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那么难?不要抱怨银行,全都怪自己不行
你好,我是一个小微企业主,马上年底了看样子2022又是白干,员工工资、奖金都是问题(此处省时略28个字),小微企业真的是太难了。
看新闻说小微企业助力贷、经营贷,可真去办的时候才知道没我们什么事,这是为什么呢?
财阀笔记:你好,银行不是慈善家,怎么可能让小微企业那么简单拿到信用贷?这方面你还是太天真了!银行对于贷款客户是有要求的;虽然在各种的推广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但大部分银行不愿意去做,只是在ZF的要求下不得不去推一下,然后找一批资信好的或者有背景的打发完事。
而对于真正需要钱的小微企业,银行会把门槛拉的很高,80%小微企业都达到不要求;有时候即使你拿着抵押物,一些大型银行也不待见;归根结底还是风险问题。
国内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是3年左右,这意味着银行出现烂账、坏账的几率会非常高,试问你是银行你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么?
如果想要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那么就要具备充足的条件,比如资产、保单、银行流水、纳税开票、良好征信、项目合约等等。
所以不要抱怨银行,都怪自己不行!
作为创业者或者经营者,首先应该对自己企业的情况做个评估,到底是短期周转困难?还是经营模式上出现了问题?公司到底还有没有救的必要?到底能不能救活?
当这些问题都考虑明白了,再去考虑贷款这件事情会靠谱很多!哪怕再去跑渠道也心里不慌,不是么?
潇然 ‖ 疫情穹顶之下,小微企业贷款难现状
疫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不少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小微企业在风浪中搏击壮大,但多数则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这时及时足量的资金支持,将成为企业应对风浪的“压舱石”。
当前,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情况如何?恐怕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多少小微企业获得了普惠贷款?
今年前4个月,一共新增了117万户小微经营主体获得普惠小微贷款。全国小微企业数量大约在8000多万家,获得普惠小微贷,数量大约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1.5%左右(有点少了)。
二、小微企业获得了多少普惠贷款?
今年前4个月,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新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2.2%。
三、普惠贷款的利息贵不贵?
获得贷款虽然重要,但如果贷到了款,成本却很高昂,那么对小微企业也是一种负担。
不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了0.77%
①疫情期间减免利息的规定
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贴息资金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这些企业符合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②小微企业贷款有哪些优惠政策
部分科创型小微企业,才有贴息政策的,这个也要看各地具体的政策。
③小微企业贷款优惠
1、贷款优惠政策:有的地方小微企业扶持是由政府部门为企业贷款担保,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或者由金融机构放款,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政府补贴担保费。小微企业可以在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2、利率优惠:有一类小微企业贷款扶持是由金融机构贷款、指定担保机构担保、政府部门贴息。降低贷款门槛:小微企业资质不如大中型企业,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物或理想的经营流水证明。金融机构将降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要求。
但这类贷款通常需要第三方(政府或担保公司)担保。加快放款速度:企业贷款从申请到放款通常审批流程较长,有的企业贷款长达三四个月。一些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快速通道贷款,让企业快速获得资金。小微企业支持贷款,通常是地方政府出台具体政策,与指定金融机构合作,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服务。所以各地优惠政策不一样,获得优惠贷款的条件和方式也不一样。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很多都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平稳经营,这就需要小微金融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幅很大,但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仅在7%左右。从宏观上看,当前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主体仍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外部融资中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在商业银行这个主体,更离不开上级监管“指挥棒”的引导。
四、小微企业贷款是否需要抵细物?信用贷款比例如何?
和信用贷款相比,抵押贷款对银行来说更加有保障。抵押难一直是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
企业面临的难题。企业融资过干依赖抵押担保,使不动产等可抵押物较少的企业屡陷窘境。
五、贷款投向了哪些类型的企业?
