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1 融资产品介绍(一)总述及流贷介绍
每一位资深的资金管理者,都是从零起步的。但为什么只有部分人员能做到专家级别。经过分析发现,他们有以下两方面的共性。
一、有比较强的学习自驱力。会持续地学习资金管理知识,以及有助于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
二、有一个好的工作舞台。有机会去接触和实践所学习和掌握的资金知识,去实践和验证自己的各种资金管理想法。
我自己对于融资产品知识的掌握,也是从零开始的。今天我所知道和操作过的融资品种,也是从过去十多年的资金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每一种新的融资品种也是从不知道到第一次操作,最后十分熟悉。每次面对新的融资品种,由于不熟悉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查询相关知识、咨询合作机构操作细节、咨询领导及同行和做更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确保操作中不遗漏相关细节,保证融资进度。
例如2020年公司因为业务需要,发行了一笔点心债。在此之前我对点心债一无所知,当从领导处得知这个产品能满足公司业务所需时,很快就从互联网上获取到了关于点心债非常详细的介绍。根据介绍和之前的知识积累,就大概知道该如何去操作了。同时也充分利用中介机构资源,请教和吸取他们之前的操作经验。
现在信息获取的渠道特别多,尤其是网络渠道。只要你想知道,基本上都可以查询到。融资产品介绍系列主要介绍几种常用且有代表性的融资品种,未介绍到的融资品种留待大家自行去查找研究。关于放款操作、贷款资金使用、贷款成本和贷款规划,不同融资品种有一定差异,但都大同小异,因此重点在流动资金贷款中介绍,其他融资品种中就不再重复介绍。
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融资需求,结合当前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产品。常见的融资产品,可以从融资主体、资金来源、资金成本、融资期限、融资币种、融资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融资产品分析表:
一、常见间接融资产品
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是为满足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资金需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发放的贷款。按贷款期限可分为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一年至三年期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按贷款方式可分为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其中担保贷款又分保证、抵押和质押等形式;按使用方式可分为逐笔申请、逐笔审贷的短期周转贷款,和在银行规定时间及限额内随借、随用、随还的短期循环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的融资手段,具有贷款期限短、手续简便、周转性较强、融资成本较低的特点,深受企业喜欢。
流动资金贷款的目的是为解决企业经营流动资金所需,因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都要求不能挪作他用,尤其是短贷长投。要防止挪用就只能通过各种监管手段来保障。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流动资金贷款“成本更低”,或者说没有其他途径融资。因此部分企业就会以流动资金借款需求为名来获取贷款,将自有资金用于其他用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
关于放款操作
流动资金借款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借款。各金融机构的要求、流程各异,但大体上是一致的。具体要求以经办网点要求为准。如果遇到业务不熟悉的客户经理,就需要自己多注意,否则放款进度或资金使用就无法按计划推进,影响资金头寸安排。操作中可以参考其他银行的要求,看是否有异常的遗漏,以及多次和客户经理进行确认,以避免差错遗漏。
关于贷款资金的使用
最常见的四种流动资金贷款资金使用要求如下:
第一种:要求直接受托支付给供应商,而且是非集团内单位。此种使用方式对于本身使用现金支付的企业影响较小,但对于使用非现金支付的企业,此种方式会增加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而且资金还不能马上释放。因此资金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第二种:虽然也要求直接受托支付给供应商,但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于集团内企业间的采购支出。用于支付内部企业间采购款项,实质上是立即释放了,而且也有了更多的可操作空间。按要求走完款就可以自由使用了。
第三种:对于集团企业可以用于成员单位采购,受托支付给成员单位后,资金不再进行监管,成员单位后续补齐相关付款流水以及发票即可。这种相对于前两种管理更宽松,对企业也更有利。但是前提是集团要有相关的成员单位资源,尤其是用现金采购的资源。
第四种:可以用于归还他行流动资金贷款。此种方式通常要求追踪所归还贷款放款时资金是否直接对外支付用于采购。如果是多次用贷款置换贷款的情形,通常要求追踪到贷款资金直接对外支付采购为止。
上述四种流贷使用方式最常见。实际操作中以金融机构具体要求为准。具体使用哪一种对企业更合适,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金融机构实际要求进行分析。贷款资金使用方式是融资谈判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和沟通的内容。使用方式会直接影响贷款资金释放进度和贷款资金成本。贷款资金使用方式的谈判不是零和博弈,更多的是监管满足的问题。需要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对企业更有利的使用方式。关于贷款资金的使用在后续章节会详细介绍。
关于贷款成本
很多金融机构对流动资金借款有较多的附加条件。所以需要资金管理人员对融资成本测算比较熟悉。否则会被流贷的名义“低利率”误导。关于融资成本的组成及测算见后续章节。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比较短,隐性成本对实际利率影响较大。例如利息外费用、贷款使用成本、资金返存成本、付息方式等。其中最容易忽视的两个成本就是贷款资金的使用成本和资金返存成本。
关于放款规划
流贷期限都比较短,需要频繁地进行还款、续贷,因此对于放款时间、到期日和到期金额的规划就特别重要。
放款时间的规划,主要是根据放款资金的用途和企业资金需求规划放款时间,以减少放款资金在贷款账户的停留时间。例如根据企业采购资金需求节奏同步进行放款。如果主要是在月末进行采购,那么放款就要尽可能在下旬,而不要在月初或月中放款。放款规划的前提必须是届时可以正常放款,如果届时无法正常放款,放款时间就需要提前。
对放款时间和金额的规划主要是为了避免集中大额到期,以减少临时资金头寸需求,降低流动性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分散均匀到期。
【更多最新资金管理文章敬请关注资金茶馆同名公众号】
科技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 渤海银行交出“数实融合”新答卷
数字中国,是二十大报告中的一大关键词。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银行”)持续以“四五”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引,牢牢把握金融科技和技术迭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其创新活力与后发优势,积极响应与实践“以数促实”、“数实融合”的新发展要求,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紧密融合的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在坚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定位的过程中,渤海银行不断探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践行“科技强行”,在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效实践,打造锐意进取的科技生态银行。
统筹谋划内在强化筑牢科技根基
为从根本上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强化科技赋能,渤海银行优先从内在强化入手,在制度建设、战略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措并举,深化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在制度建设上,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等的指导意见》,渤海银行起草了《数字化转型行动纲要》,从战略理念、组织统筹、业务经营数字化、持续提升数据与科技治理能力、做好风险管理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保证等方面,全方位指导该行一体化转型。
在战略方向上,渤海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行转型战略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谋划。2021年,该行便已成立战略推动与科技转型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建立全行级组织架构,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全行资源,加强战略规划与数字化建设的衔接和一体化转型。
数字化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首要资源,直接体现企业竞争实力。渤海银行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与培养,通过设立“大数据学苑”作为数据和计量人才的培养基地,采用项目制方式,使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嵌入融合,培养建模、数据分析、数据计量等专业能力并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建立全行模型专家库和交流论坛,以专业技术人才库和交互平台管理模式,做好跨部门融合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交流,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政策,不断壮大数字化人才队伍。
重点布局智慧转型带动金融服务提升
在内部机制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渤海银行深度领会业技融合驱动企业发展的思想,全面提升科技赋能水平,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
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例,渤海银行将“生态银行”作为重点战略目标,基于客户细分的客户画像,划分出“渤仔”“渤锐”“渤达”“渤泰”四个特色化客群,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打造渤海银行特色服务。
作为零售客户服务的主阵地,渤海银行手机银行6.0版本也于今年6月全新发布。此次手机银行的升级致力于将数字化触角从金融服务延伸至生活服务,在基础功能、生活场景和用户服务等重点方向进行升级,全新上线“渤银E付”、“渤银E财”、“渤银E贷”,构建“渤揽惠”非金融服务专区,打造“渤银E管家”服务品牌,创新“金融+非金融”双头模式,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关系图谱、量身定制的贴心陪伴式管家服务。据了解,6.0版本上线后,该行新增注册客户数在7月增速便已达到上半年平均月增速的3倍。
同时,在手机银行6.0中,渤海银行面向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渤仔”客群,特色推出“渤学多财”品牌及“渤仔工坊”等特色产品,以敏捷组织模式设计解决方案并打造的可持续迭代的MVP产品,将新颖有趣的财商教育内容搭配场景化金融服务,打造有趣的财商学习内容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温暖创智聚焦普惠推进协同进化
