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逾期能借1000的平台

本文目录

「干货不废话」征信逾期了1次,你还能贷款么?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大家好,我是“干货不废话”的阿鱼。

今天有朋友问征信逾期了1次能不能贷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今天解答一下。

直接说答案:不一定。因为有这几个纬度要具体判定:

一、逾期次数的多少。按照一般“连三累六”的说法来看,逾期次数超过三次就不予受理。但是实际生活中每个银行的执行标准不一样,也不是说一刀切。可以肯定的是,逾期次数是金融机构是否受理贷款所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逾期时间的长短。有的银行将3天之内的逾期视为“非恶意疏忽”,一般不会因为这个原因拒绝贷款,甚至不会将信息报送征信系统。但是有些逾期时间太长,尤其是超过1个月的连续逾期的情况,对于申贷来说就会变得十分被动。

三、逾期金额的多少。一般地,如果你的逾期金额在1000元以下,大概率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你的逾期金额超过1000元,可能会被银行拒绝贷款。(这里的1000元是举例,每家银行的实际执行标准不一样。)

这里阿鱼还有几句建议送给大家:

一、相信你也能够看出来,银行在审核逾期事件的时候,核心在于“是否恶意和是否严重”。如果客观数据足以判定是非恶意逾期并且金额较小,大概率是能够顺利申请贷款的,反之则很容易被拒绝。

二、如果你发现因为自己的疏忽已经造成了逾期,要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说明原因并以最快速度处理该笔逾期债务。速度上越快越好,如果太迟恐怕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政策性、福利性的贷款(如公积金贷款,财政补贴贷款等),只要你存在逾期就会被拒绝。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护好征信是你享受普惠政策的前提条件。

这里是“干货不废话”,传播纯干货有用的知识,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干货不废话」宁可借钱,不要借信用卡给别人

「干货不废话」警惕!花钱就能修复征信?

「干货不废话」注意,信用卡销卡≠销户

「干货不废话」个人如何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

「干货不废话」小心!与征信有关的常见骗术

「干货不废话」教你看懂征信报告里的逾期信息

「干货不废话」我只有1张信用卡,为什么征信显示账户数是5个?

「干货不废话」骗局:来来来,测试一下你的贷款额度

网贷平台:高息重压之下,一不小心就泥足深陷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我国现金贷发展情况报告》,截至2022年,中国在运营的现金贷平台有8564家,平台各类用户近7000万人。其中21岁~40岁用户最多,占总数的68.46%。

对平台来说,“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盈利模式让这个行业仿佛遍地是黄金对借贷者来说,在高息重压之下,一不小心就泥足深陷,债台高筑。

张三的生活过得还算体面。他学历不高,高中就辍学到深圳打工。几年后,他回到家乡海南,经人介绍谋得一份运动品牌的导购工作,后来升职为区域负责人。张三的妻子在海南某三甲医院当护士,二人月收入总和最多时有9000元,这在当地算是中上水平了。

转折发生在2016年4月。张三的妻子临产,在例行产检时,医生发现她胎盘前置,需要做剖腹产手术,这对张三来说是一笔突然多出来的开支。

不巧的是,之前因为结婚,夫妻二人几乎用光了积蓄,手头资金不足4000块。张三是孤儿,岳父岳母家在农村,条件有限,有心无力。

张三完全不知道去哪里弄这笔钱,直到他在手机浏览器下方,看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广告。

张三决定相信一回新生事物。在联系了对方工作人员后,张三带着自己全套身份资料,从居住地花了一个小时到金融公司位于海口的线下门店,完成了他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第一笔借贷——两万元,分18期还完,每期还款1672元。

钱还到第13个月,张三所在的公司业绩下滑,妻子也因为在哺乳期无法上夜班,导致整个家庭收入减少。而且,他们还多了个孩子要养。

眼见着家庭支出结余难以支付分期还款的金额,张三也很爱惜自己的信用记录,不想它有任何污点,于是,他又开始找钱。

这次是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张三看到有人转发现金贷平台的广告,这让他动了心。

何为现金贷平台?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有一个暂定的概念:平台以“信用贷”“消费贷”等形式,对借款人直接发放现金,放款时间较短,借款期限在半年之内的小额借款平台。现金贷平台的最大优点是——无抵押,无担保,无消费场景,不指定贷款用途。

