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临安兆丰小额贷款

本文目录

打通最后一公里 农户贷款不再难

小贷公司走进三农企业调研

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小贷公司践行普惠金融接地气

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户贷款不再难

本报记者梅丹

从淳安市区一路向着西南方向进发,穿隧道、绕小道,位于姜家镇的一处桃园便翩然而至。虽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但那漫山遍野的桃树依然壮观,让人误以为入了世外桃源。“如果没有小贷公司的帮忙,这片桃园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了。”“桃花园主”杭州千岛湖万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绍军洪望着这280亩桃林说道。而像绍军洪一样,对小额贷款公司有着不解之缘的“三农”客户,几乎遍布浙江省的各个角落。

“小贷公司急农户之所急,虽然我们体量小,但对农户而言,确实解决了他们融资难的问题。”杭州千岛湖康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新法这样表示,“在‘三农’普惠金融领域,我们起到了补充作用。”

“20+30”万组合打法

为园主节约成本

承包山林、修建道路,在果园的运营上,邵军洪煞费苦心。但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周转成为了他的心头病。今年6月,为了及时订购化肥,资金出现短缺。没有抵押资产,银行的通道就关闭了。机缘巧合,邵军洪向康盛小贷发出了“求救信号”。没想到,小贷公司迅速行动,在经过调研后,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50万元授信。

“七八月份订购化肥可以享受政府40%-50%的补贴,如果超期,就需要自己全额购买,还要承担运费。”邵军洪告诉记者,“如果当时资金不到位,那估计就要增加10万左右的成本。”据悉,有了这50万元的授信,邵军洪先贷了20万用于化肥订购,过了一个月,又贷了30万用于基地建设。“小贷公司支持随借随还,非常方便。50万元分两次发放,中间这1个月又为我节约了近5000元的利息成本。”

从一万头到两万头

小贷公司成养猪大户救兵

在淳安县千岛湖镇前坞村大麦坞,养猪大户江跃生忙碌地穿梭在自己的小王国——占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我现在猪出栏数有2万多头,规模比较大。当时如果没有遇到小贷公司,那么发展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好。”江跃生一脸笑意地说道。

2012年,为扩大养殖规模,江跃生急需拓展有机肥料厂。“当时我已从银行贷了1000万,没办法筹集更多的钱了。”江跃生回忆道,“后来我找到康盛小贷,他们来我这考察后,3天时间就给我授信了100万。”这100万如及时雨,解决了江跃生的燃眉之急。“江跃生是外县人,来本地从事养殖多年,我们对他比较了解。土地和猪舍是承包的,没有产权证,所以不能向银行抵押贷款。”叶新法表示,“我们采用了第三方信用联合担保的形式,为他授信。”

“民宿第一村”受灾害

小贷公司及时伸援手

在杭州临安,兆丰小贷在农户中的知名度相当高。“瑞雪兆丰年,希望我们的公司也能给客户带来丰年。”兆丰小贷副总经理许洁宜笑着解释公司名字的来由。

2012年,有着“浙江民宿第一村”美称的临安白沙村受台风影响,房屋冲毁,受灾严重。兆丰小贷在得知灾情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当天就以基准利率针对受灾严重的23户农户发放了信用贷款100多万元。“我们的高效率赢得了农户的信任,在口碑相传之间,我们积累的客户也越来越多。”许洁宜表示。

没有花哨的高科技风控手段,根植县域的小贷公司凭借“要腿勤、多跑跑”的业务精神,兢兢业业地服务“三农”客户。“我们的客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们考核客户,除了基本资料、征信等,还会去找村委了解情况,而且我们业务员也是本地人,都是熟门熟路的。”许洁宜表示,“公司已经服务了3000多名客户,贷款额度都在20万以内,三五万的很多。可以说,我们小贷公司是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铺路队。”

杭州观察丨数字杭州:澎湃创新活力 激发城市无限想象

2019-06-0707:46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张留赵路

数字领域从不缺少与杭州相关的新鲜事:大到本月初宣布的中国与联合国将在杭州建立大数据研究所,小到上月底宣布的杭州确定智能网联车测试道路范围。

这两则新闻看似无关,却折射出数字与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之间最紧密的关系。数字,为城市提供发展动力;城市,为数字创造应用场景。