渤海银行紧跟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大数据应用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强化客户群体聚焦,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正是在践行数字普惠发展的过程中,渤海银行产品形式不断得到创新。在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该行深化税银合作机制,推出“渤税经营贷”产品,以征信数据、工商数据、司法数据等大数据信息,还原小微企业经营行为和信用水平,对企业进行风险画像,实现快速审批。
此外,渤海银行通过打造“1+N”圈链方案产品,积极布局绿色农业、跨境物流、医疗健康等生态。如该行与某乳业公司合作打造现代乳业链条,融合了渤海银行小额快捷通保证贷、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特点设计的“1+N”批量拓展业务方案,将借款人奶牛养殖经验、牧场资质等转化为数字化准入条件,提供快速、便捷、标准化资金服务,帮助农牧民、产业人员实现就业增收致富,推动区域乡村振兴。
在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的应用方面,渤海银行将普惠金融产品嵌入涉农应用场景,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集“农户贷款”“涉农电商”“保险代理”于一体的三农服务平台。并推出助农、惠农金融产品“渤农贷”,为农户提供土地收益权保证贷款,可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划定土地地块边界,同时将土地质押权证进行数字化,农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线申请,突破了物理网点的局限,全面扩展了金融服务触角,将普惠金融送到了“田间地头”。
科技强行自主掌控技术能力提升
在转型的攻坚之年,渤海银行在加强数据治理、推进新技术应用升级、提高自主掌控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据了解,该行正在推进EAST5.0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银保监会数据校验规则检核质量提升,处于同业领先水平。同时,渤海银行坚持云计算、分布式技术发展路线,加快推进系统上云,并大力推进生产专有云及测试专有云同城3AZ建设,目前已完成24套业务系统从原有单中心专有云至新建同城双活专有云的平滑迁移。
结合新技术研究,渤海银行RPA智能在业务营运的应用、光学识别系统在手机银行、单据智能平台等场景应用、基于知识图谱建设风险预警、联邦学习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
同时,渤海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高自主掌控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业务系统自主设计,大力推广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国产化在新建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按照国家信创战略,有序推进信创工作。
加强管理数据赋能风控能力搭建
数字化转型在推动商业银行管理经营模式发生变革的同时,也伴随着全新的风险隐患。渤海银行树立“合规是命”的发展理念,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基础性建设三大方面入手,增强九大能力,推动智慧风控,实现由“管理”到“赋能”的转变。
在公司银行业务上,渤海银行通过开展全面客户画像解析,有效识别客户风险,打造多样化风险评估工具,审批决策能力灵活且高效。在零售银行业务上,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化管理能力,并建立全流程自动化管理能力,形成可“热插拔”的自动化策略,支持多变零售场景。在风控基础设施上,不仅建立标准化的风险数据及特征标签支持能力、数字化风控模型的体系化管理能力及风险信息的可视化展现与分析能力,还通过构建全渠道统一的风险管理底座,建设智能风险计量中心,实现5A(自动A、实时Ai、精准A、敏捷Ai、进化Ai)全面智能风险管理能力。
立足新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未来,渤海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四五”规划转型,以金融科技能力为驱动,扎实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探索差异化核心能力培育,激发“数实融合”新动能,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货币银行学重点汇总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形成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三、(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四、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五、金属货币:货币金属是货币制度的基础。币材一般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和易于携带的性质,客观。
六、信用货币:纸币币值以流通中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七、(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八、金属本位制,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密切相关但各不相同;纸币本位制,二者一致。
(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1.本位币和辅币
(1)本位币(SM)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金属货币: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铸造的铸币,其名义价值(面值)与实际价值(市场金属价值)一致,为足值货币。
表征货币:本位币依附于其发行基础-金属货币,仅仅是符号。
纸币:独立的本位币,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
(2)辅币
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金属货币:辅币以贱金属铸造,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为不足值货币。
法律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以确保辅币可以按名义价值流通。
2.本位币的铸造及其偿付能力
(1)金属货币
本位币自由铸造和熔毁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一方面使本位币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满足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一致。
本位币无限法偿的规定。由法律赋予某一种货币的不受支付性质、支付数额限制的支付偿还能力被称为无限法偿。
本位币磨损公差的规定。磨损公差是指法律规定流通中本位币的实际重量与法定重量之间一个可允许的最大差额。
(2)纸币
3.辅币的铸造及其偿付能力
(1)金属货币
辅币限制铸造
辅币有限法偿
辅币自由兑换
(2)纸币
(四)发行保证制度
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储备)制度,是指通过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价值符号依靠什么来保证其币值稳定的制度。
表征货币形态下的金属储备制度
货币发行的商业信用保证可使货币流通基本保持稳定,而国家信用保证发行的信用货币不具有稳定货币流通的保证作用。
货币制度的演变
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制度具有的性质是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辅币限制铸造、主币无限法偿;不具有的性质是辅币无限法偿。
信用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具有的性质是主币集中发行、辅币集中发行、信用货币在流通中使用。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国家法定价格标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
一、银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一定量和成色的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是最早的币制。
其基本内容是:白银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可自由铸造、足值、银币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能自由兑换白银和银币、白银和银币可自由输出输入
(二)金银复本位制
又称双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本位币币材,两种铸币同时流通的制度。它是继银本位制之后,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
是一种金币和银币同为一国本位币的制度。其基本内容是:自由铸造和熔化,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与银币的价值和比价完全由市场决定。
2.双本位制
又称复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货币,规定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率。这种货币制度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比较的盛行,如1791年美国实行双本位制时,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率为1:15。
格雷欣法则
3.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不完全具备复本位制的特征,虽然规定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币,金币与银币仍保持原来法定比价,但同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只能由政府铸造,且银币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实际上已沦为辅币。严格地讲,跛行本位制已经不是复本位制,而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形式。
跛行本位制还包括另一种情况:限制兑换主体(比如只允许央行兑换)兑换黄金的制度。
二、金本位货币制度
是以黄金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在其发展中(按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划分)经历过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典型的金本位制,即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一定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市场上有金币直接流通,货币符号可自由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特征:(1)铸造金币,有金币流动,金铸造无限法偿;
(2)金铸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为金块(条);
(3)银行券和辅币作为价值符号,能自由兑换金铸币或黄金;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5)建立金准备制度,保证价值符号(表征货币)的可兑换性。
作用:(1)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从而为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提供了良好条件;
(2)在稳定的货币制度下,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因而促进了信用事业的发展;
