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光伏发电贷款利息多少

本文目录

屋顶上的生意:“光伏贷”到底是理财利器还是骗局陷阱?

日前,光伏巨头晶澳太阳能与民生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光伏贷、项目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晶澳旗下的晶澳智慧能源近期则刚推出晶贷宝(光伏贷模式)等四大业务模式。另一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上月也新推出的一站式户用光伏解决方案“隆基向日葵”。它由隆基担保合作的大型银行为用户购买隆基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贷款服务;同时,隆基会持续为此模式的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组件供应及保证金。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3月起,至少还有天合光能、正泰安能、晶科科技等多家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推出“光伏贷”相关产品和服务。几大巨头此番集体进场,让饱受争议的“光伏贷”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光伏贷并非新鲜事物,好几年前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有不少农户每年坐收的进账完全够付银行月供,光伏贷成为他们无本收息的理财利器;还有一些农户却抱怨“光伏贷”让自己跳入陷阱,悔不当初,甚至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发文提醒农户当心“光伏贷骗局”。

同样的光伏贷,为何却是不一样的口碑?

有人每月净赚好几百光伏贷成理财帮手

前几天,山东聊城的网友小星晒出了自己用光伏发电稳定获益的理财故事。

去年,他申请了20万光伏贷,在家里闲置的一处农村院子建起了光伏电站,目前已经运行一年时间。

小星晒出的今年6月光伏电量电费总明细显示,当月总发电量为8080kwh,上网电费是3190.79元,补贴电费为242.40元,电费收益一共是3433.19元。扣除2700元月供,6月份他赚了700多元。

当然,由于日照条件的差异,并非每个月都能收这么多电费,有时候还会赔些钱。比如今年一月份就只发了3000多度电,五六月份入夏之后,日照时间边长,发电量才大增到8000多度。

不过,小星说,过去一年平均下来每月能有3000左右的电费收益,可以覆盖银行月供。“用8年的时间,把贷款的钱还了,以后不管发多少电,收入就全是自己的了。”对于未来,小星充满期待。

浙江的网友陈女生表示,家里也用光伏贷装了电站,“夏天能赚点儿,但是感觉差不多刚好能还上贷款。”当然几年之后贷款还完,发电的收益就成了陈女生家的净收入。在她看来,这才是光伏贷的最大价值所在。

皮包公司卷款跑路有人大呼上当受骗

与此同时,却有不少农户反映落入“光伏贷”的骗局。去年年末,媒体就曾报道福建农户李先生的遭遇。

李先生从新闻上得知光伏发电是高科技、有前景,所以当业务员拿来厚厚一摞合同时,他都没怎么细看就签了字。第二天,销售人员和信用社的人上门来给李先生办了20万的贷款。

半年后,李先生觉得情况不妙。每月发电量带来的收入根本就偿还不了贷款,他不得不自己另外转账还贷。业务员当初打包票的“光伏板发电足以覆盖贷款利息”,“即使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发电量不足,公司可以补偿差价”等承诺,几个月后就不再兑现,一打听才知道光伏公司的老板跑路了,业务员也不知踪影。

安装第一年,李先生倒贴了2000元;第二年,倒贴了4000元,第三年估计至少要倒贴5000元。除了贷款本息要偿还外,还有杂七杂八的维修费,每年也要上千块。因为光伏公司的人已经跑路,李先生只能自认倒霉,怪自己轻信了业务员的忽悠。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对光伏贷“谈贷色变”。今年5月16日,陕西省三原县政府发布关于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发电试点县项目有关情况的公告。公告称“据其他省份反馈,在整县屋顶分布式发电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外地光伏皮包公司打着发展光伏发电的旗号,以帮助农户解决建设光伏发电资金为由,游说农户进行光伏贷,贷款一批下来卷款跑路,造成产权不清,售后运维无人管理,安全隐患无人承担,正常运行无法保证,后期贷款无法偿还,蒙骗农户掉进‘光伏贷款骗局’的现象。”

公告指出,建议群众选择光伏企业时一定要选择在该县注册并在行业主管部门(县发改局)报备的光伏实施企业,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建议群众尽量自己到金融机构咨询贷款事宜,避免掉入“光伏贷”的陷阱。

今年6月1日,江苏启东印发的《启东市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要求,业主自主投资模式下,不允许光伏开发企业、光伏设备经销企业通过农户融资贷款或引入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建设光伏项目,转移屋顶光伏投资主体,增加农户经济负担及金融风险。

