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2345贷款王逾期3天「“2345贷款王”平台逾期9亿利润10亿坏账揭秘」

本文目录

二三四五股票怎么样?002195“2345贷款王”平台最新消息

[闽南网]

因现金贷种下的“恶果”,二三四五(002195,股吧)(002195.SZ)只能自己来咽下,但顺带也把一众中小股东给拖下水。2月28日,二三四五披露的一份关于2017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将这一残酷的现状公诸于众。

公告称,经过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2017年末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范围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其他流动资产等,进行全面清查和资产减值测试后,2017年度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高达近十亿元,为96627.12万元。

其中,公司2017年发放贷款及垫款的资产原值金额为112647.17万元,资产净值金额为16248.32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96398.85万元。而且,这一数值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绝对值的比例超过30%。

公司方面表示,此举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报告期内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导致发放贷款及垫款金额大幅增长引起公司应承担的坏账损失相应增加所致。

此前,互金咖今年1月12日“二三四五消费金融业务坏账真相近2.7亿逾期贷款回款率不足1%”一文曾曝光了冰山一角。彼时,公司就称,公司M4款项回款率不足1%。

“现金贷”自讨苦吃

据互金咖了解,在监管层彻底收紧现金贷业务管理之前,二三四五对此曾寄与厚望,公司“现金贷”业务规模也突飞猛进。没料到,如今却是自讨苦吃。

此前,公司通过“2345贷款王”金融科技平台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2345贷款王”平台先期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500-5000元小额现金贷款产品,以便个人用户进行现金周转。

来源:二三四五公告

由于公司尚没有正式披露2017年年报,从中报数据里也可见一斑。截至2017年1-6月,“2345贷款王”金融科技平台通过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129.60亿元,较2016年7-12月的51.84亿元增长150.00%。

其中,2017年6月单月发放贷款金额25.14亿元,较2016年12月单月增长79.32%截至2017年6月30日,贷款余额超过29.47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114.33%。

彼时,公司方面声称,M4坏账率(指逾期91天至120天的贷款金额占该部分逾期贷款实际发放月的贷款发生金额的比例)维持在约3%的水平。

从具体经营来看,“2345贷款王”平台扮演是助贷角色,负责提供授信额度确认、申请贷款处理等技术服务工作相关合作持牌金融机构将消费贷款通过“2345贷款王”平台发放给已通过平台审核且满足自己风控要求的合格贷款用户。

如发生贷款用户逾期未还款的情况,公司(含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根据与合作金融机构的合同约定受让全部或部分逾期贷款(包含本金和利息)并进行催收,公司将该等逾期贷款作为其他流动资产核算。

对此,公司方面表示,因2017年第四季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引起坏账率有所上升,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增长幅度较大。

不仅如此,今年1月,公司还将26937.53万元的债权以528.3052万元的价格甩卖给了广西广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也因此引来了深交所的问询。

助贷模式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助贷机构,不同于P2P网贷平台的是,“2345贷款王”是作为对接持牌金融机构与个人的创新型信贷技术服务平台,平台上提供各大持牌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产品。公司声称只贷不储。

据互金咖了解,在与“2345贷款王”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中,分别包括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国民信托有限公司、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发起设立的广州二三四五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小贷”),也在积极开拓和其他持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

如今,随着监管部门全面整顿现金贷业务,“2345贷款王”所倚重的助贷模式将难以为继。对此,普华永道一份报告分析指出,以往承诺兜底实质是非持牌机构开展贷款业务、银行出借贷款资质,这一现象将会成为历史。

此前,助贷机构一般包括各种新型机构、创业公司、现金贷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这些机构本身不是持牌放款机构,但是在现金贷新规出台之前,它们为中小银行提供包括获客、面签、审批、贷后管理、不良催收等全流程服务,甚至提供兜底承诺。

而银行的角色主要是提供资金,并收取高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固定收益。此类业务的实质是非持牌机构在开展贷款业务,而银行通过出借贷款资质,获取无风险收益。

