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信而富贷款利息是多少

本文目录

信而富普惠金融成都行:危机与跳板

王如晨/文

若你有心,或能注意到,过去两年,几家领先的FiTh公司,老往四川尤其成都跑。不是在当地设子公司、创新中心,就是将普惠金融概念集中落地。它们在那里的招募也很密集。

蚂蚁金服、宜人贷、趣店、京东数科们都有关键动作。前几天,纽交所挂牌的FiTh公司信而富(NYSE:XRF),也以一场“新金融普惠实践万里行”落地成都。

夸克君跟着一个小分队实地探访了这公司的三家小微信贷客户,感受到一种不同的味道。

这里,就以信而富为例,写下一堆感受与判断。不一定合理,总还是认真的。

我思考的两个方向是:

一、为何四川尤其成都成了普惠金融扎堆地;二、信而富的成都行里,还有哪些不易觉察的用心。1扎堆逻辑:普惠金融的跳板?

去过几次四川,直观感受是:山川壮美,地貌复杂;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疆内东西之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甚大;少不入川,老不出蜀;风风火火而又风情万种的男女……

还有永不眠的成都。服务业如此发达,酒吧、茶馆、电影院、麻将、串串,个个吃货,总是很有钱的样子,就算每月3000元收入打打高尔夫那也无妨啊……

一点粗略感受。但有些观察框架。这是一个相当多样性的世界。多样性、有机性、开放性,一直是我判断一个地方或组织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依据。

你能从最近两年许多机构各种维度的城市竞争力评选中观察到这一幕。

《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8)》(内地省域篇)中,四川都是非常靠前的区域。

在《第一财经周刊》编订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三年,成都名列新一线城市中首位。它的评定维度是: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口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

那么,这跟“普惠金融”有何干系?

四川实在是一片丰裕的普惠金融沃土。无论直观感受还是真实实践,普惠金融案例大都集中在欠发达区域,尤其贫困地区。四川整体不算最贫困,但城乡之间贫富差距明显。多年来,四川一直是当局重点扶贫省份,也是中国公益、慈善组织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普惠金融"的先行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住尤努斯先生在全球多国的实践,也印证这一幕。

但也不要觉得,只有贫苦乡野才能落地普惠金融。城市同样如此。如此多元、多样性的成都,就隐含着偌大服务空间。

成都是中国年轻的知识阶层流入、落户最多的城市。杭州这几年风头大盛。但成都2017年的数据是它的两倍。这里被称为创业之都,创富之都。“成都”名字,通常就被解读为“成功与繁庶之地”。

还有一个维度更直接:成都是中国小微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占四川省近三分之一。2016年的数据是,每个工作日,日均诞生1333个市场主体,约为全国日均登记数量的1/50。

与沿海强省比,四川民营经济活跃度不逊。过去3年更明显,可能跟政策有关。《四川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应该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再展开。只想说,成都“双创”可是国内少见的活跃。

那么,这里就有了普惠金融机会。小微企业诞生与发展需要很多要素,资本始终是个硬道理。

但传统金融机构不太可能真正用力服务它们:小微企业通常没抵押品。即使有,也缺乏规范征信;偶有关系拿到资金,成本都不低;那些借高利贷的,最后悲剧太多。限于成本、风控、效率,当然还有隐晦的政经,传统银行更喜欢国企、大公司。这属于体制问题,也是顽症。

当然,几年来,中国各地不断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四川力度也非常大,但依靠行政指引,成效也不太大。每年都会有许多调研,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年复一年。中国不缺钱,但缺乏合理匹配的机制。传统银行就像水库,它们喜欢漫灌,覆盖那些面积甚大的地块,没有滴灌或者毛细血管一样的服务机制。它导致的结果是:那些被漫灌的大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数的小微遭遇干渴。

如此,信而富们扎堆成都一点不偶然。虽然在整个信贷服务中的占比并不高,但它们正是毛细血管与滴灌形态的精细化、精准化、高效率的服务。

成都行,我们考察的就是信而富三家小微信贷客户:成都锦江区“五彩梁山”西昌特色烧烤、蒲江县瑞和致远纸盒印刷厂、成都双流区奇乐宠物公园度假村。它们分属不同的细分行业,因选址扩店、更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需要,分别向信而富借款10万元、18万元、14万元。