张三一下子就被现金贷吸引了。这次操作简单多了,他只在A上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资料、紧急联系人信息。注册一个小时之后,平台就放款了。他借了1000元,到手850元,借款期14天。但14天后,张三当月工资还没发下来。平台催收人员提醒他:“找资金周转一下。”

张三通过手机的应用商城,搜索借款平台,这些平台几乎都没有门槛,只要填资料就会放款。为了还钱,张三同一天申请了两笔1000元的贷款,到手1700元,还掉上一个平台借出的1000元后,他手上只剩700元。

其实网贷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从2014年开始,国外的发薪日贷款模式(一至两周的短期贷款,借款人承诺发薪后即偿还)被带入中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大数据风控的运用,网贷在中国开始野蛮生长。

《我国现金贷发展情况报告》也指出,预计有近200万现金贷借款人存在多头借贷情况,其中近50万借款人一个月内连续在10家以上平台借款。

对于借贷人来说,命门是平台手里的“通讯录”。通讯录是借款人在注册借款平台时授权平台读取的。注册很多现金贷平台时,用户都需要提供父母的手机号、紧急联系人的手机号和手机通讯录半年详单,以及自己的手机服务密码。

“这就是用隐私换额度。”网贷行业第三方机构网贷天眼副总裁潘瑾健说,“现金贷平台打着无须征信、秒批、秒放款的宣传语,常常没有风控,或者外包风控,这也使得平台坏账率很高。在高坏账率前,现金贷平台要想活下去,一是靠高利率来覆盖高坏账,二就是靠贷后催收。”

而当贷后催收到了最后一步——爆通讯录,意味着欠债人欠钱的秘密将无所遁形。

张三的通讯录顺理成章地被爆了。

因为催收疯狂骚扰张三所在的公司,他被辞退了。张三重新找了两份工作,还做了3份兼职。

这样一来,张三的心情反而平静了:怕被亲友知道,亲友也知道了怕失去工作,工作也真的丢了。他觉得无所谓了。现在,他最不能忍受的是催收人员对亲友的辱骂和诅咒。

所有借贷人都梦想着还清欠款,在网贷圈这叫作“上岸”。然而,成功“上岸”并不容易。

为了给负债者找个说话的地方,投资人陈宇领头搭建了一个名叫“网贷债务和解”的微信群。他觉得:“因为这点钱把一个人一辈子毁了,太不值了。”

在群里,陈宇和一些创业者、志愿者会给负债者出主意,如有必要,也会给予资金帮扶。

进群的新人,最常问的是“怎么办”,最常说的是“我撑不下去了”。

群友们咒骂着平台的催收,也给彼此加油打气。痛苦和愤怒,绝望与希望,无路可走的迷茫和终会找到出路的坚定,奇异地在群里交织。

有时气氛也变得昂扬。2017年11月22日晚,有群友分享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23日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很多人预计,多头借款人和现金贷平台角力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大多数现金贷平台或将倒闭。

第二天,相关会议确实召开,但并没有公布明确政策。

12月1日下午,银监会相关人士首次对外解读了现金贷整顿的原则:目前已经禁止各地新设互联网小贷机构,并将对存量的现金贷机构和业务进行集中规范、整顿。

到了1日晚上,央行、银监会联手颁布的新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正式对外发布,指出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这份新规特别强调,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

在短暂的欢欣鼓舞后,“网贷债务和解”群内的负债者发现,事情并没有马上变好。12月2日早上,有人在群里说,催收人员该怎么催,还是怎么催。

现在,张三唯一的念头就是:工作,还钱,上岸。他列出的时间表是“3年”,先还金融机构的钱,再还人情债,最后还现金贷平台。跌了这一跤,张三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同时做5份工作。

他还想以后要按揭买一套房子,给一岁半的儿子做个表率——爸爸摔倒了,但还能站起来。如果能“上岸”,张三发誓:“再也不会借钱了,再怎么难都不会了。”

出海现金贷还有未来吗?

