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微众银行小微贷款还多了

本文目录

微众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贷款“三高”

经济观察网记者胡群小微企业无报表、少抵押、少凭证,能不能贷款?

4月19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发布调研:某小微客户没有财务报表、抵押物不够、经营佐证凭证不足,面对这类的客户,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客户经理与审批人员常有不同观点,不同的银行之间取舍也会不同。

“业内做小微融资很多都是从企业主个人的角度来做风险评估,结合实践,我们发现,以企业主体信用作为评估依据更有效”。4月17日,微众银行企业金融总经理公立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经营数据结合起来,合二为一,在贷前授信评估体系里面,既有基于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有银税互动、银商互动、司法等企业信用的数据,所以可以有效整合这些大数据,进行模型化,贯穿整个审批流程,以及贷后的精准预警催收等等。这一套以数据驱动的全流程的可量化风控体系,能让做“首贷户”变得可行。

加大对小微金融支持力度

4月以来,监管层逐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通知》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自2022年起,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

央行的数据显示,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3.2个百分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

4月15日,央行决定将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在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数量上占1.5亿户市场主体中的绝大多数,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4月15日,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在国新办举行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

银保监会初步统计,到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1.5万亿元,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一倍。前三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已经累计下降2.37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给出工作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继续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总体实现2022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2022年4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指出,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接触型服务业、小微受困主体、货运物流、投资消费等重点支持领域。

“三高”问题

3月初以来,中国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

“一些地方的实体经济形势,尤其中小微企业,状况非常不好。”4月1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邢炜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当前,数字普惠模式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但覆盖全国的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滞后,同时商业银行自行采集存在获取难、重复对接甚至无法获取等问题。

公立表示,从金融业界实践来看,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扩大了业务规模,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与风险,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让“普惠”变成了可行。

但是一组数据则反映出小微企业贷款的复杂性。有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数达到4100万家,其中有贷款企业数不过300万家,占比7%。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相匹配,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空间尚未被充分满足。

“这正是时代变革留下的发力方向与空间。依托金融科技‘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降低银行端‘三高’的同时,匹配小微企业客户端‘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以化解供需两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公立认为,究其根源,风险成本高、获客成本高与服务成本高的“三高”问题,导致小微金融业务的投入产出难以成比例。

然而这一套逻辑看似简单,但需要跑通、跑透变成一种可持续商业模式却没那么容易。当前中国银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但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仍难破解诸多难题。

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截至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是2.0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但这仍处于较高水平。以去年末数据为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而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是2.32%。而这一数据还是在监管层实施延期等举措实现的。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透露,截至2021年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累计提供激励资金217亿元,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17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6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减轻了小微企业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累计提供优惠资金3740亿元,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05万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

微众银行的逻辑

自2018年起,银保监会进一步聚焦小微企业中的相对薄弱群体,重点监测统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而微众银行的小微企业则更为下沉。

“我们服务的客户中有77%年营业收入是在1000万以下,雇员人数平均大概是10人,也有近三分之二是征信白户。”公立称。

微众银行触达传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长尾民营小微企业客群,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辐射29个省及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超27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9万家,约60%企业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随着国家层面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打通,区块链、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应用,“微业贷”模式将更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拓展性。

微众银行在2017年推出全国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产品“微业贷”,从申请到提款全部在线完成。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个体工商户都能申请,最高可借500万元,快至1分钟到账,无需抵质押,无需纸质材料,无手续费,无需线下开户,线上办理即可。

微众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逻辑是什么?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在建设数字银行体系的进程中,微众银行高度重视对金融科技的建设和投入,提炼出金融科技的“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实现了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积累和国际领先的应用。通过有效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微众银行得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支持业务放量,并能做好成本管控以及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还打破了金融科技的“不可能三角”,在高容量、高可用以及低成本三个方面做到了三者兼备。

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据了解,当前我国银行业在小微融资领域较多都是从企业主个人的角度来做风险评估。对此,公立提出了微众银行的观点与具体实践,“以企业主体信用作为评估依据更为有效,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经营数据合二为一,在贷前授信评估体系里面,既有基于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有银税互动、银商互动、司法等企业信用的数据,可以将其有效整合并建立模型。贷中及贷后环节还有严格的监控模型及行为评分、预警处置模型等。”

