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信用贷款最高

本文目录

明峰环保拟向万丰小贷公司申请信用贷款 最高借款金额为980万

挖贝网11月1日,明峰环保(839853)近日发布公告,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黑龙江省明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峰环保”或“公司”)拟向大庆市万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丰小贷公司”)申请信用贷款,授信协议签署后,公司将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时间内,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决定实际提款日期、提款金额、还款日期、还款金额。

交易协议的主要内容:

甲方(贷款方):大庆市万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高峰

乙方(借款方):黑龙江省明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洪文

第一条最高借款金额:

本合同项下最高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玖佰捌拾万元整,(小写)9,800,000.00元。借款人可循环借款和还款,借款的余额不得超过最高借款金额。

该最高借款金额是指在借款额度的有效期间内贷款方给予借款方在同一时点借款余额的最高限额,并非指期间内历次使用金额的累计额。

第二条借款额度的有效期间本合同约定的借款额度的有效使用期间为1年,即2022年11月1日起至2023年10月31日止。

在该期间内发生的每笔借款的起始日、到期日、利率以本合同项下的借据为准。借款额度有效期满,尚未使用的借款额度自动取消,借款方不得再申请使用。

第三条借款期限、用途:3.1具体本合同项下的各笔借款的借款期限以当笔借款借据约定为准。3.2本合同项下的借款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

第四条利率及费用:4.1本合同项下的借款年化利率为8.4%(日利率=年利率/360),在每笔借款期限内,该利率为固定利率,保持不变。

该关联交易属于正常业务,促进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及经营的正常需要,是合理的、必要的,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对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积极影响。

挖贝网资料显示,明峰环保专注于石油领域的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及相关专业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本文源自挖贝网

设立亿元信用贷款 最高授信300万元

日前,清远市普惠性科技金融风险准备金试点工作三方合作签约仪式在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举行。清远市科学技术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建行清远分行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建行清远分行将为符合条件的清远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不少于1亿元信用贷款,共同推动清远中小微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曾贤林,副市长彭裕殿见证签约。

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融资难

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岐贤表示,一直以来,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特别是抵押物不足、资金投资期长、技术风险高的初创型、成长型、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对实体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技和金融是实体经济的两个强大引擎,清远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及创新发展的主阵地,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多举措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清远高新区先后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十六条措施》《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清远高新区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等高含金量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财政投入,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信贷风险补偿以及金融创新平台补助等。

与此同时,清远高新区加强与国家、省、市的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层面的指导和支持。2019年高新区成功获批打造国家双创特色载体,获中央财政5000万元资金支持,有力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联合市科技局,将广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清远分中心落地高新区,共同推进普惠性科技金融风险准备金试点工作,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周岐贤表示,清远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扶持体系,设立总规模14.55亿元的三只产业基金,联合建行清远分行等在区内建立科技支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提供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此次普惠性科技金融风险准备金试点工作三方合作,是由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为基础,清远高新区出资500万元组成财政风险准备金,建行清远分行提供不低于风险准备金10倍的授信额度,主要用于清远高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及“一区多园”范围内纳入火炬统计的企业,将改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中小微融资成本,广泛有效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最高可获300万元信用贷款

清远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余爱国表示,清远市科技局联合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建行清远分行出台了《清远市普惠性科技金融风险准备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符合要求的企业最高可获300万元信用贷款。

近年来,清远市科技局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截至目前,累计为31家企业提供联合科技信贷授信2.445亿元,实际发放贷款1.916亿元,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余爱国表示,下一步,清远市科技局将以推动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为契机,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研究推出纯信用或类信用金融产品,有效降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门槛。同时加快引入广州等地的专业科技金融服务资源,推动与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合作,探索建立粤科清远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推动清远科技创新,推动清远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行清远分行行长罗铁锋介绍,清远建行专门设立了科技金融业务中心,配置了科技金融专员,同时在清远高新区设立了高新区科技支行,为区内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专业、专属、贴心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此次三方合作协议签订后,建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将更加完善,今后将积极联合清远市科技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积极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配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科创企业融资受惠面。

