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调查 | 中介打着银行名义推销贷款,这背后有一些不能说的秘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手机上收到的贷款推销短信。
4月13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推出小时调查《授信69.8万备用金!为啥频繁收到贷款推销短信,到底谁在发这些信息?》(详见报道),揭秘了我们频繁收到的贷款短信的幕后原因,主要是贷款中介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客户号码,并进行推送和营销。这样的贷款中介,大部分既无贷款资质,又与银行没有合约,他们大大小小分散在写字楼里,却鲜少有人注意到他们。
既然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又为何会有这些贷款中介存在?对于贷款中介以银行名义进行短信营销的行为,银行为何不加以制止?既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样的贷款短信不堪其扰,为何贷款中介还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客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调查后发现,部分商业银行和贷款中介的关系,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辅助轮,维持着大额贷款业务的运行。银行贷款经理背负着大额的放贷指标压力,而贷款中介迫切希望寻找到有大额贷款需求的客户,而主贷人(贷款客户)从银行拿到贷款后,也不介意给中介一笔手续费,这样双方都从中分到了羹。
需要大笔现金流的客户多了,贷款中介公司应运而生
CFP供图
如果要追溯贷款中介频繁“冒头”的时间,可以说和当年“炒房客”的出现,不无关系。
普通上班族,除了房贷和车贷,很少有其他的贷款需求。而炒房客不同,他们需要大笔现金流。
“以前我们客户里的大部分都是炒房客。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客户组成才有所变化,开始有一些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主找到我们。”一名贷款中介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四季青一家商铺店主王青(化名),就是通过这名贷款中介,成功贷出了近100万元的现金。王青起初没打算贷款,前年,他扩张店面花了不少钱,之后又因为店内积压了一批春装没卖出去,货款没有回流,导致手头原本就不充裕的现金流彻底断裂。无奈之下,王青想到了卖房。
这时,有朋友告诉他,与其卖房,不如把房子抵押出去,拿一笔钱凑上,等资金回笼了再把贷款还掉。于是,王青通过搜索“银行直贷”,找到了这名贷款中介。
“他说我征信不错,只收我2个点的手续费,就能把100万的贷款办下来。”王青说,贷款中介为他推荐了三家银行的不同抵押贷款方案,“有的利息高,有的放贷快。”王青最后选择在其中一家商业银行,办下了这笔贷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寻找像王青这样的人,就是贷款中介大批量发送骚扰短信的原因。他们需要找到这些有大额贷款需求的客户,并为其“包装”,让他们递交的材料,能符合银行条条框框的审核要求。
大额贷款相比于小额贷款,对客户的资质要求更高。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致电某贷款中介机构,询问自己作为普通上班族,能否从银行贷出100万。贷款中介告诉记者:“你没有房子,做不了抵押贷款;要做信用贷款的话,你又没有信用卡还款记录,也没借过贷款,这笔钱在银行肯定是贷不下来的,但是我们能尽量给你做。”
这位贷款中介为记者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借呗”借一笔钱然后还掉,只要征信报告上有这个记录,就能去银行贷款;二是申请一张信用卡,但时间比较久。“到时候把你的工作证明重新做一下,打卡工资做高一点。”他补充道。
这里提到的“做一下”,就是指伪造一些材料,从而帮贷款人达到贷款条件。这是贷款中介业务的“大头”。当然,还有一些贷款人资质够,但因为办理贷款需要比较复杂的手续,加之又要权衡各个银行的政策和利率,索性花一些手续费,让贷款中介帮自己解决这些麻烦。
银行贷款经理,为完成放贷指标需要拉拢贷款中介
CFP供图
如果贷款人不通过中介,直接去银行贷款,又需要怎样的流程呢?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了一位商业银行的贷款经理,询问是否可以做房屋抵押贷款。对方询问了记者的银行卡流水,是否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满几年,以及征信情况如何等情况后,为记者推荐了一个贷款中介。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直接帮我办理贷款,而要推荐给贷款中介呢?”对方并未直接说明原因,“你的有些资质可能不符合银行的条件。”
为何贷款经理要将送上门的客户推荐给贷款中介?就这个问题,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咨询了三名贷款经理,一名就职于国有商业银行,两名就职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均从事贷款业务。其中一名经理李唐(化名)透露,有些事情,贷款经理不方便和客户明说。
“作为银行的业务员,我们没办法直接告诉客户,有些材料可以‘改动’一下,只能告诉他们不符合资质。至于剩下的部分,就交给中介去做。”李唐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不同银行的主营业务不同,以贷款为主要获利点的银行,银行客户经理和贷款中介之间,就会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
