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题破晓!大众汽车金融在线,拯救你的“买车难”
大众汽车金融在线(FSO)
2018年12月21日正式上线
五个品牌旗下全部车型
拯救您的“买车难”!
大众汽车金融在线(FSO)
使用指南
1
为您提供定制化贷款方案
为您提供预算、零利率、品牌、热销四种选择方式,各类贷款方案一目了然,方便您最快查询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您在贷款前期线上查询各类信息
按预算选车
输入首付金额,月供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可以多选)后,平台将为您推荐符合条件的车型
按零利率选车
贷期均是0利率,输入心动的车辆价格,平台将为您推荐符合条件的车型
按品牌选车
五个品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进口汽车,一汽-大众奥迪,上汽斯柯达)选取其一,设置车辆价格区间,利率优惠,输入以上条件,平台将为您推荐符合条件的车型
按热销选车
车辆价格,利率优惠,输入以上条件,平台将为您推荐符合条件的车型
选择上述其中一种设置完成即可进入选择车型配置,选择心仪的车型,页面会同一时间显示出该车型相对应的金融产品贷款方案,可进行贷款方案的计算,并可以灵活调整首付金额,获取多种贷款方案
2
线上查询贷款预审批额度
根据您选择的定制化贷款方案,在线为您提供预审批额度查询
3
在线获取经销商信息
可通过“查找经销商”功能快速查找经销商且获取经销商全面信息
4
生成可到店使用的专属报价二维码
可在线根据贷款方案生成专属报价二维码:向经销商出示二维码,即可办理您通过大众汽车金融在线所选的贷款方案
大众汽车金融在线(FSO)
新手注册指南
1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FSO页面
2
点击右上角菜单栏最下方“注册”
3
按页面提示填写并完善个人信息
4
已注册用户可保存已生成报价
还有线上抽奖等着你!
凡登陆注册大众汽车金融在线(FSO)客户端,并完成线上流程生成电子报价单的客户,均会获得一次线上抽奖的机会(奖品数量有限,送完为止)。同时,客户完成申请,并携带线上报价单二维码前往有“拯救买车难”标识的经销商(即Pi经销商)店内,经销商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客户信息,完成贷款申请并最终成交合同的前200名客户,将额外获得一份成交礼!活动详情如图!!!
选择大众汽车金融中国
极速审批更快捷
定制化产品方案
一站式服务体验
更有海量零利率优惠供您选择
*详情请垂询当地经销商。
*最终解释权归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所有。
-END-
一财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证券行业专题报告:金融危机后海外综合投行转型启示录(下)
(报告出品方:兴业证券)
1、摩根士丹利:以财富管理业务为盈利增长重要基石1.1、组织架构:财富管理作为一级部门存在
2002年摩根士丹利将私人客户业务从证券业务中分拆出来,后成为公司财富管理展业主体,机构证券+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这一组织架构沿用至今。从组织架构来看,2002年起摩根士丹利将原本证券部的私人客户业务拆分出来,先后更名为私人客户集团、经纪业务,2006年起改名为全球财富管理集团,专注于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务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而原本的证券部更名为机构证券,主要为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证券服务,投资管理板块更名为资产管理,主要为集团、分支机构、财务顾问提供投资组合产品。除了2006年剥离外信用卡业务,摩根士丹利这一业务组织架构沿用至今。
从增量维度来看,财富管理业务波动性显著低于机构证券业务,已成为摩根士丹利稳定业绩的核心支柱。从收入和利润增量贡献维度,可以看到,机构证券业务无论是收入端还是利润端,波动性都极强,具体分拆来看,销售交易及做市是机构证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规模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而财富管理业务中管理费收入逐步成为收入增长动力和主要收入来源,业绩波动性受市场影响相对较低;资产管理板块从收入和利润贡献度来看一直较低。因此在机构证券业务部分年份亏损时,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公司稳定业绩的核心支柱,2008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公司核心收入和利润来源,贡献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贡献税前利润占比在20-40%。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带动下,摩根士丹利在产品端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利润贡献度也有所提升,在5-10%左右。因此,2008年后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两大业务对应的收入及利润贡献占比已维持在50%左右。
