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56岁能贷款吗

本文目录

56岁的老同事为儿子的房贷借钱,说从她的退休金里还,能借吗?

年轻人的“提前消费”观,让他们“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老同事的儿子在房价的高峰期贷款换了大房子,本以为可以让父母享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不曾想,如今一大家子人,四个挣钱的都还不上房贷。

老同事今年56岁了,我们曾在一个班组上班,也很照顾我,但自从她退休后,我们已经多年未曾联系了,不想她还记得我。

前段时间,老同事给我微信语音电话说,自己的儿子换了大房子,他们老两口也卖了自己的老房子帮忙,结果这三年疫情,儿子的收入下降了,一个月的房贷,实在还不上了,问我能不能借给她10万块钱,她和老伴每月从退休金里还我点,还完为止。

我听着她絮叨了很多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父母的不易,本想直接拒绝,但还是给自己寻找了一个借口,我跟她说:姐,您的难处我懂得,但我家孩子还没有上班,成家,未来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如果我说自己没有这10万块钱,那是欺骗你,可我现在存在银行里,您就按照3年的利率还我吧,但需要您儿子给我打一份借条。

谁知,这位老同事听完以后,骂骂咧咧地对我说:多年的老同事之间,借点钱都要利息,还要我儿子打借条,你是怕我不还还是怕我儿子不承认呢?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找你借,我还不如找银行贷款呢!她愤愤不平,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是我薄情了,还是太世故了?其实,现实生活里,借几百几千都好说,但一下子借10万,是不是需要付利息的呢?谁的钱也不是风刮来的,更何况我们都是退休人员了,挣钱的能力本来就下降了,何况我们也走在衰老的路上,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谁能预测呢?

人生路上谁都交过学费,曾借出去一万块钱,20年后还给我的时候,自己还觉得中奖了普通职工的收入,每年能够存下一个人的工资就已经是非常节俭的了。20多年前,老伴的老同学来家里借钱,说是要独自创业。

因为老伴跟这个同学是上下铺的兄弟情,把当时家里唯一的“巨额”存单取了出来,整整一万块钱,在九十年代,那可是我们夫妻攒了好多年的积蓄。

当年老伴同学在借条上写的是按照年付息,可从第一年就开始没有给。随着我们单位的改制,我们手里也慢慢有了更多的积蓄,对于这个一万元的借款,我是惦记着,但也不愿意因为钱的事情跟老伴发生争吵,伤了夫妻情分。

后来十多年过去了,老伴同学不仅没有还钱,还失联了,当初借钱给他的人,都去找他父母要钱,还联名告到法院。老伴跟我说,大男人若不是遇到问题,不会连一万块都不想还的。

因为都是一个系统的,我跟老伴同学的妹妹还曾是初中同学。所以我就当“捐了”,不去为难老人。谁知,25年后,老伴同学给他打电话,直接从微信里给老伴转了一万块钱。

当老伴转给我的时候,我居然还有一种“中奖”的感觉。老伴同学说,他一共跟身边20多个人借钱,只有老伴没有联名告他,所以他要第一个还钱给我们,虽然晚了很多年,也少了很多利息,但再次失而复得,感觉还是很好的。

很多人说,那个时代的一万块钱可以干很多事情,二十多年没有一份利息还给你,贬值很多。但我认为,能够还就是善了,这样的学费很多人都交过。

身边有个朋友借钱给老同事,不幸发生后,老同事的伴侣和子女都说不知道此事在我还没有退休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老师傅,也是我们的老同事,他家儿子结婚时就曾在单位里跟我们一起工作的姐妹们借钱。

当时我休假,他打电话说借一万,我当时就直接回复他,因为老伴出国了,我只有这个月的工资,还要给读书的女儿生活费,所以没钱借给他。

上班后,其他姐妹问我借了吗?我实话实说自己没有,有个好心肠的姐姐借给他了一万。本来谁也没有想着这个事情,谁知,几年后,这位老同事突发心梗走了。

借钱给老同事的姐姐慌了,因为当初没有写借条,只是说“有钱了就还”,谁知,每月拿着几千块退休金的老同事总说自己没钱,退休工资卡在儿子手里,替儿子还房贷。

等老同事的后事办完了,姐姐拿着手机里当时的借钱截图和转钱记录找到了他家人,谁知,人家老伴和儿子都说不知道这个事情,不承认这笔借款。

后来听说他们之间吵了很多次,听说还找了律师咨询,至于老同事的家人还没还钱,我们也不好意思打听,但这件事情真的就是教训。钱虽是好东西,但人心未必是善良的。学会保护好自己,还是有必要的。