南方日报记者刘秋宜

通讯员曾燕芳谌维娜

宽信用过程加速,1月社融增量、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

1月信贷“开门红”。2月10日,央行公布的2022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1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8%,同比、环比均表现为增长;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双双超过市场预期,均创历史上单月统计新高。

东方金诚首席研究员王青认为,整体上看,1月金融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充足发力、靠前发力效果已经显现,宽信用过程正在加速,信贷结构明显改善,并正在从此前的政府融资发力转向企业和政府融资双轮驱动。这将为今年上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冲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提供关键支撑。

M2回升,社融增量创历史新高

1月末,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39万亿元,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M1同比增长约2%。2022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值得一提的是,M2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整体看,1月份金融数据明显回暖既有政策刺激因素推动,也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根据往年经验,预计M2和社融增速难以维持持续性高增长,但仍有望维持在“9”“10”区间内运行。

梁斯分析,从往年经验看,一季度通常是全年信贷投放的最高峰,而1月份也是信贷投放大月,2022年这一现象仍在延续。由于年初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充足,出于“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金融机构会在一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之近段时间以来央行连续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强化逆周期调节,提升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贷款规模创新高背景下,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增强推高了M2增速。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前置发力支持稳增长,1月新增财政存款584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851亿元,相当于起到了加大货币投放作用。此外,去年1月M2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形成了较低的基数,也对本月M2回升起到一定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如是说。

社融方面,2022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2022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值得关注的是,1月社融增量超过市场预期,创历史单月最高,社融增速创2021年8月以来新高。

从结构看,表内贷款、政府债券、直接融资对1月社融多增形成较大贡献。温彬分析,表外融资新增4479亿元,同比小幅多增328亿元,虽然表外融资一改此前的减少趋势,但与去年1月多增的规律基本一致。从结构上看,委托贷款新增42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80亿元,由于银行信贷额度较为充足,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较多,为4731亿元,但同比少增171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研究员王青表示,除贷款外,1月社融同比增量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债券,反映出稳增长政策发力对宽信用的推动作用:政府债券同比多增源于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企业债券融资放量则与宽货币下发行利率走低和基建稳增长提振城投基建配套融资需求有关。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降温过程仍未结束,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修复,接下来几个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同比多增势头。我们判断,着眼于夯实稳增长基础,二季度货币政策在降准、降息方面仍有操作空间。”

信贷开门红,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单月新高

数据显示,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0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1.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85万亿元和3944亿元。

王青分析,2022年1月信贷投放如期取得“开门红”。不过,1月信贷同比多增规模未能止住贷款余额增速下滑势头,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较上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至11.5%,续创2002年6月以来新低。由于年初信贷额度充足,加之“早投放、早收益”,1月新增贷款规模环比高增属季节性现象,但在上年同期信贷投放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当月贷款同比多增且多增规模为去年3月以来最高,显示信贷投放力度正在切实加大。

他进一步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监管层“稳信贷”态度明确,通过实施降准降息改善商业银行负债端情况并引导LPR报价下调以及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等方式,督促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降低贷款融资成本,避免“信贷塌方”。同时,随着基建稳增长发力,基建类贷款需求上升,成为1月需求端拉动贷款同比多增的主要推手。

从结构上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8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17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结束了2021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少增的态势。”梁斯分析,虽然受疫情影响,企业对纾困资金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导致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大幅多增。但在逆周期调控加速发力背景下,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动力上升,表明对经济预期有所回暖。

居民部门,住户贷款增加843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06亿元,同比少增227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24亿元,同比少增2024亿元。梁斯表示,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24亿元。一方面,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居民住房贷款融资将继续维持偏紧态势,难以出现明显放松。另一方面,2021年年初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爆,居民中长期贷款多增幅度较大,造成了高基数。

此外,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多增262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41万亿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1月居民贷款少增、存款多增,反映居民1月消费支出与购房需求有所放缓(偏弱)。但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偏弱,主要是房地产需求恢复仍有个过程,随着国内信贷执行政策纠偏与个别房企风险影响逐步淡出,楼市供需两端将逐步回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