屋顶光伏发电模式出现三种盈利逻辑

一边是有农户因光伏发电获得实惠,一边却有农户在安装设备后直呼上当受骗。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相径庭的境遇,这一切还要从屋顶光伏发电的赚钱模式上说起。

据了解,分布式户用光伏系统需要把光伏板等设备安装在屋顶上接受光照。而国内拥有独立屋顶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农户成为户用光伏最大的目标群体。农户如果想利用自家屋顶发电赚钱,一般有三种经营模式。

第一种最简单,就是自己掏钱买设备安装,发电的收益都归自己。一般5-8年就能回本,如果光伏电站正常使用25年,后期收益全是净赚。但是这种模式会让农户在初期承受较大资金压力,适合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河北用户小江2015年在石家庄农村安装了光发电站,四年多就回本了,直到现在发电量也没有明显减少。说起这事,小江就后悔“当初装的太少。”

第二种模式是只出租屋顶,农户赚不了电费,只能收租金。一般合同还会约定,过若干年后,这套设备就归农户了,如果设备到时还能正常发电,农户就赚了。

湖北黄冈女孩小彩说,村子里有人装这个的,一年租金1200元,虽然钱不多,但是简单省事零投入,感觉很踏实。不过,对光伏企业来说,这种模式的资金要求比较高。

第三种就是光伏贷。农户以自身名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建设电站,光伏企业负责设备安装、运维,电站所有权归属于农户。在贷款年限内,电站收取的电费多用于还款付息;贷款还完后,电站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

不难看出,光伏贷的模式能同时解决农户和光伏企业的资金压力问题,便于推广。但对农户来说,要承担刚性的还贷责任,每月要雷打不动地还银行贷款,当月发电量不足时要自掏腰包补足欠账,如果逾期还款,还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光伏贷骗局”背后多因中间商良莠不齐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光伏贷骗局”只能说是骗子利用了光伏,并不是说光伏贷本身是一个骗局。

从事过光伏贷业务的银行资深人士刘先生表示,前些年见过的许多不正规的、做中间商的企业,利用农户对光伏知识了解较少,也看不懂合同,把光伏贷吹得天花乱坠,诱导农户以自己名义来贷款。一旦皮包公司卷款跑路,发电站收益不够偿还贷款,农民就得自己补齐缺口,如果农民没钱偿还,银行也会产生烂账。

“光伏本身是好的,但是早些年骗子和不规范的公司也的确多。为什么房子和车子不容易玩这种骗局呢?因为价格相对透明。光伏门槛比较高,一般人也不懂是怎么回事。这个东西又符合国家政策,容易讲故事。有些骗子公司可以农户银行两头骗。”刘先生如此分析。

不过,他同时强调,搞光伏贷骗局的企业,和正规生产光伏材料的厂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贸易公司、皮包公司,后者是制造业,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对“光伏贷”收益和前景感到满意的多是北方地区的农户,觉得“上当受骗”或对收益不满的多是南方地区用户。

业内人士李先生指出,屋顶光伏发电收益主要受日照影响较大,每个省的光照资源以及当地的脱硫煤电价、甚至补贴情况都不相同。这些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光伏发电的收益。

举例来说,同一个光伏贷产品放在山东可能5、6年就可以回本,但是在南方比如江西、福建等省份至少要8年以上。总体来看,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比较适合搞光伏发电,南方雨多,沿海还有台风,日照时间很可能不足,就不适合。

此外,不同品牌光伏设备的材料品质、安装工艺、后期维护,有很大差异,农户自身无法鉴定品质差距。一旦这些因素导致光伏贷实际收益不如预期,甚至造成电站衰减损坏,最终都是由农户买单。比如,些小公司在安装屋顶光伏时,为了骗取更多贷款虚报造价,会使用更廉价的劣质产品,这些太阳能板根本不可能使用10年。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

李先生认为,如果搞不懂这些问题,农户最好不要盲目跟风办理“光伏贷”,出租屋顶更稳妥。

巨头携手银行入局或将规范相关市场

当前的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由于第三方合作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用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忧和疑虑,可靠融资、电站质量和后期收益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用户关注的“老大难”问题。

北青报记者发现,以隆基绿能为例,在他们新推出的服务模式下,由隆基担保合作的大型银行会为用户购买隆基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贷款服务,同时隆基会持续提供技术支持、组件供应及保证金。为了保证电站质量的安全可靠,安装商也会经过层层筛选,以确保符合公司标准要求。

