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今朝花贷款

本文目录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钱塘今朝更繁华——高水平小康的“杭州答卷”

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基地外景,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坐落在基地中(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新华社杭州8月10日电题:钱塘今朝更繁华——高水平小康的“杭州答卷”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商意盈、马剑、许舜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位于鱼米之乡的杭州,一直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在大踏步发展中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是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

从西子湖畔到钱江两岸,老百姓口袋更鼓、生活更美,践行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携手唱响新时代的“望海潮”。

工作人员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办公(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下姜村村民姜海根在自家经营的“望溪农家乐”门口留影(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夜幕降临时,游客在下姜村的小广场上游览(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绘就“新富春山居图”

一位自媒体博主记述了她的杭州“夜生活”:逛完“运河文化”、西湖美景、钱塘江两岸等十个“杭州夜地标”,接着打卡一百个“网红点”,在西溪夜市闲逛买潮品,去梅城古镇体验古代手工艺,在胜利河美食街畅饮千岛湖啤酒,去萧山河上镇看一场露天电影……生活实在是畅快!

古往今来,对杭州的描述中,出现最多的词是“天堂”,如今这个“天堂”有了更多新内涵: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万亿俱乐部”成员,“数字经济第一城”,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人才净流入率继续居全国第一。

除了自然禀赋优越,多年来,杭州始终致力于协调发展,走向高水平全面小康。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杭州要让发展更稳、实力更强、城市更美、人民更幸福,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一幅城市繁华、乡村兴旺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铺展。

从杭州市淳安县县城驱车沿千岛湖一路西行来到下姜村,远山含黛、溪水潺潺,村庄中的石板路一尘不染,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参差错落,偶有三五小童嬉笑玩耍、两三老农闲坐下棋。

走进下姜村村民姜海根的家,一栋四层的楼房经过装修被改建成了民宿,他和儿子正从小卡车上搬卸新鲜的蔬菜。“我们一家四口人,住宿、餐饮一起搞,年收入有30多万元呢。”老姜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姜海根回忆,由于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下姜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个十足的穷山沟。为了吃饱饭,下姜人上山砍柴,把山砍成“瘌痢头”;户户养猪,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被逼得没办法了,必须改!下姜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草药种植,修复生态环境打造景点式村庄,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民宿经济,2018年又联合周边32个村庄“抱团”共同发展旅游产业。2019年“大下姜”已接待游客97.7万人次,旅游收入5541.9万元。

下姜村是杭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缩影。2019年,杭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55元,同比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22:1。

夜色中的下姜村(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游客牵手从流经下姜村的小河桥上走过(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游客在西湖曲院风荷景区观赏荷花(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绣花功夫”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曾经,杭州市下城区仓桥社区平安居小区的居民糟心透了:小区共拖欠200余万元物业费,管理几乎停滞,停电、停水通知接踵而来,半数电梯因故障停运,积累多年的物业矛盾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站了出来。成立小区业委会临时党支部,协调物业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开展小区建设和群众服务……小区环境和服务有了质的提升。

在平安居小区住了十多年的孙阿姨说,原本被占用的地下车库清理一新,运出来的垃圾足足装了30卡车;曾经垃圾遍地、蝇虫横飞的绿化带内重新栽种了花草苗木,如今已经郁郁葱葱。“回家的感觉,真好!”

实施30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0所,实施14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等,这是2020年杭州市政府晒出的十件民生清单。从2018年开始,杭州实行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人大代表来遴选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

办事“最多跑一次”,处理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社会治理“网格化”……“绣花功夫”把治理的脉络深入城市的每个细胞,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实现城市运转的智慧化。

杭州市民周女士患了慢性病,每个月去医院复查成了她的烦心事,挂号、放射检查、化验、配药每个环节都要往返付费,费时费力。自从杭州将信用就医体系全面接入了城市大脑,在相应的信用额度内,患者就可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方便太多了,原来得花上小半天,现在最快半小时搞定。”周女士感叹道。

在杭州云栖小镇城市大脑调度中心,记者看到,有多少辆车在路上跑,哪个路口正在拥堵,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通过城市大脑的调度大屏,杭州420平方公里城区的交通状况“一键触达”。

2016年4月,杭州市以交通治堵为切入口,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经过几年建设,杭州城市大脑从交通领域延伸到包括公共交通、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

杭州西湖景区杨公堤附近的景色(2019年1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游客在西湖景区苏堤附近观赏荷花(6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大繁华”着眼“大民生”

杭州供销社职工李红卫前段时间不幸患上急性肝病,受药物影响出现肾功能衰竭,每周要进行几次血透治疗,不到1年就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在李红卫生活陷入困境时,“春风行动”工作小组送去2万元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还为他的儿子办理了爱心助学卡,并联合工商部门帮他做起了力所能及的小本买卖。

2000年底,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市总工会连续10年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上,发起了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至今这一行动已经开展了20年,实现了“春常驻”。

让低收入群体也有春天。截至目前,“春风行动”累计募集社会资金22.25亿元,各级财政补充资金6.59亿元,共向194.91万户(次)困难家庭发放助困、助医、助学、应急等各类救助金28.2亿元。

