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个人贷款应遵循

本文目录

关于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消费提示

案例:家住辽阳的蒋先生因急需资金周转,在互联网上向某银行申请25万元贷款,为获得增信服务,提高贷款成功率,蒋先生选择了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并按照提示进入投保环节,在后续页面中出现了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保险产品介绍、投保须知及投保协议等。蒋先生急于获得贷款,未仔细阅读就直接勾选了“已知晓”并进行了下一步操作。蒋先生事后发现,自己虽然成功获得贷款,但根据投保协议,除了每月还款金额外,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无力承担每月还款金额,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看到不法分子发布不实退保、退费、退息、免债等信息。出于贪便宜的心里,交500元后对方发送了“投诉技巧教程”,蒋先生按照教程开启了自己的“维权”之旅。以恶意投诉,拒绝还款等行为要求保险公司退保。最后因拒绝还款导致征信受损,蒋先生后悔不已。

对此,各银保监局纷纷发文提示消费者:

一、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或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为借款人,被保险人为贷款人。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属于信用增进(下简称增信)措施之一,除此以外,增信措施还包括第三方担保、抵押或质押担保等等。个人消费贷款等实务操作中,借款人可以通过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方式用以增信从而获取相应贷款,因此借款人为此购买时请看清所购险种。

二、合理评估个人贷款及投保需求。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措施之一,在实务操作中应遵循自愿原则,即贷款人不能强制消费者购买贷款保证保险,但借款人也可能因缺乏其他有效的增信措施而无法获得贷款。因此,请消费者务必结合自身的还款能力综合考虑是否贷款或投保。消费者若投保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则融资成本中除贷款利息外,还将包括保证保险的保费,请消费者切勿忽略这部分融资成本。

三、认真对待借贷和投保办理流程。

借款人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如确需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除关注贷款协议外,还应仔细阅读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材料,尤其关注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了解清楚后再签字确认。若通过互联网申请贷款并投保,则请务必留意贷款操作页面的各个流程环节,根据页面提示认真阅读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清楚自身权利义务,切勿盲目勾选“已知晓”等按钮直接跳过重要信息,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纠纷。

四、按时履约还款维护个人征信。

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并不能免除借款人的还款义务,如果借款人发生贷款逾期或违约,保险公司会先行向贷款人赔付,然后对借款人进行追偿,并可能上传计入个人征信系统,对借款人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请消费者理性借贷,在办理贷款后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缴纳保费,切勿因过度负债、无力偿还贷款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五、保护个人信息,防范不法代理

当前,一些机构或个人诱导投保人退保牟取不当利益。主要做法包括:向投保人出售“投诉技巧教程”,赚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诱导、强迫投保人签订“代理维权服务协议”,预先收取费用或者承诺成功逃费、逃债后收取提成;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不实退保、退费、退息、免债等信息,虚假承诺、招揽投保人以获取不当利益。

请投保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管好个人信息,警惕不法代理行为,以合法途径解决您遇到的问题。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转自:腾讯网编辑:杨娜)

(部分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最低4.4%的房贷利率谁能拿到?今年以来超70城放宽楼市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5月15日发布通知,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换言之,根据4月20日公布的最新4年期LPR报价4.6%,首套住房的房贷利率最低可到4.4%,二套房房贷利率仍执行最低5.2%的标准。

据测算,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

不过,并非所有的购房者都能从中受益。

据了解,此次利率下限调整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也就是说,已经申请下来住房贷款的“房奴”们将无法享受到这次政策优惠,“持币待购”的首套购房者才是本次政策的目标受众,而且也并非所有的首套购房者都能享受到相同的利率优惠。

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遵循采用“全国+地方+银行”三层确定机制。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地方层面,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调整方向,可选择跟随全国下限下调,也可保持不动或适度上调,维持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

此外,在城市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地方政府“花式发力”支持楼市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4月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17%,二套利率为5.45%,分别较上月回落17个、15个基点,利率水平为2019年以来月度新低。苏州、南通首套主流利率已降至4.6%,与5年期以上LPR持平,其余城市首套主流利率也均低于6%。4月平均放款周期为29天,较上月缩短5天。放款速度也是2019年以来最快的月份。

