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防疫情 促脱贫 保小康系列报道⑦」河北康保:凝聚人才力量 决战脱贫攻坚
来源:长城网
【核心看点】河北省康保县深入扎实开展“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活动,把党管人才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城网讯(记者董达)扶持118名返乡人才成功创业,培养“本土专家”132人,选派122名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康保县扎实开展“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凝聚人才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人才是脱贫攻坚中的关键因素,康保县开展‘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活动以来,坚持把党管人才的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努力做好引才、育才、用才‘三篇文章’,形成了多元化引才、标准化育才、合理化用才的工作体系,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6月10日,康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靳冬明说。
康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靳冬明在接受记者采访。董达摄
多策并举引才助力创新创业
裁剪、拼接、粘片、喷胶、缝制……在康保县河北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河北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董达摄
“现在这个厂房是租的,面积比较小。我们在康保县经济开发区投资7800万元自建的工厂,占地19325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经完工,8月底就可以投产使用了!”6月10日,河北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袁晓军说,企业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康保县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
袁晓军是土生土长的康保人,1999年从怀来职教中心毕业后,去廊坊打工,2001年到保定白沟做箱包生意。2014年春天,袁晓军在和康保同学聚餐时,得知县里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发展。“我2014年回到康保,就注册了河北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袁晓军说。
“创业初期,县里给了我们返乡创业人员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不仅房租、水电等费用全免,而且还帮助我们解决资金上的困难。”袁晓军告诉记者,康保县出台政策,提供了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信誉贷款和小额贷款,让返乡创业人员安心返乡、放心创业。
袁晓军向记者展示箱包产品。董达摄
返乡创业让袁晓军的“小箱包”托起了“大市场”。目前,河北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法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等22个国家和地区,并建设了14个“扶贫微工厂”,带动了1020名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像袁晓军这样返乡创业的例子,在康保县还有很多——
张佃成返乡种植14万亩荞麦,并举办了全国第一个以荞麦花为主题的“恋人花”生态旅游嘉年华活动,每年吸引上万名外地游客参观旅游,带动了3050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郝常珍返乡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在零下30度的低温成功种植出太空椒、飞蝶瓜等绿色有机蔬菜,直供北京五星级酒店……
这些返乡创业人员,不仅实现了从“农民工”到“企业家”的转身,也产生了从“一家富”到“乡村兴”的示范带动效应。
此外,康保县还通过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免试进入康保事业单位和本科以上外来人员享受政府一次性购房补贴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流人才返乡创业,切实解决返乡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完善培训体系精准培育人才
6月11日,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内正在进行一场食品检验检测相关技术理论的线上培训。
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接受线上培训。张经宇供图
“我们生产的每一批亚麻籽油都需要做食品检验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目前,张家口还没有能够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县里帮我们联络东西协作扶贫帮扶单位,实现了食品检验检测线上授课。这样不仅降低了我们产品检验检测的成本、储备了食品检验检测的人才,还为我们县成立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了可能。”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经宇说。
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设备情况。张经宇供图
在康保县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冷轧亚麻籽油自动生产线和自动包装设备,大力发展亚麻深加工产业。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以亚麻籽种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是河北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走在扶贫道路的最前沿。
“我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亚麻籽种,并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以高于市场价0.1-0.2元/斤收购农户种植的亚麻籽。2019年带动周边2500人增收。”张经宇介绍说,“一个企业富起来,不算富,把农民带动起来,都能享到富,才是真正的富,我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定努力让这里的人们都跟着富起来。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农民的苦,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带动他们尽快富裕起来。”