(3)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各国都以黄金作为币材,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而外汇行市的稳定显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同时,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也有了保障。
金本位制通常仅指其典型形式——金币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及以后,由于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和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的可能性都遭到削弱,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入也受到限制,这就相继导致许多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
主要特点:
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
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
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2.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主要特点:
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
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没有铸币流通,黄金失去了流通手段的职能,从而也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
由于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黄金,所以,一旦过多就会贬值;
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发生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随之动摇。
三、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一)纸币本位制的形成
(二)纸币本位制的特点
1.纸币本位制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
2.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它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
3.纸币本位制通过银行信贷程序中的发行和回笼;
4.纸币本位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不能自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5.从世界范围看,纸币本位币下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流通广泛发展,而现金货币流通则呈现出日渐缩小的趋势。
四、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一国四币现象
(二)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
金融期货
金融期权
金融互换
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区别
第一节金融创新概述
一、什么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的过程。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一)技术进步论
(二)管制的辩证过程
(三)规避风险论
(四)竞争趋同论
另外有文献指出:技术推进论、“货币促成”论、“财富增长”论、“约束诱导”论、“制度改革”论、“规避管制”论、“交易成本”论
三、金融创新的类型
九、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概述
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三、金融市场建构模块类金融衍生产品
按买方是否有选择权分为远期类和期权类,远期类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互换合约
(3)金融远期合约
(二)金融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相关资产的合约。
1.金融期货合约的类型
2.金融期货合约的要素
3.金融期货合约的报价
4.金融期货合约的理论价格计算
5.金融期货的交易规则
(三)金融期权合约
期权合约是是一种约定选择权的合约,即对标的物的“买的权力”或“卖的权力”进行买卖而签订的合约。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1.金融期权合约的种类
2.金融期权合约的要素
3.金融期权合约的交易与报价
4.金融期权合约的定价
5.金融期权合约的作用
论述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的联系与区别。
(1)权利义务方面:期货合约双方都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只能在到期日行使,期权合约只赋予买方权利,卖方无任何权利,只有对应义务。
(2)标准化方面: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的,期权合约则不一定。
(3)盈亏风险方面:期货交易双方承担的盈亏风险都是无限的,期权交易双方承担的盈亏风险则视情况(看涨、看跌)而定。
(4)保证金方面:期货交易的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保证金,期权的买者则不需要。
(5)买卖匹配方面:期货合约的买方到期必须买入标的资产,卖方必须卖出标的资产,而期权合约则视情况(看涨、看跌)而定。
(6)套期保值方面:期货把不利风险转移出去的同时,也把有利风险转移出去,而期权只把不利风险转移出去而把有利风险留给自己。
四)金融互换协议
互换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相互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交换不同金融工具的一系列支付款项或收入款项。金融互换的标的物有:不同种类的货币、债券以及不同种类的利率、汇率、价格指数等。一般情况下,交易双方根据市场行情约定支付率,以确定的本金额为依据相互为对方进行支付。
1.金融互换的类型: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2.金融互换的交易机制——以普通型利率互换为例
3.金融互换的作用
4.金融互换的理论定价
四、结构化产品
(一)可转换债券
(二)指数化货币期权票据
(三)附加条件的债务工具
(四)指数联结结构化产品
(五)用衍生产品结构化合成基础金融工具
第三节金融机构创新与金融制度创新
一、金融机构创新
(一)风险投资公司
1.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员构成
2.资金来源与运用
3.风险投资公司的经济意义
(二)对冲基金
1.对冲基金的含义
2.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区别
(1)共同基金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受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对冲基金不属于金融机构,不受关于金融机构的制度管束;
(2)共同基金的资金由公开募集方式获得,很少投入自有资本,而对冲基金的资金通过私募方式征集,通常一般合伙人也投入一部分资金;
(3)共同基金的投资者按投资份额平等分享投资损益,而对冲基金的一般合伙人有权收取奖金和管理费;
(4)共同基金的投资选择面比对冲基金窄,一般仅投资于传统的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工具,较少涉足衍生产品投资和真实领域投资,而对冲基金均可涉足。
3.金融集团公司
二、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制度创新是指作为金融管制法律法规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引起的金融业经营环境和经营内容上的新变化。
第四节金融创新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效率
二、金融创新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金融业的多种需求
三、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了真实经济的发展
四、金融创新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影响
五、金融创新对货币控制和金融控制带来了挑战
六、中国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金融创新冲破了传统管制的篱笆,促进了金融市场一体化,推动了市场竞争。
2、金融创新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渠道,使银行摆脱了经营困境。
3、金融创新使企业、家庭和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选择性加强并得到了较高的收益。
4、金融创新加强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5、金融创新增加了单个企业和金融机构应付风险的能力。
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
1、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十分困难与复杂
2、金融创新部分的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能力,
(1)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削弱了各国中央银行对国内货币的控制
(2)金融同质化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控制能力
(3)随着银行非中介化,存款越来越多的用于证券投资,存款准备金机制的覆盖面缩小,从而削弱了货币控制的基础
3、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
在金融创新中,金融机构由于其资产构成的变化,使得利差收入在营业收放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下降。
4、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5、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节存款型金融机构
一、商业银行二、储蓄银行三、信用合作社
第二节契约型储蓄机构
一、保险公司
人寿保险公司
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
十、养老基金
(3)投资型中介机构
一、投资银行
二、金融公司
销售金融公司
消费者金融公司
商业金融公司
三、共同基金
(一)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
(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与单位信托
四、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五、对冲基金
六、信托公司
第四节中国的金融机构
一、金融管理监管层
一行三会
二、国有商业银行
三、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
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由于政策性银行建立的初衷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所以政策性银行业务出发点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而不是微观效益。
