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别人拿我贷款了怎么办

本文目录

被冒名网贷,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吗?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快捷高效,但这种便捷也给不法分子实施侵害行为留下了空间。若公民过于轻信他人、随意交付网银账号密码等信息,让他人趁机“冒名网贷”,自身还需承担还款责任吗?

个人信息交付同事,“冒名网贷”留后患

原告鲍女士是一家营养俱乐部的员工,在工作中结识了同事罗某。罗某曾在银行工作,对于网络金融颇为了解,而鲍女士正好因为家庭贷款事宜需要咨询办理,两人在沟通中逐渐熟悉。出于对罗某的信任,鲍女士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手机支付密码、微信登陆密码、财付通账号密码等信息告知了罗某,甚至将自己的手机交给罗某直接操作。

罗某掌握这些信息后,使用鲍女士手机并以鲍女士的名义办理了4笔网络贷款共计21万余元,并占为己有。鲍女士在收到催款信息后,才知道罗某以她的名义贷款的事实,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罗某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退赔相关款项后,仍有9696元未能偿还。鲍女士认为,4笔贷款系罗某实施犯罪行为造成的,不应当由她承担还款责任。

2021年8月,鲍女士一纸诉状将网贷银行告上法院,要求确认其对4笔贷款不承担还款义务,网贷银行停止向其催收欠款并消除不良征信记录,返还代还的款项。网贷银行则辩称,整个贷款流程合法有据,网贷银行履行了发放贷款前审慎审核的义务,不存在过错,且后续每个环节经鲍女士本人确认。同时,网贷银行如实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息系行业要求,合法合规。

法院认为

本案中,鲍女士未能妥善保管信用卡密码、手机密码、微信交易密码、居民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信息,存在主要过错。在罗某使用鲍女士手机,并完整、正确输入网络贷款所有验证信息的情况下,网贷银行有理由相信办理贷款系原告的真实意思。网络银行对贷款的审核及发放程序符合法律规定的流程,并无过错,4笔贷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原告鲍女士应对4笔网络贷款承担还款责任。

法院判决驳回鲍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本案中的鲍女士,其基于信任将个人信息甚至手机交给他人操作,犯罪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冒名办理了贷款并占为已有。鲍女士为自己的盲目信任埋下苦果,也只能承担网贷的还款责任。本案对于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杜绝被“冒名借贷”等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法官说法

承办法官:李彭

网络时代带给人们更多的高效和快捷,大家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更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同传统方式相比,在网络时代,许多业务的办理节省了“面对面”的审核环节。相关机构通过网络对个人信息进行核验,已成为业务办理的主要审核方式。

法官提醒,公民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将个人银行卡等账号密码透露他人,或将手机交付他人使用,防止给自己带来财产损失、对个人征信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鼓楼法院

你的身份可能被冒用?这几种方法马上就能查

接到推销电话后

您是不是直接挂断不管后续?

收到催债短信后

你是不是当垃圾短信直接删除?

......

且慢,这些电话和信息

别不当一回事

这很有可能是

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1、身份被冒用,成为200多家公司法人

真实案例:2020年一天,从未经商的小王发现,自己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对此毫不知情。

后果: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购买、出售假发票等情形,该公司法人代表可能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

2、身份被冒用,多名学生被任职

真实案例:某工业大学多名学生反映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自己人还在学校上着学,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

后果: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如果遇到被任职的情况,其父母可能无法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3、身份被冒用,莫名背上贷款

真实案例:2018年8月,河南郑先生发现自己莫名欠债26万。而起因在于其2013年4月丢失的一张身份证。

后果:莫名负债后除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外,还要对冒名贷款的逾期记录负责,恐无法正常申请贷款,若是买房买车需要贷款那麻烦可就大了。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这3种情况外,还有人碰到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等情况,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冒用呢?

查你的身份信息有没有

被别人用来注册公司

在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再点右下角“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入职公司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点开“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入职公司,有没有“被入职”的情况。

如果有,点击“申诉”,赶紧给它取消了!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拿去网贷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www...)-“个人征信查询系统”,第一次来的记得点击右上角先“注册”。

注册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你从来没有参与过信用贷款、办过信用年卡或其他贷款服务,可以不用看了,没啥毛病。

能注册登录的人,进去看看“个人信用报告”,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信用卡、贷了多少款,有没有为别人担保贷款等等信息。

查你的名下绑定了

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打开微信,依次点击“支付”—“钱包”—“帮助中心”,进入支付中心后,再点击“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身份验证后,就能查到自己名下绑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有不想绑定支付的,点击“清除”可以冻结账户。

查你的名下绑定了

多少支付宝账户

在支付宝APP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进行刷脸验证后,在查询结果中

就能看到自己名下的支付宝账号,如果有的账号你已不再需要,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管理”进行销户。

查你的名下

办了多少张手机卡

打开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在便民服务中点击“更多”搜索“电话卡”,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

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就可以查到你到底办了多少张电话卡。

稍后查询结果将会通过短信通知你。

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你我关注的焦点之一,预防个人信息被人冒用,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以下6招请收好!

转发

提醒身边的朋友吧

内容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你的身份可能被冒用了!警方提醒:赶紧自查

接到推销电话时你是不是直接挂断?收到催债短信你是不是直接删除?且慢,别不当一回事,这很有可能是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身份被冒用,成200多家公司法人

真实案例:2020年一天,从未经商的小王发现,自己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对此毫不知情。

相关截图图源网络

后果: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购买、出售假发票等情形,该公司法人代表可能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

身份被冒用,多名学生被任职

真实案例:某工业大学多名学生反映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自己人还在学校上着学,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

相关截图图源网络

后果: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如果遇到被任职的情况,其父母可能无法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身份被冒用,莫名背上贷款

真实案例:2018年8月,河南郑先生发现自己莫名欠债26万。而起因在于其2013年4月丢失的一张身份证。

相关截图图源网络

后果:莫名负债后除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外,还要对冒名贷款的逾期记录负责,恐无法正常申请贷款,若是买房买车需要贷款那麻烦可就大了。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这3种情况外,还有人碰到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用等情况,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冒用呢?

01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用来注册公司

在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

再点右下角“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

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投资任职情况了。

02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冒用入职公司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点开“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

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入职公司、有没有“被入职”的情况。

如果有,可以点击“申诉”赶紧取消!

03

查你的身份信息

有没有被拿去网贷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个人征信查询系统”,第一次使用记得点击右上角先“注册”;

注册时如果提示“目前系统尚未收录您的客人信息,无法进行注册”,说明你从来没有参与过信用贷款、办过信用年卡或其他贷款服务。

如果能注册登录,查看“个人信用报告”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信用卡、是否贷款、有没有为别人担保贷款等信息。

04

查你的名下

绑定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打开微信依次点击“支付”——“钱包”——“帮助中心”;

进入支付中心后再点击“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身份验证后就能查到自己名下绑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如果有不想绑定支付的,点击“清除”可以冻结账户。

05

查你的名下

绑定了多少支付宝账户

在支付宝APP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刷脸验证后,在查询结果中就能看到自己名下的支付宝账号,如果有的账号你已不再需要,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管理”进行销户。

06

查你的名下

办了多少张手机卡

打开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在便民服务中点击“更多”搜索“电话卡”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

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就可以查到你到底办了多少张电话卡。

稍后查询结果将会通过短信通知你。

综合人民网科普、新华网、深圳公安发布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