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装车待发。董达摄
据了解,康保县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邀请上级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2201人次,培养了“本土专家”132人,并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35期,培训乡科级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等4500余人次。
康保县还制定了《康保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到福建、浙江等地培训学习。选派52名干部、农技人员等到北京市朝阳区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聚焦脱贫攻坚实现人尽其才
康保县凤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54岁的张彦正蹲在地里看娃娃菜的出苗情况。
“以前,我在北京、廊坊给人家当小工,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日子勉强过得去。”张彦说。
2018年,因张彦的老伴儿需要做脑垂体瘤手术,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平静”。
张彦不仅把多年来打工攒下的积蓄全部花光,还向亲戚借了5万元的“饥荒”,整个家庭一度陷入困境,成了大盐淖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张彦正在介绍苗情长势。董达摄
“多亏了霍书记,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要照顾老伴儿和家人,张彦只能放弃外出打工。可是当他为钱发愁时,大盐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霍凤启找到了他,邀请他加入到凤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今年55岁的霍凤启是康保县土城子镇大盐淖村人,父辈是地道的农民,对土地,霍凤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2001年他就开始种植娃娃菜,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霍凤启种娃娃菜种出了经验,也种出了名气和信誉,生意越来越好。
凤启蔬菜种植专业成员正在地里作业。董达摄
“我是共产党员,带着乡亲们致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霍凤启介绍,截至目前,康保县凤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坝上四县各乡镇数百人脱贫致富。
康保县共选派122名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充实基层力量,带动群众致富。选派56名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定期深入农业产业园产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指导群众发展畜牧、蔬菜、中药材以及乡村旅游等产业,积极协助解决难题,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康保县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用人才’,先后提拔重用143名长期坚守扶贫一线的干部;对服务基层一线的优秀科技人才,或提拔重用、或增加补贴、或给予荣誉;对工作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发放绩效奖励,让踏踏实实在一线服务群众的各类人才受到尊重。”靳冬明说。
【记者感言】人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
康保县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地理区位偏远、自然条件较差,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突出。康保县立足实际,通过多元化的引才措施、完善的体系育才、鲜明的导向用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各地应立足实际,做到创新引才、重视育才、大胆用才,让各类高素质人才主动冲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同时,要引导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去一线扎根,去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新能源产业为脱贫攻坚添动力——对河北张家口市新能源产业扶贫的调查
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胡家坊村的128座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易地联建项目正式并网,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王英军摄(中经视觉)
阅读提示
河北张家口全市19个县、区中有12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张家口市考察。得知该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结合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引进光伏项目兴建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帮助贫困户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希望把这种切实可行的事抓紧做起来。
记者在张家口调研时发现,自2015年在赤城县试行光伏扶贫试点以来,该市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扶贫路子,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优化分配方式,稳定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脱贫,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张家口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
创新投资机制促进项目建设
张家口市以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扶贫路子。2018年,张家口市有17.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67%,994个贫困村出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将确保9.29万贫困人口退出、747个贫困村出列、8个贫困县和赵家蓬区脱贫摘帽。