(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这些领域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现实意义,或是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或对社会稳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同商业银行竞争,只是补充后者信贷的不足。
(3)不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中央银行再贷款。
(4)资金运用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比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
(5)不设立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通常由商业银行代理,目的是降低营运成本。
四、其他商业银行
(一)股份制银行
(二)城市商业银行
(三)农村信用社
五、外资金融机构
六、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是一种因信任而托付他人代办某事的行为。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信托业务种类可以有许多种,以信托关系建立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自由信托和法定信托。
以信托的责权利划分,信托可分为管理信托和处分信托。
以服务对象作为分类依据,信托业务分为个人信托、法人信托、个人和法人通用信托
(二)金融租赁公司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融资性租赁业务、经营性租赁业务、向承租人提供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发行金融债券和同业拆借、有价证券投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
(三)财务公司
(四)邮政储蓄机构
邮政储蓄机构是能够吸收储蓄存款的邮政机构。2004年以前,邮政储蓄存款吸收后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2004年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行使用。
(五)资产管理公司
七、保险机构、证券机构
(一)保险机构
保险基金的构成主要包括保险费、保险公司的资本、保险盈余
保险费是投保人为取得获得赔付的权力所付出的代价,通常根据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损失概率、保险期限、经营费用等因素来确定。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保险公司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划分,有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由一些对某种危险有相同保障要求的人或单位,合股集资积聚保险基金,组织互助性保险合作社来经营的保险称为互助保险。
再保险业务的作用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让与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的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在再保险中,让与公司通过购买再保险可以把部分或全部的偿付责任转移给再保险公司,而再保险公司为让与公司的保险人提供再保险协议中所包括的赔偿支付项目进行偿付。该方法可以使行业损失在一组公司内被吸收和分布,因而不会使一家单个公司在为投保人提供偿付时承受过重的财务负担。巨大的灾难、无法预见的赔偿责任和一系列巨大损失可以通过再保险来处理。没有再保险,多数保险公司将只能承做较安全的保险业务,对于许多有风险但有价值的则无法承保。
(二)证券机构
1.证券公司
(1)证券承销
证券公司是我国主要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其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是证券承销。
(2)经纪业务
(3)自营业务
(4)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
(5)咨询业务
(6)开发业务
(7)其他业务
2.基金公司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通常简称为基金公司,是一种专门为投资者服务的投资机构,它通过发行基金证券汇集众多分散的个人或企业的闲置资金,并通过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进行投资。
四、期货经纪公司
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清算银行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的途径包括:
(1)会员国认缴的份额
(2)资金运用收取的利息和其他收入
(3)向官方和市场借款
(4)某些成员国的捐赠款或认缴的特种基金
国际金融公司
作为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它的资金的运用主要是提供长期的商业融资,以促进私营部门投资。
金融机构在各国社会经济中的主要功能
(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2)融通资金。
(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
(4)改善信息不对称。
(5)风险转移与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
案例:美国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破产案
大陆伊利诺伊银行是美国1970年代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家银行,总部在芝加哥。当时伊利诺伊州不允许该银行在芝加哥以外的地区设立分行,使该银行无法吸收更多低成本零售存款。为满足大量的贷款资金的需求,该行采取发行大面额存单和同业拆借方式筹集资金,到1981年该行对短期资金的依赖度是同等规模银行的两倍。后由于投资损失,该银行的定期存单融资渠道被限制,造成挤兑,最后被收归国有。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盈利性
(二)流动性
(三)安全性
提供收益
控制成本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一)资产管理
1.商业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
(1)主要观点: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活期存款,认为银行只应发放短期的、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贷款抵押的、与商品的生产周转相联系的工商企业贷款。
(2)缺陷:①忽视了活期存款的部分稳定性;
②在经济衰退期,有真实票据作抵押的贷款,也会出现违约现象;
③银行资金运用非常狭窄。
2.资产可转换理论
强调资产的流动性——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测的准确性成为关键
4.超货币供给理论
(二)负债管理
基本内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
1.银行券理论
2.存款理论
3.购买理论
4.销售理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强调:
1.银行管理层应尽可能同时对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结构、收益及成本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以便实现银行的长、短期目标。
2.银行管理层对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必须有效协调,使两者具有内部统一性,有助于使银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
3.资产负债表两边的每一项目都与收入和成本相关,所以,应分析所有项目、所有服务的成本与收益,并对其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以实现银行的盈利目标。
1.资金总库法
资金总库是指将各种资金来源汇集成一个资金总库,按照谨慎的安全性原则排列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
2.资产分配法
资产分配法就是区别对待不同的资金来源,分别处理,在注重资产的流动性的同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放款和投资的增加盈利。
3.缺口管理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
(1)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
(2)负缺口:是指浮动利率资产小于浮动利率负债的差额
(3)零缺口
资产负债管理的指标体系
我国1994年《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1996年12月12日修改。
交易一方向另一方出售某种资产,并承诺在未来特定日期、按约定价格从另一方购回同种资产的交易形式称回购协议。
(四)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
《巴塞尔协议》及其修改
有关银行资本金的几个概念
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就是权益资本,即银行财务报表中显示的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一级资本:除未分配利润以外的净资产,至少占总资本的50%
二级资本:主要包括未分配利润、重估储备、一般贷款损失准备、符合一定条件的混合性债务资本工具、5年以上次级债,其中次级债最多只能占核心资本的50%
三级资本:短期次级债,不能超过一级资本的250%
资本金的功能
营业功能
显示功能
保护功能
管理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境优化举措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内部环境
确立营销管理新理念,优化商业银行客户群体
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优化商业银行市场环境
发挥商业银行优势,营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
1.风险价值法
把银行的全部资产组合风险折合为一个简单的以美元为单位计量的数字,表示在概率给定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最多可能损失的大小,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
2.信贷矩阵系统
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违约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损失)的概率。该模型通过VAR数值的计算力图反映出银行某个或整个信贷组合一旦面临信用级别变化或拖欠风险时,所应准备的准备金数值。
3.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
是信孚银行创造的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RAROC是收益与潜在亏损(VAR)值之比。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就是RAROC宗旨所在。决定RAROC的关键是潜在亏损即风险值的大小,该风险值或潜在亏损越大,投资报酬贴现就越多。
4.全面风险管理法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所承担的各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5.资产组合调整法
资产组合调整方法是银行吸取证券投资组合经验而建立的一系列方法,包括:贷款证券化、并购、信用衍生产品。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股份制银行不同,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部分。
我国信贷资产质量分类采取的是五级分类法: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我国对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原则(2005年银监会)
