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以量补价

本文目录

润昌农商银行:在驱动信贷营销“内生力”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润昌农商银行认真贯彻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和各项工作部署,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强化措施,积极作为,不断驱动信贷营销“内生力”,推动贷款营销扎实开展。截至目前,该行各项贷款105.62亿元,较年初增长7.64亿元。

坚持高位推动,提振营销士气。该行组建由董事长为总队长、六个班子成员为队长、帮包经理为队员的“在一线”工作队,推行六个“在一线”工作法(“情况了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合在一线”“干部考评在一线”“效率提升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形成常态化下基层工作机制,每周下沉支行督导调研次数2次以上,研究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按周总结基层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自工作队成立以来,领导班子共累计下沉一线196人次,机关干部一线支撑1289人次,全面落实省联社党委强调的“领着大家干、教着大家干、督导大家干”的要求,带动全员营销士气提升。

突出活动带动,激发营销热情。该行对准症结、精准发力,开展系列营销活动,8月份以来,新增零售贷款1.26亿元。围绕基础营销动作,相继开展“百日劳动竞赛”、“固基行动”、“基础营销工作提质”等活动,实行“3+3+1”错时营销,创新“三会一短”贷款营销模式,灵活开展“座谈会”“宣讲会”“沙龙会”。活动期间,开展“早营销”9125次、“晚夜校”8625场次、周末集中营销102次、开展“三会”1701场次,发送短信50.96万条。围绕辖内重点客群,扎实开展“四张清单客户”“存量客户挖掘”以及“他行客户策反”三大攻坚战,8月份以来,开展四张清单“一对一”对接13613户,回访对接存量客户6495户,达成用信意向客户1286户,策反他行贷款1083万元。

转变营销理念,提升营销效能。该行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以量补价、以价换量”的营销理念,适应市场竞争形势,提升信贷获客能力。在“以量补价”方面,该行充分市场调研前提下,锁定经营客群和消费客群为贷款投放增长点,包装推出“创业贷”“消费贷”两款特色信贷产品,简化办贷流程,下调贷款利率。目前,“创业贷”和“消费贷”用信户数339户,贷款余额2533万元,实现“以投放量的增长弥补利率下调的价差”。在“以价换量”方面,该行实行贷款利率灵活定价机制,根据客户类型、行业性质、贡献度等“一户一策”确定贷款利率,避免出现因利率原因导致客户流失情形。

(杜明坤张春浩)

建设银行2022年三季报解析——内生性增长下持续以量补价

一、核心指标概览

首先,看一下建设银行三季报的核心数据(表1):

表1-建设银行2022年三季度核心财务数据

净利润同比增长6.52%,环比上半年略微提升,营收同比增长0.98%,逐季下降,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相差不大。

净息差环比上半年下降0.04%至2.05%,环比去年底下降0.08%,具体将在第六节详细讨论。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大幅提升0.46%至13.86%,比8.5%的最低要求高出5.36%,在国有银行和股份行里均为最高,即使考虑到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目前的核充率也非常充足,这一点可以确保未来建行在息差下降的环境中持续的以量补价,而无需再融资。

资产规模较年初增加13.37%,如此快速的扩张速度核充率还能大幅提升,说明建行具备较强的内生性增长能力,不过这种内生性增长更多来自于较低的信用成本,非息优势并不明显。

二、营业成本分析

表2-建设银行2022年三季度营收与成本拆解

计算公式:

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其他业务成本为“营业净收入”,三季度同比仅增加0.73%,在四大行里表现最弱。

从营业净收入中扣除信用减值损失后,增速回升到1.1%,说明建行的减值力度略与营收增速基本一致,这个减值力度是否合理,是否受到营收的影响,需要结合贷款质量情况,第三节再具体讨论。

在扣除信用减值损失的基础上,再扣除业务及管理费用,由上半年的增长4.24%转为下降0.23%,与净利润的增速6.52%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免税的债券配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所得税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2%。

