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825

本文目录

抗锈病抗青枯抗倒伏,亩产可达2155斤,联创825适合16省市区种植

·“联创825”是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以CT16621为母本、CT3354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新品种。该品种2017年至2019年分别通过黄淮海夏播区、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三次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76062、国审玉20186079和国审玉20196225。后又通过吉林和湖北等省审定。是一个适应范围广、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的玉米优良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

(1)中早熟

·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4天,与郑单958相当。东华北春播生育期平均127天,比对照早熟一天。西北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先玉335晚1天左右。

(2)株高适中

·黄淮海夏播平均株高276厘米,穗位100厘米。东华北春播平均株高288厘米,穗位111厘米。西北春播平均株高301厘米,穗位117厘米。

(3)穗大粒多

·联创825果穗筒形,黄淮夏播穗长18厘米左右,穗行14-18行。东华北和西北春播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16-18行。

(4)容重较高,商品较好

·联创825红轴黄粒,籽粒半马齿或马齿型。轴细粒长,出籽率高。籽粒容重742-760克/升,粗蛋白含量9.28-10.11%,粗脂肪含量3.46-4.35%,粗淀粉含量73.02-74.19%,赖氨酸含量0.31-0.32%。

(5)抗病抗倒

·黄淮海地区接种鉴定,感小斑病、穗腐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东华北区接种鉴定,抗穗腐病,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灰斑病。西北区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在大田生产中,联创825对玉米南方锈病和青枯病抗性较好,后期不早衰,籽粒灌浆充分。站杆时间长,后期不倒伏,有利于籽粒脱水和机械收获。

·联创825根系发达,根系下扎深、分布广,霸王根发达;茎杆质量好,柔韧度好,抗倒伏抗茎折能力强。

(6)高产性突出

·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76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6%,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5.6%。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91.2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4.0%。参加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50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2%,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7.3%。

(7)适应性广

·联创825先后通过三次国审,又通过吉林和湖北等省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宁夏、甘肃、新疆等16个省市区种植。(具体春播和夏播适应范围请查阅品种审定公告)

·联创825种植技术要点如下:

1、黄淮地区夏播:中肥以上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每密度4000株左右。

2、东华北春播区:中肥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亩密度3800株左右。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

3、西北春播区:中肥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亩密度5000-5500株。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

4、湖北春播区:中肥以上地块种植,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单作每亩密度3800-4000株。

四次国审,24个省市区推广,抗病抗倒,高产优质,金博士825真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技进步和化肥工业的发展,我国玉米生产水平快速提高,不断跨越新台阶。在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等品种为代表的一批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优质高效玉米新品种之后,经过农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又陆续培育出一批高产性能更好、抗病抗倒能力更强、综合性状更优的玉米优良新品种。其中,金博士825以早熟高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好等优点,先后通过国家东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淮地区、西南地区四大玉米种植区审定,在全国24个省市区大面积推广。

金博士825是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金140作母本、金118作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新品种。2015-2020年5年间,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实际生产种植检验,金博士825在高产性、抗病抗倒性、耐密植性、耐高温性和不同地区不同气候适应性等方面,均表现优良,是一个适合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一代玉米优良品种。

一、金博士825主要特点1、根系发达,矮杆抗倒

金博士825在东华北地区株高251厘米,穗位96厘米。在黄淮海地区株高242厘米,穗位89厘米。属于矮杆品种。此外,该品种根系发达,气生根数量多质量好,锚地力强。茎杆质量好,粗壮而坚韧,能较好地抵御风雨灾害,抗倒力强。

2、早熟高产,稳产性好

金博士825生育期短,在东华北地区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3天。在黄淮海地区生育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天左右。

该品种在参加各级各类试验中,表现突出,增产幅度明显。其中,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9.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生产试验增产4.7%。在黄淮海地区夏播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61.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73%;生产试验增产4.02%。

该品种高产潜力大,在实际生产种植中,出现许多了春播亩产超过2000斤、夏播亩产超过1800斤的高产典型。

3、果穗均匀不秃尖

金博士825果穗筒形,穗长17-18厘米,最长可达20-25厘米左右。穗行16-18行,最多可达20行左右。穗粗一般4.8-5.0厘米。红轴黄粒,半马齿型。各地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表现果穗大小均匀,结实性好,籽粒行行到头,一粒到顶不秃尖。

4、籽粒饱满,品质优良

该品种灌浆速度快,穗轴细,籽粒长,籽粒饱满,品质优良。籽粒容重763-769克/升,容重高,商品性好,收购商乐意收购。粗蛋白含量10.16-10.87%,粗脂肪含量4.26-4.66%,粗淀粉含量73.08-74.8%,赖氨酸含量0.29-0.33%。