数字,成为杭州最鲜明的个性,成为杭州建设数字中国当好先锋的“密码”,激发杭州迸发出不竭的创新创业活力,打开“人间天堂”未来的无限想象空间:

从新世纪初建设“天堂硅谷”,到发布数字杭州发展规划,再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年接续不断的城市蓝图,让杭州始终跑在创新大道的前方。从电商之都起步的杭州,不断通过“移动支付之城”、“移动办事之城”、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经济第一城……各种目标激励与超越自己,也让数字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激发这个城市形成双创活力奔涌、万物生长的蓬勃世界。

数字产业化

数字资源变产业蓝海

“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G20杭州峰会上的这句介绍,话中机锋指向杭州发展的“柱”和“梁”:数字经济。

去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限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的24.8%,在全省数字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增幅比全国高出7个百分点。

数据揭示,数字经济体现着城市发展的“高度”,数字产业化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

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不是一时兴起、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和理性思考。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在杭州加快嵌入和生长。从传统电商、跨境电商到WTP,这座城市迅速集聚了全国超1/3的电商平台,实现全国85%的网络零售和60%的B2B交易。

但是,电子商务只是杭州经济逆风飞扬的一杆风帆。数字改变的不仅是购物方式,更有基础产业竞争力。

去年10月,在大数据起源地云栖小镇,杭州表达了发展数字产业的急切渴望。

“存储芯片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一产品大类,我国去年存储芯片进口总额达到886.17亿美元,而国产的存储器产量还不到1%。现阶段,高端存储器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企业能抓住机遇、换道超车,至少有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类似新兴产业数不胜数。促进数字与产业紧密结合,打开的就是未来发展空间。

近年来,杭州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云栖工程院等创新平台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集成电路等领域研发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新型数据库、智联网、智能驾驶、区块链、量子计算等领域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理论成果和创新成果……

这一个个超前的举措,共同成就杭州的耀眼光芒,让西子湖畔成为五湖四海双创者的逐梦圆梦之地。

如今,杭州已有5家单位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和武汉并列第一,共有7家单位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占全省近四成。如果按天计算,这里平均每天诞生600余家企业、109个有效发明专利,举办12.3场创业服务活动。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相关规划,到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总量将达到1.2万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领跑全国乃至领跑全球,为数字中国建设当好先锋、提供样本。

这是一个具有一流国际水平的全国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企业和人才集聚地、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也是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年轻人创业点子萌发的摇篮、创业激情燃烧的地方、创业梦想成真的天堂。

杭州——创新活力之城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姚颖康摄

产业数字化

传统领域插上新翅膀

数字的诸多精彩源于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杭州的数字经济,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临安有个白牛村,原来是全区最穷的村之一,自从发展农村电商后,山核桃销售额一路飙升,从2007年的100万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超过临安平均水平。

萧山兆丰机电生产车间的电子显示屏上,“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的标语尤为醒目。车间的地面上,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二维码,它们是专供机器人运行的“轨道”。这些机器人接入人工智能算法,从而更好地配合生产……

原来,数字存在于田野、车间、社区、体育、文化,于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无网不在的无限想象之中。一条产业数字化的全新路径,正为数字杭州插上新的翅膀。

当前,城市之间数字经济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昨天领先不代表今天仍能领先,今天领先不代表明天还能领先。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杭州数字经济存在一定短板,较为典型的是结构偏“软”的问题。依靠数字在弯道超车中走出“独立行情”的杭州,亟需新思维、新动能。

在杭州,不仅有万向、传化、娃哈哈、吉利、中策橡胶等常青树企业,还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数字技术变革与数字产业变革高度契合的“黑土地”,整座城市蕴藏着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一位专家曾在杭州分享一组数据。近年来,杭州数字产业化规模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杭州2017年的规模只有0.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4.9%,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点点。这位专家感慨:杭州产业数字化空间还很大。

从数字中来,到社会中去。杭州产业数字化路径变得清晰,要为数字经济提供一个“硬支撑”——

有序推动交通出行、房屋租赁、教育医疗、物流快递等生活服务资源共享;继续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和“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和WTP杭州试验区建设;加快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全面推进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效益农业……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农业、贸易……这是一条产业数字化示范地的革新之路。

