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金科自曝放贷最高年化利率近36%:披露催收规则 优势不存
维信金科CEO廖世宏(资料图)
来源:金融虎网作者:雄飞
昨日晚间,维信金科(HK:02003)发布2021年年报补充资料披露了其贷款或助贷产品的年化利率和催收流程。维信金科表示,在年报34一节内,除贷款额及贷款期限的其他主要条款外,集团于该年度实现贷款的应付利率(包括资金伙伴的利息份额及信用增级机构的担保费用)介乎年化18.00%至年化35.95%。据了解,此前,在其年报中,维信金科并未披露其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
维信金科表示,年化利率按消费者贷款产品类别并视乎信用评估结果和分配分数、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等因素而定。由于集团主要从事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于该年度并无将贷款集中于任何单一借款人。
2021年12月31日,维信金科五大借款人的未偿还本金总额为人民币2,043,501元(占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贷款总额的0.013%)及集团最大借款人的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520,333元(约占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贷款总额的0.003%)。
维信金科表示,所有该等贷款均来自其积累的线下担保产品业务,并且正在逐步流失。通过现有的线上业务实现的贷款金额一般较少。
催收流程曝光官网利率展示不透明
公开资料显示,维信金科公司成立于2006年,境内主体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成立,由香港维信理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其于2018年6月21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根据年报披露,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为马廷雄,CEO为廖世宏,COO为廖世强。
据官网信息,维信金科目前的主要信贷产品包括智能消费信贷维信卡卡贷,线上消费信贷豆豆钱和维信闪贷。需要指出的是,金融虎网注意到,无论是维信金科官网,还是豆豆钱等产品的官网介绍中,均并未明示其最高年化利率,仅展示了“额度高、费率低、放款快”等宣传语,这一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可能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早在去年3月,央行公告曾明确提出,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公告指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根据维信金科的业务模式,其年化利率按消费者贷款产品类别并视乎信用评估结果和分配分数、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等因素而定。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必须在提交个人信息等资料后,才可以获得准确的年化利率情况。另一方面,根据黑猫平台信息显示,关于维信金科产品泄露个人信息的相关投诉,并不在少数。
维信金科在补充资料中披露,在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方面,集团接收及评估贷款申请的程序全部透过集团的专有技术“蜂鸟”进行线上处理,以进行信用评估,其中包括核实申请人的身份、侦测及防止欺诈性申请,以及透过采用专有的多维技术评分卡进行风险量化,其根据申请人的个人资料。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CCRC)提供的资料,过往的付款行为,银行信用卡数量,电子商务活动和在线社交行为。
维信金科根据信用风险评估,借款人将被分配一个信用评分和信用等级类别,集团将据此确定成功的申请人及贷款金额和期限,以及应收取的利率。
维信金科每月根据行为评分卡(就现有客户的信用风险模型)对现有客户的信用度进行再次评估,并追踪客户在彼等整个贷款期内的贷款表现,特别是通过采用首次付款逾率,一至三个月逾期率和三个月以上逾期率。通过本集团内部的应用程式和BI(商业智能)门户网站等系统,每天能轻易获得全面的风险指标。
假如发生逾期贷款的情况,维信金科会根据逾期阶段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由到期日至逾期早期阶段(到期日和到期日后两天),会以即时讯息发出自动提示及通过AI(人工智能)致电逾期的借款人,在逾期中期阶段(逾期3天或更长至90天),进行催收电话并发送即时讯息,如逾期超过逾期中期阶段(逾期超过90天),集团的催收方式将延伸至律师催款函、诉讼前调解和诉讼,以及其他集团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例如向CCRC披露逾期情况或将催收外判给第三方机构。
三个月以上逾期率
金融虎网注意到,根据其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其首次付款逾期率为0.43%,1至3个月逾期率为4.01%,三个月以上逾期率为2.39%。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逾期率较高,主要因疫情、信贷政策调整和监管定价上限等因素影响。
去年净利润11.8亿元担保费收入增260%!
