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额度告急!有银行通知:明年再来
“当日申请预约的金额已预约满,请更换预约日期”,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张莹(化名)最近打算提前还部分房贷,但看着建行手机APP上的提示,她有些不知所措。
来源:受访者提供
今年,“提前还贷”成为一个热词。像张莹一样选择提前还房贷的贷款人有不少,随之而来的还贷难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中新经纬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贷款人吐槽银行提前还贷时遇到困难,有的贷款人只能预约到明年3月份,还有人不得不向监管投诉才得以顺利还贷。
提前还贷也要抢额度
两年前,张莹和老公卖掉了手中的房产,置换了一套北京市西城区的学区房。除去公积金部分,还有240万元商业贷款。今年,看着理财收益不佳、股票跌跌不休,她下决心提前还贷。
今年4月和9月,张莹先后两次通过手机APP还了部分房贷,分别还了46万元和6万元,并且把还款期限也缩短了,从21年缩短到15年。她大致算了下,240万元商业贷款,原来需要还近180万元利息,提前还贷后,能节省下来70多万元利息。
“一下子感觉轻松很多,而且这两次还款很顺利,所以我就打算攒一点钱就提前还一点。”张莹说。
10月底,当她再次尝试提前还款时,却发现还不上了。张莹回忆道,前两次只需要在手机APP上输入还款金额,下面会出现预约扣款日期,日期选好就行了,预约日期大概在一两周后。但是这次APP提示她,得到11月1日之后才能预约还款。
11月1日之后,她再次预约还款,发现预约扣款日期只有一天,并且点进去之后就会显示额度已满,但是又没有别的日期选项。“过了几天我再打开看,都不用填写还款金额,直接点击提前还款那个页面,就会显示额度已满。”
无奈之下,张莹在某社交平台上寻找攻略。“有帖子说下午两点会放出额度,要蹲着APP,和双十一买东西一样,秒杀额度。我试了三次,每次定好闹钟两点整刚点进去额度就秒没了。我又给银行打电话,工作人员说现在APP上很难抢到,让我明年1月后去线下网点还。”
来源:某社交平台截图
在北京工作的李盼希(化名)也遇到类似的问题。2016年10月,她贷款76万元,在老家西安买下人生中的第一套房,贷款时间30年,等额本息还款,经过几次LPR下调后,每月月供降至3500元左右。
“今年我在股市遭遇了挫折,基金也不太行。我大概计算了下目前家庭的现金流,又查了一下剩余贷款金额大约67万元,提前还贷对我家的现金流没有影响。”于是,今年7月,李盼希开始联系银行提前还款。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联系银行就遭遇“滑铁卢”。“因为回不了西安,我给当时办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打电话,对方一直没接;后来终于打通了,她说离职了,给了我个新的联系人。我又给这个人打电话,听完我的电话目的,对方直接回了一句‘我现在有点事,挺忙的,先挂了’。”李盼希说。
大约一个月后,李盼希再次致电最初的客户经理,对方又提供一个座机号,这回工作人员查到她的新贷款客户经理,这位新的客户经理向她详细介绍了还款方案。“如果一次性还完,必须持房本或购房合同去银行办理,如果还一部分,就可以把还款金额和一个月月供存到房贷绑定的银行卡里,第二天客户经理就可以帮我操作。因为我本人在北京工作回不去,所以就选择先还40万。”李盼希表示。
“客户经理告诉我说手机上可以自己操作还款,但是我真没找到。最后还是客户经理帮忙操作的。”她说。11月9日,李盼希的手机APP已经成功扣款,下一期还款额为1688元。
17日,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咨询中国银行天津一支行,该行客户经理表示,需要先在手机上预约申请,等短信通知按照上面日期在手机银行里操作还款就可以。不过,上述客户经理称,“现在正常申请也得45天左右,10月份约的都得明年了。”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难以预约。一位华北某省国有行的客户经理告诉中新经纬,由于疫情原因,目前来银行办理提前还款的客户不多,不需要等可以直接办理。
某股份行北京一支行客户经理也表示,该行不需要预约,用银行手机APP可以直接还款,没有额度限制。
客户经理直言“压力大”
今年以来,由于投资端收益不佳、贷款人自身“去杠杆”等因素,部分客户选择提前还款。与此同时,随着LPR多次下调,经营贷的利率也不断走低,出现了“贷款搬家”的现象。各路资金中介在社交媒体上打着广告,向客户传授如何将高利率的房贷置换为低利率的经营贷。
“今年提前还款的客户特别多,我们这儿就还了两个多亿,我今年压力很大。”上述股份行客户经理直言,客户还款多,银行也要拼命放出去贷款,“得先填坑”。
农行副行长林立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介绍,小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客户选择提前偿还房贷,主要是基于客户自身财务规划,同时与现阶段金融投资收益率中枢下降也有一定关联。