P马说过一句话非常火:金融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短期谁跑得快。这句话体现了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要求,但对于海外现金贷而言,却需要反过来:海外现金贷是拼短期谁跑的快,而不是谁的命长。

从2017年监管开始逐步趋严,高息贷款已经不再合法,早年挣得盆满钵满的民间资本失去了去处,“躺着挣钱的时代结束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民间资本把目光瞄向了东南亚甚至非洲市场,希望通过将中国试验成功过的风控技术复制到这些发展中国家,以高利贷的形式继续躺着挣钱。

趋之若鹜。结果是,海外现金贷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企业,我们聊海外现金贷,本质上是想聊中国出海的现金贷。

在这些金融基础设施缺失和监管薄弱的地区,我们把他们当蓝海市场,但其中也暗含着许多风险。蓝海是不是蓝,还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的武装。

从中国企业拓展海外现金贷的结果来看,斗志昂扬地去、灰头土脸地回的不在少数,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海外市场金融监管政策不稳定、获客渠道弱且成本高、可借鉴的征信三方数据匮乏、风控能力非常弱、借贷者对产品认知有限、催收困难等。

当然,也有不少团队跑通了整个流程,快速实现了资本的指数型积累。

我们探讨海外现金贷,离不开对比和国内现金贷的差异,还应触及海外现金贷经营的一些痛点,并给出一些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

01

产品差异

产品的本质当然就是额度、利率和期限。

国内现存的主流现金贷产品都是按月计息、分期还款,少数头部平台能达到监管24%年息的要求,大部分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平台在36%的红线内展业,也存在很多知名平台实际年利率超过36%,实属高利贷范畴。

也就是说国内现在还有不少平台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但这都比“714”那会好多了。

“714高炮”时代是小额、短期、高利率的时代。借款周期一般是7天或14天,期限内的贷款利率高达30%,额度一般是1000或者2000,也就是说借1000块钱,仅仅占用一周时间,要支付300元的利息。为了进一步榨取利率,还发明了“砍头息”的形式,借1000块,实际上只到款700。到期不还款,会产生逾期费用,每天50甚至100,也可以采用续期的形式延长还款时间,又一个300续期一周。

国内现金贷的出海,动机就是“714高炮”的出海,所以海外现金贷的产品就是714产品的本地化。

海外市场的目标人群更下沉更单一,大多是无积蓄的无业零工人群。常见的贷款期限是7天、14/15天、28/30天,也有按周和按半月的分期产品,但不是主流。单笔借款金额很低,以300、500元居多,最低能到100元,分期产品额度也不过数千。“砍头息”也被复制了过来,日利率以1.5%为基准,高的还可以翻二三倍,受监管要求低的也有再降一半的。

不管怎么算,海外现金贷按国内的标准都是高利贷,但也比过去几年“714高炮”的利润低太多了。

02

数据差异

国内风控所用数据之多令人咂舌。除征信外,多头数据、黑名单数据、银联数据、k数据、运营商数据等等,应有尽有。虽然“个保法”的出台,一定程度地约束了数据的滥取滥用,但合规仍保有大量的数据服务商。

海外,相对于这些就非常欠缺,可以说是金融基础设施处于缺失状态。像东南亚、非洲那样的发展中国家,征信体系简直可以说是灾难,很多还处于纸质记账的时代,想要系统性的对接数据、开发模型,是天方夜谭。

好在海外监管相对放松,没有过多信息保护的要求,于是那些可以抓取的数据,主要是通讯录、通话记录、设备信息、APPi、短信,成为了海外现金贷的氧气与水。

没有多头、没有黑名单、没有账户余额(银行账户的普及度太低)、没有消费,中国的优秀风控健儿一时难以评估当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只能从自家A上入手,做信息采集的埋点、设备信息的收集。片面的数据维度自然会导致风险评估的偏差,这是无奈之举。

几年前面过一个做海外现金贷的同学,聊到风控策略,说“是否安装WhA”的规则效果就很好。只要蓝海不红,这种策略都可以留着,但它的效果肯定是越来越差的。也就是说越往后,这种策略有和没有越没什么区别。就像国内要求以安装微信、支付宝为准入条件一样,它只是无足轻重的一条策略而已。