“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天挣不到100元,现在在村里的光伏扶贫电站做安保和清洁工作,一天150元,我们老两口如今过得挺好。”康保县忠义乡郭家围村的贫困户黄成满说。
“康保县贫困村多达165个,贫困发生率达16.8%。”康保县县长魏红侠说,“考虑到贫困发生率高和致贫原因特殊,康保脱贫必须立足于资源禀赋,将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用”。康保县将光伏产业扶贫视为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62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41.52兆瓦。
“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主要有3种形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屋顶光伏扶贫电站。”张家口市能源局局长郭俊峰介绍说,针对3种形式的不同特点,张家口创新融资模式,采取政府全资、企业全资、政府+企业、北京对口帮扶、企业捐赠等方式进行建设,充分调动新能源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资金难题。
在创新融资模式上,阳原县抢抓河北省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县发展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机遇,充分运用美丽乡村新能源示范资金,并创新采取“驻村+光伏”“百姓筹,政策补”等多元投资机制,全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扶贫产业。目前,全县163个贫困村的村级光伏电站已全部建成,覆盖贫困户9720户。
赤城县则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采取“金融+光伏”的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贷款获得建设资金,大力发展屋顶光伏产业。贫困户每户在银行获得贷款3.64万元,在自家屋顶安装5.2千瓦的光伏电站1座,政府部门前3年给予全额贴息。该县目前已安装屋顶光伏电站91座,规模达到473.2千瓦,户年均增收2000元。
“张家口还因地制宜建设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扶贫电站,既有效避免了电网改造难、电站选址难、运营维护难等问题,又达到了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效益的目的。”郭俊峰说。
在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胡家坊村的128座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易地联建项目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抢眼。
张北县县长李鹏举介绍,该项目是以128个村为单位统一建设,每村单体规模300千瓦,总建设规模3.84万千瓦,创新运用“易地联建、逐村报建、分表计量、统一输出、整体运维”的建设模式,并网后将呈现出“新融资模式、新技术支撑、节约土地、降本增效”等示范作用。
张北县2016年至2017年度开始建设第一批32个村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发现存在电网改造难、投入大,电站选址难、变压器安全输送电距离远,运营维护难、村级电站容量往往数倍于当地负荷,容易引起光伏逆变器频繁脱网等问题。经多次请专家“会诊”,最终确定了2017年9月开工的128座村级电站均采用“易地联建”的建设模式。
“易地联建项目采用‘企业全额捐建’‘企业捐助+扶贫资金配套’‘全额扶贫资金’3种模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实现了村级电站资产和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贫,确保了扶贫成效覆盖范围的最大化。目前,128个村16957户3411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人均增收1500元。”李鹏举说,易地联建模式也确保了电站发电收益的最大化,更主要的是在土地利用上,128座易地联建村级电站全部采用高支架方式建设,1500亩占地中有近1000亩以上的土地可以得到二次利用。
除了创新融资模式和建设模式,张家口的新能源产业扶贫也注重创新技术标准。2017年8月,张家口市发改委明确,今后新建项目一定要达到2017年“领跑者”技术标准,即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和17.8%。
康保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对标“领跑者”项目,设备选型均达到“领跑者”技术标准,成为张家口市光伏扶贫的典型案例。据康保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戴建军透露,康保县以“领跑者”标准打造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将以每年7000余万元的稳定售电收入贡献于当地脱贫事业。
此外,为有效解决部分村级电站运营寿命周期缩短、集体资产损失、盈利不足等问题,张家口市指导县区及时建立健全了建、管、用相结合的运行维护服务机制。
2018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345.47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其中,累计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123.7126万千瓦,覆盖88838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9%。
“实践证明,新能源产业扶贫为贫困县区脱贫攻坚培育了新产业,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路径,为解决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说。
发挥产业优势增加就业岗位
“我们的大草滩成了致富滩!”68岁的张北县二台镇波罗素村贫困户李兆生激动地说,“去年我一个人就分得7000多元的承包费,秋冬闲时又在电站打扫卫生,两个多月挣了5000多元,活不重。”
波罗素村是国泰绿能公司张北10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所在地。项目负责人曹东介绍说,该项目拟将前3年收益全部用于支持当地脱贫攻坚事业,3年后按照股权比例持续分配项目收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国泰绿能公司将从2019年起,从当地雇用人员夏秋季进行锄草工作,并探索在板间草地试验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为退化草场的再利用蹚出一条新路。