公立强调,灵敏性是企业数字化风控体系最大的特点。“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通过企业的税收、财务数据、社保数据等一系列先行指标,从行业、区域、客群等维度进行资产组合管理,通过风险收益的综合分析,确定信贷管理政策并指导应用于业务。”

数字化风控是普惠金融的基础,而如何找到客户,则是决定普惠金融是否能实施的关键。在数字营销层面,微众银行探索“微众范式”正在得到验证。

公立分享具体操作时提到,“B端营销和C端营销有着巨大的差异,企业非常分散,触达成本也就是获客成本非常高。而在互联网上获客,要做到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流量媒体、对合适的客群、给他看最合适的金融产品,这4个合适的组合,其背后需要大量、高强度的算法支撑。在过去几年B端线上营销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基于企业互联网生态的数字化、智能化营销体系,最终能够做到在移动互联网上精准地找到小微企业主在哪里,在迅速扩大覆盖面基础上,降低了获客成本。”

在具备上述两大“数字化”能力基础之上,实际运营过程中,“数字化”逻辑贯穿始终。“微众银行将数字化优势结合场景和客户的综合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持续的经营管理服务。”公立进一步补充了数字化在场景方面的实际使用案例。“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上,依靠但不依赖核心企业,针对各行业特性、品牌商政策,以及用户画像,结合客户的实际用款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智能触发动态调额、旺季降息,精准地匹配产业客户对额度、利率、用款节点的实际需求。”

“微众银行的介绍很有意思,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同样可以用数字技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数字技术最大优势是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的长尾效应解决金融服务过去很难实现的获客难的问题,所有的客户上来之后,就可以留下数字足迹,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做信用风险评估,从而决定要不要给它融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在特定的融资范围里,他们的风控做得是很不错的。传统金融机构发现给中小企业很难服务,主要是获客难和风控难,利用数字技术以后,可能能克服这样一些障碍。“十三五”期间,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有很大突破性进展,主要来自于数字技术的应用。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必答题,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巨大且已取得一定成绩。以数字化转型暂时处于领先优势的招商银行为例,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132.91亿元,同比增长11.58%,占营业收入的4.37%。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集团研发人员达10,043人,较上年末增长13.07%。作为首个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微众银行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i查询【5RGKYFS9】获取授权信息。

微众银行小微企业贷余额增长150% 互联网巨头为何扎堆进入小微金融?

4月30日,微众银行发布2019年成绩单,信息显示,微众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630亿元,比年初增长36%。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余额约为年初的2.5倍;贷款企业数量是年初的3.4倍,小微业务增速远超微众银行整体业务规模。

近期,新浪旗下微博借钱也推出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帮帮贷”,消金时代统计,不少互联网平台早已布局小微金融业务,但在近期小微企业贷存在感格外突出,或许与持续了近4个月的防疫期有关。

多家互联网巨头布局

以下为部分互联网巨头小微企业贷款产品:

统计来看,目前只有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其他平台则采取开辟产品线模式布局。

网商银行雏形是2010年阿里云旗下牧羊犬项目,其根据商家交易行为判断授信额度并发放贷款,网商银行前行长胡晓明曾经对此描述:“我们项目是很简单的,就是我们这些卖家在淘宝上做生意,发出了货,但钱在支付宝账户上,我只能说能(让商家)提前3天,提前7天,提前10天收到钱。”也就是典型意义上的应收账款融资。

相对来说,网商银行和京东旗下京东数科的企业贷产品种类较多。网商贷面向淘宝集市店铺卖家、1688会员、天猫商城店铺卖家、淘宝卖家等。此外,网商银行还有订单贷、旺农贷、面向使用支付宝收款的小型商家的普惠贷、天猫供应链质押贷款、贴现业务网商贴等。

京东数科有小微企业主小额信用贷产品快银贷、针对入驻京东开放平台部分商家开放的京小贷(包含:信用贷、订单贷、急速收、企业主贷等)、企业动产质押贷款、保理融资方案京保贝、京东快银等产品。

今日头条产品声量不大,且仅针对福建企业主,或许今日头条暂时无意布局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该产品推出可能与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出身福建省有关。