财富管理业务作为轻资本业务,在摩根士丹利内部ROE相对较高,税前利润率更为稳定且呈上升趋势。从业务效率维度,相比于机构证券业务,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部门税前利润率更为稳定,且2010年后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9%升至2021年的25%;从分部ROE来看,作为轻资本的财富管理业务分部ROE长期均高于机构证券业务。因此,2008年后,摩根士丹利从整体业务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业务结构、业绩增量还是业务效率提升维度,财富管理业务均有亮眼表现,下文将对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做重点探讨。
1.2、路径选择:财富管理实现从量到质蜕变
摩根士丹利2008年后开始大力布局财富管理领域,通过技术投入以及并购活动快速拓展财富管理服务范围。从公司整体战略角度来看,摩根士丹利自2002年起就开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2009年后业务重心进一步向财富管理业务倾斜,先后推进2次收购花旗美邦。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2019年前主要服务于高净值客户,依靠精准的客户定位、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和强大的投顾团队在财富管理领域具备显著竞争优势。2019年后,摩根士丹利通过技术创新和并购逐步发力大众财富管理,技术投入上摩根士丹利通过搭建技术平台提升前台投顾展业效率,继续巩固在高净值财富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同时推出智能投顾,开始触达资产规模较低的大众及富裕客户;从并购活动来看,对亿创理财的收购助力摩根士丹利实现零售客户数量和资产的迅速增长,并与此前线下渠道形成补充,进一步延伸拓展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服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1.2.1、客户:以并购实现高净值和零售端多元化构成
2009年后摩根士丹利通过收购花旗美邦,跻身全球财富管理第一梯队。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花旗集团由于亏损严重,不得不出售旗下经纪业务部门——花旗美邦以筹集流动性资金。2009年,花旗以SihB、SihBAi和Qi的100%股权换取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49%的股份,摩根士丹利则转让其100%的全球财富管理业务并支付27亿美元,获得摩根士丹利美邦51%的股份;2013年,摩根士丹利完成对摩根士丹利美邦剩余49%股权的收购。并表花旗美邦后,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业务客户资产和投顾数量分别从2008年末5460亿美元、8426人增至2009年末的15600亿美元、18135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跻身全球财富管理第一梯队。
并购后摩根士丹利进一步深耕高净值客群,可支配资产超100万美元的高净值客户资产规模和占比显著提升。从客户结构来看,2009年之前摩根士丹利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高净值客户资产占比已经达到66.8%,可支配资产低于100万美元的客户资产占比仅为33.2%。2009年收购花旗美邦后,摩根士丹利进一步深耕高净值客群,通过多样化产品体系和强大投顾团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高净值客户资产规模和占比显著提升。
从资产规模来看,2003年至2018年期间,可支配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资产规模复合增速达到15.9%,增至9900亿美元,可支配资产在100-1000万美元的客户资产规模复合增速达到12.4%,增至8970亿美元,同期可支配资产在10-100万美元和10万美元以下的客群资产年化增速分别为5.0%、-2.4%,规模仅为3840亿美元、320亿美元;分结构来看,可支配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100-1000万美元、10-100万美元和10万美元以下的客户资产占比分别+21%、+7%、-21%、-8%至43%、39%、17%、1%。截至2018年,资产规模超100万美元客群的资产占比达82%,较2013年增加28.6%。
2017年起摩根士丹利开始布局大众财富管理领域,推出智能投顾AIvi触达新一代客户群。2008年后随着美国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大众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显现。摩根士丹利认为,千禧一代将成为新一代的富裕群体,他们青睐线上服务和传统业务的结合,且更重视社会责任投资,因此通过智能投顾能够建立通往新一代富裕客户的渠道,将其转换成未来客户。2017年,摩根士丹利推出智能投顾AIvi,功能包括推荐投资组合、定期检查组合与投资目标的匹配度、寻找潜在的税收优惠等,投资门槛低至5000美元,收取0.30%的咨询费。
以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专业能力为后盾,AIvi提供3种投资组合和8种投资主题,例如影响力组合满足千禧一代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主要投资于重视公司ESG因素的基金公司,客户亦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选择投资主题。与人工投顾相比,AIvi将全权管理投资组合,依据算法定期检查资产组合与投资目标的匹配程度并自动调整投资组合,适用于不需要复杂财富规划的个人投资者。