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也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少数按揭客户出于调整家庭资产负债表的需要,确实存在提前还款的情况,但和往年相比,其实这种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上半年,工商银行按揭客户贷款收回3800亿元,其中提前还款是260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300亿元。
一边是客户在提前还款,另一边是客户贷款买房的意愿在下降。11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10月金融数据。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
拆分贷款结构看,10月,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相比去年10月大幅减少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少增938亿元;与房地产相关性较高的居民中长贷增加仅332亿元,同比减少3889亿元。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指出,如果将1-10月数据加总,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约2.8万亿元,居民部门新增信贷确有增长乏力的现象。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2022年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为41041亿元,同比下降33.8%;个人按揭贷款20150亿元,同比下降24.5%。这些数据均显示贷款买房的人在减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告诉中新经纬,受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近期信贷需求整体走弱,银行获取优质新客户、发放低风险新贷款的难度加大。从保持业务规模稳定、持续获取利息收入的角度,银行及其工作人员有动机劝阻、限制客户提前还贷,或为客户提前还贷设定各类附加条件,比如房贷客户赎楼卖房时,银行要求引导买家继续选择在该行按揭贷款,否则就向提前还贷客户收取违约费用等。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李万赋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客户提前还贷,从好的方面说,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但客户提前还款后,银行的房贷规模下降,需要寻求新的房贷来源。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裕,房贷业务作为优质资产,银行间的资源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房贷市场利率一直下行,即使再进行投资,资金的回报率也会比之前降低。
提前还款并非适合所有人
提前还贷是部分客户对自己负债的重新规划安排,但并非适合所有贷款人。
李万赋介绍,客户有提前还款的打算时,首先,要系统梳理下自己的资产情况,确定自己不是盲目跟风,目前闲置资金充裕且没有更好的理财渠道;其次,了解自己房贷银行的还款政策,比如是否有违约金,是否可分批次偿还,是否有提前还款的选择方案(期限不变减少金额或金额不变减少期限)等,综合考虑后择优选择;另外,如果是组合贷,优先还商业贷款部分。
李万赋进一步指出,倘若客户闲置资金有限,在某些渠道获取经营贷、消费贷低利率贷款置换的广告后动心,要充分了解这种置换方式的风险隐患,慎重决定;此外,有些用户贷款剩余年限较短,且当初选了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那前些年已经还掉了大部分的利息,剩余年限的贷款额多为本金,没有提前还款的必要。
在金天看来,尊重客户的资金安排,为其提供使用便利,在一定意义上更有利于提升客户黏性、塑造品牌价值,进而为获取新客户、新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金天表示,作为贷款客户,应该详细了解银行提前还贷相关条款要求,特别是结合流程时点、手续费等方面的情况做好自身安排。
栏目主编:顾万全文字编辑:宋彦霖题图来源:上观题图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中新经纬
多家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告急 存款利率还要降?