有些银行会和贷款中介签订协议,协议中银行向贷款中介支付佣金,贷款中介为银行提供客户,但这类协议规定,贷款中介不被允许向客户再次收取服务费。
但事实上,银行付给贷款中介的佣金并不高,贷款中介的主要盈利点,依然是客户贷款的手续费。
另一名银行的贷款经理张超(化名)透露,自己作为团队长,每年背负着银行压下来的大额贷款指标。“如果只给最符合要求的客户放贷,那我们的任务是远远完不成的。所以对于贷款中介帮忙包装好的材料,除非特别离谱,我们通常也就帮忙提交审批了。”张超说。
张超的工作,既像是甲方,又像是乙方。
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底前后,银行的贷款政策有所放松,所以有资格办理抵押贷款的人也多了很多,业务比较好做。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银行的贷款政策开始陆续收紧。到了今年,放贷的年度指标变多了,但政策依然没有太大变化。这样的条件下,张超等人就对贷款中介更加“依赖”。他们也会允许贷款中介自称是“某某银行的贷款经理”,以方便他们的推广和销售。
上述人士透露,这当中,难免存在有贷款经理收了贷款中介的好处费,就给贷款中介的客户走银行特批程序,帮助客户能更方便地贷到大额贷款。
缺乏有效监管,贷款中介“烧不尽,吹又生”
CFP供图
客户依赖贷款中介能提供信息和包装材料的服务,某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又依赖中介带来的客户,这就导致贷款中介“烧不尽,吹又生”。
那么,对于这样的贷款中介行业,监管部门是如何规定和管理的呢?
2020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通过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在第五章的贷款合作管理中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覆盖各类合作机构的全行统一准入机制,明确相应标准和程序,并实行名单制管理。并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与合作机构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合作范围等界限问题。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注意到,第五十一条中提到,合作机构承诺配合商业银行接受银行监督管理机构的检查,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等内容。也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明确和某些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了协议,银监会就有权对其进行监管。
“有这条监管在,银行是不会轻易和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书面协议的。他们只有业务员之间的私下交易,这样即便出事了,银行也不会牵连过多。”一名银行业资深从业者透露。
这位从业者同时认为,贷款中介行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就是因为相关部门对这个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比如,征信报告这样的内容,如果交由贷款中介处理,就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有些贷款中介会和垫资公司合作,如果看到一些信用良好的征信报告,就会怂恿贷款人直接在这些贷款中介公司贷款。这样操作,对贷款人而言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浙江省银监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只有银行,如果遇到银行工作人员在贷款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可以向银监会进行举报,他们会调查处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信贷中介灰产崛兴折射出了哪些重大社会问题?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据10月4日《证券时报》卧底记者被招聘到深圳市两家助贷中介公司掌握的信息显示:目前深圳市虽没有一个准确的信贷中介灰产公司数据,但一定是一个庞大数量的存在,深圳有些地方平均下来“每栋大厦都有一家这种公司,仅杭州广大融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就在北上深苏杭五地招聘近200名销售人员。就全国而言,这个数据可能更是庞大到了惊人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都有不少类似深圳信贷中介灰产类产公司的存在。就全国而言,这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贷灰色产业链。
这些信贷中介灰产主要通过大量低门槛招聘人员通过冒用各家银行的名义并以电话方式向客户宣传和兜售信贷中介业务;同时,通过高额低息贷款、房贷低息转商贷等方式套路客户、与银行联手给客户做假骗取银行贷款资金等方式,榨取客户1%至3%的助贷服务费,最高的服务费甚至可高达18%至20%,以成就信贷中介灰产公司的暴利和助贷人员自己的业绩。而一些对银行产品不了解、缺乏金融知识又需要资金的人就会心甘情愿地支付高额服务费,任由他们榨取。