“五彩凉山”烧烤很典型。店主杜华几年前从摊主起步,最初扩张,因选址追求繁华地,加上打理不善,曾赔掉200多万。后转到翠微路,经营不错。不过,运营成本也在增加,资金周转经常困扰他。找银行借,审批流程长,耽搁不起,他最终找信而富借了10万,利率虽有些高,仍还在承受范围。相比资金成本,时间与效率更重要。他最终渡过了难关。如今,翠微路店每月净利8万,已不用每天去。他爱踢球,还喜欢傍晚带着乐器去马路边歌唱。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这只是信而富都市生活事业部众多小微信贷客户的三家。事实上,它很早就已进入四川。2016年它在成都设立创新中心,行业中算是超前布局,如今已成业务的驱动与支撑体系。

18日,信而富创始人、董事长兼联席CEO王征宇博士表示,公司将打造“全覆盖、高效率、低费率、优资产”的普惠金融体系,以“走进园区、深入三农、扎实都市”为策略,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服务升级,构建更完善的业务生态圈。

显然,信而富有更大的视野与企图心。“全覆盖、高效率、低费率、优资产”的目标里,既有端到端(资金端、资产端)的完整体系,也有精细化的世界:“高效率”意味着技术研发、产品与平台创新、线上线下的协同以及运营能力;“低费率”里,一定有规模化、定价、商业模式以及变现力。

这里就涉及到信而富成都行的用心了。我们在文章标题里提到“跳板”一词。这里就明确地给出判断:成都行,正是信而富借助普惠金融服务升级,构建自身整个生态体系的关键跳板。

这得益于四川省综合要素竞争力与最大的场景优势:

1、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产业门类多元、物流商贸发达,区位独特,辐射广泛2、城乡差距明显。既有多元、多样、相当发达的规模化城市经济,也有贫困的乡村。这种落差里,本身就是互联网、Fih相关服务发挥的空间3、“双创”大省。结合王征宇的话,可以判断,信而富的视野绝不止于“爱玛族”,也不会止于城市。未来,这家公司有望会跳向更大的舞台。

2危机之下

写到这里,好像已了结基本问题。但你也注意到,文章标题里,还有“危机”一词。这里面,有我们更多判断。就是说,信而富的成都行,有它化解诸多紧迫挑战的用意。它应该在跟时间赛跑。

如何理解这里的“危机”?我想,主要有以下几重:

一、信而富自身层面。包括亏损压力、业务创新与成长性、规模效应缺乏、市值管理压力、商业模式重塑、竞争加剧等许多方面。

之前它甚至出现裁员。线下数据验证中心也有一定收缩。显然,有成本控制用意。

IPO之前一个周期,信而富一直小幅盈利。但为了IPO,它需要扩张用户规模,获客成本影响了毛利,进入亏损周期。股价也受到明显影响。

2018年Q1,王征宇博士说,年底前有望盈利。相信,此刻信而富应该也在冲刺。

二、政策面主要以下几点。

1、日益加深的行业监管风暴,年末合规考核大限临近。这一行业目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周期,它将经历一个信任体系重建的过程。许多公司都将面临转型、主业重塑,当然还有品牌重塑。此外,许多上市公司即便业务发展正常,也会因为监管,承压更大,波动剧烈。

2、尽管当局出台了许多支持Fih、中小企业乃至整个民营经济的政策,理论上会为Fih创造诸多参与机会。但是,如果没有体制变革,许多方面缺乏细则支撑,反而会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很多时候,企业往往倒在看似诱人但不明朗的一刻。3、宏观经济层面。中国内外压力沉重,实体经济更是如此。它会持续传导到资金端与资产端,影响整个行业的信心。这里就综合着来说。