同时,隆基绿能还会通过技术部门与市场统计数据的反复核算,根据各省份不同的有效发电光照时长、当地脱硫煤电价等因素,结合贷款每月还款、运维、保险等花费所需金额,建立价格测算模型,倒推出各省份最高可以保证发电收益覆盖还款的贷款电站单瓦造价,并通过与合作银行的信息交互,系统联通,保证贷款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晶科科技也表示,与银行的合作中公司会提供担保,保障用户在电站全生命周期内的收益。在代理商的甄选上也会层层把关,确保全流程的安全可靠。

除了光伏巨头,各家银行业在“光伏贷”产品上也采用了多种方式保障农户权益。以“兴业光伏贷”为例,一方面,兴业银行会对合作企业严格把关,不仅给予购买光伏板优惠价,还会确保设备质量和后期维护服务。同时对合作企业的电站销售及运维协议条款进行审核,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兴业银行对发电收益资金进行封闭管理,保障了农户合理权益,降低贷款违约风险。

或许,当头部企业和各大银行的携手进入后,将有效减少目前光伏贷市场的相关乱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程婕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光伏贷”理财利器还是骗局陷阱?

2021年10月7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赵庄镇十里铺村拍摄农户屋顶上的光伏电站

今年3月起,晶澳智慧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正泰安能等多家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推出“光伏贷”相关产品和服务。巨头的集体进场,让饱受争议的“光伏贷”再次成为焦点。

事实上,“光伏贷”并非新事物,几年前在全国各地就有推广。有农户称这个项目成了他们无本收息的理财利器,但也有农户抱怨“光伏贷”让自己跳入陷阱,悔不当初。

同样的光伏贷,为何却是不一样的口碑?

有人赚

每个月净入好几百

光伏贷成理财帮手

前几天,山东聊城的网友小星晒出自己用光伏发电稳定获益的理财故事。去年,他申请了20万光伏贷,在家里闲置的一处农村院子建起了光伏电站,目前已经运行一年时间。

小星晒出的今年6月光伏电量电费总明细显示,当月总发电量为8080kwh,上网电费是3190.79元,补贴电费为242.40元,电费收益一共是3433.19元。扣除2700元月供,6月份他赚了700多元。

当然,由于日照条件的差异,并非每个月都能收入这么多电费,有时候还会赔些钱。比如今年1月份就只发了3000多度电,五六月份入夏之后,日照时间变长,发电量才大增到8000多度。

不过,小星说,过去一年平均下来每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电费收益,可以覆盖银行月供。“用8年的时间,把贷款的钱还了,以后不管发多少电,收入就全是自己的了。”对于未来,小星充满期待。

浙江的网友陈女士表示,家里用光伏贷装了电站,“夏天能赚点儿,但是感觉差不多刚好能还上贷款。”当然几年之后贷款还完,发电的收益就成为陈女生家的净收入。在她看来,这才是光伏贷的最大价值所在。

有人赔

皮包公司卷款跑路

有人大呼上当受骗

与此同时,却有不少农户反映落入“光伏贷”的骗局。去年年末,媒体就曾报道福建农户李先生的遭遇。

李先生从新闻上得知光伏发电是高科技,有前景,所以当业务员拿来厚厚一摞合同时,他都没怎么细看就签了字。第二天,销售人员和信用社的人上门来给李先生办了20万的贷款。

半年后,李先生觉得情况不妙。每月发电量带来的收入根本就偿还不了贷款,他不得不自己另外转账还贷。业务员当初打包票的“光伏板发电足以覆盖贷款利息”,“即使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发电量不足,公司可以补偿差价”等承诺,几个月后就不再兑现,一打听才知道光伏公司的老板跑路了,业务员不知踪影。

安装第一年,李先生倒贴2000元;第二年,倒贴4000元,第三年估计至少要倒贴5000元。除贷款本息要偿还外,还有杂七杂八的维修费,每年上千元。因为光伏公司的人跑路,李先生只能自认倒霉,怪自己轻信业务员的忽悠。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对光伏贷“谈贷色变”。今年5月16日,陕西省三原县政府发布关于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发电试点县项目有关情况的公告。公告称,“据其他省份反馈,在整县屋顶分布式发电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外地光伏皮包公司打着发展光伏发电的旗号,以帮助农户解决建设光伏发电资金为由,游说农户进行光伏贷,贷款一批下来卷款跑路,造成产权不清,售后运维无人管理,安全隐患无人承担,正常运行无法保证,后期贷款无法偿还,蒙骗农户掉进‘光伏贷款骗局’的现象。”