有七成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批发零售\建筑企业贷款占了将近八成。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信贷资金及时支持这些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和复工复产,对“保就业”也起到明显促进作用,这也是为何普惠贷款流向这些行业的原因。
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私营小微企业主和小工商户日常经营还是异常艰难,为何?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不优质,没靠山担保,得不到普惠贷款。房租水电日常经营全靠家庭积蓄,一旦疫情起来经营全停,加之社会面经济萧条,面对如此难捱的市场情况,很多都一筹莫展。
①就郑州地区来说,笔者家附近的新疆饭店,是郑州中原区的一家老店,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笔者也经常去吃,烤包子和羊肉串是真绝。但疫情的冲击,让新疆饭店等小微餐企举步维艰。“疫情之下,经营餐饮业太不容易啦!”“还没过几个月好日子,突然又被封控,生意又暂停了,但员工工资、租金等固定成本还得继续支付。”老板在朋友圈无奈地写到。
②“高峰时,我们一天能发5万元的货品。但遇到疫情波动,一周发货可能还不到3万元。”位于郑州信基冻品批发市场的某食品老板聊到疫情前后的情况。据笔者了解,他的企业在郑州信基冻品批发市场,从事冷冻食品批发,长期面向华东等地的餐饮行业供货。郑州市重要的冷冻品、食品专业市场,园区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多。受疫情影响,部分冷冻食品订单减少,销售回款变慢,该企业陷入了流动资金困境。
③疫情影响下,郑州一家经营川菜和烤肉的餐馆因客流量下滑,陷入资金周转困境。“餐馆已开了8年,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为继续扩大经营,他们在市里一家银行办理了一笔50万元的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谁知突然出现的疫情让店里生意波动起伏,资金链日渐紧张。眼看贷款即将到期无法按期还款,店主很焦虑。
有些商户说了,市场都这样了,贷款傻吗?贷款干嘛?开店?透支?消费?可能吗?消费降级,都没人消费了。不贷的话熬熬也许就熬过来了,大不了生意关门不做了。要是贷了的话,他一抽贷不光公司关门,自己的房子都要赔进去,还得变老赖。轻则一家人从此省吃俭用,重则夫妻离婚,倾家荡产。
以上都是这些普通小微企业和商户对现行贷款情况的抱怨,他们想贷到称心如意的款确实太难了。
笔者总结了普通小微企业商户贷款难的三个症状症状一: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尤其初创型企业首贷时最难。
对症治疗:重视“首贷”。当前银行信贷对小微企业的覆盖率在20%左右。面对疫情影响下不少企业“喊渴”的现实。而银行为了保险求稳,经常性地对优质小微企业过度授信“垒小户”。
症状二:缺乏抵押物,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路上的“绊脚石”。
对症治疗:提高信用贷。当前,部分银行出于防风险的考虑,更加注重抵押担保,让不少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增加。提高信用贷款占比,是不少小微企业的呼声。
症状三:银行不敢贷。出于审慎管理风险、特别是防范业务操作中道德风险的考量,不少银行的尽职免责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地。“坏账必问责”让基层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一直都有畏贷情绪。
总而言之,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自身的特点有关,与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不足有关,也与外部配套环境的不完善有关。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仅靠监管激励与约束是难以实现的。小微金融业务风险补偿问题,中小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等,需要各方面齐头并进,共同推进。
我是潇然,如果你有金融信贷知识想了解可以互动交流!请继续关注笔者,后续将有更好、更精彩的内容为您奉上。
感谢关注与分享!码字不易,你的点赞“[赞]”就是给我的最好鼓励,感谢~ღ(´・ᴗ・`)比心[心]
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微众银行微业贷申请到底难不难?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因规模小、缺乏抵质押,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影响其发展。而微众银行微业贷的推出,因不要抵质押、线上可操作、放款速度快等特点,全方位为小微企业融资解压。截至2022年6月末,微众银行微业贷已辐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超300万家小微市场主体申请,累计授信客户超100万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1.3万亿元。
那么,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微众银行微业贷申请到底难不难呢?
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群体均可申请,不过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亲自申请才行。微业贷申请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微信进入“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公众号,二是在手机应用商城内下载安装“微众企业爱普”。操作都很简单,我们只要按照页面提示一步步填写即可。
具体步骤以“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公众号为例:
第1步,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公众号,点击关注公众号。
第2步,进入公众号,点击位于下方的“贷款”栏目。
第3步,填写手机号,输入验证码。
第4步,填写身份信息,设置借款密码。
第5步,选择需要申请额度的企业。
第6步,进入企业授权平台,按页面要求填写后提交。
第7步,在公众号查询结果。
整个申请流程最快30分钟就能完成,审核通过后授信额度也会同步显示,小微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借款了。
微众银行微业贷申请门槛低,最快1分钟到账、最高500万额度,完全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真正为小微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