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表示:“新能源产业扶贫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产业化优势,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建设到运维,尽可能地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二次创业,进一步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彻底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逐步转变形成‘造血式扶贫’的良性发展态势。”
由亿利资源集团投资建设的张北县德胜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采取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商业化投资,农民市场化参与”的合作机制。电站投运后,可实现贫困户每人每年从发电中获得3000元收益、持续20年、精准脱贫2000人。而除了上面光伏板的发电收益之外,板下土地还可以由贫困户承包种植蔬菜、灌木苗圃等。这样一来,电站既可让农户获得经常性收益,也可以解决当地就业,创造增补性收益。
“村民们赚到了‘三金’,一是土地的租金;二是光伏电站的收益;三是在项目内打工的工资。算下来人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除了建设光伏电站,德胜村还在探索建设光伏冬暖棚、春秋棚以及露天大田在内的现代农业光伏协同设施,实现多产业优势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大力实施光伏产业扶贫的同时,张家口市依托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绿色产业发展“四方联动”扶贫开发新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绿色产业精准扶贫。
由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进行对接实施的总投资4360万元的涿鹿县达华致远日产1万立方米规模化大型沼气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当中。该项目将果蔬等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生物燃气,规划建设发酵罐6座,总容积1.2万立方米,日产沼气10780立方米,生产出的沼气通过气瓶组和运输车销售给涿鹿县金鸿燃气有限公司。该项目可年产沼渣有机肥1.47万吨,沼液肥0.61万吨,主要供应农业公司或种植合作社使用。安装2台500千瓦燃气发电机组,可实现上网发电。
“该项目建成后,除了生产出的沼气可供周围居民炊用外,还将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原料收购、运输、破碎、加工、成型及管护等工作,项目所产生的燃料收购款、生物质原料收益等均可以为相应家庭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达华集团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张铁英介绍说,该项目还可以消纳秸秆等农产品废弃物,避免村民私自燃烧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消化杏肉渣、葡萄酒渣等废弃物,大大解决由此造成的环保问题。
优化分配方式确保受益范围
自从2017年6月冀北电力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10兆瓦商业光伏扶贫电站和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蔚县南留庄镇孟家堡村每年有了75万元的稳定收益,收益持续20年。
为使光伏收益公平合理分配到户,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并经过村民代表评议,以奖励孝老务工为中心,通过弱劳力公益岗和村内其他劳务相结合的方式,将300千瓦村级电站第一阶段收益分配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在10兆瓦光伏电站扶贫收益的分配上,孟家堡村制定了《“双向积分美丽家园”管理实施办法》,从道德建设、村容村貌、脱贫攻坚等方面按户积分,按人兑现。正向加分,反向减分。对于获得规定分值以上的户,每月为7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分批次对村内考上大学的学生实施奖励;对照脱贫标准,为未达到脱贫标准的人员补差。
“双向积分”管理,既实现了商业光伏收益的合理分配,又激励村民争建美丽家园、共同为增收脱贫和乡村振兴出力。
据张家口市扶贫办统计,通过新能源产业为村集体创造的收益,全市创新分配方式,设置了卫生清洁员、村级光伏电站管护员、林木管护员、治安巡逻员等多个公益岗位,共安置2264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而随着新能源扶贫产业在张家口的日趋成熟,收益也逐渐稳定,在分配方面,各地制定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分配办法,以求最大限度地让贫困群众受益。
张北县德胜村叶润兵告诉记者,村里建设的光伏电站年收益达72万元,村里除了用于各项公益岗位的支出、低保户五保户的兜底帮扶和边缘户的补贴外,还从总收益中拿出20%放在蔬菜合作社,用于扩大生产。通过滚动发展,德胜村建起280个微型薯大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只需花1000元,就可租1个大棚。村民们通过种植微型薯,一年总收入达560多万元。贫困户徐海成最初租种了6个微型薯大棚,去年,他扩大规模,与别人合租了20个大棚,今年预计能净赚20万元以上。而村集体向村民出租大棚收入41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4790余元。2018年底,经张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复核确认,德胜村只有1户2人因病达不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为0.17%,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摘掉了贫困帽。
“对新能源产业扶贫工作,张家口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高标准完成,全市新能源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各项新能源扶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稳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回建表示,张家口将继续充分发挥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发展好各项新能源扶贫产业,让新能源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动力源,确保到2020年,张家口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美倩)
两高一部:多次“小额”诈骗累计构罪应定罪处罚?
