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半年量率结构变化
【野叔观察】
8月中旬,银行监管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三家有关部门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试点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挥地方作用,压实银行主体责任,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8月19日,银保监官网公开的《2022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披露了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具体数据。那么,从纵向历史变化和横向结构变化看,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什么样的趋势和特点呢?
附图一
不良贷款量率变化第一,不良贷款余额长期变化趋势。2007年至2011年,各年末商业银行(不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总量和比率均为逐年下行;201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是不良率下降至实施贷款五级分类以来的最低值0.95%。2013年至2019年期间,各年末不良贷款总量和比率均表现为逐年上行;期末不良贷款余额24135亿元,不良率1.86%。
2020年末、2021年末和今年6月末,不良贷款总量依然保持增加趋势,但是由于贷款余额增长更快,不良率逐期下行。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5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率1.67%,比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附图二
第二,不良贷款核销情况。据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累计核销不良贷款4776亿元,比2017年至2021年各年上半年累计数都要更大(这五个半年度中最大值为2020年上半年4463亿元,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单月核销不良贷款达到1005亿元,也比2017年至2021年这五年中的任何一个7月份的单月核销数更大。从今年前七个月已经累计核销5781亿元的情况看,预计全年核销金额可能再次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而且不排除接近、甚至超过2020年全年金额1.22万亿元的可能性。
附图三
第三,贷款拨备变化情况。2007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拨备余额持续增加;今年6月末贷款拨备达到60196亿元,比年初增加4137亿元。
不过从长期看,贷款拨备覆盖率却有明显波动变化。2007年至2012年是上行趋势,至2012年末达到历史最大值295.51%;2013至2014年是下行趋势;2015年至今是整体稳定且略微上行趋势,数值在176%至204%之间变化。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为203.78%,比年初提升6.87个百分点,说明银行整体上的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强(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
附图四
不良贷款结构变化第一,各类机构不良贷款量率变化。从不良增量看,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整体的1069亿元新增不良贷款中,国有大行、城商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分别增加637亿元、299亿元和167亿元,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两类机构分别新增40亿元和36亿元;农商银行是唯一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的一类机构,即比年初增长-111亿元。
从比率变化看,6月末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50%和0.80%,均比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34%、1.35%和1.89%,分别比年初下降0.03个、0.02个和0.01个百分点。农商银行不良率3.30%,仍然相对最高,但是比年初下降0.33个百分点,是降幅最大的一类商业银行(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
当然,农商银行中大部分是中小型银行,数量众多,贷款质量参差不齐,差的大大高于同类机构平均水平,好的比国有大行不良率还低,譬如浙江农信系统83家农商银行整体不良率只有0.83%,江苏农信系统60家农商银行整体不良率也只有1.21%。
据央行2021年四季度评级结果,属于“高风机构”的农合机构(包括农商银行、农合银行和农信联社)有186家。一般来说,列入这种机构的不良率均在5%以上,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帮助的对象。
