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广州中庸小额贷款

本文目录

消费金融公司放贷略显中庸

晨报记者刘志飞(理财主笔)实习生何思慧

除了互联网贷款和银行无抵押贷款两种渠道,消费金融公司近几年也成为消费信贷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消费金融公司是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由于不吸收公众存款,所以贷款金额相对较小且分散。

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产品申请门槛低,通常只需要申请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上即可。可贷款额度不算高,介于网贷与银行无抵押贷款产品之间。通常需要下载相应的,直接通过线上申请。办理流程比较简便,审批、发放贷款速度较快。

尽管近几年消费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但大部分公司区域特征明显。此外,虽然绝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都自诩比银行更灵活,但记者在梳理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产品时,最难查询到完整的信息,官网给的通常是一些广告性简介。因此,消费者主动了解消费金融公司产品的渠道不足,导致客户体验大打折扣。

“新易贷-信用贷”

新易贷是中银消费金融专为个人消费者推出的一款无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产品。申请门槛低,年龄18-65周岁、在申请地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大陆公民均可申请。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6个月。用户需下载“新易贷微贷款”,线上办理,随借随还。

信用付、好期贷

“信用付”是招联金融旗下的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可实现在线申请,即时审批。“先消费,后还款”,与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相似,享受最长40天免息和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服务。目前主要在招联金融自有电商平台以及合作商户消费场景中申请使用。“好期贷”是招联金融旗下的互联网现金借贷产品,按类型主要分为工薪贷、白领贷、房主贷三类。使用“好期贷”产品,可实现在线申请,即时审批,闪电到账,自由还款,额度循环使用。申请人只需芝麻信用分达到550分及以上,且年龄在18-50周岁之间,即可通过招联金融申请最高额度20万,最长借款期限36个月的贷款,日息低至0.029%。

捷信超贷

捷信超贷是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一款纯线上申请的贷款产品,用户凭身份证、银行卡和工作信息即可申请。贷款额度为2000元-50万元,还款期数最低6期,最高48期,月费率最低至0.92%。用户可以在捷信消费金融官网直接申请,也可以通过捷信超贷官网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申请。

好借

好借是华融消费金融旗下一款面向支付宝实名注册个人用户,额度可循环,支持随借随还的消费贷款产品。申请人必须是年龄18-55周岁的支付宝实名注册用户,且芝麻信用分要在660分以上。通过支付宝生活号关注华融消费金融即可注册申请,贷款额度为1000元-2万元,授信期限1年,日利息0.05%。

任性付

任性付是由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小额消费贷款,用户可在购物时使用该产品付款,享受最长45天免息(费)、分期还款、提额、任性借等服务。申请门槛低,18岁到60岁公民均可申请,最高可申请20万,分期期限最高可达5年。每期费率根据选择的期数在0.798%-0.833%不等。目前任性付购物贷款支持苏宁易购门店和苏宁易购线上商品的消费。

够花

够花是海尔消费金融针对18-40周岁的年轻白领用户,推出的互联网个人消费贷款服务平台。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按日计息,日利率低至0.04%。,支持随借随还。用户需要下载够花进行相关贷款业务的办理。

小贷贷款公司调查:浙江小贷年减资金37.88亿

(原标题:浙江小贷公司调查:亏损面15%年流出资金38亿)

中金社2017年3月23日消息,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企业为核心的综合消费贷款,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00元以上,20万元以下。办理过程一般需要做担保。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

一度备受民间资本追捧的小额贷款公司,在经历10余年发展后,渐成鸡肋。

全国8673家小贷公司中越来越多出现利润率下降或亏损,股东投资资金减退,甚至主动或被迫关停。

Chi终端数据显示,已披露2016年年报的6家新三板挂牌小贷公司中,一半利润发生下降,其中部分净利润下滑超五成。

即使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小贷公司业绩也不容乐观。3月21日,在港上市的佐力小贷发布2016年业绩,股东应占溢利与上年持平为1.46亿元,而在2015年其净利的同比增幅还有56.41%。

