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将在现行监管框架下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上海加强对这些人员排查!关于复工复产复市、延后还贷等问题,发布会都有答复
数字普惠、一网通办、“云房贷”……上海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并行发展
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将在现行监管框架下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记者孙艺真
编辑
12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指出,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多措并举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上海战略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融资支持规模,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
“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金融高水平供给,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创新。”王俊寿表示,过去十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金融供给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显著的提升,上海银行业的资产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人上升到7917元/人,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风险保障。
王俊寿指出,上海银保监局将围绕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的需要,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最大程度上延伸金融支持的范围和力度。
在健全科技金融体系方面,王俊寿谈到,将在现行监管框架下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支持银行保险机构采用更加“柔性”的做法,支持满足更多的“硬核”科技企业及科研人员的金融需求,切实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王俊寿谈到,近年来,贝莱德、高盛、施罗德、东方汇理、法巴等国际知名资管机构与国内大型银行强强联手成立的合资理财公司落户上海,积极参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建设,这充分彰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当前,上海外资银行和保险法人机构超过50家,外资省级分支机构超过100家,外资银行和保险代表处近80家,形成了中外资金融机构百舸争流的局面。
王俊寿表示,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与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离岸开放规则和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不断丰富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为境内外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机构,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机构的业务联动,协同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让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扩大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升承保能力、服务水平和交易活跃度,增强我国保险业的全球影响力。
上海加强对这些人员排查!关于复工复产复市、延后还贷等问题,发布会都有答复
今天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7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总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光群,上海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登勇,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管小军,介绍上海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截至5月8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779404人,均已落实管控。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94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9839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5月7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10094个,涉及人口数约245万人;管控区18299个,涉及人口数约382万人;防范区47263个,涉及人口数约1702万人。
5月1日至7日,累计核酸筛查了约6300万人次,抗原检测约1.26亿人次。我们将继续开展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其中封控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样;管控区采取每周“3天核酸+4天抗原”组合筛查的方式;防范区采取每周“1次核酸+6次抗原”组合筛查的方式,且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入公共场所。如果另有规定的要求,按相应的规定执行。对配送寄递、志愿者等流动中的城市服务保障人员,每天开展“1次核酸+2次抗原检测”(2次检测间隔8小时)。
同时,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开展“扫街、扫楼、敲门”,加强对企业、工地、沿街店铺、公寓楼、商务楼、旅店、社会流动人员的排查,并对应检未检人员的健康码赋黄码,所以请广大居民积极履行疫情防控义务,参加每一次的检测筛查。
本市疫情防控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不能松劲、不能懈怠。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深化推进清零攻坚“十大行动”,坚决落实“应收尽收”“应隔尽隔”要求,第一时间阻断社区疫情传播。同时要坚持科学流调和管控,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我们也注意到网传上海出现新冠变异毒株,在此说明一下:我市持续开展新冠病毒样本基因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近期我市本土疫情报告的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主要为奥密克戎BA.2和BA.2.2变异株,目前未发现传播力更强的新变异株。防控最新情况。
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
上海出台这些举措助企纾困
