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再现!为何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女生?内行人道出实情
文:桐影
存款这个话题总是自带关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衡量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但在物质社会,无论衡量标准如何变化,钱都是最重要的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储蓄大国,中国人一直喜欢储蓄,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省钱方式。
7月11日,央行官网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不仅如此,中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来看都是非常高的。据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储蓄率只有17.4%,而我国已经超过了50%,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虽然中国居民爱存钱,但很大一部分人不仅没有存款,还喜欢负债。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总负债已达200万亿元,人均负债14万元。目前80后人均负债22万元,而1.7亿的90后群体人均负债12.8万元,需要18个月的工资才能还清债务。
据知情人透露,在一些小贷公司,大学生贷款占比高达60%以上,他们普遍认为应该活在当下不负今朝,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对商品的奢侈品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要想有一个高质量的水平,他们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资金,但是只在业余时间做兼职根本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所以有些人选择了贷款。
众所周知,贷款分为正规贷款和非正规贷款。现在大家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要么用花呗,要么用信用卡,这些渠道只要在规定日期前还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有些不正规贷款,如高利贷。因为高利息,给还款的人极大压力,最终产生种种不良后果。
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叫“校园贷”的贷款模式,主要人群是针对女生。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他们缺乏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防范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些学生在缺钱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校园贷”伤害。很多人都在疑惑,为什么网贷,尤其是校园贷大多都是女大学生呢?难道男同学都不缺钱花吗?
首先,女生的消费水平高
现在的很多女性都喜欢花钱,并且个人开销高,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女性的金钱观念比较淡薄,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钱是用来做什么,或者钱做了什么,更不去想挣钱有多么艰难,很多女性只知道钱拿到手里随随便便就花掉,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会出现超前消费的行为。借贷软件会基于大数据找到这些女生,自然这些女生就会成为校园贷的首选。
其次,女性思维相对简单,更好骗
因为女孩子理论上来看,是要比男生更加好骗一点,她想事情的时候不会想太多,女人是感性的生物,借钱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后果,不曾想过未来应该如何还上这笔钱。那些发放贷款的人,特别会哄骗女孩,受到放贷人花言巧语蛊惑的女性,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最后是因为他们“有利可图”
女大学生借钱的唯一要求是:不穿衣服手持身份证拍一张照片。借款人一再告诉女大学生,只要还了钱就删照片,使得很多女生信以为真。殊不知在还款时,不仅债务翻了几倍,借款人还拿照片威胁女大学生,甚至她们会在网站上公布这些照片,谋取利益。
看到这可能就有人会问了,校园贷这么可怕,为什么她们不选择用花呗或者信用卡呢?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他们的花呗或者信用卡额度比较低,对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而且花呗和信用卡规定的还款时间是一个月以内,而校园贷承诺有钱就还,所以那些女生就选择去借校园贷。
那究竟大家该如何警惕校园贷呢?