难赚钱!一个由监管驱动的万亿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多平台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并不大,部分互联网平台推出产品更多是为了宣传目标或完成政治任务。类似微众银行这样的银行机构,更受到相应监管。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它们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而中国银行业协会在银行业服务报告中指出,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9万亿元。无疑,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万亿市场。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这与小微企业缺乏标准流水、易受外部影响、风险高等原因有关,有银行员工开玩笑称:“不怕你拿贷款去买房,就怕你真的去做实业”。

从商业角度来看,小微金融比起消费金融等业务劣势明显。以两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例,网商银行定位是服务小微企业,新网银行目前主营产品定位消费金融。

净利润上,网商银行2019年为12.56亿元,新网银行为11.24亿元,两者几乎持平。

但是,网商银行2019年营收为66.28亿元,新网银行2019年营收为26.67亿元,网商银行营收是新网银行的2.5倍。而2018年6月-2019年6月,网商银行累计放贷规模超1万亿,新网银行2019年累计放款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相差超过4倍。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对消金时代表示,综合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等,互联网平台至少需要将小微企业贷定价在15%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同时对应监管要求,小微企业贷款的对客利率却又不能太高。

2010年,银保监会对银行提出两个“不低于”要求,即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2015年初,银保监会提出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2018年,提出“两增两控”的要求,即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有效控制;2019年,“两增两控”要求进一步深化。

而银行要完成相关目标压力不小,消金时代发现,仅2020年4月28日一天,江西赣州监管分局就对江西全南农商行、江西大余农商行、江西上犹农商行等银行虚报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数据问题做出处罚。

某种程度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多属于监管驱动型业务,截至目前近4个月的防疫期,也让小微企业元气大伤,金融支持政策相继出台,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在近期密集上线或被平台宣传的原因。

互金做小微:金额较小,仍有潜力

新网银行副行长刘波曾撰文指出,靠谱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只有五种,第一种是基于生态圈的大数据贷款,例如阿里;第二种是对店铺有掌控力的场景贷款,例如美团;第三种是由大量客户经理深耕客户;第四种为供应链项目,依赖核心企业;第五种为授信给企业实控人。

对应来看,除第三种模式外,其他几种模式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均有可行性,孙扬对消金时代表示:“互联网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掌握强场景和数据,而银行并不直接在小微企业生态中,不了解企业发展。”

不过,更多平台似乎更偏向于采用与消费信贷类似的模式,利用大数据考察个人信用。例如帮帮贷的介绍显示,其将相关账户的粉丝规模、博文内容质量以及粉丝互动意愿等账号综合社交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品牌在微博内的粉丝喜爱度等微博内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作为风控依据。

部分平台似乎未做明显区分,例如消金时代暂未查到百度旗下度小满金融小微企业产品,而2019年9月曾有报告指出,度小满有钱花的客户中超过65%为小微企业主或兼职创业者。有用户在第三方论坛表示,申请支付宝收款码并且有相应流水即有可能开通网商贷,个人也可以申请收款码,门槛不高。

而且,虽然产品介绍额度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部分平台的小微企业贷款件均并不高,网商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其户均贷款余额为3.1万元,360金融的报告显示,2019年其小微贷款件均1万元。

孙扬指出:“互联网平台不足之处在于,其受制于成本影响,利率较高。因此,它们的融资渠道还有拓展空间,比如通过交易所、ABS等方式融资。”

另一方面来看,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曾发表主旨演讲表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比例大致为6: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至少40%的小微融资是能够承受较高利率的。对这40%的融资来说,融资渠道更为重要,融资成本反而是次要的。

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央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9.9亿人,但有信贷记录的人数仅为5.3亿。而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人。以互联网切入小微企业信贷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就在4月22日在国务院发布会上表示,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贷款产品。他还强调,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银行,有大数据、有客户,其他商业银行有资金和风控技术,银行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共同解决那些需要贷款又没有贷款的融资需求。

本文源自消金时代

深圳征信携手微众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提质增效

为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2022年1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及运营主体——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征信”)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对外正式运行。

微众银行作为深圳征信首批深度合作银行之一,从2021年9月开始,便积极配合深圳征信完善征信平台功能,丰富征信平台对接产品,目前已将深圳征信数据深入应用于深圳地区授信客户管理工作。