附图五
第二,各区域不良贷款量率变化。首先要说明的是,前文均为商业银行口径,本部分为银行业口径(包括非商业银行的机构);一般来说同一区域中商业银行(部分)的不良率优于银行业的整体水平。譬如,今年6月末,黑龙江省银行业不良率2.50%,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为2.25%。
至8月末,已经有19个省级区域和多个单列市的监管部门公开披露了6月末当地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其中,不良率相对最低的2个区域是浙江0.67%,江苏0.71%,此外上海市银行的不良率也只有0.87%,这说明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的发达和稳定程度(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披露了相关数据区域中相对较高的是甘肃5.10%,海南6.29%,不过均比年初明显下降(考虑数值较大未在附图中标出相对数据)。
尽管上半年银行业及其中的商业银行不良率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但是仍然有少数区域比年初有所上行;譬如河北从年初的2.04%上行至6月末的2.52%,江西从1.15%上行到2.09%,广东从0.94%上行至1.05%。当然,部分没有披露的区域(主要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可能不良率相对偏高,也是本文开篇中提及相关措施需要重点支持的区域。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曾有人说,做好贷款的要求简洁的表达就是“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不违规”。从当前的环境变化看,中小银行的贷款营销相对不易,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相对较难,而在利差收持续收窄背景下营收和利润增长都相对较难。这对它们的经营管理都一场新的考验。
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研究:减值阶段划分
前言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处于不同减值阶段的金融资产提出了不同的计量要求:处于第1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而处于第2阶段、第3阶段的金融资产则计提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从第1阶段进入第2阶段的金融资产,其计提的损失准备往往出现较大增长,即所谓“悬崖效应”。因此,无论银行还是监管机构,对于如何准确划分金融资产的减值阶段都予以了高度重视。
本文将结合《办法》要求和国际银行的相关实践,提出启示与借鉴。
一、办法规定
在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22〕10号,下称《办法》)中,要求“商业银行应通过判断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或已发生信用减值,对信用风险敞口进行阶段划分”,并主要在《办法》第22条中从以下10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如图1所示。
图1《办法》对减值阶段划分的主要要求
二、国际银行的实践
(一)欧洲银行总体情况
1.各减值阶段之间的转移
(1)向下阶段转移率2020年度高于2019年度
欧洲银行金融资产向下阶段转移率2020年度较2019年度有所升高。其中,从第1阶段向第2阶段转移率的平均值2020年为4.56%(2019年为2.48%),从第2阶段向第3阶段转移率的加权平均值为0.38%(2019年为0.32%)。而从第3阶段向第2阶段的回迁率则有所下降,2020年为4.25%(2019年为5.09%)。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欧洲银行金融资产从第一阶段到第2阶段的转移水平
图3欧洲银行金融资产从第2阶段到第3阶段的转移水平及回迁水平
(2)应用组合评估银行的向下迁徙率高于仅使用单项评估的银行
截至2020年6月,大约有2/3的银行没有应用任何组合评估的方式进行减值阶段的划分。这些银行在2020年的二阶段向三阶段迁移比率,无论是平均值还是中值都低于应用了组合评估方法的银行(图4)。
EBA认为,大多数的欧洲银行没有使用组合方式来评估信用风险的显著上升。这可能会影响转移到第2阶段的结果。总体而言,采用叠加或执行组合评估的银行,在分析期间的阶段平均转移率更高。在新冠疫情下,一些相关信息可能无法在单项上获得。因此,就转移到第2阶段而言,采用组合方法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
图4银行是/否应用组合评估第2阶段迁移第3阶段的比率(2020年)
2.信用风险显著上升的标准及变化
2020年度,所有样本银行都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信用风险显著上升标准,但各银行使用的指标存在差异(图5和图6)。在定量指标中,分别有89%、79%和59%的银行使用了逾期30天、PD相对变化、内部信用评级恶化指标。在定性指标中,分别有80%、45%和23%的银行使用了采取宽限措施、进入观察名单、交易对手或其关联客户的其他借款发生变化或违约。