目前来看,信贷中介灰产公司带来的问题确实不少:一是信贷推销员不厌其烦地给客户打电话,对一些不需要贷款的人来说形成了严重的电话骚扰,影响民众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二是由于忽悠客户形成的套路,让客户为了获取贷款支付高昂的服务费,助长了高利贷行为,加大了信贷成本,使社会弱势金融群体受到的盘剥更重;三是庞大信贷中介灰色产业链形成,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四是容易导致个人或企业信息买卖的泛滥,导致大量个人信息的泄密,增加了民众对个人信息的不安全感。
五是信贷中介公司与银行相关人员合谋骗取银行贷款,容易导致银行信贷发放的风险,也会使银行信贷投放偏离正轨,使大量信贷资金流向金融监管部门禁止流入的楼市以及经营贷领域,造成信贷统计数据失真和导致信贷调控政策的失灵;同时,也容易诱发金融犯罪以及其他金融腐败行为,对银行正常的信贷内控机制形成了冲击。六是信贷中介公司与贷款人之间容易形成各种纠纷,诱发刑事案件,加大社会稳定的压力。
由此,对于信贷中介灰产野蛮生长的行为,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刻不容缓的魄力和勇气对其加大监管力度,遏制其野蛮无序生长,防止出现尾不不掉或带来严重金融隐患的“马后炮”现象发生,比如P2P出现之初没有采取有效监管措施最终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金融风险。而信贷中介灰产其实也是一种“乱办金融”的违法行为,应列为取缔或打击对象,最好是通过调查摸排掌握真实情况、通过建立社会立体监管体系等方式,将其“一网打尽”,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其彻底从中国民众的社会金融生活中消失。
非但如此,我们还应从信贷中介灰产中看出其折射出的深刻社会问题。事实上,信贷中介灰产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它是背后隐藏的各种社会问题的综合暴露。目前看,信贷中介灰产崛兴折射出了五大社会问题:
社会信贷有较大缺口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为信贷中介灰产崛兴提供了土壤。从披露的信息看,信贷中介灰产人员将推介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通过正规金融渠道难以获得贷款或资金存在困难的个人、中小企业,这类有贷款需要者只有少数资金存在临时性困难,大都属贷款资质不够或较差的,且贷款偿还能力不强,贷款还具有较大的风险,银行不愿意给他们提供贷款。他们被资金逼急了,没有办法就只能听信信贷中介灰产人员的忽悠,投入到了信贷中介灰产的怀抱,这实际也是一种无奈抗争的表现。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让信贷中介灰产有了生存的社会土壤。这需要我们正规金融机构的积极作为,降低贷款门槛,创新贷款方式和贷款产品,将一切有效金融需求收入囊中,让所有信贷中介灰产无机可侵。
银行信贷监管漏洞以及不切实际的任务考核,为信贷中介灰产崛兴创造了条件。目前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表现上看是较为完善和严密的,金融监管部门也有规定,不准银行与社会各类助贷机构进行合作,但由于监管机构缺乏专门的检查和监督,加上商业银行对基层行处的信贷考核力度较大,比如疫情发生后,国家为扶持受到冲击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要求银行增加相应的企业经营贷和普惠金融贷款发放量。
尤其是2020年6月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标。如要求五大国有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绩效考核中权重提升至10%以上等。
一些基层银行网点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或明或暗地与信贷中介灰产联合作假,甚至还存在与信贷中介灰产一起合谋将助贷中介业务做大,而上级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使信贷中介灰产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没有基层银行网点的积极配合,信贷中介灰产不可能一天天坐大。由此,封杀信贷中介灰产机构,还需银行养成“打铁还要自身硬”品质,更需监管机构减少一些不切实际的信贷考核指标,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规经营成本,彻底打消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与信贷中介灰产进行利益勾连的企图,净化社会信贷环境,让信贷中介灰产无法生存。
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不到位或流于形式,为信贷灰产中介崛兴提供了催化剂。上面说到了,需要从信贷中介灰产处获得贷款或资金支持的,大都是打“信息差”的“擦边球”,这至少反映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普惠金融政策信息缺乏较高的透明度,让那些有临时资金需求的客户无法到正规金融机构处获得满足;二是普惠金融普及的程度不高、范围过窄,使得受惠的人群远远不够,尤其是使一些弱势社会金融群体或企业无法或仍然被排挤在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之外。
三是目前中央政府或金融监管部门提倡正规大型金融机构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到县以下经济区域设立服务网点,看来一些银行依然只打雷不下雨,流于形式,这更提高了社会普惠金融的难度。对此,消除信贷中介灰产,需要国家正规大型银行机构发力,真正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肩负普惠金融使命,将普惠金融机构向县以下经济区域延伸,大大降低信贷门槛,提高民众尤其是弱势金融群体的信贷易得性,使信贷中介灰产无隙可钻。