我们首先将重心放在信而富公司层面。

应该说,此刻,这家公司面临着诸多短期挑战:IPO前至今,持续亏损;市值大幅缩水。2017年以来,曾引发不少质疑言论。

有一些当然是策略问题。比如亏损。信而富亏损与用户拓展带来的获客成本压力有关。当然,也有IPO之后,人力扩张以及生活方式业务层面设立诸多线下数据验证中心等因素。

事实上,若停止获客,信而富不会有亏损压力,它会立刻盈利。不过,这几乎可以说在放弃未来。创始人王征宇之前也多次强调这一点。

因为,信而富在消费信贷层面,主要定位于所谓“爱玛族”。就是有正当、稳定、持续性收入、在央行有信用记录却没有信用卡的庞大人群。他们是成长中的新中产。触达这部分人群,王征宇2016年透露过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大约为17美元。虽比同行低,而且随着技术创新、平台影响力提升,未来曲线会正向下滑,但考虑到爱玛族庞大数量,若要达到一个相当规模的覆盖,即便未来整体盈利,这块也会是一个较大的成本要素。

但它绝不能放弃获客。这是基础土壤。对“爱玛族”的服务理念,信而富有一个“LwGw”的信用累积逻辑。这里面有服务生命周期的延续、强烈的用户粘性意识。即便有巨大的规模,想直接从爱玛族身上薅羊毛、赚暴利绝无可能,但它是信而富一个长周期的源头活水,涉及到其核心价值观。

如此,这就持续考验着信而富的创新力。

刚才我们提到,挑战还包括政策尤其监管以及宏观面。

P2P合规大考,最终的期限还有两个多月。此前,许多P2P平台已经停止运营,而领先的公司,包括信而富等都已提交自查文件,进入后面两个流程:一是由国家互联网金融协会和地方监管机构进行的自律检查;二是区域P2P整改办公室的验证检查(包括现场检查)。

以王征宇的行业号召力、信而富多年运营实践、纽交所上市地位,当然还有超越P2P的诸多创新,通过大考应毫无问题。事实上,过去多年,这公司给人印象就是稳健,甚至有些过于保守。面临监管,这反而是优势。

但危机与挑战在于,监管风暴以及几年来出台的诸多利好政策,更多是务虚的指引,缺乏很多配套的细则。

王征宇最有发言权。当年他从美国回来,就一直在为“爱玛族”(那时还没这名字)、小微企业的小额信贷服务鼓与呼。直到今天,17年过去,问题依然存在,局部甚至还很艰难。

他认为,Fih行业要健康发展,至少有三个关键工作要做:第一,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第二、持续创新、第三,打造风险分散、转移和释放的渠道。

尤其是第一点,也即利率的改革方面。成都行,面对夸克君等人,他也借助“普惠金融”中概念辩证再度做了强调。

这里索性插播几句。“普惠金融”来自“FiiIi”。准确翻译应为“金融包容性”。“普惠”与“包容性”相通,尤其“普”。但“惠”常被国人理解为“补贴优惠”甚至“慈善公益”。

中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说,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14年《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的定义:“向所有有需求的人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便利、可负担、适当、尊重客户及保护客户权益)。”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组织(GPFI)的定义:“所有处于工作年龄的成年人(包括目前被金融体系所排斥的人),都能有效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贷款、储蓄、支付和保险。”“有效获得”指“消费者能以可负担成本获得、提供者能持续供给便捷、负责的金融服务,使那些被排斥在金融服务外和金融服务不足的消费者能获得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

显然,“惠”更多对应“可负担、有效获得”。“普惠金融”不是“阳光普照奖”,更不是“优惠”与“慈善”。

这里面有利率问题。中国贷款利率不能超过36%。王征宇表示,36%的比例,若是几千万几亿的高额贷款上,那是难以想象的事。比如买房,一套房贷100万,36%年利率等于每个月还3万,每隔2年半就翻一番。实在可怕,不可能有人接受。

不过,小贷不会如此。比如100元,36%利率等于每月还3元。最后超过很多,但绝对值仍是可以轻松承担的。因为,相比大额贷款更重绝对值里的成本,小额用户更侧重时间与效率。

我们在信而富成都行三个小微客户那里,确实感受到了这一幕。比如,贷款18万的那家纸箱生产厂,年产值4000多万,净利大约400万,信而富18万的贷款,利率当然比银行高,但对它来说,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负担,它更多是在旺季或资金周转时刻利用,关键是时间与效率。如果没有行政指令,传统银行怎么可能服务它呢。

