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集团大瘦身:资产、负债下降超百亿 出售金融股权
新京报讯(记者赵毅波实习生谢碧鹭)位于浙江诸暨的铜业巨无霸海亮集团,正展开大幅瘦身。
3月7日,新京报记者自海亮集团官网获悉,日前,海亮集团财务公司按计划在债券二级市场持续开展回购工作,在1月份完成10亿元短期融资券到期兑付的同时,再次完成二级市场债券回购2.45亿元,后续还将在二级市场上择机继续开展回购工作。
据海亮集团公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本报告期期初总资产669.44亿元,报告期期末总资产550.99亿元,降幅17.69%;报告期期初总负债418.72亿元,期末总负债298.63亿元,降幅28.68%。
资产出售,海亮集团负债大幅下降
海亮集团表示,2018年末集团有息负债总额189.97亿,较年初下降115.01亿,有息负债占集团总资产的34.48%,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公开市场方面,截至2019年1月底,集团公开市场债券存续余额70.53亿元,考虑到集团从二级市场回购的存续债券,目前实际债券余额为58.5亿,较2018年年初的141.5亿下降83亿。
2018年12月,海亮集团公告称,海亮集团向贝泽集团出让其持有的浙江海亮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的股权,价格3.2亿元。
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海亮集团仅通过参股公司香港奥尼迪有限公司持有融资租赁11.4%的股权权益,不再控股海亮融资租赁,也不再将海亮融资租赁纳入海亮集团合并报表范围。
海亮集团表示,本次交易是海亮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降低海亮集团资产负债率,促进海亮集团战略转型,聚焦核心产业。
海亮集团官网介绍,其产业金融业务以海亮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及参股宁夏银行、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为核心,打造“类金融公司群”,力争成为金融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据媒体2018年2月报道,海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曹建国称,海亮集团目前的发展战略已经从当初的六大板块调整为三大板块:教育、有色材料和健康产业。集团正在逐步退出地产板块。欲退出的不仅是地产板块,海亮集团旗下还有金融小贷公司也欲转手。
曹建国表示,如果有企业愿意来商谈合作,非常愿意把这部分的股权让出去,甚至可以让对方来控股。
海亮集团称,2019年集团将按计划进一步聚焦主业、调整债务结构,确保持续稳健健康发展。
盾安集团爆发债务危机后海亮集团澄清双方关系
海亮集团的战略调整始于2017年。
据海亮集团介绍,2017年以来,海亮集团制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聚焦教育、有色材料智造、健康三大主业,坚决退出非相关行业,同时根据外部形势变化,进一步优化布局、轻装上阵,在2018年下半年制订了集团负债管理总体目标,2019年底集团资产负债率继续保持较大幅度下降,在2020年底将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控制在40%以内,其中有息负债率控制在25%以内,确保在该负债水平范围内稳健发展三大产业。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海亮集团制订集团负债管理总体目标之前,其所在的浙江诸暨在市场出现风波。
2018年5月,盾安集团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其截至2017年9月末的总负债高达437.05亿元,引发市场对浙江诸暨的高度关注。
很快,作为诸暨当地又一大民营企业的海亮集团被指卷入其中,与海亮集团涉及互保。
2018年5月4日晚,海亮集团相关人士独家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海亮集团和盾安确实是从一个地方发家、起步,两家公司、两位老板之间关系也不错,但在经济上没有任何瓜葛。
“互保是早期有,但如今是没有的,媒体报道失实”,这位人士强调,海亮集团现金非常充足,不存在资金链问题。
海亮集团实力颇为雄厚。
公开信息显示,海亮集团创建于1989年,和盾安集团都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其以有色金属、地产建设、农业食品、环境保护、基础教育为主体,涉足金融、物流等领域,多元并进、专业化发展的经营格局,成为拥有员工1.4万余人的综合性特大型国际化民营企业集团,旗下拥有海亮股份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2016年,海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近1500亿元,总资产631.2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08位,中国民企500强第13位,浙江省百强企业第3位。
2018年10月,海亮集团冯海良以32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82位。
目前,冯海良正在将注意力转向教育产业。
据海亮集团官网公布消息,今年3月2日,在海亮馨蕙馨(台湾)医院新员工集训营,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与医院70多名员工展开面对面交流。
冯海良强调,提供卓越优质的服务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唯一空间,“构建连锁经营体系,期待海亮馨蕙馨医院这颗“草原上的星火”在海亮健康产业的版图上形成燎原之势。”
海亮集团官网称,把海亮健康产业打造成为集团继有色金属高端智造、教育事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新京报记者赵毅波实习生谢碧鹭编辑岳彩周校对李铭
“双减”之下,押注校外教培的“海亮系”还好吗?