03

文化差异

人的差异都是文化的差异,经营人的业务必须考虑文化差异。

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人都是最勤劳的。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当地人大多生活闲适,节奏缓慢,缺乏工作热情,而非洲人则是出了名的懒。和这些当地人沟通合作,会比较费劲。这个差异,会给催收带来很多麻烦,因为催收一定是要招当地人的。

此外,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差异来源于宗教差异。印尼、马来西亚等重要的东南亚放贷国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古兰经》里有严厉的教条要求他们欠债还钱,但也禁止贷款取息。这点于放贷者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作为催收的强力工具,另一方面又可能受到诅咒。

据说,在印尼放贷的华人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他们出现逾期,我们催收只说一句,不还钱你的神会来惩罚你们的。他们就再怎样都会想着还钱的了。”

但同样也出现,你去培训当地催收恐吓借款人家属,他们会说,借钱的又不是他家人,这样去恐吓人家家人,骂人家家人是不对的。也有不少借款人从一开始就打着赖账的主意,软硬不吃,认定了金融机构不可赚取利息、不可放高利贷,“吃利息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样,疯疯癫癫地站起来”。

总的来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催收的方式方法只是局部失效。但在与中国国情迥异的国家,比如印度和尼日利亚,经验基本不能照搬。

例如在印度放贷,完全没有隐藏高利率的必要,因为,印度穷人借贷是为了生存。很多时候,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吃上一顿饭。他们最常见的借款金额是50-100元左右。只有挨饿,或者借高利贷,两种选择。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身无分文要饿死的时候,会不会选择找家客栈吃顿大餐然后被打死。这时候,国内风控评估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都失去了应有之义。

政策差异也可以看成文化差异的一部分。政策对信贷行业的影响往往是最致命的,大家以国内参考就知道了。政策宽松,大家都能活得好好的,政策严打,谁都别想活。海外国家的政策各有不同,有些国家的政策宽松一些,有些国家严厉一些。问题在于,宽松的会变得严厉,严厉的也可能变回宽松。

所有人都知道,远走国门之外作祟的无资质现金贷机构,是在试图收割,这个所有人包括海外国家的监管部门。之所以大力引进或者不严禁,要么是它的确一定程度地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要么是等待反向收割。反映在外是,一个国家监管的观察、反应与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短的1-2年,长则3-5年,而这一短暂又漫长的期间,被套利者誉为“市场红利窗口期”。

04

策略模型差异

以上差异最终就导致了策略模型的差异。

我在信贷风控的三种模型策略体系中,详细地介绍了发展中的模型策略体系,一是规则为主、模型为辅,二是模型为主、策略为辅,三是策略为主、模型为辅。国内的现金贷头部的是第三种,其他的是第二种。

海外的现金贷处在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原因是模型的方法论非常成熟,数据虽然不多元,但采集的数据效果还是不错的。不管是规则还是策略,都需要专业的策略人员,而真正的策略人才是很稀缺的。算法早就不是应用层的痛点。

做海外现金贷,你的安全感也来自模型。只要模型AUC、KS保持高位,不管每天放款流水多少,你都会比较安心。

得益于丰富的数据和样本,国内模型都会包括A卡、B卡、C卡,包括广告投放,这是按阶段的划分。按数据分,这些模型又可以一分二分三。

海外现金贷无法比拟,策略模型倚仗的几乎全部信息都在通讯录、通话记录、设备信息、APPi、短信数据,从中提炼出各种统计量开发模型。这是A卡,没什么B卡、C卡,更没有额度管理、定价管理。理想情况当然是,本地化地评估当地人的还款能力、消费习惯、多头程度,但既然没有,就把仅有的用到极致。一般而言,这些APP端的信息效果不错。

另外,策略一定要本地化。人群习惯、发薪日、节假日等等都要多加了解,想清楚对业务的影响。

05

海外现金贷的痛点

海外现金贷的痛点有不少,总结起来最为紧要的,是这几个。

1、政策风险,来自海外国家政府和GG、FB的监管风险;

2、高利率伴随的低留存,新增交易中新用户比例太大了;

3、回款不稳定,受环境影响非常大,节假日、发薪日、催收等等;

