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斥资千万打响产业脱贫“春季攻势” 惠及数千贫困户
芦溪县举行“千家万树”产业扶贫项目动工仪式
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参与活动的领导为果树苗浇水
贫困户代表从芦溪县纯利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徐德纯的手中接过《股权证》
贫困户喜领《股权证》
志愿者一起种植果树苗,为营造和谐生态家园、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江西网萍乡讯记者陈成、李小涛报道:“活了这么大年纪,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老了还能成为一个股东,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后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带劲,穷日子到头啦!”3月12日,芦溪县源南乡南溪村75岁的贫困户刘树煊,怀揣着刚领到的一本红艳艳的《股权证》后,满脸欣喜地说道,“这本《股权证》就像是一本‘银行存折’一样,是咱明年领取分红的一个凭证,我可要保管好了。”
3月12日是我国第40个植树节,当天上午,萍乡市芦溪县以“千家万树换绿妆·脱贫路上瓜果香”为主题,举行“千家万树”产业扶贫项目动工仪式,并分别在新泉乡颜家坊村和银河镇长竹村两个产业扶贫基地,将植树造林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打响了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产业扶贫第一枪。活动现场,该县500多名干部群众、志愿者、贫困户代表齐心协力,挥汗劳作,共同栽种下了马家柚和安福蚕子果树苗3万余株,不仅为荒山增添了新绿,也为该县376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播种了希望。
贫困户喜领《股权证》变股东让贫困户畅享生态扶贫红利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为省辖市萍乡的东大门,是一个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山区农业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现辖5镇4乡,共有人口30万,农业人口22.6万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61户11011人,贫困发生率4.88%。
面对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芦溪县积极创新探索扶贫新模式,借着“植树节”的东风,将植树造林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整合金融扶贫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实施绿色扶贫工程,推动扶贫产业抱团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这些扶贫项目的实施,将为全县3761户贫困群众提供稳定、持续、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做到产业扶贫全覆盖,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推动了芦溪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共建有两个基地,分别在新泉乡颜家坊村打造“广丰马家柚”基地500亩,银河镇长竹村打造“安福蚕子”基地500亩。贫困户用小额贷款资金2000元作为入股资金,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后三七分成(公司得三成,贫困户得七成)。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们在果园务工的大概有5000元一户,等到三年以后的丰果期,每户贫困户大概还可以分红2000元左右,届时,务工加上年底分红可以大大改善贫困户的日常生活,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能实现一个长期‘造血’的功能。”芦溪县纯利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徐德纯告诉记者,果树栽种后,县相关主管部门将加强监管,公司(专业合作社)实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管护,保证苗木成活质量和果实的销售,确保种植一棵成活一棵见效一棵。“就栽种马家柚来说,从技术上,我们专门从上饶广丰聘请了马家柚的种植专家来做技术指导以及培训,确保这些果树能存活、结果,真正的让贫困户产生利润。”
为使贫困户对如何脱贫一目了然、心中有底,该县精心设计印制了《股权证》。股权证作为贫困户在扶贫产业持股的证明,详细标注了贫困户信息、扶贫项目、股权收益等内容,并由乡镇干部逐户发放到每位贫困户的手中。
贫困户吴铭玲一边向记者展示新拿到的《股权证》,一边乐呵呵的说着。“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政府不仅帮助我们栽种这个果树,并且我还领到了《股权证》,每一年将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样下去,相信我们贫困户的日子也会比以前越过越好。”
贫困户高兴地扛着果树苗
不一会儿,开阔的土地上,一棵棵新栽种的果树苗迎风挺立,把山装点得春意盎然。
新栽3万余株果树苗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温润的泥土。在简短的项目动工仪式结束后,该县500多名干部群众、志愿者及贫困户代表纷纷行动,来到所在区域,挥锹铲土,投入欢快的劳动中。扶苗、培土、扶正、踩实、浇水……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大家铆足干劲,齐心协力,用心栽好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扶贫果树,放眼望去,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劳动,开阔的土地上,一棵棵新栽种的果树苗迎风挺立,把山装点得春意盎然,大家脸上一个个洋溢着劳动的喜悦。
据悉,当天,两基地共栽种马家柚和安福蚕子等果树苗3万余株,不仅为荒山增添了新绿,也为该县376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播种了希望。
一位参与植树的干部告诉记者,今年的“植树节”非常有意义,种下的果树,不仅能起到退耕还林、修复生态的作用,还能助力全县贫困户早日脱贫,是一件大喜事。
“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我非常高兴,希望自己亲手栽下的树苗能够茁壮成长,为营造和谐生态家园、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样参与了植树活动的志愿者贺中祥激动地说。
“国家对我们贫困户这么重视,大家也都积极的来帮助我们种树,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做好果树地日常管护工作,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芦溪县新泉乡杨家湾村52岁的贫困户徐禄成望着一大片栽种整齐地果树苗,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江西一银行催收助学款:公开141名学生姓名住址等
原标题:江西一银行催收助学款:公开141名学生姓名、高校和住址,最低欠3.47元
前不久,萍乡农商银行就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贷手续及操作流程的优化开展了专题培训,强调不再要求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文件,只需出具《申请人书面承诺》;办理续贷不再要求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全部到场,只需一人即可办理等。图/萍乡农商银行
日前,江西萍乡农商银行发布一则催款通知惹来争议。
通知是为催逾期未还助学贷款的,其中公布了141名大学毕业生的姓名、学校、逾期金额、住址等,逾期金额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
对此,有人认为借钱就该还,另有观点认为别人可能只是工作忙,一时忘记还,未必存在故意,这么搞涉嫌侵犯隐私,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意味。
8月16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萍乡农商银行负责助学贷款的工作人员,对方称催收名单发布后,不少人还了钱。
01
催收:贷款逾期,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14日,萍乡农商银行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一则“大学生助学贷款逾期”,称有一批安源、湘东大学生助学贷款逾期未还。
这则通知提示:当你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你再忙也别忘了帮助过你的助学贷款。你毕业后,从当年的9月1日起不再享受政府贴息政策,每年12月21日请按时交纳贷款利息,到期及时偿还贷款。
潇湘晨报记者看到,这间银行给出重要警告:不要因为你的大意,让“学霸”变“老赖”!