“2017年开始瘦身的“海亮系”,已经将新的业务重点已经放到了教育之上,然而先后两轮政策发力,直指民办教育扩张与校外培训,多次调整方向的海亮教育面临失焦的局面。”
前有《民促法》,后有“双减”,K12教育产业在政策调控下已然步入破立之际,而近年投入大量资本扩展教育产业的“海亮系”,也难逃遭遇垂直打击的命运。
截至8月6日,美股上市的海亮教育总市值已经不足10亿美元,最低则跌至8亿美元;年初至今市值亦难逃腰斩命运,累积跌幅达到43%。
“海亮系”以地产业务和铜加工贸易起家;先后涉足地产,金融,制造和教育等产业。2017年开始,地产,金融等周期类产业调控迅猛,海亮集团则选择将集团六大产业格局调整至教育,康养,铜加工制造三大方向,其中教育更列为集团发展方向的首位。
不过老虎财经注意到,原本偏安于K12民办学校的海亮教育,竟然也在近年动起了课外教培的心思,近来其更是遭到“双减”的垂直打击。
1民办教育转向“教培”
民办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地产上盖”业务——特别是K12学校业务,在教师薪酬,学生学费,校园运营等享受国家补贴与税收红利的基础上,民办教育的更多收入来源为住宿,餐饮,教具,书本,校车等其他校园设施。过去民办教育的业绩来源于校园和生源的扩张速度。
海亮教育官方网站显示,公司于创始人冯海良1995年办学开始便接触教育产业,目前海亮教育自主举办和运营管理的学校共计41家,其分布在浙江、江苏甘肃、安徽、湖北、山东等省份,在校学生人数达7.36万人。
根据美股上市主体海亮教育2020财年财报,公司以九年一贯制民办国际学校运营管理为主营业务,目前管理学校包括海亮外国语,海亮实验,海亮高级中学等学校。而根据其财年报表描述,公司办学网络延伸至37所学校,其中9所为自主举办学校,28所为运营管理学校。
根据大公评级披露的海亮教育收入情况,海亮教育2020财年合计收入14.83亿元,净利润3.67亿元,营收与净利出现前减后增的情况。
从业务分项来看,公司2020年学杂费收入高达13.08亿元,占到公司总收入的88%。而学生人均年化学杂费达5.52万,其远高于非寄宿制公立学校学费。
2021财年上半年,海亮教育新增4所自主举办学校,总学校数量达到42所,办学规模同比增加26%至31,515个学位。而截止2020年,海亮教育有两所自主办学学校处于在建状态,三所成熟学校将并表上市公司。
从业务逻辑上,海亮教育过去走的是民办学校兼并扩张的路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民促法》出台,经营性民办学校与非经营性学校被划出了一道鲜明的分界线。外资投资民办教育受限,VIE架构民办教育的资金流转受到严格监控,民办教育过度资本化扩张的潜在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这些因素无疑都对海亮教育板块形成了一定影响。
随着《民促法》出台,海亮教育的进一步扩张脚步料将减缓。海亮教育近年开始已经将教育板块打法,从校内学杂,转向校外培训。
海亮教育官网明确显示,公司教育培训板块从2017年开始建立,其以课后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其中设有学科培训,外交业务,素质业务,在线教育,学科则涉及数学,科学,化学,物理,英语等课后补习班。
来源:海亮教育官方网站
事实上受到疫情影响,2020财年春季学期公司教培收入显著下降,但于2021财年第三财季(2021年一季度)则迅速恢复,教培收入达到4280万,同比增速高达1237.5%。即便撇除基数效应,教育培训收入已较疫情前有所提升。
然而海亮教育并不满足于此。
2挖角“北大学生会”
企查查显示,2020年7月,海亮铭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海亮教育集团的出资下完成设立。而根据部分招聘信息显示,海亮铭优教育为集团在K12教育培训领域的重要布局,铭优教育聚焦全球中高端K12教培市场,主要面向全球中小学生实施学科类、语言类、素质类等线上、线下的培训等。
在海亮铭优教育成立的背后,是“海亮系”整个治理体系向教培行业倾斜的结果。
校外教培,关键在于师资,创立“海亮系”的冯海良很清楚的明白这一点。
2018年,海亮集团在冯海良亲自带领下启动“星青年”计划,以招募年轻管理人才为名探寻“学霸”。当时,年仅27岁且还在北大读博的工学博士陈军伟被冯海良看中,海亮集团以500万的年薪请入集团担任管理人才候选。
“27岁应届生当副总“的轶事一度引发圈内轰动与质疑,但冯海良的安排自有其用意。
数月后,陈军伟接到了冯海良的两个任务:或主管教育集团国际部,或去主管海亮的在线教育产业分支。
值得注意的是,陈军伟履职海亮教育前无工作履历,却在川大时期做过家教。更重要的履历是,陈军伟曾在2017年担任北京大学38届学生会主席,熟知校内优质生源。
无独有偶,与陈军伟一同进入海亮的还有陈军伟的校友,曾经与北京大学学生组织公事过的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秘书长,经济学硕士黄冠。而这位前北大老师黄冠,几乎成为了陈军伟延展教育培训领域的左膀右臂。
老虎财经发现,黄冠目前出现在海亮教育集团旗下11家教培类公司担任高管,绝大部分为担任董事长或执行董事,其中包括诸暨海亮课后服务有限公司,诸暨海亮铭优城培训中心,杭州铭优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等。陈军伟则亲自在海亮铭优未来(浙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以控股公司的方式管理海亮教育教培分支。
而这些教培机构成立的时间大多为2020年,且已经开始向外拓展线下学校资源。
海亮校外教培机构美团页面
也许是看到了高途、好未来等教育机构的“清北课堂”在资本市场上的风光无限,原本扎根K12学校的海亮教育也动起了课外教培的心思。而陈军伟黄冠组合疑似为冯海良引导海亮系转舵教育领域,甚至是切入教培领域的关键一步。
此后,陈军伟被光速提拔至海亮教育担任董事局主席和CEO,其也不辱使命,亲自带队到北大、清华,起薪35万元招聘毕业生于海亮教育教书。
目前陈军伟已经在海亮集团层面担任集团董事,在集团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海亮集团向教培延伸的态势也异常鲜明。
2020年12月,一则《“清北天团”来闻堰了》的新闻在网络上出现。根据新闻描述,20余位在”海亮担任重要岗位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将成为导师团,在黄冠带领下启动“清北天团”课程,三位海亮北大清华学子接受了闻堰学校的聘书。