高水平全面小康征程上,不但每一个居民不能掉队,兄弟省份也要“一盘棋”。

2017年7月,杭州干部胡建亮主动请缨,挂职担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委员会主任助理。奔走两地对接工会、旅游、航空等部门,推动建立杭州市首个跨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组织向贫困儿童的定向捐赠,开展“走出大山看大海”公益活动……每天工作到凌晨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为恩施的乡亲们带去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优质的资源,让他们早点脱离贫困,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时时刻刻能感觉到满足和欣慰。”胡建亮说。

一边钱塘更繁荣,一边扶贫更付出,杭州在践行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

湖北省恩施州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杭州重点结对帮扶对象。2019年,杭州累计向“两州”提供财政援助资金11.41亿元,落实扶贫项目530个,惠及人群超16万人。截至目前,杭州对口帮扶的“两州”已有2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咬定“集体经济”,稳稳托起“共富梦”

来源:河北新闻网

大营街比较低调,但它的“云南第一村”头衔并非浪得虚名。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几乎全员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这个有着5400多人的滇中农村社区,被称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新华社)

忆往昔,大营街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看今朝,“不愁吃、不愁穿、住得好、有钱花、出门开小车”的小康生活越来越成为生动的现实。从“五难村”逆袭成为“云南第一村”,是什么让大营街发生如此巨大的蝶变?透过新华社记者的视角,不难发现,大营村蝶变的密码在于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构成了全面小康路上的重要支撑。

从天而降的富裕只是传说,一个村级地区要发展、要富裕,就必须要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从安徽小岗村到华西村,再到“云南第一村”大营村,众多的事实充分表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相反,许多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手中如果没有“米”,自然办什么事都不容易。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壮大集体经济还应善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世纪80年代初,借着改革的春风,大营街从最初的建筑业起步,积极发展集体企业,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1985年,大营街经济总收入超过400万元。正是因为大营村抓住了机遇,后面村集体经济发展才能够乘风破浪,面貌焕新。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壮大村集体经济还须敢闯敢干、不断创新。“我们原来都是泥腿子,要搞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怎么搞?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失败了重新再来。”大营街人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盘活闲置集体土地,依托当地温泉、饮食文化等资源开发旅游业,由集体出资打造了汇龙生态园和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两个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三产和二产比翼齐飞。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很关键。当地原来有个河流冲积滩,多年采砂后挖出来一个大洼地,怎么处理?社区党总支反复研究认为,把洼地填平了搞农业没有前途,必须另找出路,后来投资3000万元兴建了酒店、餐馆和休闲娱乐设施,避免来了一哄而上,给集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说易行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个长久的过程,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咬定“集体经济”不放松,就能用集体经济稳稳地托起人民群众的共同小康梦。(慕容榕)

责任编辑:张倩

当代年轻人为何不愿意当“房奴”了?

上个世纪,台湾省歌手郑智化先生有首歌叫《大国民》,其中有一句歌词非常经典:“一辈子辛苦连个房子也买不到。”反映了当时台湾省的现状,时至今日,中国大陆正在重演这样的局面。高房价的存在,让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许多年轻人因买不起房子,不敢结婚生娃,因为他们不想自己的下一代成为新一代的“奴役”。

因此,在各项政策放开之后,放开二胎,放开三胎政策,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当代年轻人像是商量好的一样,他们不再急着结婚,急着生娃了。也不再为“买房”的事而焦虑,今朝有钱今朝花,管它明天会如何?面对这种躺平和摆烂的状态,各界的专家都急了,他们想尽办法让年轻人买房生娃,鼓吹生娃的好处,当然这一帮专家也是当年鼓吹只生一个好的政策的人群,只不过他们看形势不对,改变了口径而已。

只是在各种利逼引诱之下,我们的年轻人依然不为所动,于是一些专家开始沉不住气了,大骂他们不爱国,不负责任的一代。在这里,我辈的内心的是感到十分的不解,买不房子,是根据个人的需求,何必扯上爱国的大旗呢?难道说只有买房的人,当上“房奴”,才配谈爱国,有资格爱国吗?在此,我辈对这些专家不由地冷哼一声!

当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只为一套房子而奋斗的时候,他们放弃了理想,放弃了追求,放弃了婚姻,放弃的生育等等;你说他们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呢?

诸君也知道,近期中国的房市遇冷,各地房产打折,银行降息的消息不断,那是我们应该要感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不买房,不愿意当“房奴”的人群。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一辈子辛苦只是成为资本家收割的韭菜罢了。因此,专家说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一代,而在我的眼里,他们才是人间清醒,难道说不当韭菜,他们有错吗?

当代中国社会,人们习惯把人的成功看成是你“买房了吗?”“你买车了吗?”等表面上物质的炫耀,这是多么肤浅的一种追求,但它却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质是富有的,还有人说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就!但诸君看看现状,便会发觉原来在我们的社会,已经丢失了诚信和道德,一群为着金钱利益而不顾一切收割民众财富的资本家,正趾高气扬站立在人们面前!

再则,诸君也应该知道,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也逐年在下降,银行的利息也在下降,各地的房价打折,但年轻人依然不为所动,那是因为在当前中国,年轻人身上已经没有多少肉可供资本家割了,因为他们自身只剩下了骨架子了。

如果到了现今这个阶段,我们的社会还不意识到高房价对中国带来的危害,还把不利于房价的言论打压下来,各地方还把高房价来当解决GDP问题,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换而言之,当前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敢生娃,大部分的根源来自高房价,因为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套房子掏空了六个口袋,每个月还要还银行贷款,而生活中各种成本提高,唯独工资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试问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你说年轻人敢结婚,敢生娃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