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微商家获得更高贷款额度?银行数字信贷引入“自证”有了新解法
7月18日,总部位于杭州的网商银行发布了“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是行业内首次将人机互动技术应用于信贷审批。
区别于过往金融机构从第三方获得用户信息,小微企业主可以自己把合同、发票、店面等资产拍照上传至系统,由材料自动识别并分析其经营实力,判断更为合适的贷款额度。
网商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百灵系统”推出的提额自证任务可以帮助用户平均提升3万元,不少用户甚至能获得超过10万元的信贷额度提升。
多年来,银行使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而随着小微金融环境的改变,数字信贷虽然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有没有”的问题,但贷款额度“够不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机构调查数据显示,51%的小微商家期待更高贷款额度。
那么,银行如何有效为小微企业增信?答案自然少不了金融科技手段,改进授信审批模型,通过大数据为客户画像,识别有效融资需求、优化风险管控。
“百灵系统”这样新的科技风控模式则应运而生。“之所以额度不够,是因为金融机构对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还不完整。”网商银行CRO孙晓冬表示,虽然识别出了征信、工商、税务、移动支付流水、网络经营行为等数据,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个性化资产无法被识别。
显然,在服务小微企业中,通过标准的交易流水是无法精准刻划和还原企业完整经营状况。传统的信贷模式,都是从机构拿数据对整个商家的评估。实际上,对于银行而言,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没有办法完全掌握。
孙晓冬认为,从“自证”到“他证”是传统模式上的突破,这也将是未来整个数字化信贷风控一个核心的基础。“如果让小微客群把能证明自己经营情况的资料主动上传进行‘自证’,则能了解的更全面,从而给出更高的贷款额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网商银行,在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上,杭州各家银行也进行了新的探索。以省市推出的线上综合融资平台为底座,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和措施。
例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浙里查”“中银i普惠”等智能风控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对公对私数据信息的一键共享,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基于银税互动的信用类“快易贷”、基于供应链商票融资的“票贷”等,为小微企业推出多样式的线上融资服务专案。
同时,近两年一些大型险企通过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增信,效果明显,帮助大量中小银行提升了风险分担能力。
杭州一银行多年从事信贷研究人士表示,信息不对称一直小微企业融资最大的“拦路虎”,但数字化转型则提供了新可能。合理利用线上资源,通过大数据、AI做分析,达到降本增效、精准管控风险,可以探索更全面服务小微企业的途径。
推进“零碳”试点,助力绿色转型——杭州银行成功打造杭州市首家“零碳”网点
近日,杭州银行在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再次进行积极实践,该行江城支行同时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通过绿色低碳的远程视频方式对杭州银行“零碳”网点进行了“云授牌”。这不仅是杭州市首家正式持牌的“零碳”银行网点,同时也是浙江省内首家同时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两个权威机构国际、国内双认证的“零碳”银行网点。
碳中和证书的取得,不仅标志着该行在碳中和方面做出的努力得到了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认可与肯定,也标志着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各级政府出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的背景下,杭州银行在推进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零)碳试点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积极打造“零碳”网点,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2021年,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等多部门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倡导金融机构以行业自身建设为示范,分期分批推进机构自身低碳改造,探索建立“零碳”银行保险机构(网点)标准,分批次、分层次推进“零碳”银行保险机构(网点)建设。今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分别下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到实处,走在前列,加强典型引领,积极开展多领域多层级低(零)碳试点,加快构建具有杭州国资国企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杭州银行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号召,通过倡导员工绿色低碳工作生活方式、推进电子化无纸化办公、对网点进行绿色装修改造、数智化营业布局等方式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运营,以实际行动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绿色低碳行动中来,让绿色低碳引领生活新风尚。在全行践行绿色低碳运营的基础上,杭州银行以江城支行为“零碳”试点机构,该网点自2019年以来先后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五星营业网点”“千佳示范单位”。在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江城支行通过网点绿色装修改造、利用光伏发电技术打造“24小时零碳自助银行”、借助区域光线调节技术实现营业网点自适应灯光强弱调节、设置低碳环保宣教区、开展第三方机构专业碳盘查、权威机构核证减排量注销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网点年度运营碳中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证书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证书
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绿色金融规模质量齐发展
2021年是中国开启“碳中和”征程的元年,也是杭州银行绿色金融加速发展并积极创新实践的一年,绿色金融规模和质量实现齐发展。杭州银行在顶层设计、组织架构、考核激励、风险管理和金融科技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为绿色金融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截至2021年末,杭州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19.32亿元,较上年增长33.19%,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第4季度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结果分别位列杭州法人金融机构第1名和浙江省内同类型金融机构第1名。
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在传统信贷规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杭州银行积极寻求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2021年,杭州银行落地上市城商行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全国首单民营企业可持续指标挂钩债券、浙江省首单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全面助力。杭州银行绿色金融创新案例成功编入中国银行业协会2021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并作为首批商业银行代表签署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本次“零碳”银行网点的建设,是杭州银行践行新发展理念,在绿色金融领域又一次有力的探索和实践。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碳中和银行建设
未来,杭州银行将继续坚持担当绿色发展理念的布道者和“双碳”目标的践行者,通过不断推进自身的绿色低碳运营和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推进“碳中和”银行建设的过程中,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杭银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湖州银行杭州分行:做好三篇文章,倾情助企纾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周东君
《钱江晚报》12月6日12版
2020年4月,湖州银行杭州分行成立。
近三年以来,银行始终坚持做好三篇文章:
在绿色银行上做文章。结合“双碳”目标,加大新能源、三低工业、绿色矿山等项目储备,提高绿色贷款占比,湖州银行杭州分行发放符合“赤道原则”贷款7000万元;
在小微金融上做文章。推动业务“下沉”得更深,紧紧扎根社区,让“湖银易贷”扩得更广。2022年以来,分行客户经理累计走访客户5497户;
在实体制造业上做文章。围绕当地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开展并购业务、供应链业务等,截至11月末,湖州银行杭州分行供应链贷款4000余万元,小微贷款余额为10.9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45亿元,增速达46.33%。
截至2022年11月末,杭州分行贷款余额为40亿元,较年初增长12.5亿元,其中:分行小微贷款275户,余额10.9亿元,分行不良率低于0.1%。
目前,杭州临平支行即将开业,分行下沉经营及网点建设有了实质性进步,为杭州分行拓展县区市场、拓宽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服务面,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某化工涂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水性涂料和节能建材生产销售领域深耕多年的杭州企业,属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杭州市科技创新重点企业。该公司生产建筑涂料销量在浙江省内名列前茅,是浙江省名牌产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公司集团总部占地面积约270余亩,现有员工1000余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2021年年初,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紧缩以及各地疫情形势波动等多方面影响,市场上下游明显受压,面对疫情影响和竞争压力,该公司决定继续坚持通过产业升级,投入新产品研发来争出一条新的路子,企业在现有研发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不断开发研制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但产品研发周期较长,企业现金流存在一定压力。
湖州银行杭州分行客户经理及审批人员共同走访企业
作为一家异地城商行,湖州银行杭州分行客户经理孙某在日常“走企助企”中发现了企业存在的资金压力,于是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沟通,在意识到企业的巨大潜力和融资困境后,立即向分行上报。
杭州分行风险合规部积极响应,将走访作业前置,在与企业确认融资方案后,立刻进行授信。
在收到2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后,企业实控人向杭州分行表达了感谢,并感叹道:这下子我们更有底气了!
目前,该企业已与国内多家大型房地产达成合作计划,而随着各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企业的未来会更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