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广聚公司贷款

本文目录

关于开展“广聚英才贷”融资服务项目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部署,大力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着力优化人才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帮助解决人才在生产、经营、周转、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更大力度支持各级各类人才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智慧和力量,广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人才办”)会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建行广州分行”)联合推出“广聚英才贷”融资服务项目,现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支持对象

01

“广聚英才贷”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所属企业提供公司类信贷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入选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及符合建设银行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标准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和精英人才所实际控制、控股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企业,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等攻坚克难领域内的企业。

贷款要点

02(一)额度支持。

单户以信用方式办理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对同一人才直接控制或入股的企业,信用贷款额度总计可达5000万元。

(二)利率优惠。

“广聚英才贷”贷款利率以LPR为定价基础,结合建行总行最新定价政策确定,当期一年期年化利率最低可达3.25%,三年期年化利率最低可达3.6%。

(三)期限灵活。

本产品主要为信用方式办理的流动资金贷款,满足企业日常经营周转需求,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

(四)绿色审批。

对申报本产品的企业,均可享受建设银行“FIT粤”科技金融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线上类产品可实现在线申报、审批、放贷,最快2分钟到账线下类产品受理至贷款投放一般不超过两周。

(五)用途广泛。

贷款可用于申请人创业、研发、生产经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周转。

(六)信用办理。

通过信用方式申报的,优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等攻坚克难领域内的企业也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抵押、保证方式及组合担保等多种方式申报。

(七)费用优惠。

在符合监管机构相关规定前提下,可优先申报价格优惠采用信用方式办理的,无评估费用、登记费。

(八)还款便捷。

贷款还款安排和结息方式参照建设银行现行规定执行,一般应按月或按季结息,贷款期限超过1年的,每年至少2次偿还本金。

(九)一人一策。

依托建设银行集团优势,实现股、债、贷、补、保互联互通,并在广东省范围内建立自上至下链条式、部门协同立体式的多维服务体系,为人才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实施流程

03(一)理清需求。

市人才办会同市科学技术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理清有关人才企业资金需求后,按照安全、有序、精准的原则推动人才企业与建行广州分行进行对接。各区人才部门可推动辖内符合条件的人才企业与建行广州分行进行对接。

(二)业务受理。

符合资质的人才向建行广州分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相关人才核定、政府补贴和疫情防控的证明材料。建设银行经办机构对资料进行审核,通过后予以受理。

(三)贷款发放。

银行经办机构受理借款人申请,开展贷前调查,完成授信审批,办妥担保手续,落实放款程序。

(四)贷后管理。

建行广州分行将人才办理贷款情况反馈至市人才办,共同实行名单制管理。

咨询办理

04

意愿办理“广聚英才贷”融资服务的人才和企业可直接联系建行广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

程瑶15920188195

陈庆亮18520022299

陈蔚18666533232

专此公告。

来源:广州市科技局

我们的微信调查问卷工作已经开始了哦!

还没填写的小伙伴快来填吧~~

金融“活水”来 穗企享“甘露”

实体经济正快速复苏。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摄

广州多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

广经观察

餐桌上的瘦肉与金融有何相干?位于增城中新镇的一农企是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之一,上半年获得专项再贷款后,其生猪养殖场规模从原来的3万头增加到6万头。

这是金融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和企业较多,在广州一系列金融政策助推下,贷款成为很多企业的“生命补给”。也因为金融“活水”的灌溉,实体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恢复,复苏劲头更足,市场信心增强……

当前,金融业已成为广州市第四大产业,在支持“六稳”“六保”、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护航广州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丽莉、林晓丽

活水浇灌:信用贷成企业新增贷款主体

“在公司资金周转面临巨大压力时,我收到广州市人才办关于‘广聚英才贷’产品的短信,心里非常激动,马上联系了银行。意想不到的是,建行仅用一周就完成了从收集资料到放款的过程,为公司发展‘雪中送炭’。”作为广州高层次人才,李先生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因物流受阻,他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国外出口收汇中受到影响。面对不断积压的订单,公司经营周转压力日益增加,急需资金支持。因为“广聚英才贷”,企业获得1950万元贷款,稳住了正常经营,把握住生产机遇,扩大了市场。

有人才的活力涌流才有蓬勃的城市竞争力。截至目前,该融资服务项目贷款投放金额已超亿元。当前,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信心。贷款方式的变化也折射出金融业的发展。数据显示,广州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贷款余额在2015年末为5800多亿元,截至今年10月末已增加至1.2万亿元,5年期间翻了一番。今年前10个月,信用贷款占全市企业贷款增加额的比重达到56%,同期抵押质押贷款占比不到1/4,保证贷款占比为1/5,信用贷款构成了企业新增贷款的主体。

在信贷融资的支持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融资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这些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能力、研判能力、把控能力都比过去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州企业现金流状况比过去更加健康,财务管理比过去更加规范,所以金融机构愿意根据企业信用来发放贷款。

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企业拿到资金、重获发展信心,为老百姓逐渐恢复“买买买”的美好生活创造了条件。

险资入粤:

超万亿元险资助力基建和生产

在2019年险资入粤突破万亿元之后,2020年初,险资支持大湾区建设显现良好开端。越秀集团与中国人保正式签约设立人保越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案例。双方合作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总规模达百亿元人民币,该一期基金(规模30亿元)落地后,双方还将共同发起设立主要投向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民币母基金和美元母基金。人保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与实体产业相结合的优势以及人保资产在股权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是险资最为关注的区域,投资金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而保险资金、科技保险等更是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在近日举行的“2020广东保险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透露,截至10月末,保险资金在省内累计投资突破万亿元;科技保险为超过3万家次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全经营流程提供了约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积极投资能源、水利、地铁、港口、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三旧改造、商业新区、健康养老等重点项目,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发展。

