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上海公积金贷款 缩短年限

本文目录

多地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每月少还近80元,看下有你所在城市吗?

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记者金龙)继央行决定自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后,近日多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纷纷发布公告积极执行政策。

据记者统计,进入10月以来,已经有北京、安徽、海南、河南、南京、杭州、宁波、无锡、武汉、哈尔滨、东莞等多省市宣布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后月供能省多少钱?存量的个人公积金贷款能享受最新优惠政策吗?还有什么利好政策?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楼市表现如何呢?

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

每月少还多少钱?

人民银行此前宣布,自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为2.6%和3.1%,此前则为2.75%和3.25%。记者注意到这是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时隔7年再次下调。

“很开心看到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政策出台,这是减轻大家还款压力!”中部某三线城市购房者向央广网表示。

据记者测算,100万元的贷款,25年期,在等额本息之下,降息前月供为4873.16元,而降息后则为4794.29元,每月少还了78.87元,总还款额累计减少23662.12元。

“公积金是购房者重要的金融贷款之一,也是为了买卖房屋设立的专项贷款资金,是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优先选择的贷款方式。对于购房者来说,一方面,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购房者的市场信心的提升。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时隔多年公积金利率下调为行业传递积极信号。”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向央广网分析。

还有不少购房者关注,在今年10月1日前下放的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是否能享受上述政策?答案是肯定的,但需到2023年1月1日后方可调整。

以上海为例,2022年10月1日前发放的未到期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如贷款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不作调整,2022年10月1日起仍执行原利率;如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2022年10月1日起仍执行原利率,自2023年1月1日起按新规定执行。

王小嫱指出,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主要是可以降低购房者的月供成本,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对各地公积金政策的理解,和此前央行的政策可以完全一致,中间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操作或差异。唯一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发布公积金新政的时候,对于近期已经买房但没有审批公积金的情况也做了解释,即此类群体也可以享受降息后的利率,这也是相关在途交易的购房者所需要注意的。

还有啥利好政策?

“一人购房全家帮”等政策推出

目前,公积金政策已成为推动市场回暖最为集中的政策方向。除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外,多个城市因城施策,此前还采取了微调公积金贷款上限、降低公积金首付、明确直系亲属可提取公积金用以支付购房款(“一人购房全家帮”)等措施。

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该地住建局针对公积金贷款额度发布新政,购房借款人单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借款人双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则由6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

此外,“一人购房全家帮”的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扩围至多个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30城已发布过此类政策。例如,秦皇岛政府今年6月份发布的新政中就明确规定,缴存人全款购买本市新建自住住房的,夫妻双方父母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持子女购房(只限一次)”。今年9月份,汕尾市也调整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和提取政策,支持本人及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

而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则明确,“一人购房全家帮”业务是指在省内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以上的购房人,购买家庭首套自住住房,可使用其配偶及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和对冲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其中的直系亲属涵盖了购房人及其配偶的父母或子女。

对此,严跃进认为,从各地的角度看,基于全国统一的公积金利率下调和各地公积金提高额度、一人购房全家帮、商转公等操作,客观上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积金对购房方面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提振四季度的交易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以及“一人购房全家帮”等政策外,9月末的楼市利好政策频频出台。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据梳理,国家统计局口径的70个大中城市中,有天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武汉、贵阳、昆明、兰州、秦皇岛、包头、温州、安庆、泉州、济宁、宜昌、襄阳、岳阳、常德、湛江、桂林、北海、泸州、大理23个二三线城市符合本次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要求。

“多举措、全方位促进房贷利率持续下行,有利于降低各种房贷付息成本,提升居民购房需求,促进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的恢复。”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向央广网指出。

税收方面,9月3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此次政策总结起来是“换房可退个税”,即个税成本可以减免。严跃进指出,个税政策影响房东和购房者的成本。各地实操层面看,个税的税率大约是房价的2%。如果对于500万的房子而言,过去需要缴纳10万元的个税。那么按现在这个政策,房东就不需要缴纳。实际过程中,过去房东会让购房者缴纳,那么按这个角度说,相当于购房者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支出。据此可以认为,此次政策将使得房东更乐意挂牌出售,购房者也更乐意购房。

十一假期二手房整体表现突出

四季度新房市场或逐渐企稳

十一假期期间,二手房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贝壳重点监测的50个城市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同比增长约54%。重点监测的50城中,九成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成都、厦门、佛山、苏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超过去年同期的两倍。

另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重点5城成交367套,较去年同期上涨98.4%。其中,北京、深圳、东莞、佛山、青岛5城均较去年十一假期成交上涨。北京二手房成交143套,较去年上涨74.4%,深圳成交15套,较去年上涨275%。