第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从高中到大学,每个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适当消费,不要盲目攀比。在大学期间,大家应该专注于学业。
第二,从正规渠道借钱。学生借钱的途径有限,一般只有学生信用卡、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途径,所以不要轻信其他机构声称可以轻松借到钱的说法。
在看到如此多的“校园贷款”案件,不少在校和刚毕业的学生被“中招”,诈骗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幸运的是,国家也开始打击这种不正常的贷款。
事实上,早在2009年和2014年,学生信用卡业务和“校园贷”业务就已经相继被叫停。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各种超前消费正在披着新的外衣悄然回归。2017年5月,银监会、三部门再次叫停打着“创业贷”、“培训贷”幌子的校园贷,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非法诈骗手段日益隐蔽。
于是在2021年3月17日,银监会、中央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因此,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出来的东西,自己用着才踏实,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离成功更进一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自律性强,就能以顽强的意志抵御诱惑。要知道,一旦陷入这样的漩涡,最终会导致钱财两空的局面。大家要“擦亮”双眼,警惕各种不良的“校园贷”,以防青年掉入“校园贷”的陷阱。
“校园贷”诈骗紧盯毕业生,借口“影响个人征信”
对于校园贷,很多在校生、毕业生大多有所防备。然而,最近“校园贷”诈骗套路有了新变种,重点目标还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5月下旬以来,江苏已有多人中招。
6月6日,省公安厅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就此发布警示:不仅是在校学子,毕业成为了“社会人”也不能放松对“校园贷”的警惕,要时刻注意防范各类不良“校园贷”陷阱。
案发经过
5月28日下午,江苏宜兴的冯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称冯女士在大学期间办了校园贷款,到现在还有一部分贷款没还清。如果不尽快还的话,会影响个人征信。冯女士已大学毕业两年,在大学期间也没贷过款,她如实告诉对方。对方却称,他们那边显示冯女士确实有贷款且没还,还说如果冯女士不在乎自己征信情况的话,可以不还。听到对方态度这么坚决,冯女士慌了:难道是别人盗用自己身份证信息去贷的款?她赶紧询问有没有这种可能,对方说不知道,但一直催促冯女士,称如果不还,他们就要把她的失信情况上报,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时间紧急,冯女士陷在恐慌情绪里,担心征信问题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稀里糊涂地按照对方要求,通过网上银行给他们转去47500元。后来,对方编造理由要求继续汇款,冯女士发觉不对劲,感觉是骗局,赶紧到派出所报警。
就在冯女士被骗的第二天,南京的徐先生和刘先生也遭遇同款诈骗,分别损失10万元和3万余元。
目前,三起案件皆在进一步调查中。
套路分析
这三起诈骗案件,都是“校园贷”诈骗套路的变种,与以往诈骗分子主要针对在校生不同,这类诈骗将目标扩大到已经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入社会,对未来发展有严格规划,特别重视自身个人征信,唯恐留下污点。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编造谎言引起受害人恐慌心理,引导通过转账方式消除可能产生的征信问题。由于受害人担心所谓的“征信”影响前途,因而更容易轻信受骗。
警方提示
1、官方的个人征信处置流程规范,不可能仅打几个电话就搞定。凡是声称让当事人将款项转到指定账户、消除征信污点的,都是诈骗。
2、如果认为自己的征信可能存在潜在风险,请牢记:去正规银行办理点查询征信情况,切勿轻信所谓的网上征信报告,因为网上P图制假很容易。
3、任何单位或个人要求操作转账,无论理由多么合理,不在线下见到真人面目、不确认对方身份之前,一律不转账,因为网上冒充身份很容易。
来源丨交汇点新闻
来源:江苏警方
「深度」培训贷卷土重来!在校生被诱导贷款,海尔消金、湖北消金要为此负责吗?
记者曾仰琳
编辑彭洁云
“最快学习1个多月就能接单了。”
“接一个单子就1000元,每个月学费都有了,自己还有剩下的。”
“学完一个月就可以接一些漫画的线勾图,勾线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描字帖一样。“
以兼职为诱饵、诱导在校学生隐瞒身份办理贷款,“培训贷”陷阱卷土重来。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一家名为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轻备教育”)的培训机构以可以提供兼职为由,吸引在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原画课程,并申请网络贷款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不符合预期,想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局面。
为轻备教育提供贷款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消费金融”),也因为“培训贷”频频被学生投诉而见诸网络。
监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这两家持牌消金公司是否需要为此买单?“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被“兼职还学费”话术诱导,在校生隐瞒身份申请“培训贷”2021年12月,在读高三学生小红在网上看到了培训机构轻备教育的一则宣传视频,其中宣称“学原画三天快速获取第一笔收入”,原本就对绘画感兴趣的小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个人资料,随后该机构员工通过微信联系上小红。
“最快1个多月就能接单。”轻备教育一位老师告诉小红。
在试听了一堂直播课后,小红抱着“用兼职还学费”的想法,支付了200元定金抢占了优惠名额,并报了学费为10480元的“全能班”。
据小红提供的聊天截图,一位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员工,在得知小红还在上学的情况下,引导其隐瞒学生身份办理“学费分期”,并声称,“跟大学里面助学贷款差不多”、“免额分期跟兼职只针对非学生”。
无独有偶,2021年8月,大三学生小米同样因为想学插画进行兼职而关注到轻备教育的课程。在小米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员工表示,“咱们同学来学习原画,都是为了接单赚钱,如果连每个月学费都赚不上的话,谁愿意来学习原画?”
