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为什么要贷款核销

本文目录

商业银行加速处置不良资产 近期核销不良贷款动向频现

来源:z.

本报记者吕东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愈发重视资产质量的稳定,在政策的要求下,屡屡通过包括不良贷款核销在内的多种手段加速不良资产处置。

日前,挂牌于新三板的梅州客家村镇银行(以下简称,客家银行)披露了该行不良贷款核销公告。而此前不久,H股上市的泸州银行也对外披露了相同计划。不难看出,商业银行正在加大力度核销不良贷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炎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尽责追索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银行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良贷款核销。通过这一方式,将使得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下降。此外,在减轻不良贷款包袱后,不但可以提高银行当年不良贷款处置金额,也将会为银行加大信贷释放更多的资金。

两家银行披露核销公告

近期,在新三板挂牌的客家银行及H股上市的泸州银行均公告披露了不良贷款核销动向。

客家银行日前对外披露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不良贷款核销的议案》。根据政策要求和相关规定,对于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与对方协商、法律诉讼等多种方式均无法收回的26户不良贷款进行核销,本次核销贷款金额共计638.16万元。

无独有偶,同样在此前不久,H股上市银行泸州银行也对外披露了核销不良贷款事宜。该行公告透露,在2018年,泸州银行在经营中产生了两笔以保证方式作担保的贷款,因上述贷款的贷款人及保证人于2019年10月份开始停止及未履行还款义务,在其后形成不良贷款。

为减少低效资产对资本的占用,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理力度,优化资产结构,有效盘活信贷存量并推动该行稳定持续发展,泸州银行董事会决定对两笔本金合计共2亿元的不良贷款进行核销。

根据泸州银行内部授权方案,该行董事会有权决定处理金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各种财务损失(包括贷款损失核销)。由于上述两笔单户贷款核销本金各自分別高达1亿元,已远超该行内部授权范围,因此将在下月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呈股东两项普通决议案,以审议及批准核销这两笔不良贷款。

据了解,根据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泸州银行已对这两笔不良贷款分别计提减值准备约8657万元,核销这两笔不良贷款本金预计将需进一步分别计提减值准备约1343万元。该行同时表示,已对上述两笔不良贷款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并在贷款出现风险后已进行内部整改,进一步完善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只有进行不良资产核销。这会让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应有所下降,增加其资产质量的安全性。此外,银行进行不良贷款核销除了符合自身制定的相关规章外,还应符合《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等各项规定。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客家银行及泸州银行业绩报告发现,上述两家银行今年以来确实承受着较大的盈利和资产质量下滑压力。

客家银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45.93%,然而该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仅322.28万元,同比下降85.64%。泸州银行对外发布的三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该行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24亿元,同比下降19.28%。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银行均未披露截至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而根据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客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4.58%,较去年年末1.38%的不良贷款率出现大幅激增;泸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3%,也增加了0.59个百分点。显然,面对不良贷款率的快速增长,尽管同样面临盈利下降的压力,这两家银行还是在加快核销不良贷款步伐以期缓解资产质量持续下行的压力。

贺炎林对记者表示,资产质量是银行立身安命的关键,良好的资产质量是银行持续获得盈利的保障。对经营中产生的不良贷款进行计提,甚至核销,有利于把控不良风险。因此,银行宁可损失一些盈利也要保证资产质量的安全、把控不良风险。

有助于释放更多信贷资金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4%,相比去年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为了控制资产质量下滑,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也要求,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其中也包括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

面对政策要求和自身缓解资产质量滞后效应所带来的冲击,各家银行均通过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等手段持续加大。

相比于挂牌新三板和H股上市的银行,目前A股上市的37家银行虽然未披露针对核销不良贷款的公告,但多家A股上市银行在半年报或三季报中,均对不良贷款核销进行了说明。如平安银行三季报中就指出,该行今年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和清收处置力度,前三季度核销不良贷款404.02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核销210亿元。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就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达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

银行通过大幅度核销不良贷款,使其资产质量在第三季度单季出现了改善的迹象。刚刚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虽然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年末有所增加,但与今年6月末相比,有1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占比过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企稳的态势。

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核销不良贷款后,银行可用的信贷资金也会相应增加,也就有了新的放贷空间,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可以减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包袱,这将会为银行加大信贷释放出更多的资金。”贺炎林指出。

张家港行管理层详解大行服务下沉影响 下半年将加大已核销贷款清收力度

“今年以来因疫情影响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此轮疫情中受影响较明显,基于审慎严谨的分类标准,下调上述信贷资产分类,在核销额度内对上述信贷资产进行了核销。”8月22日下午,张家港行行长吴开在该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说明会上如是表示。

半年报显示,张家港行上半年不良贷款核销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加大。吴开称,下半年张家港行将加大对已核销贷款的清收力度。

作为首家披露中报的上市银行,张家港行半年报显示,该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27.76%,利润增幅居于目前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农商行首位。不过,张家港行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则稍显逊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仅为个位数,为5.74%,营收增幅在目前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农商行中处于靠后的位置。