2019年后摩根士丹利通过并购SiCi和E-T,进一步发力大众财富管理领域。为进一步触达新兴的大众及富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摩根士丹利先后收购SiCi和E-T以拓展大众及富裕财富管理客群。SiCi是一家员工持股计划服务商,此次收购为摩根士丹利带来3900名员工持股计划企业客户和270万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并为其提供了更广泛的触及企业客户的渠道。E-T则为美国本土一家大型折扣经纪商,拥有190万家机构客户以及520万的零售客户,对应机构、零售客户资产分别为3000亿美元、3600亿美元;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通过E-T在线经纪和数字银行功能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线上服务财富管理客户的能力。两次并购均显著增加了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助力摩根士丹利成为可为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的行业巨头。
1.2.2、账户:基于账户收费是服务客户的主要形式
基于资产规模收费逐渐成为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主要收费方式。摩根士丹利客户资产按照收费形式可以划分为收费资产和其他资产,收费资产代表财富管理账户中的客户资产,依据资产规模进行收费;其他资产的费用则包括交易佣金、账户维持费、手续费、利息费用等。2012年至2021年,摩根士丹利客户资产从1.78万亿美元增长到4.93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2.0%,其中收费资产从5540亿美元增长至1839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4.3%,占客户总资产比例从31.2%稳步提升至2019年的46.9%,2020年因收购E-带来总客户资产规模大幅提升,收费资产占比回落至36.8%,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37.3%,整体来看基于资产规模收费成为摩根士丹利服务客户的主要形式。
摩根士丹利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账户服务类别。收费资产即财富管理账户中的客户资产,在具体服务模式上,摩根士丹利依据客户资产规模提供差异化的财富管理账户类别,其中联合管理模式、财务顾问模式和投资组合管理模式由摩根士丹利的投顾团队直接管理,2021年管理费率分别为0.95%、0.82%和0.93%,单独管理账户由摩根士丹利引入的第三方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因此摩根士丹利收取的管理费率相对较低,为0.14%;共同基金财务咨询账户是将账户资产配置于一系列共同基金中,并由客户自行决定投资决策,2018年费率为1.19%,2018年后摩根士丹利将其并入联合管理账户中。此外,摩根士丹利还为机构客户推出了低费率的现金管理模式,对其收益提供流动性投资服务。
摩根士丹利深耕高净值客户带动高费率账户资产占比提升,从而放缓综合管理费率下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摩根士丹利各类账户费率均有所下滑,其中联合管理账户、财务顾问模式和投资组合管理模式的管理费率分别从2013年的1.20%、0.91%、1.09%降至2021年的0.95%、0.82%、0.93%,单独管理账户管理费率从0.37%降至0.14%。2017年单独管理账户下降0.17%至0.17%,联合管理账户下降0.08%至0.99%,主要系2016年第四季度约660亿美元客户资产从单独管理账户转移至联合管理账户,导致两个账户的费率有所下降。但同期联合管理账户和投资组合管理模式占比分别+14%、+6%至25%、35%,综合管理费率仅下降0.07%至0.7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2.3、投顾:高质量的投资顾问是重要客户服务抓手
并购整合推进后,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业务覆盖三大渠道,客户资产仍集中于传统投顾渠道。分服务渠道来看,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业务包括投顾渠道、自主经纪渠道和工作场所渠道。投顾渠道主要由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自主经纪渠道则由线上平台来进行服务覆盖,而工作场所渠道主要服务于拥有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客户及其员工。随着摩根士丹利先后完成收购SiCi和E-T,公司各渠道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2020年除自主经纪渠道和工作场所渠道由于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外,传统投顾渠道资产规模亦同比增长20.7%至3.17万亿美元;分结构来看,客户资产仍集中于传统投顾渠道,2021年在三大渠道合计资产中占比达71.4%。
摩根士丹利通过完善的投顾培养体系打造高生产力投顾团队,近十年来投顾人均创收不断提升。在投顾服务方面,截止2020年末,摩根士丹利投顾团队人数为1.60万人,庞大的投顾团队助力摩根士丹利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更为紧密的个性化服务。在投顾选拔门槛上,摩根士丹利要求候选人拥有商业、金融、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学士学位,或具有五年行业工作经验,候选人还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投顾培训机制上,投顾正式展业之前需要参加一项为期36个月的财富管理财务顾问助理计划(FiiAviAiP,FAA),该计划通过广泛的课程和严格的培训提升投顾的专业服务能力,为其进入投顾团队做好准备。近十年来摩根士丹利投顾团队人数虽然并未增加,但人均创收持续提升,从2009年的51.8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19.5万美元。