除了降低房贷利率,各地方政府今年以来多措并举,支持楼市。

日前长沙市一项松绑政策被视为“租出去就算无房”,引发舆论密切关注。

5月11日,长沙市印发《关于推进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的试点实施方案》规定,《方案》施行之前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超过70个城市楼市调控政策放宽,包括公积金贷款支持,如降低首付比、提高公积金贷款上限、延长贷款年限、父母公积金可用于子女购房等,限制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宽。政策放松的城市由三线城市传导到二线省会城市,如南京、苏州、芜湖等长三角区域强二三线城市,以及天津、兰州、烟台、银川等北方城市。中央多部委也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央行、证监会等相关部委出台金融支持举措,包括要求支持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降准0.25个百分点、鼓励地方因城施策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项目的贷款支持等。

尽管政策利好频发,但在疫情冲击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整体大环境景气度低迷,企业发展面临压力,就业压力加大,居民预期收入降低,举债购房的意愿不强。

5月13日,央行发布的《2022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根据报告,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房地产市场仍处深度调整期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张革表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国楼市政策逐步放松。本次央行下调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20BP,释放了较强的稳楼市信号,有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但是,房地产销售何时显著改善仍存在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因城施策下调房贷利率。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房地产信心的提振,未来商品房销售或多或少会有所修复。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夏亦丰表示,央行统一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更具宏观信号意义,有助于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引导地方政府后续信贷调整。最直观的影响在于购房成本的降低,缓解购房者置业压力,支持刚需释放。相较于此前信贷政策以地方调整为主,此次自上而下的调整信号意义更强,有助于引导后续地方政府进一步调整信贷政策。在前期各地信贷政策的放松下,全国房贷利率已经连降7个月,当前处于2019年以来的最低位。但从实际政策落地效果来看,房贷利率方面的调整能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后续若有更多市场有效性更强的信贷政策,如央行发文降低商贷首付比例下限、调整“认房认贷”标准等,并能在更高能级的核心城市扩围,或许方能起到更加有效的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达200余次,4月以来政策优化的节奏和力度均有所加大,但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下,短期政策效果尚不明显,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本次全国统一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对当前的市场预期将起到积极作用,亦将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利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房贷政策调整,传递哪些信号?解读来了→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

专家指出,此举是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下,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个人来说,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

利率调整传递“稳”的信号

今年4月份,住户住房贷款出现了负增长,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当前,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具有紧迫性,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居民住房消费预期,激发新的住房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传递“稳”的信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也有助于降低住房消费支出,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重要内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央行下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定价下限,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房贷利率自律定价机制,扩大部分区域商业银行房贷利率定价空间,也符合当前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

董希淼认为,受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市场风险有所积聚。因此,有必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以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激发住房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主要针对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仍按现行规定执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房住不炒”定位不变的背景下,本次房贷利率调整释放的信号是重点鼓励刚需,继续遏制投资投机需求。

遵循因城施策原则

全国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下调后,各地首套房利率是否同步调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是否同步调整主要取决于各地的具体实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采用“全国+地方+银行”三层确定机制。

以利率下限为例,此前,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的LPR,二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这是全国都要遵守的下限政策;人民银行各省分支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全国政策下限基础上,确定辖内每个城市的贷款利率加点下限,这是本城市范围内都要遵守的下限。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下限,没有额外再做加点要求;银行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明确利率的定价规则,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这是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决策。

上述《通知》明确,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各地既可以选择跟随全国下限下调,也可保持不动或适度上调,维持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在城市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今年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走弱,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此外,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

降低刚需购房成本

此次政策调整后,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按4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4%。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下调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同时,结合近期各地政策调整,客观上可以进一步减轻刚需群体的购房压力。

具体来看,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业内专家推算,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

不过,专家提醒,《通知》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

“应考虑如何进一步采取更多支持政策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董希淼建议,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对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行了微调,比如降低贷款利率、加快放款速度等,但这些调整主要集中在满足首套住房消费需求。下一步,在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上,应采取更多的支持政策,如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对已经结清贷款的购房者采取灵活的认定政策。金融管理部门应适时优化相应监管要求,支持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改善性住房消费者,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二套房贷款利率加点等。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满足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住房消费需求。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陈果静

责编:李冬雨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建军

相关报道

央行、银保监会:个人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