样本银行中,44%的银行对所有金融工具都有一个共同阈值(例如,报告日剩余存续期的PD应比初始确认时估计的同一报告期内的存续期PD高出1倍和50个基点以上),而56%的银行则根据投资组合类型、初始评级或PD使用不同的量化阈值。
此外,70%的银行由于新冠疫情而引起信用风险指标或阈值发生了改变。其中,42%的银行表示经济支持和救助措施并不意味着自动触发信用风险显著上升。其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改变包括:
1)考虑到政府支持计划,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特别大的行业的公司引入专家评估;
2)对风险行业的信用风险暴露应用新的触发因素,或,对所有易受新冠疫情影响行业的风险敞口都加强评估信用风险显著上升的可能性。
图5使用的定量指标及银行占比
图6使用的定性指标及银行占比
注:“其他”类别包括:失去关键市场、客户或供应商;宏观经济环境的意外发展(尤其是由于新冠疫情);地缘政治事件的不确定性;评级空缺;重大行业风险;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逾期事件,即使合同条款发生了变更;管理方法的变更;现金流/流动性问题的早期迹象,例如延迟向债权人提供服务;专家判断。
EBA明确表示:触发转移至第2阶段,需满足绝对和相对阈值相结合的标准。仅以绝对值即,绝对PD水平或绝对PD增加来定义的阶段转移触发标准,通常不符合IFRS9的要求。
3.不良贷款、违约和第3阶段风险敞口之间存在差异
会计准则没有对“违约”进行定义,银行需要制定一个与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目的相一致的内部定义。在EBA发布的《欧洲银行业管理局预期信用损失指南》规定,当出于会计目的采用违约定义时,信贷机构应遵循EBA发布的监管法规中对于“违约“的定义(FiRGiihfiiiffAi178fRi(EU)N575/2013)。
尽管不良贷款、违约的审慎定义和会计准则下的第3阶段敞口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会计和监管定义之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在实践中,各家机构倾向于三个定义的趋同,甚至实现完全一致。截至2020年12月,超过1/2的机构将93%至100%的不良资产划分为第3阶段(图7)。
图7不良贷款进入第3阶段的比例
4.信用风险显著上升标准的验证
大多数银行对信用风险显著上升标准的验证以每年或更高的频率进行。EBA认为,在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使用更高频率的验证十分必要,这可以使各银行在现有阶段划分标准发生偏离时能及时进行修改或实施必要的手动调整(叠加)。
对于信用风险显著上升标准的验证,各银行主要是监控转移至第2阶段的比例,但具体使用的指标存在差异(图8),使用最多的三个指标为:由于PD发生变化导致的转移(占样本银行的62%)、仅因定性标准而导致的转移(占样本银行的43%)、仅因门槛指标而导致的转移(占样本银行的43%)。
图8银行验证信用风险显著上升标准的关键指标
(二)部分银行的具体实施
1.国民西敏寺银行
(1)信用风险显著上升的标准
银行主要根据存续期违约概率的相对变化并结合定性评估来确定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1)定量指标
对存续期违约概率的评估是导致金融资产被划分至第2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银行以各投资组合前瞻性调整后的存续期违约概率的相对恶化为基础每月进行评估。
银行将初始确认日的剩余存续期违约概率与当前存续期违约概率进行比较,如果当前的存续期违约概率大于初始确认日确定的剩余存续期违约概率超过一个阈值,则表明违约概率显著恶化,信用风险敞口转入第2阶段,并按照剩余存续期评估其预期信用损失。
对于批发投资组合,违约概率翻倍且至少提升0.1%即表明发生了信用风险显著上升。对于个人投资组合,信用风险显著上升的阈值标准因风险等级而异,如表1所示。
表1国民西敏寺银行个人投资组合IFRS9PD恶化阈值标准表1国民西敏寺银行个人投资组合IFRS9PD恶化阈值标准
2)门槛指标与定性评估
银行还结合定性的风险门槛指标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发生了SICR。定性的高风险门槛指标包括使用IFRS9指南规定的强制性指标逾期30天以上、其他特征如宽限政策、信贷专家判断以及个人客户的不良征信结果等。如果个人客户因新冠病毒而被批准延期还款,则这些金融资产不会被自动转入第2阶段。然而,如果一些被批准延期还款的个人客户风险状况仍被确定为相对较高的水平,则这些金融资产会组合转移到第2阶段(如果尚未进入第2阶段)。
3)附加规则
银行为判断信用风险显著上升还设置了附加规则。该规则仅适用于批发和零售客户的PD恶化情形,是指由于PD恶化导致划分至第2阶段的金融资产在此后三个月内仍被视为信用风险显著上升。这一附加规则提高了第2阶段捕获的及时性。
4)信用风险显著上升触发因素分布
银行分别为零售和批发组合设定了信用风险显著上升触发指标。图9显示了银行2021年第2阶段按照信用风险显著上升触发因素口径统计的贷款余额。不论零售组合还是批发组合,PD恶化都是触发信用风险显著上升最主要的因素。
图92021年第2阶段信用风险显著上升触发因素分布
*注:催收客户是指当客户超过约定的还款期限且被要求尽快还款后仍未正常履行还款义务时,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些客户将归入催收团队进行管理,催收团队管理的信用风险敞口被归类为第2阶段并按照剩余存续期进行预期信用损失评估。组合SICR评估和其他原因包括由于缺少PD而无法进行PD评估的客户。
(2)第2阶段与逾期贷款对比