据2021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全年总收入为34.58亿元,同比增34.4%。主要是由于贷款撮合模式的贷款实现量增加,导致贷款撮合服务费增加约三倍。客户贷款公允价值亏损3.8亿元,较2020年的22.3亿元同比减少83%。其中,2021年的担保收益达3.6亿元,较2020年的1亿元同比增长260%。
据金融虎网此前盘点,目前,国内30家持牌消金机构中,至少22家的产品年化利率已控制在24%以内。作为维信金科两大助贷平台,维信卡卡贷和豆豆钱通过叠加担保费和服务费的年化综合成本却接近36%,或涉嫌变相收费。
当前线上助贷业务模式大致为:消费者有贷款需求后,直接注册互联网平台账号,向平台提出个人申请;然后再进行资料上传、身份认证;经平台审核贷款需求后,再共享给银行、消金公司、信托机构等资金方;最终由贷款机构通过平台放款。
事实上,关于平台收取高额担保费的争议一直不断。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担保收入和收费是助贷公司提高收入并化解风险的一种方式,但在无疑也推高了个人消费贷的综合成本,这与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指引相背离。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4月4日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法【2018】1号)第5条规定:“对商业银行、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高息的,参照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收取各种费用的上限应参考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即不得超过24%。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持牌机构,综合年化利率超过24%的可能都将不会被支持。
金融虎网此前亦曾注意到,有地方法院在审理个人与放贷机构的借款合同纠纷时曾指出,作为经营金融贷款业务的企业,承担着维护金融秩序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应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履行减费让利的金融政策,其请求的利息、罚息等总额不应超过国家对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关于利率保护的上限。
2021年,维信金科利息类收入19.72亿元同比降2.3%;贷款撮合服务费收入15.4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15.9%;其他收入小幅收窄3.6%;全年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69亿元。
维信金科的业务偏重担保助贷模式。大增的贷款撮合服务费即包括信用增级贷款撮合和纯贷款撮合业务。其中,信用增级贷款撮合服务费较去年同期翻倍达14.99亿元,去年同期为7.02亿元。贷款撮合服务费分为前期贷款撮合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均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分别为10.53亿元和4.86亿元。其他收入则包括担保收入、罚金、会员费、导流费和政府补助等。其中担保收入由去年的亏损近1亿,转为4.55亿收益。
增信类撮合贷款通常涉及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应由维信金科提供联合建模和担保服务,资金方审批贷款;纯撮合模式则由资金方自担风险。
维信金科在2021年报中披露,注册用户数增至1.125亿,截至2021年底,合作了69家外部融资机构,包括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基金。
报告期内,维信金科的交易总量为340万宗,信贷产品平均贷款规模为1.1万元,直接贷款占比2.7%、信托贷款占比40.2%、信用增级贷款撮合占比53.6%、纯贷款撮合规模占比3.5%,贷款量总计407亿元。
截至2021年末,维信金科线上消费产品余额为156亿元,占比达99.9%。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余额为1720万元,占比仅为0.1%。
用户投诉近日频现好评上半年净利或降六成
据黑猫平台信息显示,维信金科的累计投诉量达2.98万条。近30天投诉量为703条。维信卡卡贷、豆豆钱涉及的催收、爆通讯录、高利率、担保费等问题均是被投诉的主因。不过,金融虎网注意到,近几日来,用户对维信金科相关投诉的评价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处理速度、满意度的5星好评频现。
这也意味着,在贷款定价趋降和监管环境的驱动下,其在高利、催收等投诉问题上,维信金科及时介入处理,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而在此前,针对有用户投诉其实际利率与宣传利率不符,要求退还担保费的情况,维信金科客服亦有回复:“维信金科合法合规经营,利率均在法律法规允许及协议约定的范围内。此次您的退费要求不予受理。”。
退费、减免,催收被投诉后及时喊停?维信金科的投诉具体处理流程尚不明悉,但扭转风评的亡羊补牢,或许也并不算晚。
据金融虎网了解,维信金科将于8月24日公布2022年半年报。根据其近期发布的盈利警告,公司预计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录得综合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3.2亿元,以及经调整后综合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3.25亿元。