不过,国庆期间新房成交却仍未见起色。诸葛找房数据显示,国庆长假期间,重点15城(包括北京、深圳、上海、武汉、苏州、大连、青岛、东莞、温州、宁波、济南、杭州、南京、成都、佛山,下同)新房成交4474套,较去年十一假期下降47.1%。

此外,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沈阳、武汉等20个重点监测城市国庆假期期间(10月1日-10月7日)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7.7%,部分城市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同比表现增长,但整体成交降幅仍较大,考虑到网签数据具有一定滞后性,结合企业反馈及认购情况来看,部分城市黄金周楼市出现一定恢复。

展望四季度,中指研究院预判,政策的持续优化,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市场信心,叠加国庆期间企业加大营销力度,部分城市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短期来看,购房者观望情绪仍在,前期政策显效仍需时间,若政策持续发力,各地配套政策持续跟进和落实,购房者置业情绪有望继续修复,四季度新房市场或逐渐企稳。

诸葛找房指出,随着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接连出手,针对楼市释放重大利好,同时地方因城施策逐步深化,对于提振房地产市场行情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刚性和改善购房需求释放,中央推出政策组合拳,预计政策效应将会更加显著,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有望加速修复。

庞溟则认为,随着多项政策措施出台落地,信贷政策可以和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协同发力,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居民合理购房需求有效释放,避免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走弱,有效推动房地产投资恢复,并在边际上缓解与改善地产企业面临的资金链压力、流动性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预计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优化落地的节奏将进一步加快、优化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维度有望向限购、限贷、限售、限价宽松并结合购房鼓励政策、降低交易税费等多方向,以及向热点一二线城市延伸、扩围。

重要信号!上海放宽购房政策,人才购房社保最短三个月,外围松绑或成趋势?

继苏州、南京等热点二线城市放松限购后,又有一线城市加入松绑之列。

4月13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了解到,该区人才购房政策有所调整,重点支持单位人才社保门槛缩短为3至6个月。

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热点城市这种外围的松绑是一个必然趋势。热点城市政策松动必须要将“房住不炒”和促销费、促稳定结合起来,政策调整要精准研判,因区施策,也要为后面留足空间,避免政策一股脑儿退出造成市场大起大落。

上海临港优化人才购房政策

4月13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看到《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进行了优化调整。

其中,将原《购房资格确认函》调整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

同时,根据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及城市功能发展需求,经综合评定,形成了《2022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清单》,《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清单》将按需组织更新并公示。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可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上海临港此次政策调整主要有两个亮点:一是缩短人才认定的工作年限,从一年调整为3或6个月,即工作三个月,即可申请认定为人才,然后就有了购房资格;二是人才认定有效期拉长,认定程序简化,目的是将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人才认定为人才,赋予其购房资格。

对于上海临港政策调整的原因,李宇嘉认为,一是国家层面明确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满足合理住房需求,近期市场因疫情、预期而明显下行,对区域市场良性循环有较大冲击,需要政策实时调整,临港属于上海外围,供应量大,需求下行,需要实时调整政策;二是国务院近期明确,要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纾困疫情影响,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临港属于自贸区新片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房地产对区域开发、基础配套的支撑力度很重要;三是近期国家也大力部署促进住房消费,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临港属于新市民比较集中的区域。

“继苏州、南京后,上海临港也放松限购,这说明整个房地产市场调控放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之前的菏泽、郑州、哈尔滨,逐渐进入到核心二线城市苏州、南京,现在上海也开始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说,上海今年受疫情影响,楼市压力比较大,人才购房政策的放松,对楼市是利好政策,能够改变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热点城市外围松绑或成趋势

进入4月,越来越多的热点城市加入政策松绑“大军”。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梳理,4月以来,已经有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丽水、台州、安顺、苏州、南京、咸宁、荆门、黄石、宜昌、上海等15城松绑了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内容。

其中,4月11日,苏州限售、限购政策均有放松。其中,二手房限售5年调整为3年;外地人在苏州买房,社保(个税)累计满2年即可,不再需要3年内连续缴满2年。

4月12日,南京溧水区、六合区放松限购,外地人购首套房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已婚人士需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未成年小孩的出生证明和户口本;未婚人士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可以开一张本区的购房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此次限购松绑跟南京一样,是从外围区域开始的,并且上海此次是对外围区域的特定人群进行松绑。

对此,李宇嘉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热点城市的调控被要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态,南京选择先将外围两区的需求放开,逐步给市场加量,引导预期,再看疫情的情况、市场预期和购买力的恢复情况,再进行下一步动作。上海也是选择在临港这样的外围正在大开发的区域,并且释放人才购房限定在了重点支持单位中的人才,符合临港自贸区发展的产业序列,将产业、新城开发、区域配套、新市民就业和安居、新兴城镇化等综合起来了。他认为,热点城市这种外围的松绑是一个必然趋势。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李宇嘉认为,热点城市开始纠偏政策,一方面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冲击,另一方面促进消费释放、促进行业循环,助力实体经济和稳增长诉求,但同时也要贯彻“房住不炒”,也就是热点城市政策松动必须要将“房住不炒”和促销费、促稳定结合起来。政策调整是可以的,但要精准研判选择哪个区域调整,怎么调整,为后面留足空间,如果一一股脑儿退出,可能会造成市场大起大落。

责编:杨喻程

你的住房公积金被“缩水”了么?