公告指出,建议群众选择光伏企业时一定要选择在该县注册并在行业主管部门(县发改局)报备的光伏实施企业,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建议群众尽量自己到金融机构咨询贷款事宜,避免掉入“光伏贷”的陷阱。

今年6月1日,江苏启东印发的《启东市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要求,业主自主投资模式下,不允许光伏开发企业、光伏设备经销企业通过农户融资贷款或引入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建设光伏项目,转移屋顶光伏投资主体,增加农户经济负担及金融风险。

探原理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现有三种盈利模式

一边是有农户因光伏发电获得实惠,一边却有农户在安装设备后直呼上当受骗。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相径庭的境遇,这一切还要从屋顶光伏发电的赚钱模式上说起。

据了解,分布式户用光伏系统需要把光伏板等设备安装在屋顶上接受光照。国内拥有独立屋顶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农户成为户用光伏最大的目标群体。农户如果想利用自家屋顶发电赚钱,一般有三种经营模式。

第一种最简单,就是自己掏钱买设备安装,发电的收益都归自己。一般五至八年回本,如果光伏电站正常使用25年,后期收益全是净赚。但是这种模式会让农户在初期承受较大资金压力,适合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第二种模式是出租屋顶,农户不赚电费,只收租金。一般合同还会约定,若干年后,这套设备归农户,如果设备到时还能正常发电,农户就赚了。

第三种是光伏贷。农户以自身名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建设电站,光伏企业负责设备安装、运维,电站所有权归属于农户。在贷款年限内,电站收取的电费多用于还款付息,贷款还完后,电站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

业内说

秦岭淮河以北适合

南方则“水土不服”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光伏贷骗局”,只能说是骗子利用了光伏,并不是说光伏贷本身是一个骗局。

从事过光伏贷业务的银行资深人士刘先生表示,前些年见过许多不正规的、做中间商的企业,利用农户对光伏知识了解较少,看不懂合同,把光伏贷吹得天花乱坠,诱导农户以自己名义来贷款。一旦皮包公司卷款跑路,发电站收益不够偿还贷款,农民就得自己补齐缺口,如果农民没钱偿还,银行也会产生烂账。

“光伏本身是好的,但是早些年骗子和不规范的公司也的确多。为什么房子和车子不容易玩这种骗局呢?因为价格相对透明。光伏门槛比较高,一般人不懂是怎么回事。这个东西符合国家政策,容易讲故事。有些骗子公司可以农户银行两头骗。”刘先生如此分析。

不过,刘先生同时强调,搞光伏贷骗局的企业,和正规生产光伏材料的厂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贸易公司、皮包公司,后者是制造业,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对“光伏贷”收益和前景感到满意的多是北方地区的农户,觉得“上当受骗”或对收益不满的多是南方地区用户。

业内人士李先生指出,屋顶光伏发电收益主要受日照影响较大,每个省的光照资源以及当地的脱硫煤电价、甚至补贴情况都不相同。这些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光伏发电的收益。举例来说,同一个光伏贷产品放在山东可能五六年可以回本,但是在南方,比如江西、福建等省份,至少要8年以上。总体来看,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比较适合搞光伏发电,南方雨多,沿海还有台风,日照时间很可能不足,就不适合。此外,不同品牌光伏设备的材料品质、安装工艺、后期维护有很大差异,农户自身无法鉴定品质差距。一旦这些因素导致光伏贷实际收益不如预期,甚至造成电站衰减损坏,最终都是由农户买单。比如,一些小公司在安装屋顶光伏时,为了骗取更多贷款虚报造价,会使用更廉价的劣质产品,这些太阳能板根本不可能使用10年。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

李先生认为,如果搞不懂这些问题,农户最好不要盲目跟风办理“光伏贷”,出租屋顶更稳妥。

望未来

巨头携手银行入局

或将规范相关市场

当前的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由于第三方合作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用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忧和疑虑,可靠融资、电站质量和后期收益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用户关注的“老大难”问题。

今年3月起,晶澳智慧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正泰安能等多家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推出“光伏贷”相关产品和服务。巨头的集体进场,让饱受争议的“光伏贷”再次成为焦点。