1.2.4、数字化: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产能实现规模效应
2018年后摩根士丹利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打造两大科技平台以提升投顾管理效率。近年来美国财富管理领域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摩根士丹利也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仅2018年摩根士丹利就计划花费40亿美元用于科技投入,占2017年公司收入的10.5%。2018年后,公司成功打造了NBA(NxBAi)和GPS(GPiS)两大科技平台,以进一步提升投顾服务效率。NBA为投顾开展财富管理服务的核心平台,主要功能为帮助投顾为客户开展财务规划和建议、向客户传递实时市场信息等,GPS则主要帮助投顾了解客户支出需求并为其制定财务目标、调整投资策略等。金融科技赋能下,摩根士丹利投顾服务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2020年投顾人均管理资产达2.5亿美元。
2、高盛集团:客户下沉切入消费金融和零售财富管理2.1、组织结构:盈利增长受阻高盛积极求变
高盛机构服务部门盈利持续下降,导致整体收入和利润规模均低于2010年。2010年高盛剥离自营投资业务并调整组织架构,将其余客需业务按照客户需求划分为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投资银行、机构服务、投资借贷及投资管理。从2011年至2018年整体收入和利润情况来看,净收入和税前利润规模均低于2010年水平。分部门来看,继承原有交易及自营投资业务的机构服务部门虽然仍是高盛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但贡献的收入规模从2010年的218亿美元降至2018年的135亿美元;从税前利润来看,机构服务部门利润波动较大,同期贡献利润从75亿美元降至31亿美元。
受宏观市场环境以及监管要求影响,FICC业务大幅收缩是导致机构服务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从机构服务板块具体收入拆分来看,其收入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来源于FICC业务收入规模的不断收窄,2018年FICC业务贡献的净收入规模仅59亿美元,较2010年下滑57%。FICC业务的收缩一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低利率环境以及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客户交易活跃度大幅下降,其中利率产品、信用产品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市场交易量下降最为明显,另一方面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后,FICC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杠杆下降使得业务规模明显回落,资本充足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业务规模发展。
2016年起高盛开始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并于2019年调整组织架构,新设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在机构服务部门收入持续下滑背景下,高盛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平台M发力零售银行业务,并进一步开拓大众财富管理业务。随着个人客户规模发展,2019年高盛再次调整业务组织架构,新设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原机构服务更名为全球市场,投资管理更名为资产管理,并将投资借贷部门分拆入四个部门中。随着高盛加快在消费金融和大众财富管理领域的布局,零售及财富管理板块成为高盛新的业绩增长点,与传统优势业务——投资银行、全球市场、资产管理并列。
零售及财富管理板块收入和利润贡献度并不高,以一级部门形态体现了高盛对零售业务的重视。从调整后的收入结构来看,2019-2021年高盛零售及财富管理板块贡献的收入规模分别达到52、60、75亿美元,对应收入占比分别为14%、13%、13%;从税前利润结构来看,零售及财富管理板块贡献的利润规模仍然较低,2019-2021年分别为2.4、3.4、5.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2%、2.7%、2.2%。机构服务更名后的全球市场板块仍是高盛的支柱收入来源,2019-2021年收入占比在40%左右,同时也是贡献利润的主力,对应税前利润占比分别为37%、65%、34%。
2.2、路径选择:以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下沉