退休后的老人,面对曾经的同事借钱,还是不要借得好。不是我们薄情,也不是我们世故,而是人心真的不能考验。钱借出去容易,要还回来却很难。不仅会伤害自己的感情,也会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人老了,就不要跟不值得的人有金钱的来往,不论对方给多少高额利息,也不要因为对方多么的惨,要学会保护自己,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为啥退休后,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呢?首先,退休后的我们挣钱能力低了,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了,我们能够承受的损失小了。所以,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借个几百几千还可以,大额的借款还是拒绝的好,以免给自己和子女带来不必要的纠缠。

其次,生活里,网络里借钱的地方很多,真正需要借钱的人,可以直接从网络里借出来,之所以找退休人借钱,不一定是你们之间的感情深厚,而是借钱人本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再说的心里,能够借到不要利息的钱最好,借不到人家自然会想其他办法,不必同情谁。

最后,退休后,真正为我们自己好的人,只有我们的家人,外人没有几个希望你过得比他好的人,这是正常的人性,我们也不必生气。学会保护自己,少说自己的积蓄,也少夸口孩子的收入,低调些,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因为很多时候,你的好心未必得到好报,更多的是你想不到的“意外之喜”。

大家觉得我老同事这样借钱,能够借到她想要的钱吗?我这样做错了吗?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警惕!中国这类“新穷人”正越来越多

近年来,“新穷人”这个词,经常刷屏朋友圈和社交平台,引起了广泛热议。

一些年轻人常以“穷人”自居——“月光族”“穷忙一族”“花呗式青年”“突然穷醒”“来自贫困的凝视”“每天睁开眼就要还贷款”“隐形贫困人口”......都是他们无奈而又真实的“标签式”表达。

现代“新穷人”自画像

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贫困、一无所有、缺吃少穿的“穷人”不同,“新穷人”有着不错的工作和薪水,外表光鲜亮丽,物质生活丰富,愿意并享受超前消费,但“穷感”很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进账上看,“新穷人”在高档写字楼工作,每月收入不菲,月入上万甚至几万,住着精心装修的房子,开着昂贵的汽车,酒局聚会不断,经常出入高档酒店。

但从存款额上看,他们却是名副其实的穷人,经常入不敷出,有些人还靠信用卡借贷来维持生活,甚至背负巨额债务。

图片来源:网易财经

你说穷吧,他们有班上;你说富吧,他们口袋里一分没有!

对此,有人说“其实我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硬性条件就是“有房、有车、有存款”,这些压力让很多普通人背负大量债务。

纵使看似月收入不错,但除去每月“还贷”等固定开支,就去了大部分,剩下一点钱还要应付日常花销,有家庭的还有老人和小孩要养,这期间最怕物价上涨,降薪或失业,更不能生病休息。

制图:金小鹊

还有一种“新穷人”,则是出于虚荣心,为了塑造所谓的身份感,频繁超前消费和非理性消费,比如100元一张面膜随用随扔,因健身冲动办张年卡却常常闲置,攒几个月工资只为买个包......这类人没有节约和攒钱意识,更不会投资理财,最终赚多少钱都被挥霍掉了,毫无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图片来源:腾讯财经

无论是哪种情况的“新穷人”,其境况都是危险的,一旦这些人失业,将直接面临资金链的断裂,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社会“新穷人”越来越多

当前一个较为严峻的事实是,“新穷人”群体正在逐渐增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再次增长,提升到了1.25万美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到35128元。而同时,我国居民负债总额却在攀升,已经超过200万亿元,平均每个人负债14万元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负债的城镇家庭占比为56.5%,而且户均家庭总负债为51.2万元。在有负债的家庭中,76.8%有住房贷款,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在1996年的时候,我国居民杠杆率还只有3%,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8%,而截止到2017年底,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56%。贷款是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

另据2021年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推出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显示,90后在“消费贷”中的占比高达49.3%,由此而埋下的隐患是还贷压力和生活焦虑。