个人信息管理存在巨大漏洞,为信贷灰产中介崛兴提供了利益寻租空间。从披露的信息看,信贷中介灰产的从业人员能够推销其贷款中介业务,主要需要银行机构配合和个人或企业信息两个支点。而这两个支点,目前对于信贷中介灰产来说都不是难事,前面说到了信贷中介灰产轻松将银行信贷工作人员搞定,且银行本身对助贷中介助力信贷业绩完成有一定需求,这为信贷中介灰产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信贷中介灰产获取个人或企业信息就更加容易:信贷中介推销员们每天拨打的电话号码及个人信息来源主要有四类:小区业主、企业老板、有贷款记录的人,及通过广告提交贷款申请的人。
据某地产中介透露,只需500~1000元就能从小区物业或者保安队长那里买来整个小区的业主数据,这已经是一个半公开的市场行为。此外,还有许多渠道可以获取个人信息,比如各种线上助贷平台、保险公司、汽车销售公司,甚至银行贷款记录名单通过信贷经理或内部人士也能拿到。这反映出我国个人或企业信息泄露或买卖也到了十分泛滥和猖獗的程度了,中央政府亟需建立全民个人或企业个人信息保密的社会体系尤为迫切和重要,并将个人信息保密真正纳入到法治高度,对向信贷中介灰产机构私自买卖或提供个人信息的严厉追究刑事责任,让没有人敢私自买卖个人信息。只有扎牢个人或企业信息的保密口袋,才能从根本上斩断信贷中介灰产的生意链条,使其无法继续存活在社会金融生活之中。
金融监管机构与公安部门没有将其纳入监管范围,为信贷灰产中介孽生创造了契机。对信贷灰产中介这颗寄生在我国金融肌体上的“毒瘤”,中央政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也已察觉并引起了高度重视,今年10月14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对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的表现进行了描述,比如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骗取高额手续费;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等等,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防范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骗取高额手续费、提供名不符实的中介服务等陷阱。
但目前对这种行为只是提醒而没有正式纳入监管范围,也没有纳入法治轨道,更没有与公安司法机关建立协调平台联合打击信贷灰产中介行为,使得信贷灰产中介出现不断疯长之势。由此,金融监管机构与公安司法应高度重视信贷灰产中介给社会金融带来的危险,树立为民除害和消除金融隐患意识,及时联手,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纳入法治轨道,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和打击目标,拿出当年整顿P2P平台的勇气和决心来整治信贷灰产中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和取缔一起,让信贷灰产中介无处遁形。
(原文刊发于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
目前环境下贷款中介如何发展
2017年国家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这份《通知》让高速发展的助贷业务降了温。
2020年银保监又下发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又对已经降温的助贷业务进行了积极地指导。
在传统营销渠道下,贷款中介企业的运营之路是愈来愈窄,也是有愈来愈多的中介企业随着倒闭。相信很多贷款中介人士都会思考贷款中介行业将来会是怎样。是继续用传统方式做下去、还是想办法转型进行业务创新?或是选择退出贷款中介呢?
贷款中介想要发展下去,务必合法合规。随着我国的现行政策对贷款中介愈来愈严苛,最后能留下来做大做强的,首先一定是经营规模合规。其次是服务升级,助贷机构应该转变思维,通过转型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节省客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帮客户省钱,赚取服务费而不是信息费。通过嫁接优质规范的大平台,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合作渠道,通过与众多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打破了信息壁垒,注重参与感,体验感,为客户提供最适合,最有利的贷款方案,解决中介目前面临的根本问题。
烟台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首创O2O+B2B模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创始人在运营烟台金融服务中心、烟台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烟台市非公有制金融服务平台、滨州产融综合服务中心、阳信普惠金融超市等平台的基础上,历经7年运营实践总结开发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这种系统化的平台建设体系,可以使平台建设和运营者避免走弯路,达到快速上手,省时省力的效果,被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作为区域金融服务平台标准模式向全国推广。可以帮助助贷机构快速转型,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欢迎咨询品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