2021年银行第2阶段资产余额中,未逾期的资产占比为92.30%,逾期天数超过30天(且小于等于90天)的占比为3.57%。逾期是触发信用风险显著上升占比最小的因素(图10)。
图10第2阶段中逾期天数分布(以贷款余额统计)
2.渣打银行
(1)信用风险显著上升的标准
信用风险大幅增加与否是通过比较报告日期的违约风险与起始时的违约风险(经考虑时间的推移后)来评估。“大幅“并非指统计学上的显著幅度,也不反映对本集团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违约风险的变化显著与否使用定量及定性标准评估,其重要性取决于产品类型和交易对手。
如果资产在风险敞口剩余期限内的平均年化有效期违约概率突破相对和绝对阈值,则资产被视为出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1)定量标准
对于企业、商业及机构银行客户,相对阈值是违约概率增加100%,违约概率的绝对变动在50个基点和100个基点之间。
对于个人及中小企业银行客户,相对阈值是违约概率增加100%,违约概率的绝对变动在100个基点和350个基点之间(视产品而定)。一些国家的绝对阈值较高,这反映了与集团的其他个人信贷组合相比,其个人信贷组合违约率较低。
2)定性标准
表明信用风险出现显著增加的定性因素包括与当前风险管理相关的流程,比如,对贷款提出非纯粹预防性的早期预警。最后担保的方案在全部信贷组合中,本金和╱或利息的合同付款逾期日达到30日或以上。
在评估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时,在模型或上述标准未涉及的特定风险范围内,可以应用专家信用判断。这种情况预计极少,比如,临近报告日的事件和重大不确定性。
(2)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阈值进行校准的原则
1)稳定性:设置的阈值被用来实现信贷组合级的稳定第2阶段统计总体,尽量减少在第一阶段和第2阶段之间的较短期间来回移动的账户数量
2)准确性:设置的阈值使得第2阶段风险敞口最终违约的倾向显著高于第一阶段风险敞口
3)依赖于最后担保:阈值比较严格,使得有较高比例的账户因为前瞻违约概率的变动,而不是因为后顾式最后担保(比如拖欠)进入第2阶段
4)与业务和产品风险概况的关系:业务反映了不同产品之间的相对风险差异,并与业务流程保持一致
三、启示与借鉴
减值阶段的划分是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重要基础环节之一,结合银保监会发布的《办法》要求及国际同业实践,获得以下启示。
(一)识别与信用风险变化最相关的驱动因素
商业银行在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时,不得仅依赖逾期信息来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増加,逾期信息只是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一定表象,存在延迟性,商业银行应考虑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合理且有依据的前瞻性信息。然而,将前瞻性信息纳入SICR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商业银行应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识别与信用风险变化最相关的各类驱动因素,确保阶段划分具有前瞻性。
(二)建立定性、定量结合的SICR标准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无法仅利用定量的标准来判断,商业银行应结合定性分析,确定判断SICR的定性分析指标,根据《办法》要求,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原则,对信用主体的信用状态和还款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估,建立定性、定量结合的SICR标准。
对于SICR的定量指标,无论《办法》还是国际银行业实践经验,均提到了违约概率相对恶化的阈值标准,这是判断SICR是否发生的关键临界点,如果阈值设置过高,将导致SICR识别太迟,如果阈值设置过低,则会导致阈值对风险变动过于敏感。商业银行应对SICR的定量标准设置合理的阈值,充分衡量信用风险变化,及时识别SICR。
(三)建立SICR标准的验证机制
SICR的识别无论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还是预期信用损失评估都具有相当的意义,在前瞻性信息纳入SICR的技术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然而,SICR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商业银行应建立SICR标准的验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SICR标准进行重检,确保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景下,SICR标准能够充分捕捉各组合或单项敞口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并在SICR规则发生偏离时及时进行修正。
即将发布
《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研究系列: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联系方式
罗玉成先生
信永中和集团
金融业务发展委员会主席
_h@hiwi.