应该说,这种一刀切的利率红线早已僵化。它漠视了底层信贷生态的诉求。如果政策、监管只是停留在行业指引,虽然看长期,有利好效应,但中短期,细则的滞后与缺失,反而会让许多企业承受更大压力,并传导到很多层面。

比如,过去一年,许多Fih们股价难堪,虽有业绩、宏观面因素,若你梳理,几乎每次,当局监管都是扮演最大利空。尤其身在中国、挂牌美国的信而富们,更为敏感。因为,海外投资人并不熟悉中国政策实质面,也无法完全洞察信而富本地业务真实面。监管会加重风险。

这不是批评政策本身,更不是反对监管。夸克并不同意比尔盖茨等人诅咒“监管”的言论。只是说,每当政策面利好出台,整个行业反而会有更大压力。

这句表述不是上纲上线:此刻,也是P2P行业黎明前的黑暗。信而富面临巨大的压力。

3被低估的信而富

王征宇Q1时说,Q4有望盈利。我没问他此刻局面。不过,从成都行看,他一定期望当局、外界、资本市场看到公司此刻的努力。

2017年IPO后,尤其2018年年初以来,我们确实看到了信而富的诸多变化。

无法全部罗列。但需要提一下年初组织架构变革:它设立了在线消费、都市生活、财富管理三大事业部。

表面看,它只是业务与组织架构变动。但在夸克看来,其实是一种平台化战略。其中伴随着技术与产品创新、价值链塑造、商业模式升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升。过去,上述业务主要呈现为“烟囱”形态,相对集中。公司规模小时,集中架构,有利于体现速度与效率优势。俗话说,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协调。

但集中的架构很难让人一眼看清内在成长逻辑,商业模式不清晰。办大事厉害,但日常运营与管理效率反而会低。IPO后,信而富需要对外展现自身更多成长性,打造更有效率的架构、清晰的价值链以及变现路径。同时,它也需要激发组织的活力,形成“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局面,推动规模化成长。虽然“规模”的概念有时很虚幻,但整体来说,这个行业除了蚂蚁,其他体量都很有限,规模依然是重要的观察指标。三大事业部独立,它的价值就有化解这种困惑的用意:

1、平台化战略。不要只看三大事业部。要看到它们背后,有信而富底层技术平台(PST预测筛选技术、ADT自动决策技术、诸多AI技术)以及基于数据的中台服务体系。

三大事业部,既能激活业务面,也有利于技术、数据实力的快速沉淀,并逐步生成积木一样敏捷、灵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2、核心业务、商业模式变得更加清晰,能让人一眼看到内在逻辑与成长性,凸显投资价值。你能看到,事业部独立后,信而富的价值,就远不止于一个撮合平台,而是一个能为资金端、资产端、普通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平台。

这是一种相对稳定、互为犄角的业务架构,也是一种独立的价值循环体系。它非常类似小米的“新铁人三项”。它丰富了ww的理念,后者此刻既适用“爱玛族”信用积累,也适用于未来变身为都市生活伙伴。你会发现,两个板块之间有奇妙的衔接,从新中产到双创族群。

这也是信而富脱去P2P平台标签的关键一步。P2P有价值,但信而富的服务会越来越丰富,它会重塑一条新价值链。考虑到年末合规大限临近,这有利于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同。

这种平台化机制,一旦运营成熟,信而富的商业模式,就既有一种典型的S2B2C/S2B2特征,也有C2B的前端驱动效率了。这里的B,自然是与信而富合作的各种资金端,以及必须借力的金融机构,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金融服务品类、开放的伙伴;而则是资产端。

当然,还是要回到业务面看它眼前。成都行里,担纲的是信而富都市生活事业部。未来一个周期,它会是信而富营收与毛利提升的关键,应该也是投资人关注的要点。

考虑到Q4盈利期望。我想说,此刻的都市生活事业部应该在冲刺。

3、组织架构变革与治理结构。由于涉及到人与组织的活力,里面当然有治理结构提升。我们还看到,信而富之前已设立了联合CEO职位,一张海外面孔。这是增强信任的一步,能为未来国际化以及维护美国资本市场关系奠定基础。