各公司财报中对于营收减少的原因分析都大同小异:经济的下行超出预期,信用环境也日趋严峻,银行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深受影响,不良贷款大幅度增加等。

杭州市小贷协会会长、浙江理想小贷总经理唐新民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观察,目前行业内至少有1/3的小贷公司问题较为严重经营惨淡甚至亏损,但也有1/3的小贷公司比较稳健,另外1/3则处于中庸水平。

一位地方金融系统监管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小贷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确实到了发展新阶段和要梳理的时刻,虽然一直以来各方也都有很多不一样的意见和建议,也有的小贷发展模式在市场上是具有生命力的。

浙江小贷年减资金37.88亿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权威数据,2016年度浙江全省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341家(含宁波45家),同比减少三家注册资本金总额为651.35元,同比减少4.96%。融资余额50.72亿元(其中银行融资35.07亿元),同比减少20.68%可贷资金规模776.98亿元,同比减少7.07%贷款余额为725.5亿元,同比减少9.18%户均贷款余额111.04万元,同比增加1.75%平均年化贷款利率13.78%,同比减少11.15%。

2016年浙江全省新增设立小贷公司1家,试点取消4家增资扩股0家全省共减资56家(含宁波3家),减资金额共为37.88亿元(含宁波1.7亿元)。

以上数据显示,浙江省的小额贷款公司放贷利率和盈利能力以及注册资本和融资余额、可贷资金规模、贷款余额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从盈利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12月末,浙江省小贷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51亿元,上缴营业税和所得税6.49亿元,实现净利润9.19亿元,拨备金额89亿元(其中包含宁波12.59亿元),拨备金覆盖率27.73%。

从2012年到2015年的数据对比来看,高峰期在2014年,全省共有小贷公司344家,年底贷款余额911亿元,此后便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5年小贷公司变成了343家,年底贷款余额下滑至798.86亿元。

对于浙江小贷行业2016年放贷余额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唐新民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刚性收贷,去年很多银行把小贷行业刚性地列为禁入行业,导致全行业可放贷资金减少,其次是由于风险的暴露,经营者主动收缩,第三是经营不善,资产越来越差,收息的资产在减少。

“总的来说,浙江小贷行业在全国来看,无论是政府监管、小贷经营还是比较健康的,亏损面据我观察在15%左右,大多是近几年新设的小贷公司,没有积累,急功近利急着放贷造成的,”唐新民分析,“至少一半的浙江小贷公司还在不断创新和解决问题,现在是谷底,预计行业数据会在三五年之后再上去,后续发展会更稳更健康,整体行业来说还是比实业要好很多。”

小贷的发展逻辑

对于小贷公司的定位,唐新民认为,“小贷行业是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补充,我们总结的目标客户是信贷需求量在10万到30万的客户,再大的银行会来抢,再小的比如几万块几千块的,由于线下调查的放贷成本较高,我们也基本不做。”

跟银行直接竞争,小贷公司虽然有很多方面处于劣势,但小贷公司也有些自己优势,比如资金定价灵活,利润比较高,效率更高也迎合了部分市场需求。

唐新民表示,随着年轻人成为主流信贷人群,他们更偏好于互联网、移动端,因此他所在的理想小贷2017年设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专注线上线下融合,比如和元宝铺合作,移动端APP和线上风控体系的建设等分别属转型突破点。

但是他同时认为相对较大金额的贷款,比如十万以上仍需线下风控支持。因为线上数据的覆盖维度并不能100%还原对一个主体的判断,线上可以覆盖支付、消费习惯,但是对主观意识的判断、经营理念、思维习惯还是很难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因此我们认为还是要互联网跟传统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更有利于风险的把控。目前我们对小额借贷10万元至30万元的借款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唐新民表示。