这表明,维信金科的利润在上半年将出现大幅度下跌。以维信金科的预期基数计算,上半年,维信金科综合净利润同比下降58.9%,调整后综合净利润同比下降59.6%;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其综合净利润环比下降20.4%,调整后环比下降20.3%。
维信金科表示,期内的综合净利润以及经调整后综合净利润符合董事会的预期,因为目前对消费贷款利率的现行监管限制影响了整个中国消费金融贷款行业。
维信金科董事会预计,此等经营状况可能至少会持续至今年剩余时间。鉴于严峻的经济状况,维信金科董事会认为在此情况下,集团于期内的营运已取得稳健表现,其实现了一系列强大的基本经营指标。
一是期内贷款交易数目增加至210万宗,相较同期170万宗增加了23.5%;二是期内贷款实现量达至人民币246.42亿元,相较同期人民币225.26亿元增加了9.4%,此乃由于集团维持其策略,将更优质和近乎优质客户定为目标并留存。
此外,为应对2022年年初整体宏观经济的风险,以及于期内断续性出现的COVID-19疫情,其持续完善其信贷及风险管理政策以积极管理资产质量。这使集团能够在期内改善本集团的贷款组合资产质量及表现,如用于衡量其贷款组合质量的若干逾期率所示:首次付款逾期率,在新实现贷款中资产质量的领先指标,在2022年第二季度预计为0.25%,相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首次付款逾期率0.43%,下跌41.9%;期内集团三个月以上逾期率为2.06%,相较2021年第四季度本集团的三个月以上逾期率2.39%,下跌13.8%。
维信金科上半年的表现如何?近期将出炉的半年报会正式揭晓答案。分析人士认为,行业利率大幅下调至24%和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压力,无疑将对其未来的经营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在产品定价利率优势不存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曾经“高利”的存量业务,又如何平衡真正的“普惠”和“盈利”,对其未来的发展是极大的考验。
今年7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提到,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将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这也意味着,助贷类机构也有了喘息的时间。
法官详解借款转账“微证据”
微信作为当下广泛使用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人与人之间的财务往来,也往往以微信红包、微信转账的形式给付。在诉讼活动中,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常被当作证据向法院提交。那么,通过微信给出去的钱还能不能要回来?这些“微证据”又能否被法院认可呢?近日,宝坻区人民法院法官刘辉以案释法,向广大读者详解关于微信红包、微信转账那些事。
恋人分手
恋爱期间转账怎么算?
小丽(化名)和小强(化名)原本是一对恋人,恋爱期间,小丽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累计向小强转账超过4万元。之后,小强以双方不合适为由提出分手,小丽认为自己给小强的转账均系借款,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小强偿还4万余元。庭审中,小强不同意小丽的说法,他说小丽的转账行为属于赠与,该赠与已完成,相应的财产应属于自己所有。
那么,这笔钱究竟该认定为借贷法律关系,还是赠与法律关系呢?
法官介绍,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本案中小丽以双方存在借贷关系为由想要回4万余元微信转款,但是借贷关系的成立需要具备借贷合意与借贷事实两个要件,所谓借贷合意即一方明确提出借款要求,比如双方均认可微信转款属于借款,或有借款意思表示的消息记录、借条等,而借贷事实即是双方存在微信转账或欠款交付的事实。现实中,因双方正在热恋,出于维系感情的需要,经常存在金钱往来,但很少有要求恋人向自己出具借条等借款凭证的,同时小丽也未能提供能够证明对方存在借款合意的相关证据,所以小丽关于借贷法律关系的主张,很难得到法院支持。
而对于赠与法律关系,可分为无条件赠与与附条件赠与,本案的4万余元微信转款系双方分多笔累计完成的,其中不乏具有特殊含义的款项数额(如1314、520)以及在特殊节日(如情人节、生日)给对方的红包等,还有些转账中备注了“宝贝我爱你”“泡面钱”“加班不能陪你”等等内容,应认定为双方在恋爱期间的小额财物赠与,属于维系感情的必要支出,应认定为无条件赠与,因赠与行为已经完成,不必予以返还,因此法院驳回了小丽的诉讼请求。但是如果一方转款是以结婚作为条件的给付或属于彩礼性质,则属于附条件赠与,当双方分手时,所附条件不能实现,可以要求退还。
简单来说,情侣间的转账,原告除了需要证明有转账事实外,还需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意,否则难以被认定为借贷法律关系。当然,如果转账并非出于自愿,或数额特别巨大,明显超出原告经济条件允许范围,还需综合其他证据加以判断,而不应一律不予返还。但如果转账人之间不存在这种特殊的身份关系,则原告在提供转账记录后即已完成初步举证责任,可按借贷关系主张权利。
微信转账
如何确认收款人身份?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只有微信聊天记录和微信转账记录来证明双方形成借贷关系,就一定能把钱要回来吗?
