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知多少
家住杭州的李先生,在一家奶茶铺干了好几年,习得一手做奶茶的好技能,最近欲自己开一个奶茶店,但苦于设备款不到位而一直未能开业。多方辗转于各大银行间却始终贷不下款来。原因也很简单,李先生既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也无法提供相应价值的担保。后看到某金融机构的地铁广告,通过申请成功获得了一笔贷款,但同时李先生也存在疑问:自己在申请贷款的同时,被要求投保了一份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这份险有什么用呢?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和李先生一样的疑问,明明自己只需要贷款,为什么要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这个保险有什么用呢?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疑问,主要是源于消费者对于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不了解.什么是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它的作用为何?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一种贷款信用风险,以借贷关系为承保基础。在该种保险产品中,投保人为借款人,被保险人为出借人,其功能是为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以提高借款人的贷款成功率。借款人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对于符合放款方资质条件的,可直接向放款方申请借款,而对于达到或超出一定风险水平的借款人则可通过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提高放款成功率。
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注意事项有哪些?
认真阅读、审慎确认、严守合同义务目前,相当多的信用贷款借款手续和保证保险投保手续均是线上完成。消费者在办理上述业务时应当认真了解业务流程,仔细浏览操作提示,认真阅读借款合同、贷款本息归还方式、投保单及投保提示、保险条款、每期保险费、其他告知事项等相关文件,尤其要详细了解每月应归还的贷款本息金额保险费金额、其他有关服务费金额,审慎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切勿线上随意输入个人信息,谨慎点击确认,确认署名后,即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消费者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后,应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支付保险费。如有逾期或违约,将会记入个人征信记录,对未来个人的贷款、出行、就业、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保护个人信息,谨防“代理退保退息“骗局对于部分不法分子为谋取正当利益,打着为消费者维权、修复征信、退息退保等幌子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实则目的为诈骗消费者的代理手续费。其在怂恿消费者退保后可能又会向消费者推荐新的保险产品,再赚取一次保险公司的佣金。在不法分子代理退保的过程中,还很大可能会获悉消费者的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银行卡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买卖等风险。所以,消费者万不可轻易各种代理退保退息的言论,以免上当受骗。如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有相关服务需要,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选择向保险行业协会或者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申请调解,或者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处理。
(陈连荣马静)
平安产险鄂尔多斯|什么是个人借款保证保险
呼和浩特的小刘和几位合伙人经营一家健身房,由于受到大型连锁健身房的低价冲击,生意遭遇瓶颈并停业。此时小刘接近而立之年,但作为家里顶梁柱不能停下脚步。经过考察,他转战网咖生意,但扩大经营规模需要20多万让他犯难。经过漫长等待银行仅批复8万,难解燃眉之急。经朋友推荐,小刘在向金融机构借款时,通过投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增信获得了银行放款32.5万元,自新店迎客至今生意红红火火,融资增信服务为民营企业主二次创业带来机遇。不过,小刘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贷款还要买保险?这算不算强制搭售呢?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贷款保证保险销售管理及投保提示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0]1070号),明确贷款保证保险属于以借贷关系为承保基础的一种保证保险产品,该产品的借款人是投保人,出借人为被保险人,其功能是为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以提高借款人(即投保人)的贷款成功率。该保险以借款为前提,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但不属于强制销售或捆绑销售。消费者符合放款方资质条件的,可直接向放款方申请借款,无需购买借款保证保险;不符合条件的,可购买借款保证保险获得增信支持。
对此,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博士周玉华认为:由于贷款保证保险是一种信保保险,具有无需要求不动产抵押担保、费用成本低、办理便捷等特点,因此很多贷款银行在审核债务人信用时均要求债务人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作为传统抵押担保的替代。这是贷款机构控制贷款风控的风险管理措施,也是符合国家监管机构对保证贷款安全的政策要求,因此不存在强制搭售的说法。
一直以来贷款保证保险因其在小微金融服务中的巨大作用受到政策支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公安厅关于2020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制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29号文)中提到:“鼓励保险机构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保证保险、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
2022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明确“加强银保合作,发挥保证保险等险种为吸纳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的支持作用”。