上海正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在助企纾困、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方面,本市出台了哪些金融支持政策和举措?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管小军介绍,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会同在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持续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不同阶段企业金融诉求,迅速出台多项金融惠企纾困政策。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配合出台《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抗疫助企21条”),重点突出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等政策内容,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此后,又印发本市地方金融组织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地方金融组织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最长可延至2022年12月31日),以及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等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会同一行两局以及本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形成四方面共17条金融支持举措,进一步细化“抗疫助企21条”中的金融政策,并进一步增加完善了信贷奖补政策、推动大数据赋能普惠金融、做好疫情期间征信保障,加大对疫情受损行业的支持等政策,全力发挥金融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便利企业更好对接金融资源,我们同步发布了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指南,将本市主要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举措和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
此外,针对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近期,部分企业反映因疫情防控影响员工工资发放,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市民服务热线办公室以及在沪50多家商业银行,迅速建立工作专班和应急处理机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线上核验企业身份和支付工资意愿,接收相关材料,为企业发放工资提供便捷服务。
二是针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需要,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为保障各在沪金融市场和重要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市金融工作党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相关区,建立了市区两级防疫专项协调机制和日报机制,全力支持金融市场、重要金融机构做好疫情防控,确保交易运行、核心业务不间断。
各金融市场积极发挥直接融资渠道作用,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减免手续费、开展线上受理等方式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债券发行绿色通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额免除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手续费。上海期货交易所免收全部期货品种交割手续费。上海票据交易所引导会员机构线上办理业务并拓展线上受理范围。中国银联实行银联二维码交易手续费折扣的扶助计划。
下一步,上海金融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按照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要求,落实好出台的各项举措,并根据企业的新情况、新需求,不断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
加大复工复产金融支持力度
最近不少企业复工复产遇到了资金困难,请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信贷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支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总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介绍,为做好金融支持复工复产工作,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根据总行、总局以及市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于日前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共包括7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
其中在信贷支持方面重点是三条。
第一是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市各金融机构努力克服疫情管控影响,实施线上办理、免申即享等便利化措施,有效缓解相关市场主体的融资困难,确保金融服务不断档。目前,上海市已陆续发布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对接,运用好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加大复工复产金融支持力度。
第二是加大对普惠群体的信贷支持。重点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第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直达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保障电力等能源稳定供应,有效满足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融资需求。
例如,捷诺生物和海优威是上海首批666家复工复产“白名单”中的重点科创企业,捷诺生物主要生产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海优威是光伏产业链核心原材料重点工业企业,面对复工复产中的资金需求,工商银行启动信贷审批快速响应机制,为上述两家企业各提供了5000万元专项流动资金贷款,有力保障了企业的复工复产。
再比如,申能集团旗下的吴泾第二发电厂2号机组计划利用高温亚临界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我们及时推动其与建设银行进行对接,成功获得4.8亿元、12年期的资金支持。这三笔信贷资金都将获得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从而使获贷企业获得相对较低成本的银行贷款。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应贷尽贷应续尽续
能减则减能让则让、能保则保能赔则赔
近期,上海银保监局出台了十五项惠民保企的举措,目前政策落地情况怎么样?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光群介绍,为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4月20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做好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总的原则是四句话:“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应贷尽贷应续尽续、能减则减能让则让、能保则保能赔则赔”,根本目的是“让金融行业一份利、保实体经济百业兴”。
同时,自今年3月底以来,由上海银保监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的40余人团队24小时驻局值守,调度指导我市银行保险金融机构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工作,有力推进各项金融政策落地执行。
一是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增贷款”和“降成本”的诉求,要求做到应贷尽贷。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满足抗疫和复工复产资金需求。要求银行机构对于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市主要大中型中资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超过6400亿元,同比增长30%。另一方面,鼓励减费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小微企业和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人群,鼓励采取息费减免、保险赠送等方式,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金融让利。目前,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4.96%,为全国最低地区之一。
