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行业优胜劣汰加剧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张力摄
图虫创意图
小贷行业正持续萎缩,分化现象加剧。互联网巨头试图以互联网小贷牌照为切入点,以资金和数据流量为优势,加速布局金融商业版图。而区域小贷机构正批量缩减,面临新一轮洗牌。
2022年,小贷行业或将持续洗牌!
今年伊始,360数科旗下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360小贷”)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至50亿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360小贷是继美团小贷、蚂蚁小贷、度小满小贷、财付通小贷、京东小贷、苏宁小贷之后,第10家注册资本达50亿元的小贷公司。50亿元是2020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规定的网络小贷跨省经营的注册资本门槛。
巨头巨额增资谋求跨省展业的另一面,区域小贷机构因展业受限、客户资质相对较差、违约信用风险大、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等多重困境正批量缩减。2022年已有两地监管机构宣布22家小贷机构视点资格被取消,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截至2021年9月末),小贷机构数量从8951家缩减至6566家。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伴随监管的收紧和规范的完善,一些达不到监管要求标准的机构将被清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未来小贷行业中,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对于传统小贷机构,要着眼于股东和团队能影响到的资源,做精做实,并谋求不同区域间的合作,同时要着力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则要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控制杠杆率和贷款不良率,以自身生态场景的优势,满足更多长尾客户的需求。”受访专家指出。
1
互联网巨头开启增资潮
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还未正式下发的间隙,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机构开启增资潮。360小贷经历过两轮增资,从5亿元增至50亿元,成为2022年第一家增资至50亿元的小贷平台。
不久前,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京东小贷”)也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至50亿元,增幅达66.67%。这是京东小贷第二次增资,此前的2021年8月,京东小贷注册资本由16亿元增至30亿元。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门槛的小贷公司已有10家。其中,美团小贷2021年8月注册资本由30.58亿元增至50亿元;去年6月,字节跳动旗下深圳中融小贷注册资本由30亿元变更为50亿元;去年4月,腾讯旗下深圳财付通网络小贷注册资本由25亿元变更为50亿元。
更早之前,苏宁金融旗下重庆苏宁小贷注册资本由40亿元追加至60亿元,蚂蚁集团旗下重庆蚂蚁小微小贷注册资本由80亿元追加至120亿元,度小满旗下重庆度小满小贷注册资金增加至70亿元。此外,南宁金通小贷注册资本89.89亿元,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贷注册资本也达到50亿元。
对于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机构的增资举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平台企业增资旗下小贷公司,首先是满足小贷特别是网络小贷展业的合规指标,符合监管的注册资本、杠杆率等政策制度要求;其次是增强业务发展、资产提升的可持续性;此外,也是对冲可能发生的业务风险,夯实合规经营基础。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网络小贷特别是全国性的网络小贷公司是近几年及未来小贷行业的发展焦点,在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监管要求下,生态型互联网公司要想深入开展信贷类金融业务,获取金融牌照成为必由之路,其中全国性的网络小贷牌照成为选择之一。
小微信贷专家嵇少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大规模增资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都想抢有可能批的全国互联网小贷牌照,先增资到50个亿,先做一个入门的准备;二是有一部分小贷公司助贷的渠道受到了压力,手上多一些注册资本金,可以自主的投放,做一些‘蓄水’和‘调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助理教授江嘉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纷纷增资满足50亿元的标准,这可能也是为了抢占先发优势以形成生态壁垒,让客户由于习惯和惯性留在原有的小贷生态当中,“再考虑到随着技术的优化和数据资源更好地被利用,未来小贷业务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
2
区域小贷机构缩减
巨头增资的另一面,区域小贷机构正批量缩减。2022年已有两地监管机构宣布22家小贷机构试点资格被取消。1月4日,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先后披露,分别取消芜湖市的17家和南昌市的5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
事实上,2021年以来,多地金融监督管理局出手对辖区内小贷公司进行合规排查。具体来看,去年2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取消了辖区内的5家小贷公司运营资格;去年11月,安徽池州市6家小贷公司试点经营资格被取消……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66家。而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一个季度就减少了120家。
从更长远来看,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截至2021年9月末),小贷机构数量从8951家缩减至6566家,贷款余额从9594.16亿元缩减至9352.52亿元,从业人员数从114017人缩减至65516人。无论是机构数量、贷款余额还是从业人数,这三项指标均在波动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身份属性定位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服务能力。近年来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压缩着小贷公司的生存和展业空间。央行去年底发布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预示着小贷公司的监管进一步收紧。
除此之外,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也冲击着小贷市场。江嘉骏表示,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小额信贷业务,对于借贷人来说,银行相比小贷公司,客户的借款成本会更低且信任感更强,这也致使他们放弃从小贷公司获取贷款,转投向传统银行渠道。
车宁也指出,小贷批量减少属于自然的市场进程,从外部因素来讲,随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推进,个人金融消费者、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小贷形成挤出效应。此外,随着监管体制的完善,逐渐弥补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以及不同板块之间监管失衡的状态,持续挤压了监管套利空间。因此,尾部的小贷公司业务发展和持续盈利的能力遭到削弱,然后退出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然的过程。