业务及管理费用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8.05%下降到三季度的4.24%,主要是去年三季度基数较高所致。

三、贷款质量与拨备分析

表3-建设银行贷款质量与拨备相关指标

如表3所示,三季度建行的贷款不良率环比上半年持平为1.4%,环比去年底小幅下降0.02%。

贷款拨备率(拨贷比)环比上半年微降0.01%至3.42%,环比去年底提升0.02%。

三季报披露数据不多,暂时看不出建行的资产质量有恶化的迹象。

整体看,建行的贷款拨备率一直相对充足,尽管拨贷比不如农行,但之前的文章讨论过,这是可能是因为历史上建行的不良生成率显著低于农行而采取的不同经营策略。尽管关注率明显偏高,但很可能是建行的标准较严格,整体的不良生成率比较低,因此其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都相对较高。从拨备率的水平推测,建行三季的的减值力度依然很大,减值较为充分。

四、债权投资质量与拨备分析

略。

五、信用减值与资产核销分析

表4-建设银行信用减值占收入的比重

如表4所示,前三季度建设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占利息净收入的比重为29.32%,建行的这个指标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像农行一样缓慢提升,但整体上也略高于农行。由于建行的非息收入占比高于农行,所以如果考察信用减值损失占营业净收入的占比,四大行基本一致。而且由于净息差的持续下行,加上非息收入占比一直不高,最近几年国有大行的信用成本都显著高于2015-2017年的水平,这就是其利润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

六、净息差分析

表5-建设银行净息差

计算公式:

净息差(常规算法)=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日均余额

总资产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如表5所示,建行前三季度净息差2.05%,环比上半年下降0.04%,环比年初下降0.08%,这个下降幅度要比农行好一些,从中报的数据看主要是其资产端的收益率控制的略好一些。

在还原了投资收益后,总资产的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环比上半年仅下降0.01%至2.01%,环比年初下降0.19%。第三季度下降幅度很小主要是上半年投资收益已经快跌没了,已经降无可降,前三季度下降幅度非常大,主要是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很低,没有享受到利率下降带来的债券升值。

整体看,几个国有大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基本一致,都非常显著,表现明显弱于股份行,这也是国有大行今年疯狂扩张规模的一个原因。

表6-建设银行资产规模

如表6所示,建设银行三季度总资产较年初增长了13.37%,虽然没有农行夸张,但这个增速依然是很高的。建行与农行一样,继续大幅增加久期较长的债权投资,以锁定未来的部分息差,同时其买入返售的余额较年初已经翻倍,一方面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增加广义信贷的投放,一方面也是因为息差下降较大,充分利用其负债优势,通过提升同业资产规模以量补价,否则净息差会更加难看。

表7-建设银行资产占比

如表7所示,建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已经快清零了,而债权投资占比较前几年有了显著的提升,主要是为了锁定息差而采取长久期策略。和农行一样,负债端有一个不好的迹象,就是主动负债显著提升,央行借款和应付债券(同业存单)这两类成本较高的负债占比这些年一直在提升,这表明其负债优势正在逐步减小。

七、非息业务分析

表8-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与非息收入增速

计算公式:

三项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

非息净收入=非息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手续费净收入占比=手续费净收入÷营业净收入

如表8所示,建行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7.71%,较上半年有所提升,主要受益于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非息收净入同比减少24.37%,其中三项投资收益合计同比减少了90.3%,从中报的数据看,一方面是减少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去年有一笔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到期确认的收入计入了投资收益所以基数较高。

三季度建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1.8%,与行业情况差不多。

建行的手续费净收入占比要比农行好很多,三季度末占比16.87%,在国有行与股份行中排在中等偏上水平。但几个国有大行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手续费净收入占比一直没有提升,甚至较前些年略有下降,在息差下降的大背景下,这一点制约了其长期利润增长的潜力。