豆瓣有个“清醒的负债者”小组群,群里有3000多位组员,多为80后、90后,他们每天记录着自己的还款情况,分享还款日记。然而,群里经常流动着焦虑且压抑的情绪。

有人询问,被威胁恐吓后该怎么办;有人仔细清算线上借贷的“暴利”;有人提醒,线上借贷能不借就不借,“因为你还不起,也还不完”。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最新数据,截止北京时间2022年3月21日,我国失信被执行人多达7233065人,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过度透支个人收入造成的。

如此严峻的局面,令很多人担心中国会从“全民储蓄”已经走向“全民负债”,特别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他们开支太多了,几乎是“一睁眼就要花钱”。

制图:金小鹊

早在2020年,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峰会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就曾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们总是靠着借债来维持自己眼前的生活,这其实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他认为,新穷人群体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非常不利于社会发展。

如今正值疫情反复肆虐,全球经济增长很不乐观,各种风险因子动不动就偷偷袭来,失业、破产、负债等恶性循环不断,“新穷人”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多更大。

如何避免成为“新穷人”?

现代社会,如果你喜欢超前消费,不惜借贷满足物欲,不懂储蓄和投资理财,在年龄上也不再年少,家庭资产情况也不占优势,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如此下去,你很可能沦为“新穷人”。

而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家境不算富裕,生活开支大但收入相对固定,也要万分谨慎,因为一不小心也会沦为“新穷人”。

别看很多人现在是中产阶级,住着几百万的房子,开着十几万的车,很多时候一场疾病就能让一个中产家庭变得“一贫如洗”。现实中因病返贫,因病而脱空家底的人不在少数。

而很多人只有在医院,在ICU病房,才能体会到“花钱如流水”的含义,家里的那点积蓄,就像一个鸡蛋打进长江,根本看不到一点蛋花。

制图:金小鹊

曾经,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说过,“60%的人,将60%的积蓄,用在了生命最后的28天”。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中产家庭到穷人之间的差距,仅仅需要28天!

所以,如果你不足够富裕,那么请未雨绸缪,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生活与投资,避免陷入“新穷人”囧境。

怎么做呢?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控制消费,减少信用卡等的提前消费额度。这里可以从花呗、白条等借贷利息较高的消费渠道着手,还一个月,就相应关闭一个月的额度,慢慢减少负债规模。

其次,每月做消费计划,并严格执行。可以尝试将每月的收入分类,一部分为房租水电交通等固定支出,一部分为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一部分为固定存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每月都有存款的习惯,就能大大提升生活的安全感和可控性。

值得一提的是,购买保险比如年金险,是一个不错的强制储蓄方法,在白纸黑字的合同里,收益和保障都写得明明白白,时间久了,能为年老或未来的生活存储一大笔钱。

制图:金小鹊

再次,一定要学会投资理财。在全民理财时代,“上班只能决定下限,会理财才能决定上限”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个人而言,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很重要,比如你是风险厌恶型,追求稳定的收益,可选择保险、信托等固收类资管产品,或者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

另外,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可用一个本子或在手机上装一个记账软件,记录每天的开支、投资理财的情况,以及每月总结和分析收支情况,这样能直观的反应出每月的钱都花在了哪里,有哪些是冲动消费,有哪些投资收益不错等。

最后,别忘了投资自己。近日,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在被问及“超级通胀下你应该买哪只股票”的问题时,他回答说:“最好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用担心钱因高通胀而贬值了。”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确实!身处经济危机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后的受益人一定是那个“越活越值钱”的自己。

总而言之,及早规划、控制物欲、适当强制储蓄、学会投资理财,都是一个人或家庭远离“新穷人”的妙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的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早知道月供利息(收藏)

贷款30年为准

贷款50万,月供2959,总利息56万

贷款60万,月供3551,总利息68万

贷款70万,月供4143,总利息79万

贷款80万,月供4743,总利息90万

贷款90万,月供5326,总利息101万

贷款100万,月供5918,总利息113万

贷款110万,月供6510,总利息124万

贷款120万,月供7102,总利息136万

贷款130万,月供7694,总利息147万

贷款140万,月供8286,总利息158万

贷款150万,月供8877,总利息170万

贷款160万,月供9469,总利息181万

贷款170万,月供10061,总利息192万

贷款180万,月供10653,总利息204万

贷款190万,月供11245,总利息215万

贷款200万,月供14837,总利息226万

贷款250万,月供14796,总利息282万

贷款300万,月供17755,总利息339万

贷款400万,月供23674,总利息452万

贷款500万,月供29592,总利息565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