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作可以申请贷款吗?这几种方式门槛不会高
有人问“所有的银行贷款都要工作证明,贷款门槛太高了,我没有工作又遇到急需用钱的事情可以申请贷款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不但可以而且还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贷款方式,这几种方式门槛不会那么高但是还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才能办理,接下来及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种贷款方法,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贷款。
一、流水贷款
流水贷款就是用贷款人的银行卡流水账单申请贷款,流水账单能直接地反映出贷款人的月收入、单位性质以及相应的消费记录,放贷机构根据这些情况能推测出贷款人的收入水平,以及是否有还款能力,从而决定是否贷款,及相应的贷款额度。
二、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顾名思义就是把值钱的东西抵押给银行获取部分贷款额度,没有工作的人到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抵押贷款对贷款人的工作情况和收入情况就没有那么的严格,能贷款的机率很高。贷款人可以用自己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做抵押贷款,比如房子,车子等做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的额度基本上是专业机构对抵押物估价的70%左右。但是银行始终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群体不太友好,自己去银行办理抵押贷款也是很难下款的,大家可以找合适的贷款公司代办比如融诚有信,这样下款成功率、额度都会高一些。
三、担保贷款
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行的话大家可以尝试担保贷款,就是在申请贷款时寻找一个可靠的担保人,担保人在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连带责任,只要能找到一名具备担保资格和担保能力的担保人,就可以通过担保贷款的方式贷款了。大家还可以在担保人允许的情况下,以担保人的名义进行贷款。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大家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
只有房子没有工作能贷款吗?
通常来说抵押贷款需要满足几个基本的条件,有可供抵押的房产,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信用良好,如果借人只有房产,没有工作一般是比较难贷到款的。原因是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对还款就没有保障。
可能有的人会说,虽然没有工作,但是即使还不上钱,不照样可以变卖房产用于偿还贷款吗?
从理论上是这么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那么简单。如果借款人还不上钱,需要处理房产,那债权人首先得向法院起诉,经过法院拍卖房产后才能用于偿还贷款,而且在法院执行拍卖的时候还会重点考虑借款人的家庭实际情况,是不是拍卖的的房产属于唯一住所,拍卖房产之后借款人能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住所是否有老人等等都会影响房产的拍卖。
所以拍卖房产并不是说想拍卖就可以拍卖,因此贷款机构会考虑各种风险,需要考虑拍卖房产所产生的人力成本,起诉成本,资金成本等。通常情况下,如果借款人只有一套房产,而且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贷款机构是不太乐意接受做抵押的。
但也并不是说所有有房没有工作的人就一定不能贷款,符合下面几种情况的,有的贷款机构也是愿意接受做抵押的。
(1)借款人有多套房
借款人如果有多套房,一方面说明他有一定的实力,最关键的是有多套房法院在执行拍卖的时候就容易很多,所以对贷款机构来说资金损失的几率比较小。
(2)借款人提供担保措施
可以提供有偿还能力的人做为担保人,这样贷款机构也可以接受做抵押。
(3)能提供有效的收入来源
虽然有的借款人没有工作,但是在贷款的过程中如果能提供有效的收入来源,比如租金收入,理财收入等等,证明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那也是可以贷款的。
(4)找门槛低的贷款机构
一般来说银行的抵押贷款门槛相对比较高,而外面的小贷公司,典当行门槛就比较低,有不少这类型的公司,即使借款人没有工作,只要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也是可以办理贷款的,但在办理贷款的过程有3点是要注意的,一是贷款机构一般都要求对房产进行全权委托公证(如果贷款还不上,贷款机构可以全权处理你的房产,甚至可以直接售卖),二是房产的抵押率会比较低,一般不会超过6成;三是一般会扣留房产证件,有的甚至需要扣留身份证。
没工作也能贷十万 警惕网贷“隐秘的角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60借条A被曝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再次引发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及网上“借钱”的关注。网络借贷,正面临一场“大浪淘沙”,但当前网络借贷的“低利息”“额度高”“放款快”等广告宣传依旧常见。在一些体量较大的网络金融平台逐渐走向成熟规范之时,一些规模偏小、“嫁接”其他平台成长的借贷机构,还存在“隐秘的角落”。(《北京晚报》7月28日)
但凡打开一个客户端,无论是社交、出行,还是外卖、视频,网贷广告总能见缝插针。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网贷广告,让我们避无可避。而且,广告一个做得比一个猛,就像是一堆网贷机构排着队,要给你“白送钱”。纵使无房无车、无寿险、无公积金、无工作,也能轻松获得10万元贷款额度。理性告诉我们:越是给你“白送钱”,越要防止大猫腻。
首先是个人信息被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的风险。今年5月10日,国家网信办曾发布通告,有84款A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其中包括48款网络借贷类A。不论用户能否借钱成功,想知道所能申请的借款额度,就得填写一系列资料,进行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除个人基本信息外,包括身份证照片、人脸识别信息,还有职业、婚姻、住址、家庭联系人等信息,都会被收集。用户交出诸多权限和个人信息,无疑是巨大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极易被人恶意利用或被违法泄露。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处于高发态势,且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绑架等犯罪呈合流态势。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全国法院新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10059件,审结9743件,生效判决人数21726人,对3803名被告人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比例达17.50%。遍地开花的各类借贷机构,收集个人信息甚多,很可能成为此类犯罪的温床。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之外,某些借贷机构还涉嫌强买强卖式高利放贷。据报道,有用户反映,只要填写了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甚至没有签署相关合同,个人银行卡就会被强制打款。“6月16日到账1000元,6月18日便要求还款1200.20元”,过几天就会有人说逾期,天天打电话让还款,不理他们就短信轰炸,还要爆通讯录……如此网贷,实则“套路贷”,钱好借,息难还。
近两年,国家多个部门对涉及网络借贷的各类乱象收紧了监管尺度,出台了不少针对性措施。在未来,对于利用广告轰炸等方式,误导用户借贷行为的网贷机构,还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于玩“套路贷”坑害用户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更该强化监管依法打击。以法治之力,打出治理“组合拳”,打掉网贷市场违法违规的“隐秘的角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