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央行: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1%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张千千)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今年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利率整体较3月进一步下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与此同时,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显示,6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2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为54.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7%,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完)
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
来源:【人民网】
本报北京5月9日电(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金融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6%和29.5%。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比2021年下降0.2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三是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四是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金融风险总体收敛。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0日02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
12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为3.65%,5年期以上为4.3%,均维持不变
金融界12月20日消息今日,12月LPR报价落地。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MLF利率是LPR的风向标。12月15日,央行开展6500亿元MLF操作,本月MLF到期量为5000亿元;本月MLF操作利率为2.75%,上月为2.75%。12月MLF利率保持不变,意味着当月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11月以来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等政策陆续出台,以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为目标,各类支持政策全面加码。背景是本轮楼市低迷时间远超2008年以来的三轮房地产下调周期,而且近期部分头部房企信用风险仍在持续暴露。当前房地产投资和涉房消费下行较快,正在给宏观经济运行形成较大拖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着眼于今年底明年初稳增长、控风险,推动楼市尽快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判断监管层将引导报价行下调5年期LPR报价。考虑到居民房贷重定价日多为每年1月1日,也不排除报价行从维护2023年资产收益角度考虑,推迟到1月下调5年期LPR报价的可能。趋势上看,2023年上半年居民房贷利率还将经历一个持续下调过程,这是改善房地产需求的关键所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从中标利率看,MLF利率继续保持稳定。今年以来,信贷利率持续下行,三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已降至4.34%,一般贷款、企业贷款利率分别降至4.65%和4%,继续维持下行态势,续创新低。整体看,当前企业融资成本在持续下行,降息必要性不强。主要的任务应集中在加快提升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意愿,更好提振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持续企稳向上。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