“法眼观察”二十万法律人的共同选择
来源/刑事正义(xihizhi)
长期以来,苦于没有相关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单次数额不够犯罪标准的多次“小额”(不够犯罪数额标准)诈骗,累计后符合诈骗犯罪数额标准的是否构罪,一直是刑事实务界一大争议难题,各方观点大都是基于各种理论和原则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导致司法实践中莫衷一是,乱象不止。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被直接认定构成诈骗犯罪,而基于审慎考虑,更多的是越来越倾向于不作为犯罪处理,或者是必须有一次数额符合诈骗犯罪标准或者是诈骗同一被害人的数额才会累计。
同样是数额犯,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早在刑法修正案(八)及之后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就明确了“多次盗窃”和“多次敲诈勒索”可以不计数额构成犯罪,然而对于诈骗犯罪却没有相似规定。
多次“小额”诈骗构罪应予追究已明确
近来又有朋友在本公众号后台留言询问此问题,本人通过搜索阅读研究多篇相关文章后,突然发现去年12月份两高一部出台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实就已对此问题给了明确意见,意见中规定:“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至此,多次“小额”诈骗累计数额符合诈骗罪标准是否构犯罪终于有了正式的官方指导意见。
对于此条规定,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引起重视并做到触类旁通,也许有些人仍会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对于多次电信网络诈骗的处理意见,本人不能苟同。
首先,虽然意见的出台是处于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从严打击,然而电信网络诈骗仍是诈骗犯罪的一种类型和形式,仍是基于诈骗犯罪的基本理论和刑法规定作出的指导意见,因此,应可以当然的适用于其他形式的诈骗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可罚性并无大异。相同行为如果在电信网络诈骗中构成犯罪,自然在其他形式诈骗中也构成犯罪。
其次,从诈骗罪的刑法条文上理解,“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是诈骗罪的入罪要件,但没有限制次数不允许累计,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第一位阶方法,文义解释若无产生歧义或违背立法目的结果,则不得以其他解释方法继续解释,因此并不违背罪行法定原则。那种每一次诈骗都必须构成犯罪才可累计的说法,显然是对刑法规定的文义进行限制解释,犯罪数额累计不应限定为构成连续犯才可累计,于法于理无据。
再次,同样从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可罚性的角度考虑,在相同数额的情况下,多次诈骗和单次诈骗并无差别,甚至对于社会秩序以及公信力的破坏更强,没有理由不加以惩处。而且很容易使犯罪嫌疑人通过这种多次“小额”诈骗的方式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应有的处罚,因此,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具有很强的现实需要。
最后,我们再看一个案例:
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两年多的时间里,王某某在平谷区多个小区,以包遗忘在出租车内,需要借钱租车找回为借口,骗取19名被害人共计12200元及手机一部,每次几百元至1000元不等,北京市平谷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多次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其到案后如实供述,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适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两年多次”,多次“小额”诈骗必须限定为两年内,这个看似很好理解,其实问题很多。
首先,众所周知多次是指三次以上,因此两次诈骗累计符合诈骗数额标准的就不能构成犯罪,两年内的至少有三次诈骗行为方可累计,这一点在这里应该是明确的,虽然在理论上还是存在很大分歧。比如,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多次盗窃”和“多次敲诈勒索”可以构成犯罪之后,大家就把争议的焦点转向两次“小额”盗窃和敲诈勒索是否可以累计构罪这个问题上来了,遗憾的是相关司法解释只对多次盗窃做了规定,而对此并未明确,然而既然电信网络诈骗罪解释对此已然予以了明确,就应该遵照执行。
其次,数额累计的时候,并非只累计最近两年内的犯罪数额,如果之前有诈骗行为,跟与其最近的后两次(注意是两次)诈骗行为间隔不足两年的仍应累计在内,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情况。如果有两组多个诈骗行为,分别符合两年内多次诈骗,但是两组诈骗行为之间的间隔超过了两年,之前一组诈骗犯罪没有超过追诉时效,仍应累计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讨论研究)
二是“未经处理”,从“处理”的措辞来看,应即包括刑事追究也包括了行政处罚,如果只是限定为“刑事追究”,措辞就应该为“未经刑事追究的”。因此对于已经刑事追究或者行政处罚的就不应计算在“多次”之内,也不累计数额,不再予以刑事追究,这一点在这里已明确,应遵照执行。
与此不同的是,多次盗窃犯罪中对于已经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应否算在“多次”之内争议仍是很大。原因是两高《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8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并未写明“未经处理”,这点就很遗憾,有可能其中立法者自有其理可循,也可能是立法的疏忽不完善不协调不统一,只可是司法者仍是一头雾水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之争,如果大家有兴趣,本号将后续推出相关文章。
一个有态度的法律人公号
法眼观察
ID:f2014041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法眼观察,
传播有深度的法律思想,
共享有价值的法律知识。
二十万法律人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