2022年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鼓励“保险机构稳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性信保业务”。
当今中国经济经历转型,新经济体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日益重要。它们占据了市场主体的90%,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发明专利、60%的GDP和50%的税收。在中国有着将近1.4亿小微企业主,大部分就是这样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他们不甘平庸、踏实肯干。但现实的资金问题却成为他们创业路上的绊脚石,由于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经营数据不精准、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风险抵御能力偏低,也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抵质押物以缓释风险,往往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保险增信的模式能助力每一个小微创业梦想的实现。
通过购买借款保证保险,引入借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手段,保险公司对最终的损失负责,以保费覆盖风险原则进行风险定价,将大大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灵活性。保险公司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与银行同样受严格监管,具备较为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水平较高。保险与银行联合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可为客户提供更低费率、更佳体验的贷款服务,符合国家号召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导向,能实现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有效补充。
关于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消费提示
案例:家住辽阳的蒋先生因急需资金周转,在互联网上向某银行申请25万元贷款,为获得增信服务,提高贷款成功率,蒋先生选择了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并按照提示进入投保环节,在后续页面中出现了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保险产品介绍、投保须知及投保协议等。蒋先生急于获得贷款,未仔细阅读就直接勾选了“已知晓”并进行了下一步操作。蒋先生事后发现,自己虽然成功获得贷款,但根据投保协议,除了每月还款金额外,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无力承担每月还款金额,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看到不法分子发布不实退保、退费、退息、免债等信息。出于贪便宜的心里,交500元后对方发送了“投诉技巧教程”,蒋先生按照教程开启了自己的“维权”之旅。以恶意投诉,拒绝还款等行为要求保险公司退保。最后因拒绝还款导致征信受损,蒋先生后悔不已。
对此,各银保监局纷纷发文提示消费者:
一、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或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为借款人,被保险人为贷款人。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属于信用增进(下简称增信)措施之一,除此以外,增信措施还包括第三方担保、抵押或质押担保等等。个人消费贷款等实务操作中,借款人可以通过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方式用以增信从而获取相应贷款,因此借款人为此购买时请看清所购险种。
二、合理评估个人贷款及投保需求。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措施之一,在实务操作中应遵循自愿原则,即贷款人不能强制消费者购买贷款保证保险,但借款人也可能因缺乏其他有效的增信措施而无法获得贷款。因此,请消费者务必结合自身的还款能力综合考虑是否贷款或投保。消费者若投保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则融资成本中除贷款利息外,还将包括保证保险的保费,请消费者切勿忽略这部分融资成本。
三、认真对待借贷和投保办理流程。
借款人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如确需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除关注贷款协议外,还应仔细阅读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材料,尤其关注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了解清楚后再签字确认。若通过互联网申请贷款并投保,则请务必留意贷款操作页面的各个流程环节,根据页面提示认真阅读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清楚自身权利义务,切勿盲目勾选“已知晓”等按钮直接跳过重要信息,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纠纷。
四、按时履约还款维护个人征信。
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并不能免除借款人的还款义务,如果借款人发生贷款逾期或违约,保险公司会先行向贷款人赔付,然后对借款人进行追偿,并可能上传计入个人征信系统,对借款人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请消费者理性借贷,在办理贷款后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缴纳保费,切勿因过度负债、无力偿还贷款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五、保护个人信息,防范不法代理
当前,一些机构或个人诱导投保人退保牟取不当利益。主要做法包括:向投保人出售“投诉技巧教程”,赚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诱导、强迫投保人签订“代理维权服务协议”,预先收取费用或者承诺成功逃费、逃债后收取提成;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不实退保、退费、退息、免债等信息,虚假承诺、招揽投保人以获取不当利益。
请投保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管好个人信息,警惕不法代理行为,以合法途径解决您遇到的问题。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转自:腾讯网编辑:杨娜)
(部分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