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出炉”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纾困小微企业利好政策出炉,2022年国有大型银行计划新增贷款1.6万亿元,农行首发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第十七期)研究显示:融资供给继续上升,融资价格维持稳定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出炉”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覆盖了信息通信、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纳米材料等多个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长远目标是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产生一批国际一流技术、标准和产品服务,而工信部明确表示,将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集群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拥有大量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培育创建了多个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今年以来,监管高度重视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供给,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结合各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更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
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产业结构中综合竞争力最高水平,也是建设全球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毫无疑问,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突破若干“卡脖子”技术的痛点、堵点,还能在发展未来产业上开辟新赛道,锻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和创新产品。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数据显示,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国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各地方政府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也动作频频。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在山东全省推动培育70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工作目标。同时,要求落实强化筑牢政策支撑、健全服务体系、集聚要素保障、打造示范引领等加强培育扶持的措施导向,对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管理提出了系统性要求。
今年6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文件,提出重点发展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8大未来产业,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新动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按照深圳市发展布局,“20+8”产业政策将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先进制造业的集群成链发展模式有利于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集聚集约能创造链式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供应链整合及协作配套能力,也能在资源导入上形成优势,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少地方政府都搭建了专门的银企对接平台,保障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的融资需求。”
前三季度制造业信贷投放4.2万亿元
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中,金融的保障不可或缺。
“目前先进制造业在银行的贷款增速高于制造业贷款增速。从风控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也更愿意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称,目前制造业整体不良贷款率高于银行平均水平,但是先进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要低很多。
据该人士介绍,先进制造业企业同时具备了高新技术和制造业两个属性,成长性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一些头部企业更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另外,制造业中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多数是银行争抢的客户资源,不少银行还专门为这类企业打造了专属的服务产品。
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一直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授信政策中积极支持的业务推动方向,并在授权政策中给予差异化安排;同时精细化管理,定期下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通报,推动分行加快服务力度,精准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今年7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了在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同时,该通知还要求银保监局和银行保险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效,将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执行到位,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近期国常会部署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中,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
今年制造业领域已是各家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数据统计显示,在政策对制造业的支持下,制造业贷款明显放量,前三季度投放规模4.2万亿元,占全口径企业贷款近三成。制造业中长贷增速保持29%以上的高位,大幅高于企业中长贷增速的13%左右。
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多家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制造业贷款增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为37.5%;中行制造业贷款增长约18%;建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为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00亿元,增幅为32%。此外,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
此外,三家政策性银行在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增长也很快。农业发展银行日前表示,该行今年加大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截至10月20日,该行已签约项目130个,签约金额444.46亿元;已投放项目25个,投放金额21.02亿元。另外,准备清单外项目227个、年内贷款需求169.13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则表示,今年1~8月,该行发放制造业贷款3300亿元,贷款余额新增1512亿元,同比增长64%。中国进出口银行则表示,截至8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占境内业务比重约47%。
“目前全国各省都在打造产业集群,尤其是科技含金量较高的制造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也逐渐转变了思路,不再聚焦到单个企业的授信上,而是以产业和行业视角进行信贷投放,这有利于通过加强行业研究将产业融资做得更深更细。”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
纾困小微企业利好政策出炉,2022年国有大型银行计划新增贷款1.6万亿元,农行首发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
6月10日,资本邦了解到,银保监会官网显示,6月9日召开了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企稳恢复的金融支持,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重要任务,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帮扶力度,为全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表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具体来看,会议要求聚焦信贷增量供给再发力。2022年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确保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量扩面。
银行机构要层层抓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执行,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进一步倾斜信贷资源。国有大型银行要确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
股份制银行要在完成现有信贷计划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增加投放。地方法人银行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进一步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
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微信公众号显示,近期出台了23条措施帮扶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其中提出要全力推动普惠贷款实现增量扩面降价,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农业银行坚持将更多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出2022年普惠贷款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目标,重点加强对乡村振兴、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普惠养老机构发展。
二是加强对新市民群体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的金融服务,优先支持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
三是加大首贷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四是将优惠政策向普惠小微企业传导,降低利率、减免收费,推动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进一步降低。
农业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2022年前5个月,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在区域发展平衡方面,东北、西北地区11家分行普惠贷款增速均超过各行贷款平均增速。
在具体的助企纾困方面,农业银行也做了些新尝试,如发放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
2022年6月7日,农行江苏苏州太仓分行发放了全国首笔由银行发放的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向太仓市亿砼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普惠贷款150万元,并作为原料款支付至上游供应商数字人民币钱包。这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上的首创性突破,也在助企纾困方面实现了创新尝试。
本文源自资本邦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第十七期)研究显示:融资供给继续上升,融资价格维持稳定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显示,今年二季度,小微融资供给继续上升,融资需求小幅下降,融资价格维持稳定,融资风险持续下降;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小幅回升,营商指数保持景气状态。
小微融资供给继续上升,融资需求小幅下降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第十七期)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融资供给指数为201.19点,较一季度上升8.63点。具体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回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上升。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比例有所上升,融资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申贷通过率也有小幅上升。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融资供给指数
融资需求指数为124.56点,较一季度下降4.98点。(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7万亿,同比多增1.47万亿,远超市场预期,是历年同期新增社融最高点。)融资需求指数下降主要表现为需求规模子指数的下降,需求质量子指数(主要包括贷款利用率和贷款满足率)有所提升。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融资需求指数
融资价格维持稳定,融资风险持续下降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基本维持稳定,二季度融资价格指数为78.08点,较一季度微幅上升0.03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76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继续下降。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融资价格指数
融资风险连续18个季度下降,融资风险指数为52.14点,较一季度下降3.33点,主要表现为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下降。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融资风险指数
融资效率有所上升,二季度融资效率指数为162.15点,较一季度上升4.94点,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申办时长下降。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融资效率指数
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可得指数和服务质量指数实现双增长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提升。二季度服务可得指数(反映融资服务可得性)为194.57点,较一季度上升4.91点;服务质量指数(反映融资服务满意度)为119.93点,较一季度上升2.14点。
普惠金融-服务指数:服务可得指数和服务质量指数
小微发展指数小幅回升,营商指数保持景气状态
衡量小微企业发展景气程度的小微发展指数较一季度环比上升1.14%,为49.43点,略低于50点荣枯线,处于不景气状态。其中,订单指数、活力指数和信心指数都有小幅上升。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小微发展指数
二季度营商指数为57.22点,处于景气状态。其中,风险环境指数为55.62点,政策环境指数达49.90点,成本环境指数达63.79点,均处于景气状态。
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营商指数
据介绍,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第十七期)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布。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将持续关注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情况,提升数据信息发布频率,直观、全面地传递普惠金融融资供给、需求、价格等多角度信息,发挥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