同时,该名员工还向小米发送了多张学员“成功接单”的聊天截图,金额从750元到40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被诱导学生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与轻备员工的聊天对话中,同样的“成功接单”截图反复出现。
在轻备教育员工的劝说下,小米办理了所谓的“助学分期”,并按要求在工作一栏填写了“无业”。该名员工称,“这个助学分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一次性偿还不了学费,国家资助的助学金贷款一样的道理。”
在轻备教育学员自发建立的维权群里,大部分在校学生诉说着相同的遭遇。在学生们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的老师往往以“成人助学通道”、“国家助学贷款”的话术来包装“培训贷”,继而让学生扫描员工提供的二维码,在第三方借贷平台完成了贷款,涉及平台包括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贷款金额从6780元到16000元不等。
然而,学生们在交完学费后正式开始上课才了解到,轻备教育提供的录播课程多为理论课程,直播课程也无法学到有用的技能。学生们联系机构退费,被告知学习协议中规定,退学需要在协议生效后7日内,机构还会扣除30%的违约金和相关费用。
“我说我不学了,问他们能不能退款、解除合约,他们说不能,只能去上课。”小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报名后第三天她就要求退课退费,但轻备教育的员工不同意,甚至不回信息。
今年1月至今,小红一直收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7月,小红被短信告知因贷款长期逾期,海尔消费金融近期即将正式整理材料进入诉讼流程,让她做好应诉准备。目前,不少同学同样面临被电话催收的困境。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轻备教育官网电话和该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的电话,均未接通,向该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据一位学员提供的与离职轻备员工的通话录音透露,轻备教育目前线上业务已经停办,停办原因一来是线上业务不好招生,成本太大,二是线上退课率太高,整体盈利达不到预期。
在校生轻易通过贷款审核,海尔、湖北消金为何频陷“培训贷”风波?为什么在校学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贷款审核,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扫描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发给学生的某贷款平台二维码,发现在注册上述平台时仅需输入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打勾“我已阅读《用户注册服务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披露信息》”,即可进入完成注册进入贷款申请页面。
在扫描另一家贷款平台的二维码进行注册时,填写完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后,就跳转至上传身份证,整个注册过程中没有出现《用户注册服务协议》等协议。
从小红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申请贷款短信截图来看,在海尔消费金融从申请注册到贷款通过,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小红也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注册过程并没有仔细看合同,申请贷款时也是按照教育培训机构员工所说的,勾选“非学生承诺函”,并在工作经历中填写“无业”,同时,申请时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在消费金融公司第二天电话回访中,小红也按照此前填写的信息进行回复。
对于在校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业务,监管有明确规定。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如果上述情况为事实,轻备教育涉嫌为获取自身利益,诱导在校大学生办理消费金融产品。
“在监管已经明令禁止对在校学生放贷的前提下,如果已知是在校大学生身份,就属于违反相关的管理规定。更多的责任在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监管发布条例主要的监管对象,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做到充分审核就大额放贷,明显未落实相应监管要求。而学生明知是造假,也予以配合,本身就是放弃自身权益的表现。”王蓬博表示。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提出,在这个事件中,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的行为,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风险把控不力的问题。如果培训机构构成欺诈,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仅涉嫌虚假宣传,则可能需要承担行政监管部门的行政责任;另外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学生签署合同,签署合同后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的情形,也需要从民事角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消费金融公司没有严格审查借款人实际情况、合作机构的风险把控上也存在问题,则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轻备教育存在不当营销宣传、诱使学员借贷行为的嫌疑。而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在借贷行为之前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在风控过程中也应当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但从贷款过程来看,机构既违反了贷款业务基本的审查流程,在尽职审查中的义务有所缺失,也纵容了场景方的不当营销,对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值得关注的是,此事件中涉及的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两个平台,已不止一次陷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培训贷”风波中。
今年3月,界面新闻记者曾报道,大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在海尔消费金融办理了培训贷款。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因“培训贷”纠纷被在校学生投诉,涉及多家培训机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涉及在校学生的贷款的投诉,合计超过500条。
天眼查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占国,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其股东包括海尔集团公司、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赛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9%、16%和10%。
