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深入万源调研贷款项目建设工程情况
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13日讯(廖晓峰)为强化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率,力争快速度完成惠民项目。6月12-13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客户处处长陈红一行深入万源,调研棚户区改造、贫困村公路及异地搬迁等贷款项目建设工程及资金使用情况。市委书记吴晓勇出席座谈会。
万源地处川陕渝结合部,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宽量大,一直受到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的关心和支持。自2014年以来,国开行为万源发放项目贷款和基金贷款超过20亿元,全部用于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社道公路、寨子河水库、滨河大道等民生工程项目。市东区、火车站、药树坝、鞠家坝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圆满完工。万三中、张家湾棚户区改造项目和贫困村公路建设项目等已正式启动。现拟计划在乡村旅游、村道建设、农村饮水、巴通万高速连接线等方面寻求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的帮助。
陈红指出,万源是红色之城、通达之域、富硒之都、康养之地,是出川的重要通道和桥头堡,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和支持。她要求要认真落实好棚户区改造工程,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抓好项目进度;要强力打造好八台山、龙潭河、黑宝山、鱼泉山等乡村旅游和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要规划好170个贫困村的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巴通万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工程。
吴晓勇代表万源市委、市政府对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万源市近年来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村面貌初步改善,这些都离不开国开行四川分行给予的极大支持。他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为万源的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徐综、常艺螣、杨爱轩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硒李花香醉巴山——农行万源支行金融产业扶贫侧记
硒李基地李花绽放
农行实地了解金融需求
“农行贷款支持建立起来的大棚彻底解决了硒李夏季裂果的后顾之忧。”万源市魏家镇楠木坪村的万源市巴山硒李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园内,盛开的李花将山村装扮得分外靓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米友指着不远处的大棚说道,“这些大棚为硒李上了一道保险,不然大家还得像以前那样靠天吃饭。”
1月初,王米友受到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表彰,荣膺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他自豪地说:“当初来万源创业只是想过上向往的生活,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成员已达到1975户,硒李种植遍布万源市魏家镇7个行政村,面积达到663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引导附近3万余人就地就业,其中,长期就业的贫困户人口28人,入股分红贫困户98户,村民年均户增收高达3860元。
看着一系列工作的成功,王米友感叹道:“如果没有农行的支持,这一切都还只是梦想。真心地感谢农行万源支行,感谢党的金融扶贫好政策!”
深入大巴山孤身创业
15年前,浙商王米友做有色金属矿业开采,在河南省洛阳市一个企业持有股份。其间,他结识了万源市魏家镇楠木坪村的务工人员赵仕友。作为员工的赵仕友勤劳、豪爽、耿直,给王米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中,他对曾经发生过彪炳史册的“万源保卫战”的万源产生了好奇:“大巴山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养育出像赵仕友这样的优秀农民工?”