4、客群过于下沉,件均很低,绝对利润也不太高。

政策风险是最致命的风险,因为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各种账号被封、APP下架等,整个业务线将直接毁灭。这点是最难控制的,我们无法预测一个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也无法预防有人负债自杀。

高利率一定伴随着低留存,改善生活的东西我们会常常用,伤害生活的东西我们用了几次就学乖了。一般海外现金贷业务发展到稳定期,老新户占比最多也就是5:1。而长期持久的信贷业务老用户占比是没有上限的,极限就是停止开新户,存量经营,国内头部的机构几乎已经这么干了。

至于回款,一定是波动大的。有些国家规定只在工作日工作时间才能催收,而且因为宗教信仰催收人员是无法接受暴力催收的,而零工经济又使得发薪可以按天、周、半月、月不等。你无法预期一个非常平稳的回款表现。

即使是7天、14天内30%的超高利率,因为单价很低,绝对收益并不高,你不可能做出千万上亿的用户规模。件均很低,是因为客户过于下沉,提高件均,风险随时会爆表。

上述几点就是海外现金贷不能长期发展的关键原因,产品没有复购,服务没有好评,那么有什么社会价值呢?没有社会价值,自然面临监管风险。更何况,监管还可能一开始就想着割你的韭菜。

06

一点点解决办法

海外现金贷其实没有卡脖子的难点,至少风控不是。把过去几年,尤其是“714高炮”玩法的经验拿过去,然后再做一套减法,因为数据更少。投放我不懂,但不应忽视,投放应当看作第一道风控,别以为风控只从申请审批开始。流量不行,风控再好也没用。

但我想试图解决低留存和低件均的问题。它不一定在你的业务当下适用,但我认为,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它总有适用的时候。

第一个问题是利率高导致留存低。每个月的放款里面新用户比例高,新用户一定是亏钱的。钱从哪里来,就是老用户不断续期、不断复贷来的,老用户的风险能减大半,还没有获客成本。留存低,必须靠新用户变成老用户来挣老用户的钱,也就是说活水不能断,一断就没用户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单价低,绝对收益不高。

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就是提额。额度提上去了第二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然后额度给高了,一些不愿意用会流失的老用户也更活跃了,其实可以说是解决了流失预警问题。至于那些愿意用的老用户,就是加大了变现力度。

等等,前面不是说,提高件均,风险随时会爆表吗?

我们需要有水平的提额。不是把产品贷款额度从1k提到2k,也不是所有的老用户提到2k,而是可以根据老用户的借款还款表现选择一部分更优质的用户提额。去做一个简单的行为评分卡,我知道没有人做B卡,相信我,你去做,去测试,会有好结果。

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这部分提额的老用户的风险,不是去和同期的新用户对比,最起码应该和同期的老用户对比,最好应该和可提额但未被提额的对照组比。合理的结果是,提额的老用户风险,低于新用户,低于同期老用户,高于对照组。另外,提额顶多提升1倍、2倍,别搞5倍、10倍。

做海外现金贷业务你肯定不是想做福利,都是捞快钱,总有一天要黄掉的。在上升期,其实不用太操心这个问题,新用户的活水还很有动力,但到了衰退期,可以精选老用户提额,把最后一波油水给捞干净。

海外现金贷这个行当其实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要有资金持续流入这个产业,就会让一部分人快速赚到大量的金钱。而剥削的只会是借款人的劳动力,还有一部分风控不如其他人的庄家。你是能捞到钱,还是成为接盘侠,多一点办法,多一点可能。

07

未来

之所以海外的现金贷就是中国的出海现金贷,是因为中国人做生意喜欢跟风,羊群效应很严重。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个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加油站,发了财,然后他的亲戚朋友都过来了,有的人开饭店,有的人开电影院,有的人开商店,就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了。中国人开加油站挣了钱,然后他的亲戚朋友都过来了,在旁边开了一个又一个加油站,最后大家都死掉了。

这种“先发财后发展”的价值观,可能是现金贷行业发展的必然,就像经济和环境也很难避免“先发展后治理”一样。既然我们不比拼命长,那就不关心未来。

搞海外现金贷当然能挣钱。但是,海外还有别的机遇吗?有吗?我很感兴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