于百程表示,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众多,其中地方小贷公司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全国贷款规模和公司数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地方小贷公司业务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而近几年生存压力较大,还有部分地方性小贷公司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的现象,因此整体数量和规模都呈下滑态势。近几年,多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都发布过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的通知,主要面向违规、失联、空壳等小贷公司,体现出小贷行业监管的不断规范。
嵇少峰认为,小贷公司批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经济下行,信贷风险加大,小贷公司的业务很难开展;二是小贷公司的股东多数是民营企业,自身资金链吃紧,对外放贷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主动性,要把资金撤回;三是一部分小贷公司经营不善,不良贷款很高,本身不够专业,自然被市场淘汰。
3
行业分化格局加剧
如今的小贷行业存在着一组鲜明对比:整体行业正持续萎缩,而互联网巨头试图以互联网小贷牌照为切入点,以资金和数据流量为优势,加速布局金融商业版图。在此背景下,未来小贷行业又将走向何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李楠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监管走向规范化,小贷公司自然面临洗牌,大量的以融资和资本运作(高杠杆)为目的的小贷公司必将被淘汰。
嵇少峰指出,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增资是为了放大平台的数据、信息渠道和生态优势,通过金融牌照转化为收益。传统小贷基本上还是发放传统的、相对次级的信贷产品,本身的经营状况就不是很好,随着监管要求下浮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加大对小微企业投放,也压降了传统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
对于传统小贷机构,嵇少峰建议,一是要着眼于股东和团队能影响到的资源,做精做实,这是一种常规的打法;二是要谋求多区域小贷公司的合作,持牌小贷合作形成统一、批量的场景来落地执行,同时要做银行的“助贷”,帮助银行解决一些小微企业融资落地的问题。
于百程建议,地方小贷公司要发挥自身灵活和了解本地的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做到“小而美”,同时也尽可能地利用技术手段,降本增效。
李楠也指出,小贷公司不适宜面面俱到追求地域行业的迅速扩张,应先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渠道背景,把某一行业、某一场景彻底研究透,建立合理的商业逻辑。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特定客户,设计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
针对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机构,车宁表示,网络小贷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建构完整生态、打造业务闭环、保障数据安全甚至提升企业估值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特别是一些企业在没有其他信贷资质的情况下,网络小贷牌照对于其提升业务合规水平、防范监管风险方面颇有价值。此外,对于背景资源雄厚、业务场景丰富、客户流量充裕、技术实力强劲的企业来说,网络小贷牌照有很强的加持作用,可以凭此布局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尤其是小微信贷服务,在消费金融“红海”之外开辟业务增长“第二曲线”。
李楠提出,小贷公司必须按照金融机构监管,而其关联的母公司(互联网平台)则应按照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特别是要注意建立不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控制杠杆率,严格要求资本充足率,严格储备金要求,控制贷款不良率,防范通过各类“金融创新”转移风险的花式操作。
江嘉骏认为,小贷行业的重点将放在风险控制上,行业里面的数据资源会存在马太效应。未来的小贷行业,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区域性小贷公司将走向灭亡,“小贷公司本身就是为了满足被银行忽视的长尾客户的需求,若互联网公司对全国性小贷业务相对垄断后,可能又会成为像传统银行这样的巨头,真正的尾部客户仍然会遭到忽视。”在江嘉骏看来,除了几家头部企业外,小贷行业中还会存在许多本地的、基于线下社会网络数据来实现风控的小贷公司,经营者和借款者共享同一张社会网络,从中能够更好地评估借款人风险,针对当地情况在助农、小微企业和消费信贷等方面开展特色业务,满足各层次主体的需要。
中贷协会长王非:小贷公司天生具有普惠性,因其而生、也要依其而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
11月17日,以“融普惠新金融”为主题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线上举行。此次峰会由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1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
会上,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贷协或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非发表了题为“聚焦普惠发挥优势,持牌经营规范创新”的演讲。他表示,“无论是设立背景,还是政策导向,小额贷款公司都是中国普惠金融的有效补充力量,责无旁贷地要与其他类型机构共同承担起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的重任。”
小贷行业信贷投放总量保持基本平稳2022年,在中贷协的组织下,上百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参与“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组委会专家严谨的评审,8家小额贷款公司最终入围。涵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小贷典型案例编入《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2022)》。
王非说,“很高兴地看到,全国小贷行业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增强供应链产业链韧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金融、探索绿色金融实践等方面都积极作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小贷特色、展现小贷风采的典型机构和典型案例。”
他表示,小额贷款公司自2005年开始试点以来,经历了探索期、成长期、整合期几个发展阶段。近几年,受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空间被压缩,部分小贷公司发展路径不清晰,经营出现困难。
从行业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6054家,实收资本7709.31亿元,贷款余额9076亿元。全行业在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机构总量有所下降,信贷投放总量保持基本平稳,贷款结构继续呈现“小额、分散”的特征。
王非认为,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作为立业之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水平,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本源。从这个角度讲,小额贷款公司天生具有普惠性,既是因普惠金融而生,也要依普惠金融而兴。