在公益活动的外表下,海亮的校外教培已经有迹象开始向传统K12学校阵地渗透,并从既有生源转化开始,向与外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试图形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可惜的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海亮谋划两年的K12校外培训筹谋可能面临夭折。
3“海亮系”瘦身
事实上,为了瞄准核心教育等业务,海亮系近年频繁出手地产、金融业务瘦身。
2017年8月,海亮正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曾经的六大产业板块被聚焦至教育事业、健康产业、有色材料智造三大领域。2017年以来,海亮集团制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聚焦教育、有色材料智造、健康三大主业,坚决退出非相关行业。
而当年海亮即祭出了业务条线重组的关键操作。2017年7月,融信地产以总计28.97亿元受让海亮地产旗下两家子公司安徽海亮和宁波海亮各55%的股权,拉开了海亮出清地产业务的序幕。
2021年3月末,海亮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100逾家,包括上市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和地产业务海亮国际、新三板挂牌公司海博小贷美股上市公司海亮教育。
而在2021年4月,海亮再次将旗下七大洲地产公司转手回笼资金。
金融业务方面,公司早年通过入股宁夏银行进入金融行业,此后相继收购海博小额贷款公司和乐山商业银行,并增资设立海亮集团财务公司,海亮融资租赁公司,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等,形成了从银行,小贷到租赁业务的全银行体系牌照。
然而,也是在2017~2018年,海亮集团宣布将清理金融业务,有消息显示公司金融小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已经对外挂牌出让。
根据大公国际最新公布的评级报告,海亮集团目前铜加工产能保持在较大规模,仍位居行业前列,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教育业务规模继续扩大;但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应收账款等仍对资金形成一定占用,此外公司总有息债务规模有所增长,短期有息债务占比继续下降;公司仍面临一定的集中偿债压力。
不过,大公国际也指出,公司债务“背书”能力较强,海亮集团在2020年与工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后者通过直投公司工银对海亮集团增资10亿,夯实了公司债务基本盘。而公司在去年发行的20海亮MTN001债券,则受到了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作连带不可撤销担保责任,外界对公司偿债能力更无疑窦。
只是,在“双减”和《民促法》的围堵下,海亮系是否聚焦教育,这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
责任编辑陈斌
通利农贷进军大金融 今日启动做市交易
小金获悉,新三板挂牌企业常州市通利农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通利农贷”)将自今日起启动做市交易,年内将再次定向增发。
通利农贷成立于2010年11月,公司注册资本现为6.33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通利农贷累计发放贷款177.3亿元。今年6月底,通利农贷完成定向增发工作,向员工持股平台、四家做市券商以及三家战略投资者定向发行股票合计3300万股,共募集资金8230万元,打响了公司进军大金融的开局之战。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3日,江苏吴江鲈乡小贷以借壳方式登陆纳斯达克而一鸣惊人,迈出了中国小贷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同时也打开了国内数千家小额贷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去年七八月间,通利农贷与苏州高新区鑫庄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诸暨市海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一齐先后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全国首批挂牌新三板的小贷公司。业内认识也表示,小贷公司上市有利于信息的透明化,减少放高利贷的比例,使之能真正服务小企业。但此前曾有报道称,由于小贷公司监管的特殊化,其在新三板挂牌后或无缘做市商制度。
同时,通利农贷在交易方式变更之前也交出了不俗的业绩。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通利农贷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765万元,同比增长4.46%;分别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11430和9996万元,同比增长41.66%和44.07%。
通利农贷董秘告诉记者:“小额贷款的空间是有限的。未来,我们将专注于提升中间业务份额,创新产品,如土地流转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普惠金融小微贷、挂牌贷、科技贷等。我们还计划引入并购基金、股权基金、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类型,致力发展成为金融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