“我行上周四就已经明确今年不再发售大额存单产品了。”北京地区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今日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以来客户对存款的热度极高,因此现在银行发售大额存单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监管要求的上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还从多个银行了解到,当前大额存单额度普遍告急。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虽有额度,但不多,客户是否能够买上,要“碰运气”、“拼手气”。不仅如此,银行普通存款的利率同时出现了下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已较1个月前下调了存款利率,另有股份制银行表示利率仍将持续下行。
有业内人士预计,银行存款利率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下行。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波动不断,理财和基金产品收益率出现了大幅回撤,存款成了银行理财客户的“香饽饽”,不愁存款成了普遍现象。但今年金融监管部门曾多次要求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亦让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因此银行控制负债端的成本成了当务之急,利率下行已成大势所趋。
多家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告急客户购买“得靠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均已无大额存单产品发放。而部分银行虽仍会发放部分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但额度极少。
“虽然我行还有大额存单,但基本上客户抢不到,跟没有没太大区别。”北京地区农业银行某支行网点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该行每天都会发放大额存单额度,但往往是全国所有客户抢夺不超过300万元的额度,“最近我们(帮客户)抢就没成功过。”
中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周二、周五两天会发放部分大额存单产品,但客户购买“得靠抢”。光大银行某网点工作人员亦表示,现在虽然该行在每周三早上发放大额存单的额度,但由于额度极少,因此需要客户自己“碰运气”。
相较于上述银行,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发放的时间亦不固定。中信银行相关理财客户经理表示,现在说不准何时会有大额存单额度,因此客户如需购买大额存单产品,还需要随时关注银行动态。同时,在该行购买大额存单还需要新进入该行的资金才能预约上。
从利率方面来看,当前国有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保持一致,其中3年期最高位3.15%。而股份制银行则有所不同,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为3.4%,最低为2.9%,其他股份制银行普遍维持在3.3%-3.35%之间。
“虽然大额存单利率已经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预计这样的利率水平还将持续下行。”有银行工作人员直言,其所在的支行已接到通知,下周起大额存单利率将再度下调。
定期存款利率跟随下调低至1年期2.0%
多位银行理财人士直言,当前大额存单的利率比银行定期存款依然略高,但与其等待不确定能否抢上额度的大额存单,不如直接入手定期存款。但当前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亦跟随大额存单利率出现了下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当前国有大行定期存款利率较4月底下调10个基点后暂未有变化,目前建行、工行、中行、农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维持在1年期2.0%、2年期2.5%和3年期3.15%的水平。
股份制银行虽然利率不尽相同,但普遍偏高。以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股份制银行普遍在3.25%到3.35%左右,最高可达3.4%,但最低为2.9%。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下行。某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该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3%,较一个月前下调了10个基点。另有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该行3年期定期存款仍有3.4%的额度,已是当前主流银行中最高的利率水平,但预计近期将会下调。
净息差持续承压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已成趋势
“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普通的定期存款,现在的利率水平依然太高了。”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直言,不少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已几乎与贷款利率相近,若算上人员成本等甚至已现倒挂,因此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这让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均出现了下行。多位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贷款端利率持续下降、负债端成本的上行亦是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承压的主要原因。
多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已多次进行了负债管理,不仅降低了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成本较高的存款品种利率,还加大力度转向以活期存款、公司结算资金等低成本负债为主的负债结构,但由于存款增长创新高,负债成本依然持续走高。
根据银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分别增加3.3万亿和10.3万亿,其中定期存款同比多增4.3万亿,贡献了上半年存款93%的多增规模。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为52.8%,占比较年初提升2.0百分点,呈现明显的存款定期化特征。