北青报记者发现,以隆基绿能为例,在他们新推出的服务模式下,由隆基担保合作的大型银行会为用户购买隆基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贷款服务,同时隆基会持续提供技术支持、组件供应及保证金。为保证电站质量的安全可靠,安装商会经过层层筛选,以确保符合公司标准要求。

晶科科技表示,与银行的合作中,公司会提供担保,保障用户在电站全生命周期内的收益。在代理商的甄选上会层层把关,确保全流程的安全可靠。

除光伏巨头,各家银行在“光伏贷”产品上采用多种方式保障农户权益。以“兴业光伏贷”为例,一方面,兴业银行会对合作企业严格把关,不仅给予购买光伏板优惠价,还会确保设备质量和后期维护服务。同时对合作企业的电站销售及运维协议条款进行审核,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兴业银行对发电收益资金进行封闭管理,保障农户合理权益,降低贷款违约风险。

或许,当头部企业和各大银行携手进入后,将有效减少目前光伏贷市场的相关乱象。

文/本报记者程婕统筹/池海波

供图/视觉中国

我在银行做光伏贷:见过骗子、皮包公司圈钱 也经历行业大洗牌

出品|《风暴眼工作室》

文|廖越编辑|刘培

爆料邮箱:_j@if.

“光伏贷有个,从法律上来讲,农户是借款人,企业是担保人,但是实质上,这笔贷款是企业拿到了。按理说,谁借钱谁还钱,钱到企业那里,自然应该是企业还钱,但企业的角色却是担保人,而银行贷款如果由担保人来还,这本身就是违规的。”

刘洋在银行做了几年的光伏贷业务后,慢慢发现,光伏贷,这个一头连接着有资金需求的光伏商,一头连接着有致富意愿的农户的“阳光生意”,却藏了不少的“暗雷”。

“暗雷”的导火索是刘洋说到的——农户和光伏商,角色不对位,权责就难以厘清,这给光伏贷的本该严密的整个链条留下了一些“缝隙”。而这些“缝隙”,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光伏商那里,就变成了牟利的空间,对于处于信息弱势一方的农户来说,“缝隙”则变成了套在身上的贷款“枷锁”。

常见的“骗术”大多是,光伏商先对农户许以高额的回报,由农户作为贷款主体去向金融机构贷款,然后光伏商夸大电站收益和电站价格,金融机构则抬高贷款利息,导致农户收到的发电收益根本无法偿还贷款,让农民不仅没有致富,反而困在光伏里。

这也让光伏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等同于“骗局”的代名词。

对于银行来说,光伏贷则是一个又爱又恨的金融产品。银行喜欢它,因为光伏贷可以帮助银行完成很多指标,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小微、两增两控……光伏自身所带的“低碳、扶贫、普惠”属性,可以完美贴合多项指标要求;银行“恨”它,因为光伏贷的性价比并不高。

某省城商行从业人员杨立军对《风暴眼》直言,“银行要真的想通过光伏贷这个业务去赚多少钱,是不现实的,几千万的规模,要管几百户落地,肯定不如做一个一投几十亿的大项目。”

回顾近几年中国户用光伏的发展,光伏贷,这个初衷是为了解决光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金融产品,经历了2016年的大火燎原,也经历了“5·31”之后的“一地鸡毛”,如今仍然深陷争议之中。

凤凰网《风暴眼》曾在2021年11月发表一篇光伏行业调查报道《困在光伏里的农民:免费的阳光为何让我欠了银行20万》,几天内,后台涌进了近千条评论。其中“光伏贷是骗局吗?”这个话题引起不小争议,很多人对光伏贷摇首咋舌,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为光伏贷正名。

那么,农户以光伏贷的形式安装光伏电站靠谱吗?正规的光伏贷是什么样的?农户应该如何避坑?凤凰网《风暴眼》采访了几位银行光伏贷从业者、光伏企业融资人员,他们有的人对骗局和套路深恶痛绝;也有人所在的银行因为风险把控意识不高,有了一笔烂账;还有人反思,光伏贷的粗放发展中,金融机构从来不是慈善机构,不应该给贫困户做。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0月底,我国户用光伏安装量突破200万户。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200万户并非一个天文数字,但由于其中很多用户集中于经济欠发达、信息闭塞的农村,因此,在“光伏贷”推进过程中,究竟如何确保农户的利益不受侵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200万个屋顶,即是200万个民生。“知屋漏者在宇下”,兹事体大,值得我们深思。