事实上,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小贷公司已经有不少。

元宝铺创始人兼CEO陈瑞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理想小贷外,浙江佐力小贷、义乌市惠商小贷、宏达小贷也均与公司有合作。元宝铺为他们提供金融产品定制、IT定制、数据定制和风控定制等全业务周期信贷解决方案,包括用户端APP定制和后台管理系统搭建,并通过自动化取数及数据化风控的方式,获取商户的经营情况、交易流水及订货信息等数据,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风控模型,对商户经营状况进行信用评估并输出相应评估报告。

陈瑞贵表示,随着小贷公司对资产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市场的不断细分,走上数据化信贷之路是必然趋势,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让小贷业务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

突围方向:消费和信用

对于小贷行业未来的发景,唐新民看好消费和信用这两个领域。比如理想小贷今年会设置消费金融事业部,专注细分消费市场。

“这些高收入的人群其实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敏感度更高,也拥有常人没有的投资渠道,只要其手上资金有收益比从小贷公司借贷的成本更高的使用渠道,都愿意借贷。”

另外就是信用贷款将会越来越流行,“我们未来希望能完全摈弃银行传统的资产抵押放贷的方法,更多偏向纯信用贷款。比如我们在研究家庭幸福指数贷款和个人幸福指数贷款,幸福指数越高的人信用就越高,我们就可以给予信贷支持。中国建设信用社会的力度越来越大,违约的代价越来越大,只要做到跟国外一样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信用贷款大有可为。”唐新民称。

小贷公司的出现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2008年开始全国试点的一个背景就是监管层希望通过小贷公司将原来处于地下的民间高利贷阳光化,并引导至实体经济。

唐新民表示,在民间资本阳光化和民间借贷成本下降方面,小贷公司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就我所在的余杭区而言,过去民间借贷等高利贷比较泛滥,但在2010年之后民间借贷就很少了。”

但他也坦承,近几年小贷行业井喷式的增长,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行业飞速发展背后存在监管缺失、贷款目标偏离、贷款利率过高等问题,从去年开始出现减少注册资本、压缩融资规模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这意味着小贷行业进入优胜劣汰时期,两级分化会越来越快,差距也会越来越大。经营规范、定位准确的公司会成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贷公司关停和撤资潮,唐新民表示有大环境和政策的原因,但更多是股东和经营者对行业的把握程度欠缺导致的,因此小贷公司法人机制完善非常重要。

很多小贷公司的股东都是传统制造业等实业公司,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刺激经济,资金容易放出去,利率也高,小贷公司盈利能力就显得强。加上他们还停留在管理制造业、商贸业的思维来管理金融企业,导致股东干预会非常多。因此很多小贷公司出现问题都是由于大股东干预下的资金投放冲动,速度过快,导致贷款过于集中,单个金额比较大,风控标准放得比较低,因此经济开始下行期的时候原来粗放型的投放下坏账就集中爆发了。

当然不良率集中爆发也不止是小贷公司,整体银行业也是如此。

微信公众号:--(长按复制),或搜【中金网】,获得更多免费信息实时推送!

普惠金融:助企纾困的一把利剑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袁帅

搭建市场化的服务机制,将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业务全面下沉,利用“普惠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进一步延伸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服务渠道,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服务企业正在互为补充,助力小微企业。

拐点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高速增长,叠加疫情对宏观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冲击,普惠金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拐点已经出现。

首贷难、信用贷款难、中长期贷款难,仍是眼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结构性难题。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各大金融机构正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撑起“保护伞”。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9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上市银行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乡村振兴路上守“初心”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小微企业队伍正在日益壮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数量已达到850万人,带动乡村就业超过3400万人,农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覆盖率达到83.6%。农村小微企业主与城市小微企业主不同,他们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女性、弱势群体比例更大,且接触到金融机构的机会也更有限。如何运用普惠金融更好地帮助农村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成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和农信董事长、总经理刘冬文介绍,中和农信的“中和”出于儒家经典《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成立的初衷正是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富裕。近年来,中和农信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本土化改良,在数字模型与人工信贷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产品,充分发挥小额信贷扶贫优势,精准对接农村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下的小额贷款服务专为农村小微企业主提供信贷支持,严格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支持他们开展创收性活动,助力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同时根据他们的需求,中和农信开启了农业投入品“新赊销模式”,即通过信贷调查技术、农业产业数据,定向为购买农资的农户开发授信产品,并提供最长6个月的免息期。创新产品,让利于农,中和农信服务的种植养殖项目包括玉米、小麦、牛、羊等。