4、为未来更大的集团化运营做了铺垫。我还预判,未来,三大事业部不排除进一步独立为子公司,从而推动信而富变身集团化Fih企业。过去几年,互金公司已有过这动向。但大都不是原生业务驱动,而是为了股权融资或者规避风险,最后成效大都不明。

其实,信而富早有这种雏形。不要忘记,它诞生到2010年,核心业务并非P2P,而是信贷分析服务,为中国诸多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技术,至今仍在幕后发挥着作用。

此刻很多公司都在强调所谓2B转型。你能看到,信而富诞生时就是这路径。此外它还有融资租赁、担保等业务。形态上,似乎除了支付,已涉入多点,正在走向线、面阶段。相信,未来,它们会与信而富现有主业形成更深协同,更稳定的生态体系。那会是一张新面孔。

确实,尽管危机很重,我对这家公司依然充满乐观。过去10多年,与其他互金企业领军人相比,王征宇展现了更多耐心。信而富看去不是一个喜欢冲刺100米的企业,它更像个慢公司。这与行业属性、王征宇早年的职业生涯、性格深有关联。作为中国征信领域富有口碑的领导者,多年来,也一直通过实践推动着行业政策落地,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基础工作。

当然,更多乐观还是来自信而富的创新。我们已观察它的架构、商业模式、变现机制都在发生变化。就像上面分析,未来几年,这家公司的形态应该还有蜕变。这是一个适合跑马拉松的企业。监管风暴,反而是一个大浪淘沙、价值凸显的时刻。市场局部幻灭,也是难得的自我教育,它会推动行业走向理性与自律。信而富有望成为行业重塑信任、建立认同的指标。

你应注意到,我没就宏观经济压力面展开。它属于普遍的焦虑。不过这里想补充的是,这种压力也会转变为更多的利好,那就是,当局会给于更多市场竞争主体参与空间。

当天,与王征宇沟通的前后三天,成都以及多个城市都专门举办了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活动。而更大的信号还有:当局近来不断为民营经济、私营企业正名,并开始发出新指引,并密集调研区域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以期汇聚更多更广的市场要素,激活新一轮成长。这里面有危机感,但更有参与机会,当然包括信而富们。

从这点来说,尽管眼前属于压力最大的时刻,但也是合规的Fih企业群重塑价值链时刻。危机反而给了那些真正使命驱动的企业以正名的机会。

这也是我在文章里用“危机与跳板”的另一重用意。于信而富来说,成都行有它的普惠金融实践,有都市生活事业部的耕耘,有更有长远的生态建设。某种程度上,“危机”与“跳板”两位一体,它有利于我们观察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因此,我们也认为,信而富股价虽然一度跌惨,但它真实的价值应该被低估了。

赴美上市平台现金贷对比:利率最高差3倍 隐藏费用惊人

当趣店匆匆奔赴华尔街敲响上市之钟时,一场酝酿已久的舆论风暴突然爆发。高利贷、恶意催收、原罪,诸多负面标签迅速被贴到以趣店为首的现金贷平台上。而趣店CEO罗敏的一句“凡有发现趣店超过36%利率的将给予100万奖励”,更是火上浇油,引发更多争议。那么,趣店为代表的现金贷平台真实利率到底是多少?

不同平台间年化利率相差3倍

赴美上市的P2P平台,宜人贷、信而富、趣店、拍拍贷均有现金贷业务,四家平台中,小编经过实测发现,年化利率最高的为拍拍贷的现金贷产品曹操贷,达108%,排在第二位的信而富,年化利率为58.74%,宜人贷与趣店年化利率分别55.2%、36%。通过最高与最低年化利率对比,可以直观的看出拍拍贷利率是趣店的3倍。

一直以来,围绕趣店的现金贷利率到底有没有超过36%的监管红线一直争议不断。在来分期(趣店现金贷产品)借款服务协议中,按照官方披露的年化利率为15%。但网贷天眼通过实测发现,趣店的现金贷产品恰好卡在36%的监管红线附近。