保持国家对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
从市场行为看,中外双方应按市场原则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应与自身特点相结合,以提升中资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的;
外方投资入股中资银行一般应当是大型金融机构,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
监管部门将坚持严格的资格审查,并跟踪和评估实际效果。
信用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1)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信用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得以发展。
二、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二)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三)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和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
2.银行信用的发展
20世纪以来银行信用的巨大发展:
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
银行规模越来越大
贷款数额增大,贷款期限延长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二者结合的发展趋势
银行信用范围不断扩大
(4)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持有人则有权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利率取得公债利息。
国内信用
国外信用
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有关。
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各项支出。
国债的还本付息主要依靠税收,因此利用国家信用必须注意防治以下三个问题发生:
(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
(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
(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
(五)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主要方式: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
1.赊销
赊销是商业信用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
分期付款是商家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信用卡是银行对有一定信用的顾客发行的证书。
2.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是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信用贷款
抵押贷款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形式:借贷
本质: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1)来料加工
是指由出口国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或部分设备,在进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口国企业所有,进口国企业从原料和设备中扣留一部分作加工费。
(2)补偿贸易
是指由出口国向进口国企业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力量、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联合发展生产和科研项目,待项目完成或竣工投产后,进口国企业可用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双方商定的其他办法偿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
2.国际银行信用
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
(1)出口信贷
卖方信贷
买方信贷
(2)进口信贷
关于出口信贷的另一种界定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的特点:
(1)附有采购限制,只有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与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
(2)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息差额由贷款国政府补贴;
(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3.政府间信用
财政部
特点: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七)民间信用
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是金融。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它们的盈余或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
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
(1)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来说,盈余和赤字交替出现,债权和债务并存。
(2)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相反,风险小,收益就低。
(3)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适应不同融资需要,更大限度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
(4)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三、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概述
口头承诺→挂账信用→书面信用工具
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于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流通票据和非流通票据
票据流通的条件:
(1)票据的转让流通必须经过背书;
(2)付出一定代价而取得票据的人,获得对票据的完整的所有权
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本票是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支票是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二)短期信用工具
1.商业票据
(1)商业本票(期票)
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出票人(债务人)、收款人(债权人
(2)商业汇票
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出票人(债权人)、受票人或付款人(债务人)、收款人或持票人(即债权人或债权人的债权人)
融通票据(金融票据或空票据)
票据的背书流通
商业票据贴现
2.银行票据
(1)银行本票
银行签发,银行付款,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按是否记名分类
按有无到期日分类:即期、定期
(2)银行汇票
3.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银行从其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按支付期限分类:即期、定期
按记名分类:记名(抬头)、不记名(来人)
按是否支付现金分类:现金、转账(划线)
空头支票:存款人开出的票面金额超过存款金额或透支限额而不生效的支票。
4.信用证
是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具的付款保证书。
(1)商业信用证
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支付能力并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2)旅行信用证
又称货币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据以支取现款的一种凭证。
5.旅行支票
是由银行或旅行社为方便旅游者而签发的一种定额支票。
一般不规定流通期限,发行机构可以无偿使用该资金,还可以收取手续费。
(三)长期信用工具
股票
债券
(四)不定期信用工具
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银行券。
银行券的特点: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票面额是固定的整数,便于流通;信用基础较为稳固,银行券和纸币都是信用货币,但它们之间原来存在着以下区别:
(1)它们产生的基础不同。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所发行的;而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
(2)它们得以发行的目的不同。银行券是为了替代流通中的商业票据,适应商品交易需要而发行的;而纸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地与黄金或金币相兑换,而纸币不能自由兑换。
但是,这种区别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和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而逐渐淡化了。现代的信用货币都是以银行券的形式出现的,都由各国、各地区专门的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现在的银行券已经不能自由兑换为黄金了。
可以在银行信用所及的广大地区内流通。
不论是短期信用工具还是长期信用工具,主要都具备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点。
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信用风险。
单项选择题:以下不属于信用风险的是()。
A.购货企业无法支付赊销商品的货款
B.消费者不能偿还住房贷款
C.企业不能支付银行贷款
D.物价上涨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三)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四)调节经济结构
从我国企业融资难的角度看信用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
在当前经济活动中,信用形式、信用工具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充分适应不同的融资需要,更大限度的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以企业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被称为企业信用,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权信用等等。
(1)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其规模小、期限短,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不足。票据的承兑主体可以是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商业银行。票据多次背书转让,使众多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成为最终持票人,它们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而最终获得资金支持。