在另一起案例中,原告与张三本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张三曾通过微信跟原告说孩子生病住院,着急用钱,由于情况紧急,原告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直接微信转账给张三了。没想到一个月后,张三办理了离职手续。原告再找他,张三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无奈之下,原告诉至法院。开庭时,张三经传唤未到庭参加庭审,法官依法缺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原告原本以为只要有微信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就可以判定张三借钱的事实了。但开庭时由于张三没来,导致微信聊天记录主体的认定成为本案举证的一个难点,因此就产生了“怎样证明微信号是被告”的疑问,也就是怎么证明微信里的“张三”就是找原告借钱的“张三”?
法官介绍,微信聊天中对方主体的认定是微信聊天记录以及微信转账记录能否被采信的关键。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双方通过微信发生金钱往来,在举证过程中还需要证明微信聊天记录中的当事人就是案件当事人,只有头像、名字和当事人对应或者备注当事人名字并不能达到证明目的,因为存在冒名的可能性。
在举证质证环节,如果当事人本人承认自己是微信号的主体,则原告无需继续举证。如果当事人没有出庭,或者出庭后否认其为微信号的主体,那提供证据一方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其所提供的微信号是对方的。
看到这,可能大家犯了难。证明“张三”的微信号是“张三”这种看似简单、不需要证明的问题,其实在实践中很难证明。对此情况,法官就教大家一种简单实用的证明微信聊天对方身份的方法:
第一,打开微信,点击服务,然后进入钱包;第二,查找到与对方往来的转账记录,然后点进去;第三,申请电子转账凭证;第四,输入对方名字,然后提交申请;第五,进入微信支付公众号下载微信转账凭证,转账凭证里有双方微信号及实名认证信息且盖有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凭证专用章。
但是,如果原告提供转账凭证后,被告提出合理抗辩,并能证明转账并非借款,则原告需继续举证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否则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法官提醒
向别人借钱应保持慎重,古人云:放债如施,收债如讨。切忌因借钱导致友情破裂、势不两立的后果。通过微信转账的,在确认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一定要留存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意的证据,以证明转款的性质。单纯的不作备注的微信转款记录是无法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意的,也无法使法官形成内心确信,因为双方有可能是因为赠与而转款,或者是因为换现金而转款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双方害怕因订立书面借款合同等影响双方关系,那就应在微信转账时做好备注,并留存相关证据。切不可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作者:李倩
来源:今晚报
消费金融产品测评系列③丨多家消金平台未公示年化利率,你我贷惊现“PASS”卡,或违反消保法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吴霜
5月20日,麦肯锡发布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将持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用户的下沉,如何触达,如何风控,如何普惠,十分考验消费金融机构对行业和自身优势的认知。
此前,在行业上升期,不少消金机构业务规模迅速攀升并谋求上市,其中包括部分本期测评对象。2018年6月,总部位于上海的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在此之前,维信金科2015年、2016年、2017年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4.3亿元、2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6%;但净利润保持亏损,亏损净额分别为3.03亿元、5.65亿元、10.0亿元。
最新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实现总营收34.58亿元,同比增长34.4%;全年促成贷款407亿元,同比增长32.3%;净利润11.79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8.7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截止6月13日发稿前,维信金科股价为3.250港元,而其上市发行价为20港元。