那年春节,跟随赵仕友,王米友来到了万源市魏家镇。高耸入云的大山、蜿蜒曲折的山路、落后的生产方式、贫困的生活……这里的一切都让他震撼。当看到赵仕友一个本家兄弟,4口人靠不到4000元的收入维持生活,孩子们单衣过冬、洋芋果腹的场景时,他哭了,并决定来此投资发展产业,带领楠木坪村人过上好生活。回洛阳不久,他退了企业股份,带着1000多万元资金,来到万源市魏家镇楠木坪村“安营扎寨”。
做什么呢?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当时达州的牛肉紧俏,于是开始了肉牛养殖。这是一个陌生的行业,因误把耕牛当肉牛养殖,加之乡村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这个浙江汉子投入大额资金,流转2600亩土地建立起来的肉牛养殖场于2009年关闭。
含着眼泪,王米友离开大山,返回浙江。筹资一段时间和重寻创业项目后,2013年的秋冬,他又返回到魂牵梦绕的大巴山深处种植硒李,开启了第二次创业。
经历风雨追寻彩虹
“2014年春节,我留在了村里。”王米友回忆道。原来,他借着春节家家户户有人的机会,用当地人听起来感觉十分滑稽的普通话,逐户宣传硒李种植前景,希望村民加入。
为了避免出现第一次盲目创业的后果,春节后,他采集了当地的土壤样本和数瓶山泉水,西到成都,南下重庆,东回浙江,找不同地方的农科院专家化验土壤和水的成分,看能否种植硒李。结果,三地农科院得出的结论几乎一致:万源市魏家镇适合种植硒李。
王米友兴奋地回到楠木坪村,以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垫付前期费用等优惠条件,吸纳165户村民,建立起了万源市巴山硒李专业合作社,当年实现了500亩的种植规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王米友突然用他那浙、豫味口音混杂“川普”的语调说。
2017年,当硒李进入丰产期,却遭遇连续两个夏季持续的降雨,导致李果大面积开裂,整个产业损失高达90%的收入,金额达到1000多万元。
王米友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冷静下来后,他向专家请教,最终决定建大棚,给硒李上一道“保险”,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局。
路子有了,资金哪里来?王米友对身家数千万的表弟发出邀请,希望能够合作。但实地考察后,表弟扔下一句“你疯了”,便扬长而去。
“村民们很热心,听说要建硒李大棚,纷纷把自己家的钱拿出来支援。”王米友说,“那时,很感动,村民的这一举动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老百姓支援万源保卫战的奉献精神。但大家都还比较穷,资金实力有限,满足不了建大棚的大额资金需求。”
正当王米友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时,一个好消息飞进了楠木坪村。农行开启“农户信息建档工程”,正在实施“边建边贷”的金融扶贫新政策。于是,他赶了360余里山路到县城,前往农行万源支行个人信贷中心。
农行贷款成为“定心丸”
“真没想到,农行领导高度重视,当即就受理了贷款申请。”王米友激动地说,“为了加快进度,农行万源支行还专门成立了信贷工作队,第二天来到楠木坪村实地调查,没几天,300万元贷款就获批了。”
有了大棚,王米友放心了,加入合作社的近2000户村民也吃了“定心丸”。王米友介绍,去年产量500万斤,今年应该会更多。
“听说王米友当年因连续两个夏季持续下雨损失1000多万元的情况后,我心里很难受。”农行万源支行行长贺小华说,“我们决心以信贷支持来助力发展乡村产业,解决相关设施的瓶颈问题,不再让乡村创业者担惊受怕。”
据贺小华介绍,在“农户信息建档工程”的推进中,农行万源支行以青年为骨干、个贷中心为主要机构、乡村产业为重点,组建了20余人的金融服务专业化队伍,实施“边建边贷”的政策,切实解决乡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问题,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可喜的是,到目前,置身大巴山腹地的农行万源支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7亿元,其中包括硒李在内的乡村产业精准扶贫贷款1.4亿元,有效改变了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瓶颈。(郑年孝潘兵潘欣)
万源联社喜获“中国服务县域经济新锐银行”荣誉称号
2015中国县域金融年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达州12月11日讯(潘江鸿胡曦蔡宪东)12月6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在2015年中国县域金融年会上,万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因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贡献显著,荣获“中国服务县域经济新锐银行”荣誉称号,成为2015年四川地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县域金融机构,这为万源联社的改革发展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中国县域金融年会每年举办一次,以推动农村金融转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最早关注县域金融领域发展的专业性年会。本次年会汇集了中央相关部门领导、全国知名金融学者、县域经济专家及基层农村金融机构代表,以深度解读当前经济最新最热问题,前瞻趋势,为县域金融机构发展指引方向。作为万源市地方金融主力军,万源市联社受邀参加了年会,并喜获殊荣。
近年来,万源市信用联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拓宽服务区域,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县域经济能力不断攀升,其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几年稳居万源市所有金融机构首位。
万源市信用联社将以此殊荣为契机,立足新的起点,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新常态下为地方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奋力舞起大巴山深处更加高昂的金融“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