(2)银行贷款是企业通过信用渠道融资的主要形式。通常企业都与银行保持比较固定的联系,银行贷款从规模、期限和投向上都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企业的融资需要,因此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由于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较高,企业融资成本也较高,因此银行贷款大部分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3)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另一种信用形式,它是企业信用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来说,发行债券融资需要按期还本负息,但是利息支出基本上是固定,而且不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稳定。一般来说,发行债券融资主要用于为企业筹集巨额的长期资金。
(4)企业的股权融资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形式。股票融资不存在归还本金和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财务负担小。但是由于股票是所有权证券,而且股票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要求权,因此股票的发行规模会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布,影响利润的分配。对企业来讲,股票融资一般用于企业最初筹集资本金。
从企业主要信用形式来看,不同的信用形式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各种信用形式相得益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我国,由于多种信用形式发展程度不统一,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发展多种信用形式,促进资金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中央银行是在解决银行券的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最后贷款人、金融监管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一)瑞典银行
(二)英格兰银行
(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特点:全国共分为12个区域性的储备区,每个储备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银行既是联邦储备体系的业务机构,同时又是区域性的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联邦储备银行负责货币发行、代理国库、主持清算、会员银行准备金保管、对会员银行提供贷款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
联储体系的组织结构:
(1)联邦储备委员会
(2)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3)联邦顾问委员会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阶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
1.中央银行的国有化
2.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3.强化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4.中央银行国际间合作的加强
5.跨国中央银行的出现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中央银行的萌芽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表现:
1.中央银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的部门;
2.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监管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3.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与其他国家机构的不同。
(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而商业银行等一般金融企业则是宏观金融调控的对象。
2.与商业银行等一般金融企业不同,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4.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的特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特权。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
(一)发行的银行
(二)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2.最终的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三)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3.给国家以信贷支持
4.保管外汇、黄金储备
5.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并提供决策咨询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贴现及放款流通中通货
黄金外汇储备各项存款
各种证券其他负债
其他资产资本项目
资产合计负债和资本项目合计
(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
1.含义
2.原则
(1)中央银行应以一国客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从事业务操作;
(2)中央银行应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从事业务操作,规避政府短期行为的干扰。
3.内容
(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
(2)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3)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4.模式
(1)独立性较强模式
(2)独立性居中模式
(3)独立性较弱模式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职能入手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2)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
(4)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宏观调控职能
(二)金融管理职能
(三)金融服务职能
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机
(二)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
(三)社会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稳定器
(四)提高经济、金融运转效率的推进器
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负债业务有哪些特点?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即其资产来源,主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各项存款和其它负债。虽然资本金项目也是其资金来源,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负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是其吸收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其它负债和自有资本。
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其负债业务中的流通中货币是其所独有的项目,这是由其独享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垄断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均无此项负债,并且与此相反,现金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资产项目;
(2)其业务对象不同,虽然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有存款,但其存款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另一类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同于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企业为存款业务对象;
(3)其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自愿原则,法律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央银行存有一定量的存款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我国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项目是国外资产中的外汇,美国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项目是财政部债券,这种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
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构成比例上的差别反映了两国央行货币投放渠道及主要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不同。
(1)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买入外汇而投放的货币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这与中国的外汇体制实行结售汇制度紧密相连,国际收支中顺差产生的外汇全部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来买入。而美国的中央银行就没有这一任务;
(2)美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是财政部证券,这是美联储大量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结果。这种资产结构反映了美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美联储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特征。而中国的金融市场比较落后,可供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证券商量少,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较少,资产项目中的证券类资产也就较少。
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关系,故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的机构是国际清算银行。
PPT例题