以消费金融和大众财富管理为抓手,高盛将服务覆盖面下沉至大众富裕客群。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初期,高盛仍以机构服务部门为核心业务部门,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高净值及超高净值人群。随着机构服务部门收入规模缩窄,高盛不得不重新探索新的业绩增长点,在此背景下,高盛开始转向为大众富裕人群提供金融服务。2016年高盛推出消费银行M,借助消费金融业务吸引大众客户,随着客户规模的持续增长,高盛通过收购个人理财应用CiM、财富管理公司UiCi进一步发力大众财富管理领域,不断打造面向大众消费客群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
2.2.1、技术变革为零售客户服务提供可能性
金融科技催生智能投顾,直接降低了大众客群的服务成本,促进了大众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是近年来美国众多金融机构布局大众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驱动因素。金融科技逐步带动起智能投顾兴起,通过线上化平台运作,依据数据算法,可为大众及富裕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在此技术背景下,金融机构可大大缩减服务成本,并以低费率手段吸引价格敏感的大众富裕客户。根据Si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万亿美元。智能投顾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财富管理竞争格局,大众财富管理业务开始快速发展。
买方投顾模式在美国逐步普及,同时管理费率下行也驱使美国金融机构转向发展大众财富管理市场。除金融科技驱动外,美国财富管理领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买方投顾模式也在不断被大众及富裕客户接受,据PiMix发布的报告,2015年至2019年期间,收费资产占客户总资产的比例从33%上升到49%,收费资产贡献的收入占投顾总收入比例则从49%上升到69%。然而,虽然收费资产规模持续增加,但受制于投顾管理费率的普遍下降,扩大客户资产规模成为美国金融机构提升财富管理收入规模的主要动力,因此这也驱使美国金融机构开始转向发展大众财富管理市场。
2.2.2、高盛在零售客户市场渗透率有待提升
高盛超高净值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相对成熟,高净值及大众富裕客户市场渗透率有待提升。高盛财富管理业务向大众富裕客户下沉前,重点服务人群为可支配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客户,截至2019年,超高净值财富管理拥有投顾约800人,客户数量近1.3万,管理资产规模达4750亿美元,在全美洲可支配资产超3000万美元客户中占据7%的市场份额,贡献收入达35亿美元;相比而言,高盛在高净值及零售客户资产规模上还有较大的渗透空间,同时也是高盛的业务短板,同期高净值财富管理拥有投顾600人,客户数量近4万,对应管理资产规模为850亿美元,市场份额不足1%,收入规模仅9亿美元;零售客户市场资产规模较少,亦是高盛后续重点布局方向。
2.2.3、以消费金融和零售财富管理为切入点
高盛以消费金融为突破口吸引大众客户,推出M为大众客户提供存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作为大众财富管理领域的后进入者,高盛另辟蹊径,为吸引大众及富裕客群,其将消费金融作为大众财富管理客群引流的主要突破口。在美国,消费贷款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普及度极高,2009年后美国未偿消费贷款总额呈上升趋势,至2016年末,未偿消费贷款总额已达3.6万亿美元,其中循环消费贷款未偿余额达0.96万亿美元。基于此,高盛依托银行牌照,借助数字消费金融业务来撬动客户规模增长,2016年高盛推出网贷平台M,最初只提供存贷款业务,而后逐步拓展到信用卡、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
M存款端的产品优势:低投资门槛高存款利率。M提供在线储蓄账户、无罚单CD和高收益CD三种产品,其中在线储蓄账户无最低存款额要求,CD最低存款额仅为500美元。且M存款利率远超全能型银行的同期限产品,以一年期高收益CD为例,M的利率为0.55%,而摩根大通仅为0.01%,较高的存款利率对于大众投资者而言极具吸引力。
M贷款端的产品优势:无抵押要求零手续费。目前M提供5种3到6年期限的消费贷款,金额从3500美元到40000美元不等,利率6.99%到19.99%不等。以债务合并贷款为例,贷款人可以固定利率借到偿还现有债务需要的所有金额,降低了多平台还款的繁琐度,另一方面,M贷款利率较低,且贷款无需抵押品,无需缴纳诸如“初始费”、“预付费”等前期手续费和因还款不及时带来的“逾期费”。
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载体,是高盛撬动消费金融生态的又一突破口。截至2018年末,美国本土信用卡数量已有约11亿张,基于美国当年约3.27亿的人口来计算,人均持卡数量已经达到3.37张,信用卡债务占比达6.20%。在此背景下,信用卡已成为金融机构争夺零售客户的重要工具。2019年,M和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合作推出信用卡AC,依托AP进一步深化线上零售银行业务,以扩大M知名度,并发掘更多潜在客户。
高盛消费金融客群规模增长迅速,为大众财富管理业务开展奠定了客群基础。2016到2019年,M存款规模从120亿美元增长到6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71.0%;贷款规模从2亿美元增长到约7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27.1%;2019年末AC持卡人为310万,2020年末达到约640万,增幅达106.5%。截至2019年,M为高盛带来近500万的大众客群,创造了约8.6亿美元的收入,为高盛后续发展数字化财富管理业务奠定了客群基础。