二是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还款难”“续贷难”的现状,要求做到应续尽续。一方面大力推进无缝续贷行动,稳定企业融资预期。要求银行按照“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原则,支持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今年一季度,我市中资商业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方式,累计投放无缝续贷1992亿元,其中无还本续贷同比增长109%。比如,上海一家法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在一天内完成线上签约、核保到无还本续贷的全过程,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实施贷款延后还款行动,加大金融纾困力度。今年一季度,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对困难企业实施延后还款超过81亿元,累计为2万多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提供了延后还款服务。
三是针对市场“保供应”“保通畅”的诉求,要求急事急办开辟“绿色通道”。我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货运物流和货车司机的金融服务。截至今年4月末,主要中资商业银行对货运司机和货运物流小微企业信贷余额280亿元,较年初增长12.4%。比如,我市一家银行推出“商车贷”产品,为长途物流卡车司机、城市配送经营者等群体购买经营性用车提供资金支持,首期设立100亿专项信贷额度。同时,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等岗位人群,上海保险机构开发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是针对企业和市民对“便利度”“数字化”的期盼,要求特事特办提供线上服务。一方面,建立复工复产纾困协调和监测机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作为今年重点任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纳入年度考核。同时,银保监局加强跟踪监督,统计信贷投放、无缝续贷、减费让利情况,监测400余万个企业银行账户资金进出情况,保护“钱袋子”安全。另一方面,力推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云柜面等方式,妥善解决疫情期间工资发放等民生问题。此外,我们将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情况,指导银行保险网点有序恢复营业,更好满足企业和市民的金融需求。
五是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保障少”“赔付难”的顾虑,要求能保则保能赔则赔。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设计责任更广、价格更低、覆盖更全的普惠保险,并通过减费让利、延后保费缴纳时间、扩展新冠肺炎责任等方式,加强减负惠企,加大赔付力度,支持我市企业和人群渡过难关,发挥保险“稳定器”和“减震器”作用。
本轮疫情期间,在沪保险公司在2700余款保险产品上扩展新冠责任,覆盖参保人数500余万人,目前涉疫保险赔付金额已超3400万元。比如,为全市医务工作者无偿提供专属保险保障,保额超过1500亿元。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李晓明
来源:新闻晨报
数字普惠、一网通办、“云房贷”……上海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并行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行业的一大主题,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和监管能力?不仅商业银行在探索,监管部门也在提高监管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一直走在前列。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晓琪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必答题,工行上海市分行已落地三个典型项目: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数字普惠新形象,引入银行终端的长三角一网通办应用,实现个人住房贷款云办理的“云房贷”数字化平台。
“在提升普惠金融效能工作上,上海分行将更多业务办理流程搬到线上,提升效率。”工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邱琳介绍,而针对数字普惠业务面向的企业数量大、需求多等特点,工行推出构筑信用类、抵质押类、交易类三大产品线,标准化金融产品一方面能够简化客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客户经理的负担。此外,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普惠智慧信贷体系”提升了普惠业务风险识别能力,筑牢数字风控屏障。
“疫情期间,工行提供的企业经营贷服务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家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潘晓虎说。
目前,经营快贷已成为线上信用贷款主力军,也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2年10月末,工行上海分行当年累计发放小微贷款1100余亿元,其中线上贷款累放占比超过90%,依托大数据金融普惠应用已累计服务2.5万余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小微贷款1800余亿元。数字普惠产品已成为深化小微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实现监管及普惠金融发展目标的核心力量。
除了小微企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也惠及个人业务的方方面面。长三角“一网通办”应用联合沪苏浙皖四地政府及六家分行,汇聚近500项政务服务,实现了三省一市的政务本地办理、异地办理、跨省通办功能,打通区域壁垒,打造15分钟政务圈。目前,工行已在四地上线自助终端4755台。用户在指定网点的政务辅柜上即可完成打印5年社保记录、查询公积金办理机构、计算每月还款额等服务,再也不用来回奔波。
此外,个人房贷业务办理流程也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增效。今年9月,“云房贷”平台正式上线,依托上海市政府一网通办电子证照库和总行核心信贷系统,在个人房贷业务的签约场景下,用户仅需使用手机一键扫码,即可同步完成个人住房贷款申请、证照采集、征信授权等繁琐的业务流程,实现房贷申请证件无纸化提交和数据封闭传输,助力银行传统业务的流程效率和风控水平的双提升。
自9月1日正式上线后,“云房贷”平台已累计服务超过3000户房贷用户,效率提升20%。邱琳表示,“云房贷”是工行在个人金融领域开展电子证照离柜应用的首次尝试,未来将逐步打造“云房贷生态圈”,拓展更多的个人金融领域应用场景。
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左家燕看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更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保险同业公会共同发布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数据合规倡议书,进一步提升业务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健全数字治理体系和增强数据管理能力。
据悉,上海银保监局一方面积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升科技赋能监管水平。
比如,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监管难题,传统监管维度亟待突破。上海银保监局深化“数据驱动型监管”,积极开展监管科技应用实践和探索,吹响“向科技要生产力”的冲锋号。
此外,针对监管科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上海银保监局提出“4+2”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总体目标,即力争三年内全面实现监管实时化、风险可视化、计量自动化、监测预测科学化的“四化”目标,五年内依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监管目标,形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数字监管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