近年来,大型银行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服务政策,通过加大资源倾斜,竞争普惠小微市场。大行服务下沉对张家港行的影响如何?张家港行董事会秘书戚飞燕在业绩会上表示,从影响看,大行业务模式和风控要求决定了小微业务获客依赖于大数据、以覆盖优质客户为主,户均贷款规模偏高,覆盖面有限。

后期,戚飞燕称,张家港行将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包括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产品策略,制定出更加贴近当地市场的产品,进一步开拓细分领域市场;向小向下渗透客群,持续推进普惠小微贷款工作,深耕农村市场等。

近期,银行业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引发市场较大关注。张家港行副行长兼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金龙直言,目前,可能网络信息上出现的情形为3年期可执行最高利率(即产品价格)较5年期挂牌利率出现倒挂的情况。从周边同业情况看,目前3年、5年期挂牌利率持平,张家港行与同业趋同。

“上述存款利率倒挂,主要引导对存款需求不高的客群转换年限较低的存款产品,缩短存款平均期限和重定价期限,在降息周期有利于减少利息支出。”陈金龙补充道。

本文源自财联社

银行核销不良贷款力度料加大

“预计近一两年,商业银行会步调一致地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加大核销力度。这些其实都在预期内,应该不会带来太大的行业波动。而且,经济下行周期是银行调整客户结构的好机会,等到上行周期来了时才能轻装上阵,支持民企、小微企业是大势所趋。”某国有大行华南地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周吉(化名)说。

多位银监部门人士和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当前银行业风险可控,但挑战犹存,预计2019年银行将持续加大不良处置、核销力度,既是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也为支持民企、小微企业腾挪出更多空间。

不良率料维持在2%以内

银保监会近日召开的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2.8%,较上年末下降6.9个百分点。

近期已有3家上市银行公布业绩快报。截至2018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年末略增0.05个百分点;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占比1.70%,较上年末下降0.7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偏离度97%,较上年末下降46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77%,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多位专家和分析人士预计,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料在2%以内。中国银行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或呈现稳中微升态势,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面临较大不良贷款压力,但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2%以内。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2019年部分领域潜在风险需重点关注,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逐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等前瞻性指标将呈现持续向好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从银保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来看,过去三个季度,银行业不良率呈小幅上升态势,一是因为监管要求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准确分类和处置工作力度,二是2018年实体经济面临压力。2019年银行信贷风险还会显现,但最严峻时刻已过去。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认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惯性增长趋势在未来两三个季度内将保持不变,2019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有可能高于往年。“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小微企业风险持续暴露,都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大型企业债务违约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分化风险也需警惕。”

加大核销力度成共识

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较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银行业内人士坦言,2019年这一趋势将持续。

监管部门此前多次强调“以丰补歉”和逆周期调节,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增速较高、净利润增长较快的年份多计提贷款减值损失准备,以保持稳定的风险抵补能力,防患于未然。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2亿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5.1个和0.24个百分点,在已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两项指标仍保持上升态势。

“银行加大核销力度,主要为了压降账面不良贷款。”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认为,银行面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同时受银行五级分类监管趋严影响,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确认力度,账面不良贷款有所增加。

周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2018年开始,大家明显加快了核销节奏,具体力度要看银行的客户结构和发展战略。比如,以往国有大行的客户集中在央企、国企以及地方基建项目等,这轮核销的压力就小一些。股份行同样要分情况,有些银行早就将重心调整到个人零售板块,这类银行的压力也小一些。一些银行的客户结构‘大头’是中小制造业或层级较低的地方融资平台,这一轮可能只得选择‘壮士断腕’。”

多位银行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按照不良资产处置惯例,不良资产打包转让及核销是银行用得较多的手段,但核销是有额度限制的。我们在观察监管部门是否会有进一步政策支持。”

除传统的核销、打包转让等处置手段外,预计2019年不良处置创新将发力。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此前表示,2018年末债转股签约金额突破2万亿元,落地金额达6200亿元。资产证券化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2018年金额约为9000亿元,为史上最多。

“短痛”利于长期发展

“监管部门这两年一直在引导商业银行真实反映风险,加快核销,其目的在于为银行‘减负’,重新激活被‘僵尸企业’占用的贷款额度。”在曾刚看来,商业银行应跳出误区,顺应趋势,充分暴露风险,才能腾挪新额度支持实体经济、调整客户结构,筹谋长期发展和盈利预期。尤其是中资上市银行估值多年以来处于较低水平,背后根源就是投资者对银行业风险的担忧。

不过,曾刚坦言,加快不良核销将影响银行短期利润。业绩快报显示,平安银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167.16亿元,同比增长1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8.18亿元,同比增长7.0%。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15.42亿元,同比增加29.23亿元,增长1.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9.14亿元,同比增加16.56亿元,增长3.05%。中信银行利润总额5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4.57%。

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民企、小微信贷领域有望迎来银行更大的助力。

肖远企表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是2018年最主要任务,主要是从增加供给和盘活存量两个方面入手。在盘活存量方面,除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核销不良资产外,还采取了联合授信机制。一方面,平衡过度授信企业存量的信贷资源、资金资源,对于融资超过正常生产经营需求的,把这部分挤出来一些;另一方面,腾出新的信贷空间,让银行有更多空间进行对实体的融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