7年时光的8次贷款,张丽从小额信贷助力支农支小中获益匪浅。张丽居住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辽宁省建昌县,在中和农信普惠金融的支持下,把自家经营的养鸡规模从最初的一个小院子,扩大成近10亩地的养殖场,从原来的每栏1000只鸡增长成12000只,经销模式也从原来的传统批发销售,改变成网络营销,同时又成立了养殖合作社。

中和农信从20多年前秦巴山区的小额信贷项目试点,如今已发展成为深入全国400多个县域数万乡村的服务网络,作为支农支小的农村服务机构,它的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服务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持续践行着“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的责任使命。

刘冬文指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百姓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农业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和农信也在不断进行业务升级、服务创新,借助数字技术,努力使金融要素与生产要素相结合,更好地助力产业振兴,推动农民增收。目前,中和农信推出的乡助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云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打通服务上下游,同时联结广大农村小微创业者,为其提供包含小额信贷、小额保险、农业服务、本地生活、升级消费、培训赋能、农品直采等服务模块在内的系统性综合服务。未来,中和农信还将瞄准“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几大板块,继续深化服务内涵,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起综合性服务平台,以集约化、规模化和数字化的平台服务模式,形成信息联通、资源整合、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等功能,更好地在金融等多方面、多维度助力农村小微企业发展。

特色创新,精准助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普惠金融作为北京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单设机构、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单项考评,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链条。北京银行通过创新首贷专属产品,加大首贷客户支持力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2021年北京银行首贷支持小微企业5142户,累计金额超520亿元,在2021年末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入驻银行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在加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将服务中小企业市场定位与政府扶持政策有机结合,加大首贷、续贷、延期还本付息及普惠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借助政策工具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

此外,北京银行还加速推进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前沿金融科技运用,搭建线上获客、审批及放款等前中后对公全流程业务模式和平台支撑。贷前,客户可通过“北京银行京管家”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自助线上申请;贷中,通过大数据筛选并匹配对应产品,依托行内对公网贷平台实现模型审批和线上提款等业务操作;贷后,借助小微授信后管理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并据此进行触发式贷后管理。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在首都布局最早并始终在中关村地区保持首位,众多科技小微企业从10万元、50万元贷款开始,获得北京银行长期稳定支持,直至发展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户数超7100户。

文化金融贷款是北京银行的一大亮点。北京银行聚焦文化行业自身的产业特性、行业特质及企业特点,针对性推出“创意贷”“运河帆影”金融产品体系,面向行业领军人才发布“文化英才贷”,为北京市文化园区及园区内企业量身定制“京彩文园”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近630亿元,户数超3200户。

普惠金融战略,是中国建设银行基于新发展理念落实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这个大背景,并结合自身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研判而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其中,中国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下文简称“中山建行”)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山建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完善创新产品体系、经营架构和业务模式,业内首创推出了“三大”拳头产品,即“小微快贷”和“云税贷”两个大数据全线上产品和“抵押快贷”便民产品。“小微快贷”和“云税贷”,从申请到支用仅需3~5分钟,最高可达500万元,无需抵押无需担保,还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此外,中山建行创新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新模式、新架构,针对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打造了“信贷工厂”的经营模式和标准的“流程银行”,搭建市场化的服务机制,将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业务全面下沉至全市各网点经营和办理,发挥网点多、覆盖广、队伍强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服务渠道,建立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各营业网点即可获得专业、高效、高质集一体的全方位融资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高速增长,叠加疫情对宏观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冲击,普惠金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拐点已经出现。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二者增速分别为25.5%、31%,较2021年一季度末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这也是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速环比下降的情况。

迹象表明,普惠金融在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消息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完善“十四五”期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6月上旬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