在这背后,险资看中的正是广东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营商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有信心。其中,在保险业中排名前列的中国人寿过去三年在广州市投融资总额就达到1536亿元。

广东银保监局表示,将进一步推动“险资入粤”,重点从平台搭建、监测引导等方面发力,运用好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安全性的优势,积极服务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创新不止:推多种特色金融解融资难问题

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题担保融资,担保费率只有1%~1.5%,政府部门还将对企业进行补贴,可以实现0担保费。这是增城在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成立南粤国投、出台融资担保政策,积极发挥担保杠杆作用撬动信贷资金投向全区优质中小微企业,为符合增城区产业发展政策,发展势头良好,但缺乏抵押物的科技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切实缓解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营业额达4000万元的广州同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金坪坦言:“担保融资对我们中小微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主要是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利息实惠。不过需要符合条件才有可能获得融资。”

像这样的企业还不少,在他们看来,后疫情时期,希望可以抓住降低融资成本的机会更换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李金坪说:“先进的生产设备大约200万元,更换后可减少15名工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创新不止于此,此前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首批银行复制推广FT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适用于境外、南沙及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注册的主体。广州持续发力,推动自贸区账户FT账户业务的发展,截至第三季度南沙自贸区片区内的企业,已累计开立FT账户1140户,办理企业FT向下跨境结算近900亿元。

广州的金融业创新早已扬帆起航,不仅是全国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城市之一,还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市试验区获批3年多以来,广州市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和经济可持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超过690亿元,总量居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59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数说金融“活水”

●前三季度,广州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9.8%。

●广州金融业税收374.4亿元,同比增长9.4%,占总税收比重为9.5%。

●广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6.56万亿元,贷款余额5.30万亿元,贷款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保费收入1187.5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境内外上市公司共197家,今年新增17家。

●截至8月,广州市已发行新增政府债券48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亿元,专项债券470亿元。债券资金主要投入白云机场扩建、粤港澳大湾区污水联合防治等重点项目建设。

广州人才新政:高层次人才创业最高可获2000万信用贷款

本文2845字,阅读完需要9分钟

“广聚英才计划”日前正式发布,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为大湾区内出台的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广聚英才计划”),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全力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据悉,这是自2016年出台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文件、2017年底出台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后,广州市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大湾区内出台的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

近年来,广州加快人才引育步伐,出台实施了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文件、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3份文件、“人才绿卡”制度、“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举措,为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出台的“广聚英才计划”,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一方面优化现有市级人才项目,另一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重点集聚一批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增强人才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匹配度。

广州地区拥有最为集聚、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广聚英才计划”充分发挥该优势,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人才在穗转化科技成果。引导相关单位加大科研投入,把对房产的投资转化为对高端科研仪器的储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科技型企业兼职或在岗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转化所得净收入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奖励给人才。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引导产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在穗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资本化。

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将是“广聚英才计划”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广聚英才计划”,广州将依托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打造“青年创新成果广州交流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峰会论坛、项目成果对接、人才引进洽谈等活动,为海内外青年创新人才在穗发展提供人才、技术、项目、资本“一站式”对接平台,打造青年创业“广交会”。另外一方面,计划5年内规划建设一批集总部办公、创投资本、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生态休闲于一体,“人才+产业+休闲”融合发展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建设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青年众创空间,着力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聚英才计划”将目光聚焦到粤港澳大湾区,“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提升,探索将港澳台地区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支持范围,为其赴国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提供生活费和国际旅费。此外,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为基础研究和重点产业方向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奖学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培才引才。

“广聚英才计划”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将经市高端创新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联名推荐并通过公示的人才,直接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与现有模式共同构成“认定+评定+推荐”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挖掘并支持一批大湾区急需紧缺人才,努力实现“塔尖更高、塔基更实”。同时,进一步发挥用人主体“自主评价”作用,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并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开辟突出贡献人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人才将在广州享受到更加优厚的待遇。广州将对战略科学家团队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感召力的事业发展平台,优先保障经费支持和工作条件,构建国际一流的新型人才发展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创设发展条件,扶持人才一路“快马加鞭”。

此外,广州还将强化金融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为人才解决发展道路上的“粮草之忧”。搭建创投机构与人才创新项目充分对接平台,研究设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支持在穗保险机构创新推出系列保险产品,为人才分担创业风险。

“广聚英才计划”中提到,将为人才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在市属三甲医院探索实施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在部分中小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试点,让人才子女尽快适应求学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白云国际机场候机室VIP待遇,为人才、配偶的双方父母提供广州市户籍老人公共交通乘车优惠,解除人才在穗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实施分类管理,为人才来穗工作提供便利措施。

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重点人才使用。对来穗工作并落户的博士后、博士给予安家费或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满足人才住房需求。

高层次人才可获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可无偿获赠所租人才公寓。

与此同时,广州还将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每年评选一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项目,提升广州全球配置人力资源能力。

人才激励机制也有望进一步完善。“广聚英才计划”中提到,对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按较高比例给予人才经费和项目资金配套,并对人才所在单位给予奖励补贴。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引进或聘用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的积极性。

聚焦亮点

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

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重点人才使用。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科技型企业兼职或在岗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转化所得净收入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奖励给人才。

依托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以及价值创新园区,高起点策划建设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年内规划建设一批集总部办公、创投资本、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生态休闲于一体,“人才+产业+休闲”融合发展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

引导建设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青年众创空间,着力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夏嘉雯通讯员祖仁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