以下为三个“光伏贷”从业人员的讲述:

“光伏贷骗局本质上是不正规的皮包公司靠光伏来圈钱”

刘洋|银行从业者

因为工作的关系,前些年我经手了一些光伏贷的业务。刚开始,光伏贷是个新兴的品类,大家对其中的风险都关注不足。

时间久了才发现,光伏贷暗埋的“雷”很危险。一些不合规企业举着分布式光伏的大旗,招摇撞骗。大家口中的“光伏贷骗局”,本质上就是这类不正规的皮包公司靠光伏来圈钱。

怎么圈钱的呢?举一个房地产的例子类比一下。

如果我要买一套房,市场价格100万,房贷70万,首付30万,之后无论房价涨跌,房贷都自己来还,这是一个盈亏自负的投资。但现在出现了一个脑子活泛的开发商,他说这套市价100万的房子卖给你300万,首付90万,贷款210万,不过这210万不需要你还,开发商承担。可能你觉得实际上只花了90万就拿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还挺划算,但是跳出来看,这个事儿的实质是什么呢?是开发商套了210万的银行贷款。

如果不出事儿,那当然是没问题的,买房的省了10万块,开发商也拿到了低成本的资金;但是如果出事儿了,那么按照法律,贷款买房的业主需要还210万,至于买家和开发商的协议,银行是不会管的。

所以前些年我见过的许多不正规的、做中间商的光伏企业,利用农户对光伏知识储备较少和信息不对称,让农户以自己的名义来贷款,这个贷款自始至终都是农户的,而非企业的,虽然企业和农户之间有协议,约定企业来帮还这部分贷款。但据我所知,许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同会包装成赠予合同而非代持合同,赠予是可以停止的,所以即使企业套了贷款后跑路了,他在法律上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这种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想好要跑路,怎么可能没做过功课?所以一旦企业跑路,发电站收益不够偿还贷款,农民也没钱偿还,银行也会产生烂账。

后来有很多银行学“精”了,要求企业对这笔贷款做担保,如果电站收益还不上了企业需要为他兜底。不过这里面依然有个,从法律上来讲,农户是借款人,企业是担保人,但是实质上,这笔借款是企业拿到了,企业同时也是担保人。

按理说,银行贷款由担保人来还,或者其他人来还,这本身就是违规的,谁借钱谁还钱。但光伏贷特殊在于,是电站的发电收益来还贷款,如果电站收益不及预期,企业来代偿。这当然也不能完全算企业来还贷,所以这种产品就有了一些空间。

光伏本身是好的,但是早些年的时候骗子和不规范的公司也的确多。为什么房子和车子不容易玩这种骗局呢?因为价格相对透明,光伏门槛还是比较高,一般人也不懂值多少钱,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银行做光伏贷,也不是为了赚钱。这个东西信息不对称,又符合国家政策,容易讲故事。所以有些骗子公司可以农户银行两头骗,农户肯定是真的受骗了,但是有些银行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就不太好说了,各有各的利益在里面。

不过,卖光伏搞光伏贷骗局的企业,和正规生产光伏材料的厂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贸易公司、皮包公司,后者是制造业,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光伏不会让农民致富,只能说增加一些收益”

杨立军|一家城商行银行从业者

最初接触光伏贷大概是在2017年年底,突然有许多光伏经销商来和我们银行对接,我也是那个时候被领导派去跟进光伏相关的业务,从那时候开始了解光伏贷。

当时的背景是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国际上对我们的光伏出口做反倾销调查、加征关税,所以国内的光伏产能需要在内部消化。对应的,国家出台了一些对于户用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政策,地方政府也会对本地的光伏企业进行一些扶持,比如用了本省指定企业的光伏配件,就可以向省市级财政申请补贴。在政策的助推下,大量的厂商蜂拥而至,想要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

最初很多光伏经销商是怎么来的呢?有些对政策比较了解的电力系统的从业人员,想抓住光伏这个风口,于是随便拉起一个草台班子,东拼西凑一下,就能成为一个光伏厂商。这是最初几年很典型的一套做法。

因为来求合作的经销商太多,我们当时也做了一次筛选,很多想要合作的企业给我的感觉是,它们不是为了在这个行业里好好做事儿的,好像就是想来蹭一波热度,捞一把就走。这种我们是不想合作的,我们也担心有风险。