2019年起高盛开始从消费金融深度延伸至大众财富管理领域,进一步打造直接面向大众客群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在消费金融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2019年高盛启动收购精品财富管理公司——联合资本,依托联合资本的技术和客户资源,高盛进一步改良优化自身私人财富管理系统以及旗下专注于为企业高管和员工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A平台,从而扩大了原有的财富管理业务。同时,借助联合资本的技术,2021年高盛推出数字财富管理平台MIv,为大众客户提供自动化的投资组合。MIv账户开设门槛仅为1000美元,年化费率为0.35%,可为大众客户提供多种投资账户和退休账户,并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三种投资策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随着MIv的推出,当前M已发展成为集存款、贷款、信用卡、投资一体化的多元化大众金融服务平台。
随着高盛在大众客户市场业务的拓展,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可为各类客群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当前高盛零售财富管理部门可细分为私人财富管理、个人财富管理集团和M,其中私人财富管理和个人财务规划通过投资顾问服务高净值及超高净值客户,A是高盛切入企业客户为其高管和员工提供工作场所解决方案的主要平台,M则作为为大众及富裕客户提供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的主要平台。
截至2021年末,高盛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管理资产规模已达7510亿美元,贡献约75亿美元的收入。从高盛大众财富管理业务整体发展来看,其在高净值财富管理领域的优势持续保持,新开拓的零售及财富管理板块发展势头强劲。从财务结果上来看,2017年至2021年高盛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管理资产规模自4580亿美元增长至7510亿美元,复合增幅达13.2%;消费银行收入从3.8亿美元增长到14.9亿美元,财富管理净收入从40.7亿美元增长到59.8亿美元。截至2021年,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为高盛贡献近75亿美元净收入。(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008年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业务转型带来的启示2008年次贷危机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先后开始下沉客户市场,为大众及富裕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业务发展和财务结果来看,其战略转变的时间节点和业务切入口的选择虽略有不同,但整体转型方向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危机前,两家公司在发展重心和财务表现上均以做市、交易和自营投资业务为主,危机期间受市场大幅下跌影响遭受巨额亏损。2008年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后,摩根士丹利通过收购花旗美邦率先将业务战略重心转向财富管理业务,高盛则围绕客户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分业务板块。2015年以来金融科技开始进一步影响美国金融领域部分细分赛道的竞争格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先后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开始下沉客户市场,发力大众财富管理领域。高盛自2016年起以消费金融业务为切入口开始快速积累大众财富管理客群,2019年后公司新设零售及财富管理部门,以一级部门形态进一步深耕大众财富管理领域,而摩根士丹利2017年推出智能投顾AIvi,2019年至2020年先后并购SiCi和E-T,进一步拓展大众及富裕客群获客渠道,并借助并购公司金融科技优化线上客户服务体验。
目前国内主流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向财富管理转型,从国内券商来看,绝大部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收入的实现形式仍主要以代销金融产品的卖方模式为主,尚未找到区别于银行、基金和第三方代销机构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但在国内经纪业务净佣金率的趋势性下行背景下,国内券商有动力积极谋求向财富管理业务的深度转型,我们认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为海外综合投行向财富管理转型的优秀代表,其发展路径能够给国内券商带来一些启发:
1、财富管理业务市场容量大,贡献收入可同传统机构业务比肩,且其轻资产、逆周期属性可一定程度上平滑机构业务的高波动性,是投行做大收入和利润的有效赛道。财富管理业务需求客群广,市场容量大,且其具备轻资产、逆周期属性,是长坡后雪型的业务赛道,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成为摩根士丹利稳定业绩的支柱业务。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趋严,促使原本高杠杆高风险的做市交易及自营投资业务出现大幅收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先后把财富管理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当前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已与机构业务比肩,而高盛的零售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因此从海外发展经验来看,财富管理业务是投行做大收入和利润的有效赛道。