其中强调逾期后果共5种:
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个人信贷;违约信息保留至少5年;逾期严重,无法坐高铁、飞机;情节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还款时间为:8月15日-9月15日,方式共三种,网点、银行卡或手机自助还款。
02
名单:含姓名、高校、逾期金额和住址
催款通知附带一份“截至2018年12月21日逾期学生名单”,分为两个部分,安源区82人,湘东区59人,合计141人。
名单包含学生姓名、高校名称、逾期金额和住址。
高校主要为江西的,其次是湖南、湖北、江苏、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广东、广西、甘肃、云南、重庆、福建、海南等,专科和普通二本三本居多,也不乏一些重点大学,比如暨南大学、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
逾期金额,少的有3.47元,毕业自江西科技学院,低于10元的还有两个:9.39元、9.8元。逾期金额,最多的上万,达到11890.96元,毕业自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潇湘晨报记者发现,逾期金额低于1000元的最多。
他们所留住址,均为湘东区和安源区,有些具体到几单元室,疑似为家庭住址,而有些则只具体到村。
03
银行:毕业生所留电话有问题,找不着
通知最后还标注:本着传递正能量的精神,请转告你们所认识的逾期学生,请他在规定时间内偿还逾期金额,尽早终止逾期次数的累计。
16日晚间,潇湘晨报记者联系上萍乡农商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她是负责助学贷款工作的,称知道有发布一份催款名单,这两天已有不少毕业生着手还款。
这名工作人员解释到,很多人留的电话已变更,地址是学校的,或地址不详细,或是错误的,找不到人才通过公众号发通知。
“作为借款人,毕业后还款金额和期限,当初他们上学签署协议时,都有知道的,没如约还款,肯定是有问题的。”
她同时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其实大部分学生都还了,这141人是找不到的,我们跟教育局沟通,是找不到人了才会这样的,不可能会随便公开,我们只是通过这种途径去找他,他要是还了就没有关系了。”
催款方式,比如公开姓名、学校和地址,是否曾写在助学贷款协议里,这名工作人员不能确定,包括这是否已经过司法程序。
04
律师:银行应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
针对萍乡农商银行公布助学贷款未按时偿还毕业生名单行为,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昌松,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每月有短信等方式多次提示偿还贷款利息,而贷款人认为利息金额很小,不还利息也不能拿自己咋样,故意漠视,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在法律上就属于存在故意的过错。”
他说,格式条款里如果有规定和明显提醒,贷款人有违约行为,中间哪怕是几块钱,你的姓名、所在学校、学校地址被公开,毕竟还不是个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户籍地址等核心身份信息,有一定合理性。
“必须指出,如果合同主体一方以公布对方个人核心身份信息(本案不存在)方式对付违约,无论是大额违约还是小额违约,本身都涉嫌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乃至犯罪,是法律所禁止的。”
刘昌松律师称,银行只能通过合法方式催款,比如通过司法途径,法律没有规定几块钱就不能起诉,并且诉讼费由败诉方负责,也就是说,其维权成本是由学生承担的。
最后他说,即便要公布名单,也应由法院根据流程确定对方为“老赖”,进而公布失信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照片等核心信息,这没有问题。
湖南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洪波认为,尽管学生助学贷款的行为系违约在先,银行在常规催收无效的情况下,可以提起仲裁或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绝不能简单粗暴甚至采取侵犯他人权益的手段来维权。
他同时强调,即便合同中有类似条款约定允许,但贷款合同均为银行单方格式合同,该条款以侵隐私权的方式加重了相对方责任,故属于无效条款。“我们注意到,大部分的催收金额都比较小,而银行如此失当的方式来催收,体现了部分金融机构的霸道陋习,亟待改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湘东区发放9403万贷款助推创业
中国江西网萍乡讯张云报道: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鼓励和支持创业、促进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湘东区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实现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创业成效由量变上升为质变,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403万元,其中:扶持创业人员727人,发放贷款6413万元;企业贴息贷款2990万元,扶持6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带动就业人数5034人。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创业信心。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创业政策,举办政策现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多形式、多样化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就群众关心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对象、贷款额度、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需提报的材料及申报程序等内容进行了着重细致的宣传,真正做到让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了全民创业的信心。
扩大贷款对象,提高贷款额度。凡在湘东区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由5万提高到10万元,小企业贴息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
降低创业门槛。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从事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微利项目一律向所有创业者开放,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