我们银行对厂商的选择还是比较谨慎的,首先要看技术在行业内是不是比较领先的,成本是不是控制的比较好,现在龙头的生产商就那么几家,如果不是和龙头企业合作,我们会直接,如果发电收益没问题,那后面就会很省心,我觉得这是光伏贷的逻辑基础,第二我们还会看这个经销商他是不是扎根这个行业,比如我们要求经销商不能混业经营,如果你的心没有放在这个行业里,那是不行的,因为分布式光伏是一个长期的事儿,几十年的情况。

光伏贷的贷款,是电站收益来还,所以我们也会测算一个电站具体的的发电收益,寿命大概是多少年。这种测算我们都按保守了算,最后做比较的时候发电量只会比测算的高,不会低。加上经销商他本身对贷款是代偿的,所以许多经销商都会给电站买财产险,经销商会考虑风险的转嫁,万一冰雹、地震导致电站损坏了,那么保险公司是会兜底的。

厂商之外,对农户我们会查征信,看看有没有不良记录,再做一些基本访谈,比如一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只要不靠光伏吃饭,没问题都会放款。

当然,农户是需要有付首付的能力的,这更多的是对农户的一种约束。有很多人如果自己一分钱没投入,之后可能会破坏电站,拆了、扔了,都有可能,那么发电收益也得不到保障,我们通过让农户付首付来规避他们弃光的风险。

2018年5月31日,国家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一时间,整个行业“变天”了。对我来说最直观的,“531”之后,很少有经销商再来和我们银行联系了。

在这之后,留下的厂商基本都是技术比较好的,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比较好的收益,其他的效率低的就淘汰了。只能说大潮之下必有沉渣泛起,大浪淘沙之后,有一些企业活不下去,剩下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比较踏实的在做这个事儿了。

补贴取消对我们也有一些影响。之前有补贴的时候,我们授信是5年期,但是随着光伏补贴的退坡,我们没有及时调整授信政策,发电量虽然没问题,但收益没之前多了,经销商代偿的压力就变大了。所以我们后来就把这个授信期调整到了8年。现在再测算已经没有把补贴算进去了,在这种最保守的情况下,发电收益也是可以涵盖整个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

说实话,银行要真的想通过光伏贷这个业务去赚多少钱,是不现实的,几千万的规模,要管几百户落地,那肯定不如做一个一投几十亿的大项目,人力消耗也小。所以我们做光伏贷主要还是社会责任和监管要求。

光伏的项目可以完成很多指标,比如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小微、两增两控、普惠等等。

当然这些年我也见过一些乱象,比如扶贫,有些人和村长、村干部这边打通关系,做了一个代理,但是建的电站发不出电,后期也维护不起,就为了套取扶贫资金,这情况也是有的。

我一直觉得有一点需要弄清楚,光伏是不可能让一个农民致富的,只能说给农民一些收益,弥补一些用电的成本。从农民或者银行的角度来说,如果前期选择合作的企业都没有什么问题,后期是没有风险的,所有的风险都是欺诈的风险。

但哪一行没有欺诈的风险呢?网贷、电信诈骗……公安机关不也天天宣传国家反诈中心的吗?光伏贷的骗局只能说骗子利用了光伏,并不是说光伏本身是一个骗局。

“银行推出光伏贷,大大提高光伏企业的积极性

但是搞不懂为什么会给贫困户做光伏贷呢?”

吴宇涛|北方某光伏企业融资人员

我从2016年下半年,被集团派到旗下的一家光伏企业,主要是帮助这家光伏企业去银行对接光伏贷款的事,也可以理解为光伏公司融资。一年365天,有300天我几乎都是在银行呆着的。

那时候户用光伏贷款刚刚兴起,对光伏厂商来说是个好事,相当于减轻了光伏厂商的资金压力。那半年,我走访的银行谈合作的就不少于15家。

为什么光伏厂商这么欢迎银行的进入呢?