八、关于估值的讨论

继续沿用中报点评的逻辑,使用每股分红PE给银行股进行估值。

关于DCF模型详见《基于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的估值速算表(1)——以贵州茅台为例》

建设银行2021年每股分红为0.364元,11月17日的收盘价为5.34元,相当于14.67倍的每股分红PE。

第一阶段年化增长5%,第二阶段永续增长3%,对应PE15倍。

结论就是,如果建设银行未来5年的每股分红能够保持5%的年化增长,之后保持3%的永续增长,那么现在以5.34元的价格买入,就能获得10%的年化收益。

目前估值相对合理,潜在投资收益略超10%。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接收我的分享!】

银行业资产负债两端发力稳息差 专家预计全年息差降幅有限

本报记者杨洁

近期,银行密集召开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关乎银行盈利情况的“息差”话题屡被提及。多家银行管理层直言,“稳息差面临压力。”还有银行表态称,“下半年仍然把稳息差作为经营的第一个主题。”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需持续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资产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挖掘有效的信贷需求,“以量补价”效应能在一定程度缓释贷款利率走低对息差的影响。同时,进一步优化负债端结构,减轻资金成本压力,为获取稳定息差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银行息差面临下行压力

日前,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持续响应“让利于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加上政策利率连续下调、信贷需求不旺、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等因素影响,净息差方面确实面临很大下行压力。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息差都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今年以来,为推动金融机构让利于实体经济,LPR已多次压降,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不断下行。贷款是银行最重要的生息资产,一旦利率下行,难免会对银行息差构成压力。此外,债券市场利率也持续下行,银行通过配置金融资产获取的收益也随之下滑。”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李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从资产和负债两端进行了分析:资产端方面,上半年受宽信用政策实施、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乏力,且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负债端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压力依然较大,核心存款成本相对刚性,负债端结构及成本调控难度较大,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不及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

为保持稳定的息差水平,多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给出了应对之策。中信银行表示,该行对资金的管理不会仅以息差作为定价依据,存款方面将坚持量价平衡,贷款方面则坚持风险与质量的平衡。同时,会统筹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在稳息差的同时,利润增速方面也能有更好表现。

南京银行表示,除了推进资产负债结构管理外,还将不断扩大基础客户群,提高低息结算资金占比,持续推进存款结构优化,稳步降低负债成本。

“在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稳息差需要更多从负债端发力。”明明认为,关键在于从存款利率市场化着手。近期居民储蓄意愿较高,可以方便银行控制揽储成本;同业存单利率低位运行,结构性存款等相对高息存款产品的结构与收益率更易控制,都有助力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压力。

息差降幅有限且可控

8月份,人民银行召开的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保持贷款持续平稳增长;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今年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为31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上半年,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22万亿元,同比增长7.1%;二季度净息差为1.94%,环比下行0.03%。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银行息差收窄主要是受资产端年初以来LPR多次下调影响,导致贷款利率下行。伴随企业经营压力抬升,银行负债端的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银行揽储成本抬升也对息差造成一定影响。

展望后市,平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下,预计未来银行资产端定价仍将处于下行通道,负债端成本也面临上升压力,未来银行业将整体面临息差收窄的可能。

李茜认为,在稳增长背景下,宽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市场利率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商业银行负债端降成本措施持续推进,对息差下降将起到一定缓释作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投放及存量贷款重新定价主要集中于上半年,从5月份开始的LPR下调对今年存量贷款定价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可传导至2023年上半年。考虑到“稳经济”等措施的实施,银行将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大力拓展普惠金融等途径稳定息差。因此,预计2022年全年息差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但整体下降幅度有限。

“未来银行息差面临的下行压力有限且可控。”在明明看来,目前短端市场利率已处在较低水平,在“宽信用”政策实施后,流动性淤积的情况将得到缓解,资金利率将向政策利率回归;另外,现有的流动性环境很难支撑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短期内或将维持震荡。若后续LPR进一步调降,信贷明显好转,债市利率有望震荡上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