小编首先在来分期手机客户端完成注册,随后通过芝麻信用授信就可以借款。若首次借款1000元,期限3个月的话,则每个月需还款353.53元,折算下来实际承受利率为3%/月,折合成实际年化利率为36%。如果是正常还款,趣店的现金贷利率并未超过监管红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借款人出现逾期未还现象,则需要缴纳滞纳金、逾期罚息等费用。其违约金费用按逾期金额*0.05%*逾期天数来收取。所以如果逾期,借款人支付的年化利率将高于36%。

四家上市平台年化利率比较

隐藏费用惊人

在服务费收取项目中,其中信而富的服务费用包括手续费与通道费。不过,平台并未对外公布这笔费用的收取比例,但通过计算后,发现信而富的服务费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黑洞。

信而富APP端公布的日息按万分之六收取。此前,有媒体通过实测发现服务费接近利息的2倍。假设借款2000元,一个月需要支付利息36元,按APP显示,利息与服务费总计为97.91元,通过计算能够得出服务费需要支付61.91元。借款月利率为每月所需支付费用除以借款总额,即97.91元除以2000元,月利率为4.89%,用年化利率表示则为58.74%。可见,在信而富平台借款,单独计算月息并不高,但背后的服务费用不可小觑。当然,如果将信而富贷前费用加上去,其实际利率会更高。

再来看下拍拍贷的费率,根据平台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平台只有部分贷款利率超过24%,全部贷款利率都在36%以下。那么实际收的费用真是这样吗?

小编下载现金贷产品曹操贷APP发现,这款产品属于小额短期借款,额度在100-3000元之间,日利率为0.03%,如果按正常期限还款,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率(日费率0.03%)以及服务费(0.27%/天)两项。这两项费用加起来,借款费用为0.3%/天,月利率为9%,年化利率则为108%。

由于曹操贷属于小额短期贷款产品,比较适合借款时间较短的资金周转人群,如果长期借款,使用曹操贷显然没有趣店与信而富划算。另外,接近拍拍贷内部的人士向媒体表示,曹操贷业务占比大概只在10%左右,其他绝大部分业务成交和盈利还是来自标准贷款。

需要注意的是,拍拍贷官网只公布了借款利率,与趣店一样,并未明确给出借款服务费用,如果只看网站介绍,得出的结果跟实际费率差别较大。

宜人贷表面利率22.68%

在宜人贷的服务费中,只有在借款的合同生成时才清楚具体的收费标准。我们从宜人贷的服务费用占比里,可以推测实际借款成本已经高出最高法规定的36%借贷年化利率红线。

宜人贷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借款人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借款本息。平台服务费即平台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务总费用,其中包含放款前一次性扣除的前期服务费、还款过程中需要按月缴纳的分期服务费。信用资质良好的用户可享受相对较低的服务费率且免收分期服务费。

小编在宜人贷PC端贷款计算器计算发现,假设申请借款金额为10万元,信用资质为一般,12期还清,按照平台给出的计算结果,月还款额为10213.14元(包括月本金+月利息+月分期服务费),前期服务费用为9800元,如果分摊到每个月度里,月还款额为10213.14+9800/12=11029元。我们通过银行贷款计算器输入贷款总额100000元,12个月还清,月还款额为11029元,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下显示的年化利率为55.2%。

从刚上市的信而富看行业费率水平

春节期间,笔者来到北方一座三线城市。城市本身并无特殊,然而当地出租车的计价方式十分“有趣”:起步价5元3公里,之后每0.6公里1.5元。“有趣”的在后面——计价每跳2次,单价增加0.5元。也就是说4.2公里之后,单价变成每0.6公里2元,5.4公里后又变成2.5元,以此类推。按照这样的计价方式,在这座三线小城从机场打车到市区酒店的费用竟然直追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笔者问司机,照这样计价下去岂不是个无底洞?司机回答:“本地人哪儿会打那么远,一般在市区里一个起步价就到。”

以长途距离来衡量该市的出租车价格显然十分骇人,然而对于当地人来说,短途打车却又完全可以承受。只因这座城市本身不大,出租车的主要服务对象又是本地人。在这方寸之地再怎么跑,也很难出现过于离谱的天价打车费。笔者所担心的车费“无底洞”,对于本地的出租车来说其实是“到不了的远方”。