2、从美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来看,综合费率下行是长期趋势,做大客群基础从而做大资产规模是驱动收入再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美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买方投顾模式在个人客户中的渗透率和接受度越来越高,投顾收入中收费资产贡献的收入占比得以进一步提升。但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线上服务体验度改善以及使用普及度推广已为美国部分金融机构带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美国财富管理领域已出现综合费率逐步下行的趋势,下沉客户市场从而做大资产规模成为驱动收入再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2015年后都开始逐步发力布局大众财富管理赛道,前者通过消费金融业务触及个人客户,后者则推出智能投顾同时推进并购活动来开拓大众客群,从而实现管理资产规模和财富管理收入的快速增长。
3、金融科技是手段,目的是实现集约化运营兑现规模效应,借助金融科技赋能,在巩固传统高净值财富管理业务同时可快速开拓大众财富管理赛道。从美国财富管理市场来看,金融科技改变美国财富管理展业模式,一方面为高净值财富管理赋能,借助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投顾人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显著降低为大众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助力金融科技的加成财富管理业务得以渗透至广大大众及富裕客户。2015年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积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巩固传统高净值财富管理业务同时,快速跻身大众财富管理赛道。
4、财富管理业务需要长期深耕,后进入者需要探寻错位竞争路径来实现基础客群的积累。摩根士丹利深耕财富管理业务十多年,积累了庞大的客群基础和良好的业务口碑,2019年前主要通过提升营运管理及优化产品服务体系做强高净值财富管理领域,2019年后开始布局大众及富裕客户,通过推出智能投顾以及并购时段快速拓展客群。而高盛作为财富管理后进入者,其先通过发展消费金融,以低价竞争优势介入存贷款和信用卡赛道,抢占大众客户,借此做大客户规模,积累财富管理的基础客群。对于国内券商的启示来看,因此无论是领先者还是追随者,通过向上或向下拓展客户覆盖的边界是竞争核心手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官方网站
莱山区财政局打通“政采贷业务”最后一公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2021-08-3017:26:47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莱山区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为“银企”双方建立起信息对称、相互对接的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通了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烟台方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烟台广润植物园服务有限公司在中标通知书中看到了温馨提示:“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烟台市财政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烟台支行出台了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关于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烟财采﹝2019﹞12号),贵单位如有融资需求,可与各商业银行接洽了解详情。”烟台方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烟台广润植物园服务有限公司表示自己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但是苦于同相关银行不熟悉,不知如何开展“政采贷”业务。莱山区财政局获悉此事后,积极联系相关银行,6月12日下午,组织银行、采购人和两家企业一起见面,进行“管家式”跟进服务,区财政局为两家企业出具了项目已纳入区级预算的资金证明。当天,两家公司便去烟台建设银行卧龙支行开设了账户,与采购人签订了补充协议、办理了政通业务。不久便通过了建行内部的审核流程,收到了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缓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董卿通讯员谭凤君唐雯毕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