去年,杭州市完成“机器换人”重点项目49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209台,实施“上云”企业4万余家,开展工厂物联网试点项目236个。反映在经济数据上,该市去年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2.5%和19.4%。

预计到2022年,杭州重点产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传统产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将实现全覆盖。

余杭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供图

城市数字化

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产生巨量数字,这些数字既是活动的轨迹,也是治理的密码。

2017年8月,“数字杭州”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迄今为止,杭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唤醒沉睡的数据464.81亿条,在促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等方面,解开了新的密码——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全球城市面临诸多共性挑战,杭州要运用创新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社会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这个方案被称为“城市大脑”,是杭州在这个时代献给世界的礼物。

毫无疑问,进入数字时代,杭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行者。数字化在杭州不断演进,最终催生城市从量变到质变的突进。其中关键的突变,来自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的发布。

2018年12月底,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诞生,这意味着城市大脑在两年多的建设基础上,已经探索出一个更多元、更智能、更广泛的数字治理中枢系统,催生出“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五大系统、九项举措,数字治理结出惠民硕果。

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称,这是杭州城市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一跃,城市大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脑”。

几个月后,杭州作为全球首个提出“城市大脑”概念的城市,首次受邀赴香港国际资讯科技博览参展,“城市大脑”惊艳亮相。270平方米的城市大脑展区,分为交通、旅行、泊车、医疗四大板块,这是一个微缩的智慧城市,不时有境外观众和团体驻足观看。

拥有21万粉丝的科技界网红Rh先生,在现场玩起了直播。外国友人赞叹:“这已经不是酷炫那么简单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而沙特利雅得市代表团,在香港参观后,还临时定了机票,不远千里来到杭州,许下了一个美好的约定:由政府方面继续推动合作,让杭州城市大脑和杭州数字软硬产品,服务利雅得的智慧城市建设。

杭州数字治理的探索往纵深推进。到2022年,杭州城市大脑将基本建成治安防控系统,城管、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应用实现市域全覆盖,亚运、旅游、环保、消防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

与此同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杭州正在搭建全市统一的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政务服务共享平合,探索建立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开展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全归集全打通全共享,全面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没有诞生在纽约,也没有诞生在硅谷,阿里巴巴和杭州是互相成就,杭州好了阿里巴巴才会好。

杭州和数字协同融合,一座城市成为世界领先数字应用场景的试验场,数据资源反之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相互成就!

杭州医药港小镇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供图

【浙江新闻+】

构建双创产业生态链

杭州金名片:数量愈多成色愈足

2018年5月,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的首届“2050”大会上,“万物生长”成为了关键词之一——一群追逐梦想的人聚在一起,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万物生长,是杭州双创活力迸发最贴切的表述:以数字经济为龙头,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文化创意……杭州的“金名片”不仅数量越来越多,成色也越来越足。

杭州如何构建双创产业生态链?

顶层设计。2018年初,杭州就对全市产业进行梳理,确定了“1个万亿级、9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产业为支撑的“1910”产业体系建设;2019年初举行的市委全会上,杭州又提出着力做好“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5篇文章,加快具有区域特色产业链的构建,为创业创新活力迸发提供源头支持。

平台建设。从主攻数字经济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到生物医药“一核三园多点”,再到重点发展文创产业的之江文化产业带,杭州的重点产业,总能找到重点大平台支撑。2018年,遍布杭州、不同类别的61个省级特色小镇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过半,这里还集中了全省40%的高新技术企业,4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0%的税收。

政策支持。通过“152”市委书记、市县长工程,由杭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县(市)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谋划招引重大产业项目,为创业创新提供项目支撑。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杭州先后制定出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军民融合等专项发展政策,为每一项重点产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引进。杭州高新区(滨江)、未来科技城、钱塘新区……一个又一个“荒地”变身“产业高地”的背后,是人才竞相涌入、共同筑梦的必然结果。政策、平台、服务……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这里对人才的吸引力已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杭州全市人才总量已达242万人。而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名校名院名所的打造,更为杭州进一步汇聚英才打下基础。

国际化的杭州,势必将以更高能级,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天堂”。

订单大爆发!库存却“告急”!出口额暴增900%,什么又被全球抢购

来源:央视财经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为3165.8亿元,同比增长34.6%,而相比2019年同期312.2亿元的出口额更是增长了9倍多。

在全球汽车产量不断下滑的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为何会如此迅猛地增长呢?目前国内零部件厂家的情况又如何呢?