孟祥军博士
银行业务线
服务合伙人
_xij@hiwi.
李杰博士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与优化
服务合伙人
i_ji@hiwi.
「信永中和数智」
免责声明:
本文章仅作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用途,并非针对特定事项的专业意见或服务。如您欲进一步了解文中相关信息或需要具体意见及服务,敬请联系我们。
©2022信永中和版权所有。如您欲转载本文,请原文转载并注明出处:信永中和数智。如您需对文章进行修改,发布前须取得信永中和书面确认。
辽宁辽东农商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8.51% 一级资本充足率降为负数
日前,辽宁辽东农商行公布了半年报,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1.3亿,增长80.1%,净利润0.12亿,去年亏损0.94亿。虽然经营业绩向好,但是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26.86亿,不良贷款率为18.51%。
截止6月底,该行资本充足率仅有0.87%,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0.83%。
制造业贷款占比近三成
辽东农商行成立于2013年7月,是在原辽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21年末,该行全辖营业网点36个,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18个、分理处17个,全辖员工总数735人,其中在岗人员689人。
辽东农商行前五大股东分别是辽宁辽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前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辽阳钢铁有限公司、同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辽阳芯雨牧业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67%、6.13%、5.71%、4.76%和3.81%。
辽宁辽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隶属创建于1993年的辽安集团,为辽阳市百强民营企业。辽鞍工程机械除了持有辽东农商行股权,还持有辽阳银行7.96%股权,本溪银行10.56%股权,辽宁灯塔农商行1.43%股权,辽宁首山村镇银行10%股权,辽宁灯塔村镇银行10%股权。
辽东农商行发放贷款领域主要为制造业,2021年占比高达31.69%,2020年也为30.81%。2021年底,关联方贷款金额为4.29亿。
去年亏损上亿不良贷款率猛增
辽东农商行自2014年净利润破亿后呈持续上涨的趋势,2019年实现2.66亿元的净利润,2020年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亿元以上。
该行财务状况恶化在2021年已经显露端倪。
2021年全年收入1.5亿元,减少6.13亿元,降幅80.35%。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利息收入大幅度下降。2021年,该行利息收入7.91亿,同比减少了3.56亿,下降31.22%。利息净收入为1.04亿,下降了78.33%。
不过该行在2021年贷款总额为128.44亿,仅仅比2020年减少了11.77亿,降幅为8.39%。在贷款金额并未明显下降情况下,利息收入大幅度减少原因较为蹊跷。
2021年,辽东农商行实现净利润-1.06亿元。这是辽东农商行自2012年有公开财务数据以来的首次业绩亏损。
伴随着巨额亏损,不良贷款也暴增,从2020年的4.16亿增长到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2.82%暴增到11.52%。
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总额为17.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43%。到今年6月份,该行不良贷款金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增长到26.86亿和18.51%。
2021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从13.24%猛降到8.43%,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55%降到6.77%。到今年6月份,其资本充足率降到了0.87%,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竟然为-0.83%。已经远远低于监管要求。
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
在2021年年报中,会计师事务所就对辽东农商行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根据就是存放在恒丰银行中的5亿同业存款,应该计提1.5亿减值准备,而辽东农商行只计提了353.58万,少提了14646.42万元。在贷款损失准备方面,少计提了15257.54万元。
会计事务所认为,存放同业少提坏账准备和少提贷款损失准备的事项,导致资产总额多记2.9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多记2.99亿元,利润总额多记2.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