户用光伏的特点是,给农户安装电站,然后依靠电站收益,一般7-10年回本,周期较长,光伏厂商如果用自有资金去做的话,现金流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金融机构进入后,光伏企业就有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而且,光伏贷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光伏贷的放款周期相比其他制造业来说,速度是快的。通常情况下,从前期的光伏销售、安装,到最终收到贷款确认为收入,最短的流程2个月左右,平均来说2~3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整套流程。而正常制造业应收账款一般是3个月、100天左右的账期。

对公司而言,因为收入来自金融机构,很稳定,全部是现金,正常制造业很有可能收到的是票据,票据贴现还有损失,所以光伏贷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一个模式。

另外,一般来说光伏贷都是以农户的名义贷款,各大银行都有惠农通道,所以利率也都普遍比其他行业低,对企业来说,这笔贷款确定为收入后,还可以用来开拓更多的事,即使是拿到市场上放贷,赚取中间的利差,也不错。所以谁不愿意去做啊,都会做的。

但是和银行谈合作并非那么容易,正规的银行会对光伏厂商的资质审查比较严格,比如的注册资本、资本金规模,业务量规模等等。简单来说,它们更看重的是光伏厂商背后的实力,实力决定着贷款的偿还能力。我们公司背靠集团,集团是当地一家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后来和我们签约的工商银行,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集团的实力。好比现在做户用光伏比较大的正泰,如果说把正泰单独拎出来是很难通过银行审查的,银行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正泰集团的实力。

我知道,深圳那边就有几家光伏厂商没有拿到银行的合作订单。所以一些厂商就会退而求其次,去和一些租赁融资公司合作。一家银行通常在一个地方也只会签约两家光伏厂商,否则很容易造成业务内卷。

在审查完成后,企业会和金融机构签订一系列合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对用户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这就要求企业要为用户提供无限连带责任的担保,还要在银行交保证金。一旦用户还贷逾期,银行会先要求企业代偿,如果企业没钱代偿,再划扣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也不足了,金融机构才会去找用户还贷款。这个保证金一般是根据企业实力来确定的,在5%——10%之间,我们在工商银行缴纳的保证金就是10%。

这些前期工作完成后,光伏企业的销售人员会负责向农户销售,等到销售合同签订完成,电站、并网都完成了之后,金融机构会要求农户去现场和电站拍个合影,证明电站建设完成了。我的工作主要是拿着照片加上合同,以及一些其他的资料,交给银行审核,敦促银行放贷。如果没有照片,只有盖章或者合同的话,都是不作数的。

到这一步,这笔业务就完成了大概三分之一,后续银行还有档案整理、贷后检查,这就是银行的工作了。

做光伏贷的关键是看是否是正规的合作渠道,如果是正规的银行,一般就不会出问题。因为光伏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它的基本收益情况是很好研判测算的。如果农户安装一个10千瓦的电站,成本是3元/瓦,整体价值就是3万元,银行可以给予光伏公司的贷款额度是80%,那么光伏公司可以获得2.4万元的银行贷款,加上利率,分8年期每个月偿还多少是可以确定的。而合电站的另一端,一个10千瓦的正规电站,每年发电量以及发电收入基本上也可以确的,那么发电收益是否能够覆盖贷款利息,就可以直接精确计算出来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光伏贷出问题呢?主要还是在正规化上有所缺失。一些公司抬高电站成本,一些不正规银行为了挣钱,提高贷款利率,最终导致发电收益远远覆盖不了贷款利息,最终公司跑路,农民遭受光伏贷骗局。正规的企业对光伏电站的定价也要低,当遇到那些定价高的光伏厂商时,农户就要注意了,无论他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要做,很可能发电收入根本偿还不了贷款。

2018年“531”(注:最严光伏政策:控规模限补贴)的时候,整体行业经历大洗牌,很多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不下去,金融机构也对应做自查自检,不合格的都踢出去了。

不过有一点我很不理解,怎么能给贫困户装光伏电站?虽然我们也想做社会效应,但贫困户风险太高了。一方面,贫困户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属于极高风险用户,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许多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不好的,80%~90%以上贫困户的屋顶根本就不具备装光伏电站的条件,房屋承重不行的话,一旦刮大风或者下大雨,很容易造成人员上的伤亡。

当时还有一种扶贫我们有过意向,是村级扶贫,在村里找一款荒废的地,建光伏电站,然后统计这个村有多少贫困户,把发电收入分给这些贫困户。但是这中间也有一些问题,一是产权不好明确,二是并网的时候不知道到底算集中式光伏还是分布式光伏,金融机构也不太认可这种方式,因为贷款的主体不明确,所以最后也没做。

其实整体来看,没有金融机构支持的话,中国的户用光伏规模是不可能推广到这么大的规模的。所以光伏贷这个形式肯定是好的,之所以问题多,因为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又被大肆宣传推广,自然会吸引一些“不怀好意”的公司,不过经历几年沉浮,现在都慢慢正规起来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