截至2022年9月末,微众银行共接入深圳征信企业关注类信息、人员规模等多个数据产品,应用于企业划型、科创贷授信等多个领域。

借助紧密的合作,深圳征信与微众银行优势互补,共同为解决深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贡献力量。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深圳征信已助力微众银行为25164家深圳企业进行授信,累计授信金额达343.95亿元。其中,9月当月微众银行在深圳征信平台调用12206家企业信息,完成授信5051家,合计授信59.84亿元,为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以“数”赋能

精准企业信用“画像”

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始终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2017年底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微业贷”,将大数据风控、数字化营销、互联网产品设计、互联网科技融会贯通成为一整套方案,打通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门槛,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小微企业都能随时随地获得高质效的金融服务。

深圳征信由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联合推动设立,由深智城集团全资控股,建设及运营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目前已广泛归集政务、金融、商业等领域的丰富数据资源,已构建标准数据产品、场景化/定制化征信服务、数据创新联合实验室等多层次征信服务模式,以“数”赋能,助力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目前,微众银行与深圳征信对接审计财报、企业工商数据、珠三角征信链等产品的接入工作,并结合实际业务场景积极探索制定征信平台相关数据产品的应用策略。依托海量的涉企信用信息,深圳征信创新打造了企业全息画像、企业人员规模分析、企业工商基本信息报告等20余款征信产品,在助力银行精准企业信用“画像”,赋能银行风险管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众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是纯线上自动化审批的信用贷款产品,深圳征信平台数据可以支持我行系统全线上调用,秒级审批的应用需求,无需提供任何纸质材料,极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便利性。”同时,他指出,深圳征信平台社保数据产品时效性更高、颗粒度更细,对银行实现企业的线上精准划型非常有帮助——不仅能助力银行更准确地识别小微企业并给予金融支持,又能满足监管对企业划型的要求,还可以减少人工录入,改善客户体验。

落实需求

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对银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一定障碍,不利于银行核定更高额度支持企业发展。针对该痛点问题,深圳征信平台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成功上线审计财报数据产品,对于金融机构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将有更大的助益,企业融资也将会更加顺畅。期间,微众银行深度参与了审计财报数据产品的开发测试,结合银行的实际应用场景不断完善优化该产品,将作为深圳首批接入该产品的银行之一。

此外,深圳征信企业工商数据相对其他全国性的工商数据源,数据时效性更好,如企业经营状态字段,能够帮助银行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经营状态信息,有效避免因错误判断而拒绝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

深圳征信始终坚持“以需求为中心”,以“实用、好用、可持续”为基本遵循,推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实践证明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深圳方案”。

由于所有数据需求都是基于银行全面调研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归集的针对性问题,从源头上确保了所归集的数据都是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契合度高的数据,从而也解决了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导致的对接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高效便捷

助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没想到申请流程这么简便,体验非常好,银行资金的快速到账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感谢深圳征信和微众银行,切实为我们小微企业着想,帮助我们解决融资难题!”深圳市思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商科技”)负责人由衷感谢。

思商科技是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和销售的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具备十余项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上下游客户的账期不一致,公司亟须流动资金周转,但因为申请流程周期长、用款期限不灵活等原因,公司的融资过程并不顺利。通过朋友的介绍,该负责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手机上进行了申请操作,仅几分钟便申请到了微业贷科创贷款。

正是在深圳征信平台的数据助力下,微众银行才如此快速地完成了线上化审批核额。据了解,微众银行将深圳征信多维数据输入科创贷款产品模型,结合银行的其他数据,进一步丰富企业画像,精准定位服务对象,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为深圳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天候、全线上化、秒级审批的金融信贷服务。

微业贷科创贷款是微众银行基于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经营特点、融资需求的充分调研分析,打造推出的科创金融产品,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和产业链布局,聚焦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正常经营、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尤其重视深耕深圳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更加精准识别科技类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为其提供快捷方便、随借随用的线上化信用类流动资金贷款。

未来,深圳征信将持续深化与微众银行的合作,在企业画像、产品开发、联合建模等方面创新探索,实现以征信为驱动,让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每一家中小微企业,让每一份征信报告成为企业的“身份证”,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让数据产生价值”,为企业申请融资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张秀娟

【作者】张秀娟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