如果说现金贷新规使银行与小贷公司联合放款的业务空间大大受限的话,以上这种业务模式则是新规明令禁止的。

新规分别明确了,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银行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

由于非持牌助贷机构只能作为单纯的金融技术或信息服务商,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并且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对二三四五而言,公司开展现金贷业务合规的途径是通过旗下广州小贷来进行。

但鉴于监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开展现金贷业务同样有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杠杆上限,公司现金贷业务面临转型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另据互金咖了解,去年11月,公司公告将部分募集资金10.046亿元,变更为金融科技子公司向广州小贷增资,其中10亿元计入二三四五小贷的注册资本,余下计入资本公积。但最新进展表明,公司收购广州小贷15%股权及增资广州小贷仍处于广州市金融工作局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中。

9亿利润10亿坏账,揭秘二三四五的现金贷生意经

2月27日盘后,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002195.SZ)发布2017年度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二三四五2017年度营业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8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长46.72%。应业绩利好消息,股票开盘即涨,截至今日收盘,涨幅已达3.24%。

此前,二三四五还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66亿元,主要原因系公司报告期内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导致发放贷款及垫款金额大幅增长引起公司应承担的坏账损失相应增加所致。

据了解,二三四五通过“2345贷款王”开展现金贷业务。公告显示,因2017年第四季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引起“2345贷款王”坏账率有所上升,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相应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率居高不下

事实上,二三四五此次大额计提坏账,与公司现金贷业务近两年的飞速发展有关。财报显示,2345贷款王2016年度发放贷款总金额62.74亿元,较2015年度增长2160%;2017上半年发放贷款总金额129.6亿元,较2016年7~12月的51.84亿元增长150%。以150%增长比例计算,保守估计,2345贷款王2017年度累计发放贷款总额至少为324亿元。

现金贷业务业绩飞速增长给二三四五带来了巨大利润。财报显示,2017年半年度金融科技子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4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1644.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的522.59万元增长4469.09%。

与此同时,平台坏账率却始终居高不下。据二三四五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16年、2017年上半年的坏账率均维持在约3%的水平。而本次计提的9.66亿元坏账,对应2017年全年放款额度,得出的坏账率也为3%左右。

曾以2折价格处置2.7亿元坏账

事实上,二三四五2017年产生的坏账绝不止9.66亿元。在今年1月初,二三四五曾发布《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问询函回复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12月27日与广西广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转让债权协议,公司将2.69亿元坏账以528.3万元的价格甩卖给后者。公告显示,本次计提坏账准备对应的期间为2017年7月30日至2017年11月27日,涉及的笔数超过18.51万笔。

若加上这笔核销的坏账,二三四五2017年的坏账率已接近4%。

另外,根据二三四五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借款时间越长,相应应收款项的实际回款率越低,借款时间超过4个月(含4个月)的应收款项的实际回款率极低,且由于借款时间逾期较长、借款人还款意愿较低导致催收成本较高。此前,二三四五曾透露过超过90天以上的回款率不足1%。

网贷天眼注意到,随着2017年12月1日现金贷新规的出台,不少平台遭受暴击,行业坏账率迅速走高,部分平台甚至惨遭淘汰出局。有消息称,二三四五也将砍掉现金贷业务,目前劝退员工已逾百人。

“2345贷款王”转型助贷坎坷路

股价腰斩、互联网保险牌照和消费金融牌照申请流产、“砍头息”与暴力催收投诉不断,身临互联网金融科技红海,二三四五的“助贷”转型之路会顺利吗?

撰文、编辑陈大柴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借壳在A股上市的上海二三四五网络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195,SZ,下称“二三四五”),在8月6日盘中股价跌至每股3.18元,与4月份股价最高值6.55元相比,股价遭腰斩创近半年新低,截至目前,其股价分时图仍为织布机形态,市场投资人气低迷。

2018年年报显示,作为二三四五业绩顶梁柱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营收17.92亿,所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65.43%降至47.49%,营收同比减少14.38%。

而在此前,二三四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连续三年带动其财务数据大涨,2015年至2017年,金融业务营收规模增长了近230倍。

一度引领二三四五金融业务突飞猛进的现金贷APP“2345贷款王”,如今也面临着业绩承压的困境,互联网金融在母公司业务板块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似乎预示着流量起家的二三四五不得不再次转型调整。

互金服务业务缘何萎缩?