7.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什么?与美国的狭义货币量区别。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M1=通货+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对比中美的M1层次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只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和现金,而美国还有个人支票存款、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旅行支票存款和居民的活期储蓄存款。这是与美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支付手段多样化的金融环境分不开的。上述这些存款与现金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故计入M1层次。而在我国,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整,只有单位存款可以开具支票,个人支票存款业务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试点),自然不能计入M1。对于居民的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该计入M1的问题,我国持卡交易量近年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个人信用卡存款使得居民拥有了将一部分活期存款直接用于支付与清算的能力,但是是否计入M1层次还需进一步讨论。中美货币供应量层次统计上还有一个小差异,那就是美国的统计包括了季节调整项,所有统计量都有季节调整项,然后进行M1、M2层次统计时进行加总。在我国没有进行这方面工作。
8.为什么说金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是以黄金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通常仅指其典型形式——金币本位制。(1)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从而为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提供了良好条件;
¡(2)在稳定的货币制度下,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因而促进了信用事业的发展;
¡(3)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各国都以黄金作为币材,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而外汇行市的稳定显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同时,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也有了保障。
¡金银复本位制
¡又称双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本位币币材,两种铸币同时流通的制度。它是继银本位制之后,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9.简述纸币本位制的特点。
¡1.纸币本位制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
¡2.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它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
¡3.纸币本位制通过银行信贷程序中的发行和回笼;
¡4.纸币本位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不能自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5.从世界范围看,纸币本位币下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流通广泛发展,而现金货币流通则呈现出日渐缩小的趋势。
1、名词解释:信用,汇票,终值,现值,基准利率
信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1)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信用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得以发展。
汇票: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终值:任何一笔货币金额,都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将会是怎样的金额,这个金额就是本利和,也通称为终值。
现值:如果知道在未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就可以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能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在现在所必需具有的现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为现值。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7、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的主体和商业信用不同;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
8、试从我国企业融资难的角度论述信用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
(1)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其规模小、期限短,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不足。票据的承兑主体可以是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商业银行。票据多次背书转让,使众多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成为最终持票人,它们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而最终获得资金支持。
(2)银行贷款是企业通过信用渠道融资的主要形式。通常企业都与银行保持比较固定的联系,银行贷款从规模、期限和投向上都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企业的融资需要,因此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由于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较高,企业融资成本也较高,因此银行贷款大部分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3)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另一种信用形式,它是企业信用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来说,发行债券融资需要按期还本负息,但是利息支出基本上是固定,而且不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稳定。一般来说,发行债券融资主要用于为企业筹集巨额的长期资金。
(4)企业的股权融资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形式。股票融资不存在归还本金和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财务负担小。但是由于股票是所有权证券,而且股票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要求权,因此股票的发行规模会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布,影响利润的分配。对企业来讲,股票融资一般用于企业最初筹集资本金。
(5)从企业主要信用形式来看,不同的信用形式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各种信用形式相得益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我国,由于多种信用形式发展程度不统一,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发展多种信用形式,促进资金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9: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9.比较分析商业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
商业信用证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支付能力并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备用信用证是指银行为其客户开立的保证书。类型:契约履行担保,违约担保
区别:在商业信用证业务中,开证银行承担的是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只要收款人提供合格的单据,且单证一致、单单一致,银行就必须按合同履行支付业务;而在备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在正常情况下,银行与受益人并不发生支付关系,只有在客户未能履行其付款义务时,银行才代替客户履行付款责任。
7.简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银行资本
银行负债:广义负债:(1)资本性票据和长期债务资本;狭义负债:银行存款和借款等非资本性的债务
6.简答商业银行有哪些特性?它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特征: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不是表现为等价交换,而是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指以存款为主要负债、以贷款为主要资产、以汇兑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的金融机构。
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8.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一)资产管理
1.商业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
(1)主要观点: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活期存款,认为银行只应发放短期的、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贷款抵押的、与商品的生产周转相联系的工商企业贷款。
(2)缺陷:①忽视了活期存款的部分稳定性;
②在经济衰退期,有真实票据作抵押的贷款,也会出现违约现象;
③银行资金运用非常狭窄。
10.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银行管理层应尽可能同时对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结构、收益及成本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以便实现银行的长、短期目标。
(2).银行管理层对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必须有效协调,使两者具有内部统一性,有助于使银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
(3).资产负债表两边的每一项目都与收入和成本相关,所以,应分析所有项目、所有服务的成本与收益,并对其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以实现银行的盈利目标。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境优化举措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内部环境
确立营销管理新理念,优化商业银行客户群体
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优化商业银行市场环境
发挥商业银行优势,营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3.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关系?