“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趋势仍然存在,在贷款利率下降的过程中,必须引导作为成本的存款利率下调才能给贷款利率下降腾挪出空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而当前以及未来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亦为存款利率下降提供了条件。
另亦有知情人士指出,当前金融监管层要求银行的主动负债利率要参考10年期国债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情况,虽然当前存款利率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当前国债利率和LPR利率均持续下降,因此存款利率亦将跟随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09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3%,同比增长率为-8.43%。而最新的1年期LPR利率于8月22日下行5个基点至3.65%。
对于降低负债成本,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表示,在加大活期存款的拓展力度,以提升活期存款占比的同时,也要继续对高成本存款进行压降,包括设定大额存单占比上限、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
另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除了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之外,预计还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特别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同时继续压降中长期存款规模和利率。银行还可以用金融债等替代成本较高的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减少银行高成本负债,以达到稳息差的目的。
此外,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还预计,当前银行进一步管控负债成本势在必行,考虑到1年期中期借款便利(MLF)利率已基本失去中期利率锚的作用,加之9-10月专项债增发超5000亿,年内MLF到期2.6万亿,不排除央行会再度降准置换一部分高成本MLF,既不过度投放基础货币,又能够改善银行负债成本。如果降准的再度推出,将使得银行同业存单等利率易下难上,这亦可能传导至存款端,使得利率水平下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编辑陈莉校对柳宝庆
400亿元额度全靠“抢”!储蓄国债受投资者青睐
“我买储蓄国债主要看重它的安全性,比较适合我这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在某银行网点门口排队等候购买储蓄国债的一位投资者对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说。
10月10日,新一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发售,记者实地调研多家银行发现,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的热情较高,不少投资者提前到银行网点门口排队抢购。线上渠道来看,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线上额度在几分钟之内就全部售罄。
专家分析称,储蓄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好、收益稳定、认购起点低等特点,因此受到投资者的喜爱。
投资者购买热情高
10月10日早上不到八点,距离储蓄国债开售还有一个小时,工商银行某网点的门口,就已经有20多位投资者在此排队等候买国债。
根据财政部公告,10月10日至10月19日将发行2022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3年期的票面年利率为3.05%,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为3.22%,最大发行总额为400亿元。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记者调研发现,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的热情较高。排在第一位的王女士很早就到了银行网点。“早点儿到就能早点儿买,买国债得靠‘抢’,来得晚可能就没额度了”。王女士说。
等待储蓄国债正式开售之际,陆续有投资者赶来网点门口排队。该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排队的情况来看,本次购买储蓄国债的人比前几期多了一些。
网点门口等待买国债的投资者见习记者陈露/摄
本次发行的储蓄国债为电子式,部分银行可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线上渠道的储蓄国债销售同样火爆,有未能抢到线上额度的投资者感慨为“秒杀”。
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的手机银行购买页面能显示储蓄国债的剩余额度。记者注意到,未开售时,招商银行的3年期、5年期储蓄国债的剩余额度均为1.14亿元,开售不到五分钟,购买页面上就显示已售罄。工商银行的相关购买页面也在开售后十分钟左右显示“当前无可销售额度”。
储蓄国债信用等级高
记者调研时发现,风险较低、安全性好、投资期限长等因素成为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的重要原因。
和定期存款相比,储蓄国债的利率相对较高。以国有六大行为例,三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2.60%,五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2.65%。一位客户经理表示,和存款相比,储蓄国债的利率相对更有吸引力。
还有人看重其风险低。投资者李女士告诉记者,曾经买过银行理财,但是银行理财收益有波动,“不如直接买国债踏实,适合我这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
此外,也有人看重储蓄国债的投资期限长,比较省心。投资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买了多年的储蓄国债。“我之前买的五年期国债今天到期,这次把到期的钱再接着买国债,买完就不用操心了,省事。”王女士说。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成认为,储蓄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好、收益稳定、认购起点低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投资理财产品。
不过,也有客户经理建议投资者提前做好资金规划。记者调研时,多位客户经理均提到若提前兑取储蓄国债,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建议投资者用闲钱购买国债,购买后能够持有到期”。工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表示。
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