取的手机号、通讯录等信息只是一个链条的开始,“这是一个江湖,基本上是三个环节”。
首先,是个人信息的直接获取。“如果你的数据不被泄露,他们是没有原材料的,也就不会进入交易流程”,张元解释道。
第二环节则进入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国内某大数据公司战略合作与合规总监陈威表示,第一个环节获得的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电商平台的账号、银行卡账号、家庭住址、邮编等等都算是裸数据,“N个数据包似的出售,值不了多少钱”。但是经历第二环节的洗库、撞库、脱库、清洗等(数据行业术语)后的数据,精准匹配度就相当高了。”
“有些在此阶段的数据,可以在一个项目(以人名或身份证号)内全部出现,完成对一个人基本信息和生活情况的认定,价格就从几毛几分每条,变成了以元为单位。”但陈威认为这并不是真正大数据从业者最想要的数据结果。于是就出现了第三个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
AI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第三个环节中出现。“例如,北京西路1320号与北京西路1318号这种地址信息的识别,AI发现一个项目中其他数据信息都一样,但只有这两个地址不同。AI就会在百度上自己查找1320号与1318号的区别到底在哪?很有可能这是同一栋楼,而机器所自主完成的就是对各种数据源进行印证、匹配。”陈威说。
据了解,经过这三个环节完成之后的个人信息数据,身价倍涨,每条能够以百元甚至更高价钱出售。
“谁的数据最多,谁就最容易泄露”
在业内人士眼中,目前从个人数据信息的获取途径看,有相对合法获取与彻头彻尾非法获取两种。
目前,相对合法角度收集或获取个人信息的公司或机构包括:大型互联网电商公司、快递物流公司、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以及公安、海关、教育、税务、社保等系统组成的“国家队”。
某大数据公司战略合作与合规总监陈威、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以及某征信公司副总裁杨毅都认为,这些公司或机构对个人数据信息泄露或倒卖,主观上都不存在动力,但在客观上,这些公司或机构,因为手中所拥有个人信息数据量级最大,成为数据泄露最大的“出口”。“我们讨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首先就要看什么地方会有集中而大量的数据。谁拥有的数据最多、也就是最容易泄露的一方。”张元说。
在陈威看来,电商与快递物流渠道,大部分被泄露来源是从公司“内鬼”流出的数据,“当然也不排除某些高管的个人行为”,陈威接着说,“物流、互联网电商公司会有各种管理法则或罚则,以及各种监控手段,偷盗公司的个人用户信息后果很严重。但利润放在眼前,还是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杨毅认为,与公司相比,政府部门、银行等公共机构通常不会去买卖数据,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他们的设备一般都不是自己供应、系统也不是自己开发的。因此会存在“后门”泄露的隐患。
但是另外一方面,市场是有需要的,“像银行的CRM系统(数据),大家(征信、大数据等公司)都想要。好一点的做法是先拿授权,这样就变成了银行或三大电信运营商合法的代理。”陈威曾经有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签署各种授权合同。
此外,大额交易数据也成为一个“通口”。张元补充道,“买房买车,这算是大额交易,可以直接推算,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和营销价值。所以一些开发商或4S店会将这类数据入库暗中出卖,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还有一些本身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实现非法大量变现的途径,比较常见的是在手机中植入各种病毒、木马,通过不法手段,收取个人手机里的ID、钓鱼网站等等,“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非法行为。”杨毅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罗亦丹黄鑫雨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