这有点像近来被热议的现金贷。按照不少人的说法,现金贷的年化利率动辄上百,有的甚至高达600%,委实耸人听闻。于是,“嗜血”、“暴利贷”等词汇被拿来作为现金贷的标签。这其中固然有部分伪现金贷机构胡来钻空子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存在误区:不少人所计算出来的年化利率,对于以小额、短期为特征的现金贷来说,实在是“到不了的远方”,现金贷的利率被妖魔化了。

实际贷款成本有限

国内最早的超短期现金贷,大致发起于2014年11月,当时网贷公司信而富与国内一家互联网巨头联合推出小额信贷产品“现金贷”,开启了中国超短期现金贷发展历程。

根据信而富官网描述,信而富的现金贷主要为借款人提供借款额度最高6000元,借款期限6个月及以内的小额借款服务。其日息为万分之六,借款手续费是1%~2%。根据网上所能查询到的公开信息,500元借款14天是其大部分首次借款用户的“标配”。因此实际支付利息为500×0.06%×14(天)=4.2元,加上其手续费5元,共计借款成本为9.2元。也就是说,按照这家平台现金贷的相关规则,不考虑逾期罚息的情况下,其平台上用户首笔借款综合费用仅为9.2元,不过一杯奶茶钱,实际负担的成本并不高。

除了信而富,市场上还有各种费率形式五花八门的现金贷,有的按日计手续费,有的等额本息还款,当然也有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不一而足。这种情况下,抽丝剥茧、根据平台具体的费率形式来计算现金贷的实际借款成本,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统统折算成年化利率,恐怕更有助于发现不同平台间的巨大费率差异,从而将劣币与良币区分开来。

小额短期,现金贷的生存之本

看了网贷平台的现金贷费率水准,不妨再来看看银行信用卡。相比于其他银行信用卡取现2%手续费,招商银行信用卡“掌上取现”手续费并不高,仅为交易金额的1%,最低10元/笔,日息0.05%。如果计算成年化利率,则高达18%,是央行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3倍。与上文提到的现金贷借款成本对比来看,通过“掌上取现”借款500元期限14天需要付出10元手续费及3.5元借款利息,合计13.5元,甚至高于同等情况下信而富现金贷9.2元的借款成本。

究其原因,消费信贷的成本特点(小额短期、相对高成本)、风险特点(无抵押,相对高风险)决定了其费率需要提高。其核心原因在于固定成本分摊。在大额贷款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固定成本,在短期小额贷款中便成为了显著负担。例如银行转账成本,还有后台清算、结算、客服、系统等等费用,因平台而已,这些固定成本就达到5~10元。这个操作成本对于500万的贷款,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500元的小额贷款,这个成本就占总借款额的1~2%。如果再考虑到借款还款周期超短,手续成本占比就更为恐怖。即便是银行的信用卡,其取现费率也远高于一般基准利率。

因为小额、短期的高成本特点,决定了现金贷的费率相对较高,反过来讲,也只有坚持小额、短期,现金贷高费率的理由才能站得住脚。这其中尤为需要注意的,便是展期。“展期”通常意味着借款人到还款日无力偿还贷款费用,不得不将贷款的期限延长,也包括从同一贷款人处再贷款用以支付前一贷款的情形。这造成的结果是客户连续不断地偿还利息,本金依旧存在,也没有获得额外的现金,最终陷入一个难以逃脱的债务圈套。如此一来,现金贷较高的利率不仅成为了“到得了的远方”,而且成为了“加速到达的远方”,就难怪被冠以“嗜血暴利贷”的名头了。针对这一情况,英美皆有相关法律限制贷款延期,监管层或许可以借鉴。

所以,对于现金贷所谓的高利率,外界大可不必视若洪水猛兽。一方面,对于不同平台如何合理计算其实际贷款成本,需要有正确认识另一方面,能否坚持小额、短期的特点,既依赖于机构的自觉、行业的自律,也是监管层需要考虑的问题。

(财编:黄潮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