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
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
4.简述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负债业务有哪些特点?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即其资产来源,主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各项存款和其它负债。虽然资本金项目也是其资金来源,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负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是其吸收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其它负债和自有资本。
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其负债业务中的流通中货币是其所独有的项目,这是由其独享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垄断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均无此项负债,并且与此相反,现金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资产项目;
(2)其业务对象不同,虽然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有存款,但其存款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另一类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同于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企业为存款业务对象;
(3)其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自愿原则,法律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央银行存有一定量的存款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1.名词解释: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的过程。
2.简答: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区别。
(1)共同基金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受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对冲基金不属于金融机构,不受关于金融机构的制度管束;
(2)共同基金的资金由公开募集方式获得,很少投入自有资本,而对冲基金的资金通过私募方式征集,通常一般合伙人也投入一部分资金;
(3)共同基金的投资者按投资份额平等分享投资损益,而对冲基金的一般合伙人有权收取奖金和管理费;
(4)共同基金的投资选择面比对冲基金窄,一般仅投资于传统的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工具,较少涉足衍生产品投资和真实领域投资,而对冲基金均可涉足。
3.简述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
1、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十分困难与复杂
2、金融创新部分的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能力,
(1)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削弱了各国中央银行对国内货币的控制
(2)金融同质化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控制能力
(3)随着银行非中介化,存款越来越多的用于证券投资,存款准备金机制的覆盖面缩小,从而削弱了货币控制的基础
3、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
在金融创新中,金融机构由于其资产构成的变化,使得利差收入在营业收放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下降。
4、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5、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1名词解释: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通常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流通于银行之外的通货这两者之和。前者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和超额准备金。
2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有何不同?它们对货币总量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创造出来的存款。
原: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现金和存款是货币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因此原始存款的发生只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并不改变货币总量;
派:它的发生就意味着货币总量的增加,所谓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或多倍紧缩,实际上就是指派生存款得多倍创造或多倍消失。
3什么是通货比率?它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它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定义: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因素:(1)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
(2)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3)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增减变化
(4)收入或财富的变动
(5)其他因素
影响:从基本原理而言,k的变动将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负影响:另外通过简单的数学推导,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
4分别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能不能完全的被货币当局所决定。
外生性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有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所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内生性认为在现实的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利率等都将决定或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或决定货币的供给,而这些因素都不是货币当局所能完全决定的,所以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5试论通货紧缩的影响与治理措施。评析利用指数化政策应对通货膨胀。
影响:(一)通货紧缩抑制社会总需求
1.通货紧缩影响企业投资
2.通货紧缩推迟消费支出
3.通货紧缩降低货币存量及其流通速度
(二)通货紧缩会导致不利于生产的财富再分配
1.财富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
2.财富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重新分配
(三)通货紧缩会造成金融的不稳定
1.通货紧缩削弱银行体系
2.通货紧缩恶化金融市场
措施:
(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增加货币供应量
2.利率政策
3.信贷政策
(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削减税收
2.加大公共工程支出
3.加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三)其他政策
1.推行信贷担保制度
2.货币贬值
评析:
(1)指数化政策,指将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策。指数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收入指数化。
(2)通过指数化,可以使政府无法从通货膨胀中获得收益,从而消除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
(3)指数化政策可以抵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收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且可以避免个人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行为。
(4)通过利率的指数化可以抵消或缓解通货膨胀对债权债务关系中的收入分配效应,减少债权人的损失,使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分配合理化。
6推导IS-LM模型并分析利率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
1.货币需求:M=M1+M2=L1(Y)+L2(),内生变量。
L1(Y)表示公众因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总产出越大,货币需求越大
L2()表示公众因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高
2.货币供给:货币当局决定,外生变量,M=M0。
3.假定:
(1)市场信息完全
(2)没有中介机构,市场为直接融资市场
(3)市场上只有两种金融资产
现金:流动性强但不产生直接收益
债券:流动性弱但具有利息收入
4.传导过程:
货币供给M相对于货币需求增加后,公众持有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求M,公众对利息的追求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跌,当利率下降到小于资本边际效率时,就会刺激投资I增加,在消费倾向一定的作用下,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就促使总需求和产出增加。
模型:
假定价格不变。
1.IS曲线的推导
投资函数:I=I0-i
储蓄函数:S=Y-G-C-NX
消费函数:C=C0+(Y+T-Y)
7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1)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2)很大的灵活性;
(3)操作变化的及时性;
(4)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不仅迅速灵活,而且可调控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总量,甚至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