做好分内事是生存和可持续的根本王非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聚焦主业、发挥优势、规范创新、做好分内事是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和可持续的根本。”
一是必须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发展理念。小额贷款公司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扎根本地、下沉重心、服务基层,充分运用自身业务灵活、接地气的特点,以小产品服务长尾市场、强队伍提供高质服务,大力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占比,突出服务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要积极探索“双链一核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小额贷款公司要探索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依托“数字化”“线上化”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为双链上的长尾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提升双链现代化水平做出贡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发挥特色功能优势。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优势、功能定位不同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供给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原则,找准定位、深耕主业,结合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做深服务市场、做细实体经济、做精金融服务。
四是要加强贷款用途管理。小额贷款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人资质和信贷需求审核,对贷款用途进行穿透式、实质性核查,引导客户严格落实贷款资金用途,确保贷款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肯定金融科技的同时保持清醒的认识王非指出,当前,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科技进步和具有场景的大数据技术运用,部分有资金实力、有开发能力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小贷业务,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也延展了普惠金融的覆盖深度,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也将统筹行业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有意愿、有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与行业先进金融科技公司对接,引入先进、成熟、可复制的数字技术,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触达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充分享受到金融科技的红利。
“但是,面对金融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在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理性的认识。”
王非进一步指出,一是科技转型过程中务必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展业,规范经营。二是秉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原则,厘清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由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金融创新需注重数据安全。小额贷款公司在与科技公司合作时需防范法律风险,要强化金融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王非表示,小贷这个行当历史悠久,也必将在新时代继续守正创新,服务好实体经济。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作为银保监会主管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将进一步积极发挥自律组织职能,加强行业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打造良好行业生态,带领小额贷款公司坚定发展信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世界五百强旗下物产中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2022年6月20日上午,物产中大(浙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举行公司成立开业仪式。物产中大金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林,物产中大集团金融部总经理王君波,物产中大金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唐金根,党委委员、副董事长陈钢,物产中大集团金融部副总经理周俊祺,物产中大金石集团副总经理姚力等领导出席活动,总经理夏岭主持现场仪式。
物产中大金石集团董事长王洪林与物产中大集团金融部总经理王君波为物产小贷公司开业揭牌。
物产小贷公司于近日正式获得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成立,为物产中大集团新添一张金融牌照。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未来将以灵活、快捷的小贷业务为核心,构建综合性智慧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物产小贷公司专业能力与品牌影响力,扩展服务覆盖面,以普惠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成立仪式上,王洪林提出三点要求:第一,物产小贷公司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稳住经济大盘的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及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发挥小贷公司“毛细血管”作用,助企惠民纾困,努力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贡献;第二,要坚守“小额分散”功能定位,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人民群众”的整体要求,尽全力、全方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小贷产品与服务,大力扶持地方经济,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问题;第三,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各项要求,找准定位、加强学习、规避风险、规范运作,牢固地树立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将物产小贷公司办成一家业务模式清晰,盈利能力持久,市场空间广阔的好企业,力争成为省内小额贷款公司服务样板。
立足新起点,物产中大(浙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坚守普惠金融初心,完善服务功能,发挥国企先锋带头作用,助力金融生态和区域经济良性互动,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金融力量。
仪式结束后,王洪林、王君波、唐金根等一行前往物产小贷公司各部室考察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