湖北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周楠,注册资本金9.4亿元,其前三大股东为湖北银行、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疆特易数科”)和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1.91%、24.47%和12.77%,其余股东包括TCL集团、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0.64%、10.64%、4.79%和4.79%。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消费金融第二大股东新疆特易数科于2020年5月获批入股,在获批前一个月,其唯一的大股东由玖富数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玖富数科”)变更为北京利荣兴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利荣兴”)。从股权结构来看,玖富数科与利荣兴并无直接关联,但利荣兴的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联云智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一帆,同时也是玖富数科的法定代表人。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和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3%和481.3%。
对于“培训贷”风险,今年4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到,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却因为退费难而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债务。而在监管处罚方面,目前已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线上个人贷款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违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通报和处罚。
多填一道信息多流失一批客户,“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面对频发的“培训贷”风波,消费金融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在验证学生身份上,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难题在于无法获取学信网的数据。加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监管对于数据要求日趋严格,因此,目前针对18至23岁的用户,行业常见的做法都是设置“非学生承诺函”的选项,并通过电话回访二次确认用户信息,以此来避免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
对于为何不设置强制阅读合同的选项,以及要求用户上传学历证明的问题,该人士坦言,如果在用户申请贷款产品时多加一道程序,比如让用户上传学历的证明材料,或强制阅读完合同再打勾,或是要求用户阅读完合同后像签署保险合同一样抄写“本人已阅读合同条款”等,都会流失一定的客户。
“从外界来看可能只是在产品设计时多加了一个动作,但对于机构来说,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尤其如果是让用户抄写已阅读合同的字样,估计可能流失至少10%的客户。”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只能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给用户好的体验,在用户体验、获客和合规三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
另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融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经监管批准可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但是由于落实第二还款源操作较为困难,目前业内尚无公司推出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为规避“校园贷”风险,会选择“一刀切”的策略,即不给23岁以下的用户发放贷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18岁至23岁的已工作的用户确实也存在消费金融的需求,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无法通过学信网获知用户是否为学生的前提下,会选择让这类用户在申请贷款时勾选“非学生承诺函”。
“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利润压力,因此在吸收用户上不遗余力,表面上完成了监管要求,实际上并没有重视相关监管规定。浅层次的原因在于确认机制问题,很容易被上游导流平台造假,技术风控能力欠缺。”王蓬博称。
对于规范“培训贷”业务的发展,王蓬博建议,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要把合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予以重视,完善相关的风控管理机制。
针对消费金融公司,李亚建议,应当优化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方式,加强对机构的审核和贷后管理。不仅要审核借款人,更要监控培训机构经营财务动态,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应对,以降低因培训机构跑路给消费者造成的资金损失。
针对监管部门,李亚进一步指出,建议从两个方面去规范,一方面是业务监管,严防虚假宣传、诱导贷款,杜绝陷阱条款、霸王合同;另一方面是资金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范围、要求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或预付款的三方存管,降低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风险。另外,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衔接,联合执法,不能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苏筱芮则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确认客户申请意愿的真实性,比如参照银行机构使用的“双录”流程,确认客户是否接受产品的属性及规则等,相关资料作为合规工作的重要构成进行留存。另外,金融部门监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通报力度,增加消费金融公司、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
目前,在轻备教育报名课程并贷款的学生们陷入退费难、无力还款而被催收和起诉的困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王蓬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审核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尽量配合监管核查,耐心和消费者协商,也可考虑适当放宽相应的还款条件。
李亚提出,首先,消费金融公司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规范对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第二,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最后,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不得非法曝光、泄漏学生个人信息。
对于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与轻备教育合作情况、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发送采访函至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小红、小米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