5、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

东华北地区:中抗灰斑病、茎腐病,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

黄淮海地区: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高感弯孢叶斑病。

6、适应性极广

该品种适合东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春播种植,也适合在黄淮海地区夏播种植。全国24个省市区的适宜地区都可以种植,地域适应性和气候适应性都很好。(具体适宜种植范围请参考品种审定公告)

二、金博士825种植技术要点1、春播地区:需要≥10℃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地区播种,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为发挥品种高产潜力,高肥地可以增加密度至5500株左右。

2、夏播地区:适宜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6月15日前播种,每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为发挥品种高产潜力,高肥地可增加密度至5500株左右。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穗腐病、瘤黑粉病等。

〖如果文章对您有用,记得收藏。关注我,持续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作品〗

温故-通讯巨变之④ | 1988年,北京825人用上"大哥大"

1988年3月10日,当大多数北京市民还在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在家里装上一部电话的时候,北京晚报头版,一条并不太起眼的消息却宣告了移动通信时代正式开启——《公众移动电话网今起试运行》。

很快,移动电话就闪亮登场了,人们给它起了个牛气十足的名字——“大哥大”。当年的一台“大哥大”重量超过一公斤,又被人称为“板砖”。

2008年12月16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在王府井步行街亮相。这是一位行人手持小巧的手机,从一幅女青年持“大哥大”的巨型图片展板前经过的画面。胡庆明/摄

那时的“大哥大”可谓是天价了,一台就要两三万,入网费6000元,通话还要双向收费。而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大哥大”一时间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那一年,北京的“大哥大”用户一共只发展了825户。

“大哥大”采用“9”字头电话号码。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中,9009966和9009988这两个吉祥号码,被一名竞拍者以11.83万元的成交价拍走。

1992年8月23日《北京日报》1版,《吉祥号码火爆吗》

当年的“大哥大”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打电话,连短信功能都没有。而且,打电话时也经常接不通或者断线。使用大哥大的人也免不了在街上拨着天线四面八方找信号的尴尬。

1988年,北京公用蜂窝式移动电话A网投入运行时,全市只有5个基站,800多个用户。当时偌大个城区,只有国际饭店的一个基站,因而尽管当时的“大哥大”十分惹眼,可它的区域性覆盖状况决定了它的持有者不能“有机打遍天下”,只能在北京的部分区域(基站覆盖范围内)使用。

1994年6月22日,《北京日报》2版,《“大哥大”不降温的商品》

而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内唯一的这处基站总共只有45条信道,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支持45个“大哥大”用户同时打电话,再多的话就会因网络繁忙无法接通。

即使这样,“大哥大”还是迅速受到市场的认同。

“大哥大”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能够拥有一部“大哥大”成为当时一种身份的象征。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通讯越来越受重视。“大哥大”专营店的广告新颖诱人。1993年3月11日,《北京日报》2版。刁立声/摄

本来北京最初投产公用蜂窝式移动电话的意图在于解决主要公路及重点旅游景点的通信联络困难,因此设计时预想汽车用户会占到7成,不料由于当时市内和市郊电话的困境使许多部门“超前”决定应用“大哥大”,用高档的移动电话补市话的不足,结果A网一开网,汽车用户实际只占了总量的3成。

到1993年底,全市已有本地用户32000个,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用户付款后半年才取机,而且由于系统满负荷运作,移动电话接通率不到20%,用机通话高峰时间只能充作摆设。

1994年8月27日,《北京日报》8版,《“大哥大”号码由七位升为八位》

不过,“大哥大”也就风光了十来年。

1995年第二代移动电话网络——也就是后来被人熟知的GSM网络投入了运营,与此同时,“手机”一词逐渐兴起,“大哥大”开始降温。

2000年,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模拟网A网关闭,2001年6月30日,服役了13个年头的北京模拟网B网也光荣“退休”,本市最后9000名“大哥大”用户不得不和自己手上的“大砖头”告别。

2016年的“记忆西城——重温走过的时光岁月”北京老物件儿展上,旧时的BP机、大哥大躺在了展厅里。

2008年10月,一名参观者在北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展厅里参观一些早期的移动电话。

“大哥大”采用的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相比,它频率资源利用率低,通信质量和保密性差,网络覆盖范围小且漫游功能差。到2001年时,各地的模拟网都只有极少量的通话,但为了支持这些通话,移动通信部门却要动用价值数十亿元的设备。信息产业部于是决定,当年内收回各地的模拟移动频段,“大哥大”彻底退出通信舞台。

2001年4月28日,《北京日报》6版,《最后的“大哥大”今转网》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北晚新视觉、视觉中国、新华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