2019年5月,P2P起家的嘉银金科经历了曲折了上市之路后终于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之后其股价跌宕起伏,但相对保持在高位,随后剧烈下跌,在2019年末股价为5.20美元,之后两年多一直保持在低位,截至测评报告发布前最新报价为2.080美元。
本期消费金融产品测评系列的测评对象为维信卡卡贷、豆豆钱、你我贷、还呗、省呗、八戒金服共6家消费金融平台。前三个是两家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的APP:维信卡卡贷和豆豆钱同属维信金科,你我贷属于嘉银金科。后三家则为应用商店下载量较高的网络小贷公司APP。
本期测评将通过利率和业务的对比来看,港股、美股上市的互联网机构和网络小贷公司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
测评以相同的条件,即身份为自由工作者,年龄25-30岁,年收入10万元,名下无房贷车贷,在不同的借贷APP上申请借款1000元人民币,来看看不同平台的真实利率。同时,也关注上述8家企业在消费信贷业务上的最新进展及展业情况。
多家消费金融平台未公示年化利率2021年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据此要求,本测评以两个标准来评判消费金融APP公布利率的方式是否合规:一是“以明显的方式”,也就是在贷款平台的首页,一般是申请的入口处明示贷款;二是“年化利率”,不是日利率,也不是月利率。
本次测评中,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APP只有省呗。
维信卡卡贷、你我贷、还呗没有对利率做任何说明;豆豆钱在未登录的页面没有任何利率说明,登陆后则会显示其推荐贷款产品的利率,一些以日利率展示,一些以年化利率展示;八戒金服则是以月利率展示。
可以看出,上市并未给平台带来足够的合规性压力,整体表现欠佳。
年化利率:20%以上是常态,省呗、八戒金服较低在本次成功申请到贷款额度的平台上,利率大多保持在20%以上。省呗和八戒金服相对较低,省呗在15%左右,而八戒金服最低,为7.2%。
数据来源:启信宝、消费金融课题组实测
一般来说,借贷平台会鼓励借款者选择较长的还款期限,因为这样需要还款的绝对数值高,但是年化利率却相对较低。但在本次测评中,维信金科-豆豆钱两个期限还款的年化利率却相差不大:6个月的年化利率为20.78%;9个月的年化利率仅低0.01%,为20.77%。
还呗的利率则符合上述规律,最高年化利率,也就是3个月的年化利率为24.23%,略超监管提倡的“24%以内”。
还呗官网显示,“还呗APP是一款基于生活消费多场景的分期服务平台”,股东包括分众传媒、红杉资本、信达投资、诺亚财富、新浪;合作伙伴包括上海银行、苏宁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国投康泰投资、粤财信托、中信消费金融、光大信托和南京银行。
本次测评中省呗的利率最低,令人意外。课题组实测发现,省呗借款12个月年化利率为13.47%;6个月为14.24%;3个月为16.11%。
利率较低或许于其获客成本,以及资金成较低有关。APP显示,省呗的合作方众多,包括:北京阳光消金、武汉众邦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海尔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苏宁银行、宁波通商银行、中信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兰州银行、北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怀化邦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八戒金服上,其为课题组匹配的贷款产品“兴安贷”在申请时公示的借款利率无论周期是多长,都是7.2%,异常之低;但起贷金额较高,为5万元,最高贷款金额50万元。
此外,课题组还注意到,在嘉银金科-你我贷上的贷款申请之败后,平台通过弹窗、横幅等方式,不断引导购买“PASS卡”。该卡的售价为49.9元,主要“特权”包括:重获额度、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和专享客服。
课题组购买了“PASS卡”后发现,“你我贷”并没有导流向自己的贷款产品,而是将页面跳转到了一个借款平台列表“借钱优选”,里面的借款产品有29只。
课题组测试了汇融花、助信通、柚花钱包等产品发现,简单填写联系方式、所在城市、信用情况、职业、房产等信息后,都可以通过贷款初审,获取额度,但是想要继续操作,获取贷款,则需要下载相应的APP,并不能在“你我贷”上完成借款。
引流平台的操作一般确实如此,简单的信息核验后推荐某款贷款产品,继续操作则需要下载相应APP。但是“你我贷”为何使用相同的信息在第一次提交申请后不通过,却不断引导用户购买“PASS卡”,购买后初审通过率大大提高。这中间是否存在恶意收费?购买“PASS卡”的49.9元是否要算作贷款服务费?