前八月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超三成

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在位于浙江杭州的兆丰机电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从原材料锻造,到半成品机加工、热处理、打磨,再到成品装配,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每20秒就能生产出一个汽车轮毂轴承,出口到北美、欧盟和亚洲等30多个国家。负责人孔辰寰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起,出口订单就大量爆发,目前公司40多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行。

浙江杭州某轮毂轴承公司总经理孔辰寰:目前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了3个月以后,订单增长率超过约80%。一个是以往订单的恢复,第二是由于海外终端市场整体的库存率比较低,所以整个市场的订单量有非常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

和兆丰机电一样,在浙江湖州的汇大机械制造工厂,车间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主要生产转向器等铝制汽车零部件。由于订单不断增长,汇大机械在去年进行产线整合扩张,增加了3条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了30%的生产效率。

浙江湖州某铝制汽车零件公司副总经理韩斌:年产量从去年大概500万套,提高到今年的大概700万套。基本上近一两年我们的销售额增长保持在40%到50%,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

据了解,由于芯片紧缺,全球汽车产量都在下滑,为整车厂提供配套服务的零部件需求有所减少,但是新能源车和维修售后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售后零部件分会秘书长助理杨甫东:主机配套OEM其实少了,因为汽车的销售在下滑,加上新能源车的转换,很多零配件会产生变化。机油这些,发动机相关的,变速箱相关的,随着新能源车发展会发生下行,但是其他的,比如底盘、电机、电池、电控这些部分可能会上去。售后呈增长趋势,是往上升的,而且上得会非常快,随着车龄的增长和汽车普及容量上去。

上海海关统计处副处长郑浩:今年前8个月,上海口岸出口汽车零配件达966亿元,同比增长36.4%,主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原材料海运费轮番涨价

企业加速产品创新提升附加值

虽然汽车零部件出口订单爆棚,工厂生产繁忙,但是企业依然喜忧参半,原材料涨价、海运费居高不下等问题依然突出。

浙江台州的三元车辆净化器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目前公司在手订单2万多套,日产800多套。今年初,受贵金属钯铑、钢铁等原材料涨价和海运费不断上涨的影响,

虽然订单十分充足,但是生产成本至少上升了20%。据介绍,不锈钢去年每吨8200元,今年涨到了每吨14000元;铁板去年每吨4200元,最近涨到8300元一吨。作为净化器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元素,贵金属铑的价格也涨了3倍,去年每克2000元,今年达到6000元。海运费更是涨了10倍,还常常抢不到货柜。

浙江台州某车辆净化器公司总经理王六杞:今年主要是一方面疫情迟迟没有消退,第二是海外运输成本非常高,还有原材料的涨价、汇率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

和台州三元车辆净化器公司一样,原材料上涨是汽车零配件企业今年普遍面临的难题。

欧博光电是浙江台州一家生产汽车车灯的企业,从今年年初开始,车灯原材料芯片、线材、塑料、包材等不断涨价。芯片中的MOS管,去年年底不到0.6元,今年7月已上涨到每颗1.17元,上涨幅度近100%;PC塑料去年年底价格每吨1.45万元,今年7月价格已上涨到2.9万元。

为此,公司加大新品研发,把产品拓展到了卡车、新能源车和农用汽车领域。

加大创新研发、提高新产品定价也是目前零配件企业的普遍做法,浙江湖州的剑力金属是一家生产安全带内部金属零件的企业,安全系统要求产品稳定性极高,对于新品的研发和验证周期也至少需要半年左右。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加大了新品研发的投入,目前工厂生产的产品中新品占比超过20%。

浙江湖州某汽车安全金属零件公司研发部协理徐东明:举个例子,一个十几年前承认(量产许可)的产品现在的价格可能是5元,现在新承认(量产许可)的一个产品,单价可能高达10元,所以生产一个新产品就抵了两个旧产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