●缴纳公积金是法定义务,不能变相减免或抵消

●遇有特殊情况可缓缴,但企业情况好转后需补齐,同时应向灵活就业群体延伸

近日,一份珠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住房公积金诉求答复书》引发网友热议。答复书显示,一电器公司未按照某员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足额缴存2012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未给员工足额缴纳公积金在该公司并非个例,正在同步处理中。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一些企业通过多种理由欠缴或不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导致劳动者公积金待遇“缩水”,劳动者虽觉待遇降低,但大都无奈接受。那么,公积金是可缴可不缴的福利吗?待遇“缩水”,对劳动者影响几何?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欠缴少缴导致待遇“缩水”

北京白领曾娜在跳槽求职期间被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录用,却在入职前被告知,3个月试用期内没有五险一金,入职后一年也只有“五险”而不缴纳公积金。当曾娜质疑公司为何不能及时缴纳公积金时,对方搪塞:“公积金一般买房时才能提取,而且手续复杂,刚入职的员工用不到,这样可以增加到手收入。”

记者在招聘网站上搜索发现,在一些用工密集、岗位要求低的服务行业,不少企业招聘时明确列出“有五险”作为福利,但并不提供公积金。当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向一家企业咨询时,工作人员解释道,由于已经给员工提供宿舍,不需要再缴纳公积金。

除了以试用期、提供宿舍等理由欠缴,企业未足额给员工缴纳公积金的情形更为普遍。在济南市一家私企工作的孙静,最近正计划买房。她告诉记者,自己税前月工资约1万元,分两笔下发:一笔4000元,社保、公积金以此为缴存基数,公积金缴存比例为5%;另一笔6000元,但不走银行账户,而是由老板个人账户转账下发。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缴存比例。因此,不以实际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公积金,就意味着职工的公积金额度直接减少。

孙静向记者算了一笔账:5%缴存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以4000元作为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企业、个人分别缴纳200元,公积金到账400元;但如果以足额的1万元作为缴费基数,企业、个人分别缴纳500元,到账1000元,一年相差7200元。

“这不仅影响账户内的余额,还直接影响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时的贷款额度和每月还款额度。”孙静说。

法定义务不能变相减免或抵消

尽管对录用公司心仪已久,曾娜最终还是放弃了入职。“即便我暂时不买房,也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取消公积金这项福利待遇,公司的做法让我感到很没保障。”

“现在有这样一种声音:‘五险’是强制的,但公积金是用人单位可缴可不缴的福利,并非强制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缴纳公积金是法定义务,不能变相减免或抵消。”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杨保全表示。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

“这意味着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缴纳,试用期不缴纳或约定免除、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解决宿舍等,都不能代替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义务。”杨保全提示道。

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缴存单位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在规定范围内自主确定具体缴存比例,但比例需在当地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各地关于缴存比例的上下限略有不同,例如北京为5%至12%,上海为5%至7%。其中,具有劳动报酬性质的各种项目都应列入缴存基数,如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

杨保全表示,用人单位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选择缴存比例,但不以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足额缴费,是不合规的。

“欠缴或不足额缴纳都是企业在变相降低用工成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天玉告诉记者,公积金与社保一样,都要求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费,这部分保障性支出构成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于一些用工密集型中小微企业来说,负担这部分保障性支出可能压力较大。但企业应当认识到,这种福利保障也会变成用人单位招人、留人、用人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劳动组织效率。

应向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延伸

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覆盖的人群,部分地方正在进行探索完善。例如,针对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激增的情况,2021年,住建部在重庆、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受到广泛欢迎。

“这样的探索适应了最新的劳动方式变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接口,有利于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体系。”为此,王天玉建议,住房公积金制度可加强整体性考量,以多元保障体系满足劳动者住房需求。

此外,为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企业稳就业,2020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措施。近期,又有多地出台措施为企业纾困,例如,哈尔滨市、威海市等多地出台相关缓缴政策;深圳市发布的纾困政策则规定,对此类用人单位,可依法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或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3%,期限不超过12个月。

杨保全提醒道,申请缓缴或降低缴存比例,不等于豁免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义务。单位经营状况转好后,应提高缴存比例或进行补缴。同时,职工本人也应增强法律意识,督促单位按时、足额缴纳。

记者于灵歌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