对于这种情况,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念对21世纪资管研究院表示,“你我贷”仅作为引流平台,没有自己的贷款产品,“PASS卡”的费用不属于贷款服务费。据你我贷官网介绍,截至2020年11月10日,你我贷的P2P在贷余额已经全部清零。所有出借用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均已得到兑付,借款用户还款功能将继续保有,自此你我贷自此告别P2P业务模式。参考你我贷工商经营范围结合官网介绍,你我贷目前并不直接从事贷款业务,实质业务模式类似于提供居间中介服务。
程念认为,“PASS卡”功能介绍的宣传中包括重获额度、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等与借贷相关的功能,并且给消费者这样一种观感——这个APP本身有贷款产品并且付费之后可以获得贷款资格,类似于一种提供一种担保的款项,而付款后却要导流其他平台产品并且不能直接使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欺诈消费者,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欺诈”适用三倍赔偿。
二季度控制不良成为大考维信金科目前拥有2张小贷牌照,一张融资担保牌照,主要业务为自营放贷和助贷业务。2021年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营收为34.58亿元,同比增长34.40%。从贷款规模来看,维信金科全年促成贷款仅407.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维信金科2021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
从收入贡献的角度,维信金科的助贷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占比大幅增加。包括纯贷款撮合模式的体现金融科技赋能的轻资本业务贡献贷款撮合服务费15.4亿元,同比大增115.9%,在总营收中的比重由27.7%上升至44.5%。
财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信贷产品的平均期限约为9.4个月,相比上年度增加0.3个月,平均贷款规模也稳定在1.2万元左右。
但从维信金科的逾期率看,形势不容乐观。维信金科首次付款逾期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0.4%升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0.43%,这个数据看起来微升,但同时,一至三个月逾期率从2021第一季度的2.07%升至第四季度的4.01%;三个月以上的逾期率从1.81%升至2.39%。
相比之下,2021年嘉银金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36.9%;全年促成借款金额为219.15亿元,同比增长89.7%;全年实现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87.0%。
嘉银金科近期并未公布其逾期率。但可以预料的是,疫情之下,逾期率成为了各家消费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的大考。
对于其他美股上市互联网贷款平台而言,今年一季度的逾期率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攀升。一季报显示,信也科技90天以上逾期率为1.64%,去年一季度为1.13%;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2021年一季度末为1.84%;360数科平台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0%;而2021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29%。
合规之路:长期向好,短期如何突围1、信息透明,按要求公示年化利率
在2021年3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要求“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之前,部分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展业过程中不披露、少披露贷款利率或存在诱导或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导致消费金融投诉居高不下,很多借款人在借款时不知道贷款实际年化利率,未意识到利率利息高。
这一规定在许多大消费金融平台上都已落实,但经测评发现,仍有一些机构,并不能完全按要求公示年化利率。比如,不在醒目位置,直到贷款即将完成才能看到实际利率,还有在用户登陆前后显示两套系统,登陆后就不显示年化利率。
2、下沉有度,加强风控能力建设
2020年底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示过度负债、借贷营销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风险。2021年2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
过度贷款一方面会直接导致逾期,另一方面,还催生了“反催收”的黑色产业链,不少还不上钱的借款者选择通过反催收机构延期还款,甚至逃避还款,反映在财务上就是不良率的飙升。
3.减少增加借贷成本的擦边球行为,例如卡。
在本次测评中,课题组发现一些平台通过使用营销手段,比如“你我贷”的“PASS卡”,变相增加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其承诺的服务内容“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等难以衡量,其平台本身只做引流,对贷款的风控参与度低,无做出此承诺的资质。无论这部分费用能不能算作贷款服务费,属于利息的一部分,都为消费者增加了贷款负担,甚至构成欺诈。
4、隐私保护,势在必行
虽然隐私保护不是本系列测评的重点评价要素,但课题组发现,消费金融APP的信息泄露程度非常高。在密集完成一期测评后,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在当天接到10-20个借贷服务电话,一般为AI自动拨打,并且在测评完成一段时间后也会持续收到。
此外,部分APP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未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及收集非必要信息需获单独同意的规定,收集用户用于申请贷款的相关信息和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等信息,属非必要收集,同时未获用户单独同意。“你我贷”存在未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未披露个人信息保存期限,以及未经用户同意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等问题。
对此,课题组建议消金机构从顶层设计、资源投入、制度基础、机制执行等方面全面强化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保护,并将此理念贯穿到服务的全流程当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