网站导航流量业务起家的二三四五,早在2014年就嗅到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商机,携亿万流量投奔金融领域,布局汽车消费金融、个人消费金融、商业金融三大业务板块。

借助平台优势,二三四五最先抢占现金贷市场,并于2015年成立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重磅打造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

虽然在监管层出台《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前,二三四五已取得互联网小贷牌照,但谋划三年的互联网保险牌照和消费金融牌照相继破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二三四五的金融版图,也不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除了牌照流失,二三四五金融业务也受坏账拖累。2018年年报发出不久,二三四五就因坏账被深交所问询,据二三四五回应,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贷款余额为1,582,832,894.27元,计提坏账准备为611,470,160.92元。如此看来,仅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计提坏账就约占二三四五金融服务业务营收的34.12%。

此外,营销和催收费用的上升和消金头部寡头效应的强化,进一步增加二三四五金融业务成本,压缩市场空间。

在二三四五2018年年报中,其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营业成本约为6.79亿元,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长211.43%,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27.46%。

第三方机构“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NABS)”数据显示,2018年度个人消费ABS(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3303亿元,行业人士指出,百度金融、携程金融、小米小贷等以及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都在2018年发行产品,但从发行规模看,阿里系、京东金融的ABS产品在市场上仍处于近乎垄断地位。

“助贷”或成互金平台救命稻草

面对互联网金融科技红海,二三四五董事长陈于冰主动应变,为公司寻找未来方向,他曾表示,二三四五主做流量批发生意,应将自己定位为金融领域的科技助贷平台。

「消费金融频道」看到,渗透流量领域15年的二三四五,公开资料显示累计了3亿的用户资源,这些用户数据的挖掘,为二三四五主攻助贷打下庞大C端流量基础。

二三四五在盘活C端流量方面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凭借小贷牌照推出最高可借3万元的大额分期贷款产品“2345借款”,另一方面联合持牌金融机构打造借款额度5千元以内的小额贷款产品“2345贷款王”。

从2014年开始,“2345贷款王”就陆续与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国民信托有限公司、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即使没有自营牌照,依然可以扩充资金,增加放贷利润。

同时,二三四五也在风控和场景方面加强建设。成立风控系统部门,重点研发风控系统,降低坏账率;针对B端和C端特点,制定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汽车贷款场景服务,上线“2345车贷网”和“2345商贷王”。

“助贷”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转型的范本,从BATJ到海尔、苏宁,甚至是后来者美团、今日头条等,大多借助平台用户流量或成熟化电商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收割消费金融场景红利。

以今日头条为例,今日头条去年悄悄上线现金贷,在其APP中推出“放心借”入口,从官方介绍来看,今日头条的“放心借”其实就是一款现金贷业务,合作方包括持牌机构南京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和新网银行。

然而,现金贷平台转型做助贷平台,依然要承受监管、自身流量、风控等方面的门槛,同时目前全国仅有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在这场助贷的金融游戏规则里,持牌机构掌握主动权。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明确叫停金融机构的“助贷”模式,严禁“砍头息”与暴力催收。

“2345贷款王”就曾因砍头息和暴力催收多次被用户投诉,「消费金融频道」在21CN聚投诉上发现,关于“2345贷款王”的投诉超5600条,其中有用户曝出借款47100元收高达6100元砍头利息的情况。

业内人士对「消费金融频道」表示,P2P、校园贷已将现金贷市场搞得十分敏感,后期监管部门政策趋严,会进一步打击高利贷及暴力催收,这会导致部分平台逾期率和坏账率猛增,从而使现金贷平台转型更加困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